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爱我中华》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0 KB
- 文档页数:6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爱我中华》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四四拍的指挥手势对歌曲进行划拍。
2、用充满激情和富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通过歌曲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熟唱歌曲,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2、难点:通过歌曲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唱音阶1234567跟钢琴伴奏唱练声曲。
二、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同学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说说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等。
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是却亲如一家。
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爱我中华》。
三、新课教授1、歌曲背景简介:《爱我中华》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作曲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并且在广西举办,因此在创作时以广西的民族特色为主,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风格。
整首歌曲的旋律大气且富有创新性,如歌词中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以及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歌曲自发行以来广受好评,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演唱,并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之作。
2、初步聆听歌曲《爱我中华》,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是怎样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自豪感。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歌曲《爱我中华》中的重要词汇,如“中华”、“民族”、“团结”等。
2. 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3. 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主题,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难点:运用音乐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以及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音乐器械,如钢琴、录音机等,以确保课程进行的流畅性。
3. 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4. 制作一些有趣的教室互动游戏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在课前检查教室环境,确保教学设备设施的完好和可用性,避免课程进行中出现意外情况。
结尾: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上就是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些步骤并非一成不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需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谈谈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出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诗,相机指导朗读。
3. 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感受情感1. 再次朗读古诗,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交流感受,引导深入理解诗句。
3. 引读,深化感受。
(四)三读古诗,尝试创作1. 尝试还是子写一首古诗。
2. 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3.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教室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古诗《爱我中华》,大家还了解了很多有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感人故事。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爱我中华》教案《爱我中华》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XX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XX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轻声高位置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其要求有所了解,轻声高位置又使学生作了发声的练习)。
(三)节奏练习——“动动我们的手”节奏练习利用节奏模与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四)“幸运52”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课时安排:第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1:背景画面)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生:汉族、回族、藏族、壮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三、激情参与(视唱):1、师:欣赏完这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想!)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课件3:动画)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个美丽的小公主在干什么呀?(答:唱唱跳跳,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师:你们觉得缺了点什么吗?(答:音乐)师:我们就看看配上什么音乐比较合适呢?(课件4:视唱谱+音乐+动画)1=4/40 5 5 25 15 2 0 5 5 25 15 1 0 5 5啦2 5 1 5 2 5 1 5 123 2 1 0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音乐的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的示范课。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欣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感受其旋律、节奏和情感。
2. 学习《爱我中华》的歌词,理解其含义和主题。
3.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能够进行演唱和演奏。
本节课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情感等。
2. 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爱我中华》的主题和含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其能够演唱和演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并表达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使其能够了解和感受《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背后的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元素。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演唱或演奏《爱我中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进行演唱和演奏。
- 理解《爱我中华》歌词的含义和主题,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 了解《爱我中华》背后的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元素。
- 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演唱或演奏《爱我中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难点:- 掌握《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到难以把握,因此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
- 理解《爱我中华》歌词的含义和主题: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含义和主题感到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 了解《爱我中华》背后的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元素:学生可能对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元素感到陌生,因此需要通过介绍和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和传统音乐的魅力。
- 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演唱或演奏《爱我中华》:学生可能对与他人合作感到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分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和协调。
爱我中华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爱我中华》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3、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的有哪些呢?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伤佬族、壮族、满族、等。
2、教师通过PPT对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造成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热爱自己的国家。
3、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
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
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
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二、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2、教师对歌曲的乐段结构进行分析: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内容,并能独立演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音乐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的掌握,难点则在于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重难点具体包括: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每个音符,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2. 难点:通过歌曲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并在演唱中准确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谱及歌词,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配备音响设备,确保音质清晰。
3.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歌曲,熟悉歌词及旋律。
4. 教师准备:教师需提前试听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及节奏,准备好教学示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与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段简短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可以播放一段与《爱我中华》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歌曲欣赏与理解接下来,教师将完整地播放《爱我中华》的音频,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欣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着重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通过多次播放,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尝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三、歌曲学习与体验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欣赏和理解之后,教师将开始进行歌曲的学习与体验。
首先,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曲的旋律,逐句教授歌词,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句教学的方式,逐步增加歌曲的难度。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学习歌词的写作手法。
3、学习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4、自学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二、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欣赏后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列举几个)2、这些民族虽然语言不同,风俗也不一样,但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爱国爱家,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3、老师今天也想教你们唱这首歌,你们想学吗?当然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吧!4、板书课题:爱我中华。
(三)、教师小结补充。
(四)、自由读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x”或“xx”画出来。
可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汇报读懂的情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课文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有两句,将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星座”、“花朵”、“亲密的兄弟姐妹”,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他们的语言虽然存在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有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图画,哪三幅?第一幅,各族健儿在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顽强拼搏的情景(结合刚结束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说一说);第二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第三幅,讴歌了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爱我中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习感受歌曲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1.通过欣赏着三首歌曲了解并掌握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根据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示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唱了《义勇军进行曲》,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注意重难点乐句的表达。
请学生回答重难点乐句的演唱情感要求。
二.情景导入每当我们的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我们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是时,我们中华儿女无不感到骄傲,心中涌起——爱我中华!今天我首先要来欣赏的歌曲就是《爱我中华》。
三.欣赏歌曲1.欣赏《爱我中华》提问:我国有多少个名族?(56)师:56个名族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我们56个民族服装绚丽多彩,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高歌《爱我中华》。
请同学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拍子和调号分别是什么?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①歌曲分析:师: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调号是什么?生:歌曲为4|4拍,E调师:我们来学习一下4|4拍子的指挥图示和节奏特点。
(课件)②实践练习:强弱次强弱老师指导:第一拍,双手击掌;第二拍,双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手心拍手背;第四拍,双手交叉拍肩膀。
③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分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是前面12小节,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后11小节为第二乐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达了中国儿女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④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⑤作者介绍(课件)词乔羽曲徐沛东⑥根据对歌曲的分析,再次的欣赏歌曲《爱我中华》2.欣赏《多情的土地》①导入,我们的56个民族团结一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的骄傲与自豪。
对祖国的热爱每个人所表达的方式不同。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爱
我中华》教案
《爱我中华》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
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师:XX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XX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
轻声高位置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其要求有所了解,轻声高位置又使学生作了发声的练习)。
(三)节奏练习——“动动我们的手”
节奏练习利用节奏模与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四)“幸运52”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
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
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
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
结果。
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导。
每一组讨论的演唱形式都让小组长陈述并由本小组的同学来表演。
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案。
四、歌曲的拓展
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侧重那个方面,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
)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美丽河山”“嫦娥一号”“XX 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
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中间的很多学生都受到国家政策受益者,“嫦娥一号”的发射“XX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
“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演唱形式,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五、歌曲感想
学生说感想,老师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搜集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歌曲。
2、搜集一下关于徐沛东,乔羽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一下两位词曲作家。
七、课堂在音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