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5
总结范本:_________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总结汇报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总结汇报一、基本情况1、一至十一月份接待人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一至十一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153.3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42.74万人次相比,增加10.61万人次,增长了7.43,其中过夜旅游者61.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55.96万人次相比增长9.58,一日游游客92.0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86.78万人次相比增长6.05;实现旅游总收入44345.4万元,与去年同期40548.48万元,相比增加了9.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332.64万元,与去年同期40533.88万元相比增加9.37。
2、星级宾馆接待情况九家星级宾馆,**宾馆去年4月份已停业,实际只有八家经营,八家星级宾馆一至十一月份共接待游客1**人次,实现营本文来源:就爱文秘业收入1941.87万元,分别与去年同期120971人次,1738.3万元相比增长了6.51和11.71,客房平均出租率为36.78,与去年同期34.87相比提高1.91个百分点,西都大酒店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3、团队接待情况一至十一月份共接待团队1084个,46246人,73760人天与去年同期1037个,42088人次,68287人天相比,分别增加了4.53、9.88、8.01,平均停留天为1.59天,与去年同期1.62天相比降低了1.85。
4、景点接待情况景区接待继续平稳增长,一至十一月份帽**、**等景区共接待116.7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07.77万人次相比增加了8.37。
其中禄充门票收入为258.25万元,与去年同期221.72万元相比增加了16.48。
第 2 页共 6 页4、入境车辆情况十一月份自驾车旅游总计**辆次,占总通行车辆95087辆的69.66;进入本区域34285辆次,占总进入车辆47786辆的71.75,离开本区域31949辆次,占总离开车辆47301辆的67.54。
旅游经济学复习内容整理一、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1、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是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2、旅游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客源地需求与旅游目的地供给的矛盾;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二、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一)指向性包括时间指向性和地域指向性。
1)时间指向性指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客源地的社会风俗、假日集中、目的地的季节气候导致吸引物差异;淡平旺季差异。
2)地域指向性分指客源地旅游者流向的地域指向性和目的地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冷点地区的存在。
(二)整体性指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具有多方面或系列性,即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三)敏感性指人们对出游环境发生变化所作出的敏感反应。
如货币贬值、政治动乱或局势紧张、流行性传染病、恐怖活动等。
(四)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指人们在旅游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时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三、旅游需求规律(一)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旅游产品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用函数表示为:Q= f(P)Q表示一定时期的旅游产品需求量;P表示该时期的旅游产品价格;F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旅游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
(二)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旅游需求量之间是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Q=f(I)Q表示旅游需求量;I表示可自由支配收入;f表示函数关系。
曲线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
(三)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闲暇时间越多,连续性越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闲暇时间越少或没有闲暇时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则会减少。
可见,闲暇时间同旅游需求量之间也是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综上,旅游需求规律可以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价格呈反向关系。
第四章旅游市场内容提示旅游市场是旅游经济的基本范畴,旅游市场运行反映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在前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旅游市场的类型、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竞争和旅游市场开拓,深入探讨旅游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1;“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2;“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 3。
这表明,市场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包括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也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部门。
因此,旅游市场除具有一般市场的共同属性以外,还具有服务市场的某些特征。
此外,旅游市场与旅游业一样,还因旅游供求的一些特征而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旅游活动的跨空间性、产品和需求的多样性、中间商和供应商的高度参与性、旅游消费的纯享受性、产品和服务的等级和相关产业的制约等。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年国民收入达到人均300美元时,人们就萌发了近距离旅游的愿望,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人们便产生出境旅游的需求,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远程洲际旅游的动机就会形成。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形成了满足此种需求的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通过特殊的商品交换方式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供给者与旅游产品消费者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指对旅游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旅游需求,即旅游客源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旅游市场也在持续发展。
据WTO统计:1950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为0.25亿人次,旅游收入21亿美元。
到2001年世界旅游总人数为6.9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620亿美元。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它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旅游经济学是通过研究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主要矛盾来揭示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的科学。
其外在表现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政府(代表旅游目的地利益)之间的矛盾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矛盾主要外在表现:1.旅游者方面的矛盾主要有:(1)旅游者的需求欲望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的矛盾(2)旅游者需求欲望与余暇时间之间的矛盾(3)旅游者的需求欲望与旅游者自身文化、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4)旅游者之间争夺“热线”、“热点”的矛盾2.旅游经营者方面的矛盾(1)各类旅游企业之间的矛盾(2)旅游部门与非旅游部门之间的矛盾(3)旅游企业收益与成本、劳动梢耗与劳动成果之间的矛盾(4)旅游业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矛盾3.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矛盾(1)旅游者的支付能力与旅游价格之间的矛盾。
(2)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内容与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之间的矛盾。
(3)旅游需求的高度灵活性与旅游供给的相对稳定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4)旅游者的需求内容与旅游服务质量的矛盾。
(5)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同一国国民经济以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
一、旅游经济的运行(一)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销售(二)次环节1、旅游产品购买方面:购买发生与购买方向2、销售方面: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3 、中间环节(旅行社的中介):旅游产品的批发、零售(一)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二)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活动(三)旅游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一、旅游产品的概念从旅游市场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市场上交换的,主要用于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非市场的总和;从旅游者的角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从旅游经营者角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其他媒体,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023年上海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对2023年上海旅游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关于上海旅游行业的重要数据和洞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上海旅游经济总体情况* 上海旅游业在2023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 上海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达到XX万人次,同比增长X%。
* 上海旅游业总产值超过XX亿元,对上海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
2. 旅游消费情况* 近年来,上海旅游消费水平稳步提升,游客人均消费金额达到XX元。
* 高端旅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豪华酒店、奢侈品购物和高品质旅游体验成为主要消费领域。
3. 旅游业态发展情况* 上海旅游业态持续优化,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如文化旅游、创意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等。
* 上海旅游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受到游客的青睐。
4. 旅游业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上海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城市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 旅游业的发展对上海GDP增长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旅游人口。
*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 创新旅游产品和体验,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结论综上所述,2023年上海旅游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旅游消费水平提升,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加。
然而,旅游业发展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产品,以保持竞争力。
2010年,厦门市旅游经济在海西效应、“世博”游等的多重效应的驱动下,旅游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26.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5%,旅游总收入38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2.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1%,接待国内游客2863.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6%,旅游经济整体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0年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一)国内旅游市场增长动力强劲2010年,我市国内旅游市场增长强劲,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863.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6%,其中:国内过夜游客138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8%;国内一日游游客1476.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4%,国内旅游收入3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9%。
1、假日旅游拉动明显。
全市两个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6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旅游总收入达到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40.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95%;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4%。
黄金周和小长假的休假期间游客云集,显示出假日旅游的拉动效应。
2、城际旅游运力大幅提升, 动车彰显带动效应。
全年航空抵达旅客635.6万人,比上年增长15.2%;铁路抵达旅客753.28万人,比上年增长107.22%;水运抵达旅客174.75万人,比上年增长7.6%;公路抵达旅客2508.36万人,比上年增长1.48%。
特别是福厦动车开通以来,不仅大大减轻了民航和公路运输的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动车沿线区域特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厦门旅游带来丰厚收益。
3、节庆、会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市场。
2010年厦门市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有大型花车巡游,有以中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有艺术类旅游节庆活动,花样繁多的节庆活动形成城乡互动的旅游休闲格局,极大丰富了旅游市场。
第一章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它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旅游经济学学科特征(1)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2)旅游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3)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4)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3、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1)多学科2)重实践3)重个案研究,轻综合研究第二章1、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人类社会初期)2)、发展阶段(18世纪工业革命)3)、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2、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1)、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2)、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3)、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4)、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3、旅游经济的运行的环节(1)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销售(2)次环节a、旅游产品购买方面:购买发生与购买方向b、销售方面: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c、中间环节(旅行社的中介):旅游产品的批发、零售4、旅游经济的性质(1)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2)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活动(3)旅游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第三章一、旅游产品的概念1)从旅游市场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市场上交换的,主要用于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非市场的总和;2)从旅游者的角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3)从旅游经营者角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其他媒体,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1、旅游产品的综合性2、旅游产品的无形性6、旅游产品的脆弱性3、旅游产品的同一性4、旅游产品的依赖性5、旅游产品的固定性三、旅游产品的构成1、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核心部分、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构成。
1)、核心部分是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它满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需要,是构成旅游产品的基本部分。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学分为3,周学时3。
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与性质、旅游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市场及开拓、旅游价格及策略、旅游消费及其效果、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等。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于方法,在充分吸收和借鉴旅游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信息量、组织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对案例教学分析和评说等方法,力图使学生加强对该门课程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在多媒体、案例讨论、教师评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和改革。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人类社会旅游经济的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通过本绪论学习,掌握和了解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
教学内容:一、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二、旅游经济学的特点(一)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二)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三)旅游经济学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学科(四)旅游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及规律第1页共17页(二)研究旅游经济运行的机制及实现条件(三)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实现状况(四)研究旅游经济的地位及发展条件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化标志(二)旅游产品开发及供求关系(三)旅游市场及开拓策略(四)旅游消费及投资(五)旅游收入与效益(三)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盯结合的方法(四)坚持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方法第一章现代旅游经济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现代旅游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回顾与展望回顾与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经济产业。
2023年,旅游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回顾2023年全球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同时展望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2023年全球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回顾1.全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0亿人次,位列全球经济发展的前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旅游收入持续攀升2023年全球旅游收入也持续攀升,各国因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追求更高的收入,同时为了提高旅游质量,各国也加大了旅游投资。
3.旅游品牌竞争加剧2023年,各国旅游品牌竞争激烈,更为奇特、独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
为了在旅游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各国政府也主动开展旅游包装和推广,不断提升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4.全球旅游业务创新井喷2023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旅游业务创新井喷,旅游业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网拍化时代。
在旅游这个特殊领域,全球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等特点。
二、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1.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广环保、低碳、健康的旅游方式,提高旅游业的环境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旅游业成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大力发展旅游电商未来,旅游电商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旅游电商的快速发展将改变旅游业的传统商业模式,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旅游发展。
3.提高旅游业的数字化水平2023年,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全球各地旅游单位将会利用新技术,构建新的数字旅游环境,各项服务将在智能化、数字化、网上化的基础上展开,使旅游更具体验感和更高端。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述一.旅游经济1.旅游经济的概念旅游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旅游活动采取了市场交换形式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旅游经济实质旅游活动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游客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旅游行业同政府和社会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经济的主要矛盾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贯穿于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始终;这一矛盾决定了旅游经济领域内其他矛盾;这一矛盾规定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旅游经济的运行(1)概念: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旅游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在相互关联和彼此协调中的不断运动过程,即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旅游产品交换过程。
(2)环节1)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环节;旅游产品的销售环节.2)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次环节①旅游产品购买的次环节:旅游产品购买发生;旅游产品购买方向②旅游产品销售的次环节:旅游市场推销;提供旅游服务③旅行社中间环节及两个次环节,即旅行社的中介买卖.5.旅游经济的性质旅游经济活动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 (商品性)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经济.(服务性)旅游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产业性)6.旅游经济的发展阶段(1)旅游经济的萌芽阶段(原始社会-产业革命前)(2)旅游经济的形成阶段(产业革命起-19世纪中叶)(3)旅游经济的发展阶段(19世纪后半叶-现在)7.二战以来旅游经济的特点(1)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2)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3)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4)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8.旅游经济产业化(形成发展过程)的特征(1)旅游经济产业是派生的;(2)旅游经济产业是相对独立的;(3)旅游经济产业是以服务为主的;(4)旅游经济产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结构体系9.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具体标志(1) 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2) 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3) 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化10.旅游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旅游服务贸易中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性;旅游服务贸易的不确定性;旅游服务贸易的高效益性;旅游服务贸易的财富转移性11.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A现代旅游业的概念: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服务的综合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