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波动光学

第12章波动光学

第12章波动光学
第12章波动光学

第12章波动光学

、选择题

1.如T12-1-1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

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片和n3,已知n 1 ::: n 2 ::: n 3.若波长为 入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 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

](A) 2n ?e (B) 2n ze —1' 2

(C) 2n ? -,

(D) 2n ?e - ■

2n 2

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 ,折射率为n 1的一种介质; 路径

S 2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2的另一介质;其余部分 可看作真空.

这两条光路的光程差等于: (B) [「2 ' (n 2 —1)t 2】~{「1 ■ (n 2 T)t 1】 (C)

(「2 山2)-(「1 -n^)

(D) n 2t 2 -n 1t 1

3.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 [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5.

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由

到b 点的几何路程为:

6.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

a 点沿某一路径传到b

4.频率为f 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的波速为

其光振动的相位改变了

2 n f ](A) v

2 n vf

(B)

〒"

(C)

2 n nlf v,则在此媒质中传播距离为 I

vlf

(D)

](A)

(B) n

2

(C)

2.女口 T12-1-2图所示, 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 他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

r 1和r 2 .路

[

](A) (「2 口2上2)- 仃1 门缶)

a 点传到

b 点相位改变了二,则光从a 点

S S 2

T12-1-2 图

点.若将此路径的长度记为I, a、b两点的相位差记为二:-,则

T12-1-21 图

[

](A) l , .1 ?:

=3 n

2 3、 (C) l , . ':「=

3 n

2n

7. 两束平面平行相干光,每一束都以强度 I 照射某一表面,彼此同相地并合在一起

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 [

](A) I (B) 2I

8. 相干光是指 [

](A)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 (B) 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频率相同、相位差不变的两束光 (C) 同一发光体上不同部份发出的光 (D) 两个一般的独立光源发出的光 9. 两个独立的白炽光源发出的两条光线

,各以强度I 照射某一表面?如果这两条光线

同时照射此表面,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 [

](A) I

(B) 2I

(C) 4I

(D) 8I

10. 相干光波的条件是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以及 [

](A)传播方向相同 (B)振幅相同 (C)振动方向相同 (D)位置相同

11.

厚度为d 、折射率分别为n i 和n 2 (n i < n ?)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 中的上下两缝,若入射光的波长为,,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据 ,则

该媒质的厚度为

3九 [ ](A) 3’ (B) 门2 _ n 〔

(C) 2' (D)

n 2 _ n 1

12. 一束波长为■的光线垂直投射到一双缝上 ,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则下列光程差中对应于最低级次暗纹的是

?

3 .

[

](A) 2

(B)

(C) '

(D)-

(B) l ,.::「= 3 n n 2n

3 、 m

(D) l n .?;,■,.::「=

3n n

2

(C) 41

(D) 2I

T12-1-11 图

2 2

13.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白光作光源[ ](A)中央明纹是白色的

(C)紫光条纹间距较大干涉条纹的情况为

(B)红光条纹较密

(D)干涉条纹为白色

T12-1-21 图

1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 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

S 2盖住,并在S ,S 2连

线的垂直平面出放一反射镜 M ,如图所示,则此时

[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T12-1-14图

1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入射光的波长为■,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 若玻璃纸

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 2.5 ?,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

](A)仍为明条纹

(C)既非明条纹也非暗条纹

(B)变为暗条纹

(D)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16.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 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是:

扎D

MD

[

](A)

(B)

nd d

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

Zd (C)

nD

(D)

D 2nd

17.如T12-1-17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厚度为 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再用一片厚度为 d 2的透光云母片将 下面一个缝挡住,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 n, d j >d 2,干涉条纹的

变化情况是 [

](A)条纹间距减小 (B)条纹间距增大

(C)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18.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 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A)条纹间距增大 (B)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条纹间距减小

(D)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下移动

1 ——> 1

1

E

T12-1-17 图

----- > E

1

L

1

19.当单色光垂直照射杨氏双缝时 ,屏上可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若减小

d 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

T12-1-18 图

[ ](A)缝屏间距离,则条纹间距不变

(C)入射光强度,则条纹间距不变(B)双缝间距离,则条纹间距变小(D)入射光波长,则条纹间距不变

20. 在保持入射光波长和缝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A)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大

(C)干涉条纹宽度将保持不变

,将杨氏双缝的缝距减小,则(B)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小

(D)给定区域内干涉条纹数目将增加

21. 有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劈形膜:一个由空气中的玻璃形成玻璃劈形膜;一个由玻璃中的空气形成空劈形膜?当用相同的单色光分别垂直照射它们时,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的是

(B) 明纹间距逐渐变小,并向劈棱移动

(C) 明纹间距逐渐变大,并向劈棱移动

(D)明纹间距逐渐变大,并背向劈棱移动

24. 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25. 检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试装置示意如T12-1-25(a)图.S为光源,L为汇聚透镜,M

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2之间放置A、B、C三个滚珠,其中A为标准,直径为d0.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平晶,在M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T12-1-25(b)图所示,

轻压C端,条纹间距变大,则B珠的直径d1、C

珠的直径d2与d0的关系分别为:

aaaaaaET12-1-25(a)图

[ ](A) d1=d o ,d- d o 3 ■

[ ](A)玻璃劈形膜(B)空气劈形膜

(C)两劈形膜干涉条纹间距相同(D)已知条件不够,难以判定

22. 用波长可以连续改变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劈形膜

的变化情况为

,如果波长逐渐变小,干涉条纹](A)明纹间距逐渐减小并背离劈棱移动

23. 在单色光垂直入射的劈形膜干涉实验中

方向可以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为

若慢慢地减小劈形膜夹角,则从入射光[ ](A)条纹间距减小

(B) 给定区域内条纹数目增加

(C) 条纹间距增大

(D) 观察不到干涉条纹有什么变化

(B) d1 =d。- ’,d2 =d。- 3'

. 3-'-

(D) d1

"0-〒d2"0一刁

T12-1-23 图

T12-1-25(b)图

T12-1-21 图

3-' ■ (C) d1 "0 —,d2二d。

2 2

26?如T12-1-26(a)图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 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 用波

长■= 500nm(1 nm = 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 T12-1-26(b)图所

27.

设牛顿环干涉

装置的平凸透镜可以在垂直于平玻璃的方向上下移动

,当透镜向上

平移(即离开玻璃板)时,从入射光方向可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A)环纹向边缘扩散,环纹数目不变 (B)环纹向边缘扩散,环纹数目增加 (C)环纹向中心靠拢,环纹数目不变 (D)环纹向中心靠拢,环纹数目减少

28. 牛顿环实验中,透射光的干涉情况是 [

](A)中心暗斑,条纹为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B) 中心暗斑,条纹为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C) 中心亮斑,条纹为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D)中心亮斑,条纹为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29.

在牛顿环装置中,若对平

凸透镜的平面垂直向下施加压力 (平凸透镜的平面始终保

30. 关于光的干涉,下面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

[

](A)在杨氏双缝干涉图样中,相邻的明条纹与暗条纹间对应的光程差为

2

Z

(B) 在劈形膜的等厚干涉图样中,相邻的明条纹与暗条纹间对应的厚度差为

-

2

(C) 当空气劈形膜的下表面往下平移

时,劈形膜上下表面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

2

将增加一

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

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 500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

250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

500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 250nm

>

)

A B

持与玻璃片平行),则牛顿环

](A)向中心收缩,中心时为暗斑,时为明斑,明暗交替变化 (B) 向中心收缩 ,中心处始终为暗斑 (C) 向外扩张,

中心处始终为暗斑 (D) 向中心收缩 ,中心处始终为明斑

T12-1-26(a)图

T12-1-26(b)图

T12-1-29 图

2

(D) 牛顿干涉圆环属于分波振面法干涉

31 ?根据第k 级牛顿环的半径「k 、第k 级牛顿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

d k 和凸透镜之凸面

2

半径R 的关系式d k = J 可知,离开环心越远的条纹

2R

[ ](A)对应的光程差越大,故环越密 (B)对应的光程差越小,故环越密

(C)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快,故环越密

(D)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慢,故环越密

32. 如果用半圆柱形聚光透镜代替牛顿环实验中的平凸透镜 放在平玻璃上,则干涉条纹的形状 [ ](A)为内疏外密的圆环

(B) 为等间距圆环形条纹 (C) 为等间距平行直条纹

(D)为以接触线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明暗相间,内疏外密的一组平行直条纹

33. 劈尖膜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牛顿环干涉条纹的间距是不相等的?这是因为: [

](A)牛顿环的条纹是环形的

(B)劈尖条纹是直线形的 (C)平凸透镜曲面上各点的斜率不等

(D)各级条纹对应膜的厚度不等

34?如T12-1-34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 光束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①< n 2 > n 3,,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 山的媒质中的波

37. 欲使液体(n > 1)劈形膜的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劈形膜夹角 (B)增大棱边长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入射光

(D)换用折射率较小的液体

长, 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2 n r )2

4 n m

[

](A)

e

(B)

e n

A

几n 2

(C) 4 n 匕e +

e n

(D) 4 n n 2

e

e = 350nm 的薄膜,若膜的折射率

氐=1.4 ,薄膜上面的媒质

折射率为n 1,薄膜下面的媒质折射率为 n 3,且n 1 <氐<

n 3 ?则反射光中可看到的加强光的波长为: [

](A) 450nm (C) 690nm

(B) 490nm (D) 553.3nm

36.已知牛顿环两两相邻条纹间的距离不等.如果要使其相等 不可行的是

[ ](A)将透镜磨成半圆柱形 (B)将透镜磨成圆锥形

(C)将透镜磨成三棱柱形 (D)将透镜磨成棱柱形

35.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 n 3

T12-1-34 图

以下所采取的措施中

38.

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迈克尔逊干涉仪,

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 入厚度为I 、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干涉仪两条光路之间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

](A) ( n-1) I (B) nl

(C) 2 nl

(D) 2( n-1)1

39. 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迈克尔逊干涉

,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

放入一厚度为I 、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片,则可观察到某处的干涉条纹移动的条数为 I

I I

I

[

](A) 4(n-1)—

(B) n —

(C)2(n -1)—

(D) (n-1)-

40.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 n 、劈

角为[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向 上移动时(只遮住S0,屏C 上的干涉条纹 [

](A)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41.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

S,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

光强度取决于波阵面 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 P 点的

45. 在单缝衍射中,若屏上的P 点满足a sin ::

= 5/2则该点为

[ ](A)振动振幅之和 (C)光强之和

(B)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42.无线电波能绕过建筑物 [

](A)无线电波是电磁波

(C)无线电波是球面波

而可见光波不能绕过建筑物.这是因为

(B) 光是直线传播的

(D)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小得多

43. 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显著,这是由于 [

](A)光波是电磁波,声波是机械波 (B)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 (C)光是有颜色的

(D)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44. 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

a 的单缝上,缝后紧靠着焦距为f 的薄凸透镜

n 的液 体中,则在屏上出现的中央明纹宽度为

f 扎

f ■

[ ](A)

(B)

na

na 2f-

2nf ' (C)

na

(D)

a

7丄

■ J

d

一 |丁

T12-1-44 图

屏置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若整个实验装置浸入折射率为

[ ](A)第二级暗纹(B)第五级暗纹

(C)第二级明纹(D)第五级明纹

46. 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欲使中央亮纹宽度增加,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长焦距的透镜 (B)换用波长较短的入射光

(C)

增大单缝宽度 (D)将实验装置浸入水中

47.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图样的特点是 [

](A)各级亮条纹亮度相同 (B) 各级暗条纹间距不等

(C) 中央亮条纹宽度两倍于其它亮条纹宽度

(D) 当用白光照射时,中央亮纹两侧为由红到紫的彩色条纹

48. 在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对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 心位置不变,各衍射条纹 [

](A)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对应的衍射角不变

(D)光强也不变

49.

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 在屏

幕E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

50.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它条件不变,则中央明纹

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 BC 的长度为

[

](A)'

(B)

2

3 ■

2 (C)

(D)

2

[ ](A)宽度变小(B)宽度变大

(C)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51. 在如T12-1-51图所示的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

3

小.若单缝a变为原来的-,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

2

3

变为原来的-,则屏幕E上的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

4

宽度△x将变为原来的

3 2 9 1

[ ](A) 3倍(B)—倍(C)9倍(D)—倍

52. 一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如T12-1-52图所

示,L为透镜,E为屏幕;当把单缝向右稍微移动一点时,衍射

图样将

[ ](A)向上平移

(C)不动(B)向下平移

(D)消失

T12-1-52 图

57.

白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有 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若在衍射

角;:

=30。处能看到某

一波长的光谱线,则该光谱线所属的级次为

k =0,-1,-2,……,则决定出现主级大的衍射角 二的公式可写成

59. 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在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 欲使屏幕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

](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C)将光轴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

53. 在T12-1-53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 方向稍微平移,则 [

](A)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 (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

54. 在T12-1-54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 单缝沿x 轴正向作微小移动,则屏幕 E 的中央衍射条纹 将 [

](A)变窄,同时上移 (B) 变窄,同时下移 (C) 变窄,不移动 (D) 变宽,同时上移

将单缝宽度a 稍稍变宽,同时使

55. 在T12-1-55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宽度 a 稍稍变窄,同时使

会聚透镜L 2沿x 轴正方向作微小移动,则屏幕 央衍射条纹将

E 上的中

](A)变宽,同时上移 (B) 变宽,同时下移 (C) 变宽,不移动 (D) 变窄,同时上移

56. 一衍射光栅由宽 300 nm 、中心间距为 直照射时,屏幕上最多能观察到的亮条纹数为: 900 nm 的缝构成,当波长为600 nm 的光垂 [

](A) 2 条 (B) 3 条

(C) 4 条

(D) 5 条

[ ](A) 1

(B) 2

(C) 3

(D) 4

58. 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

d 、缝宽a 、总缝数为N 的光栅上.取

[ ](A) Nasin v - k'

(C) Nd sin - - k

(B) a si n v - k (D) d sin 『-k

(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光栅 (D)将光轴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

T12-1-53 图

T12-1-54 图

T12-1-55 图

60. 为测量一单色光的波长,下列方法中最准确的是()实验.

[ ](A)双缝干涉(B)牛顿环干涉(C)单缝衍射(D)光栅衍射

61.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A)紫光(B)绿光(C)黄光(D)红光

62. 在光栅光谱中,假设所有的偶数极次的主级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

[ ](A) a = b (B) a =2b (C) a = 3b (D) b = 2a

63. 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量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那一种最好?

1 1

[ ](A) 1.0 10 mm (B) 5.0 10 mm

2 3

(C) 1.0 10 mm (D) 1.0 10 mm

64. 在一光栅衍射实验中,如果光栅、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

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

[ ](A)变小(B)变大(C)不变(D)改变无法确定

65. 在一光栅衍射实验中,若衍射光栅单位长度上的刻痕数越多,则在入射光波长

定的情况下,光栅的

[ ](A)光栅常数越小(B)衍射图样中亮纹亮度越小

(C)衍射图样中亮纹间距越小(D)同级亮纹的衍射角越小

66. 以平行可见光(400nm?700nm)照射光栅,光栅的第一级光谱与第二级光谱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 ](A)在光栅常数取一定值时,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会重叠起来

(B) 不论光栅常数如何,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都会重合

(C) 不论光栅常数如何,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都不会重合

(D) 对于不同光栅常数的光栅,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的重叠范围相同

67. 用单色光照射光栅,屏幕上能出现的衍射条纹最高级次是有限的?为了得到更高衍射级次的条纹,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B)将单色光斜入射

(C)将单色光垂直入射(D)将实验从光密媒质改为光疏媒质

68. 已知一衍射光栅上每一透光狭缝的宽度都为a,缝间不透明的那一部分宽度为b; 若b = 2a,当单色光垂直照射该光栅时,光栅明纹的情况如何(设明纹级数为k) ?

[](A)满足k :=2 n的明条纹消失(n =1、2、...)

(B)满足k ==3 n的明条纹消失(n =1、2、...)

(C)满足k ==4 n的明条纹消失(n =1、2、...)

(D)没有明条纹消失

69.用波长为,的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 ,发现在衍射角为

处出现缺级,则此光栅

上缝宽的最小值为

2扎

2 sin 半

[

](A)

(B)

(C)

(D)

sin ? sin ? 2 si n 申

70. —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在一衍射光栅上

,当光栅常数(a ■ b)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为每条缝的宽度,b 为不透光部分宽度),k = 3、6、9..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

](A) a b =2a (B) a b =3a (C) a b = 4a

(D) a b = 6a

7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光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若在两缝后面分别放置

一块偏振片,且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则

71.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保持双缝

S i 和s 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 不变,而把两条缝的宽

度a 略为加宽,则 [

](A)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 (B)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多 (C)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不变 (D)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 72. 一束光垂直入射到一偏振片上

,当偏振片以入射光方向为轴转动

时,发现透射光的光强有变化,但无全暗情形,由此可知,其入射光是 [

](A)自然光 (B)部分偏振光

(C)全偏振光

(D)不能确定其偏振状态的光

73.

把两块偏振片紧叠在一起放置在一盏灯前 ,并使

其出射光强变为零.当把其中一块 偏振片旋转180 °时,出射光强的变化情况是 [

](A)光强由零逐渐变为最大

(B) 光强由零逐渐增为最大,然后由最大逐渐变为零 (C) 光强始终为零 (D) 光强始终为最大值

74. 自然光通过两个主截面正交的尼科尔棱镜后

,透射光的强度为 [

](A)

(C) I = 0

I 工0

(B)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同

(D)与入射光强度不相同

7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光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振片 ,则

[

](A)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且明条纹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若在两缝后面放一块偏

T12-1-72 图

[](A)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但明条纹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但明条纹亮度减弱

(C)干涉条纹间距变窄,且明条纹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77. 有两种不同的媒质,第一媒质的折射率为n i ,第二媒质的折射率为n2 ;当一束自

然光从第一媒质入射到第二媒质时,起偏振角为i。;当自然光从第二媒质入射到第一媒质时,起偏振角为i ?如果i o> i,则光密媒质是

[ ](A)第一媒质(B)第二媒质

(C)不能确定(D)两种媒质的折射率相同

78. 设一纸面为入射面?当自然光在各向同性媒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若入射角不等于布儒斯特角,反射光光矢量的振动情况是

[ ](A)平行于纸面的振动少于垂直于纸面的振动

(B) 平行于纸面的振动多于垂直于纸面的振动

(C) 只有垂直于纸面的振动

(D) 只有平行于纸面的振动

79. 自然光以60 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

线偏振光,则

[ ](A)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

(B) 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为

(C)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 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80.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则反射光是[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

(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81. 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射向一块玻璃,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

[ ](A)自然光

(B) 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部分偏振光

82. 强度为I。的自然光经两个平行放置的偏振片后,透射光的强度变为I。/4,由此可知,这两块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

I0 |0/4

T12-1-82 图

i o ,则界面2的反射光是

T12-1-81 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