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概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304
第五章生命伦理学第一节生命的概念与价值第20讲第二节?生命伦理观第三节?优生学第21讲第四节生育控制的伦理依据第五节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第22讲第六节临床关怀第七节安乐死第23讲生命伦理学概念生命伦理学一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bois(生命)和ethic (伦理学)。
第一次使用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是:“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命科学以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科学,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和创造性的生命开处方,”第一节生命的概念与价值一、生命的争论TO be or not to be? 胚胎/胎儿是人吗?(体外授精)残废新生儿处置人道吗?(生命价值)流产是在践踏生命吗?(生命开始时间)二、生命本体论什么是人的生命?human being和person区别人类的生物学生命(human biological life)和人类的人格生命(human personal life)区别生物的人与社会的人区别/自然的人或是理性的人生命系统层次…………民族国家社区社会学生命家庭human personal life Person 系统human biological life 器官生物学生命组织细胞分子…………一人的本质与生命特征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有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实体。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TO BE IS TO RELATIONS)自我意识存在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
(I THINK SO I AM)二生命开始的时间生命本体论的一个实际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受精卵到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起点何在?受精卵出生传统的生命本体观认为受精卵就是人的生命的起点。
由于人工流产、生殖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该观念业已逐渐崩溃。
生命开始的学说三种主要学说――1.个体/生物学标准2.承认/授权标准3.复合标准在法律上认可的作为“人的生命”的开始时限,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
医学伦理学第四单元第三章医患关系伦理学第一节医患关系概述第二节病人权利第三节医务人员的义务第四节知情同意的概念和伦理意义第五节医疗保密的概念和伦理意义第六节讲真话与保护性医疗手段医患关系伦理原则知情同意保密原则讲真话第四节知情同意案例患者,女,演员,26岁。
自诉右侧乳房有硬结,经活体组织证实为乳腺癌。
医生明确将实情告诉患者父亲,她必须做右侧乳房全切除和周围淋巴结清除术。
在取得患者及其父同意后,按预定计划施行手术。
为慎重起见,术中对左侧乳房也做了活体组织切片,用迅速冰冻法检查,检查结果为“乳腺良性肿瘤,伴有腺体增生”,目前尚不是癌组织,但将来有癌变的危险。
所以在右侧乳房切除后,又做了左侧乳房切除术。
术后其及患者家属认为,医生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切除了左侧乳房,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要求追究院方及医生的责任。
院方则认为左侧乳房切除是防止癌变的措施,根本上是维护病人利益。
双方发生争议。
一、知情同意的概念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也称知情许诺或承诺。
临床上指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当对病人做出诊断或推荐一种治疗方案时,要求医生必须向病人提供充分的病情资料,包括这种方案的益处、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并以此建立诊疗方案,使病人能自主自由地做出决定,接受或不接受这种诊疗。
英国邓肯(Duncan)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词典》对同意作如下解释:“在医疗实践中,同意意味着治疗、检查须获得病人准许,甚至在所有病人身上进行的医疗措施都须经病人同意。
当病人年龄小于16岁时,须经病人父母同意,当病人神志不清或无意识时须经其最亲近的人同意,除非在一些急诊无法获得同意时。
”知情是同意的前提,同意是知情的结果。
知情同意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人体实验、医学的其他研究和实验。
二、知情同意的伦理意义1.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2.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3.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三、知情同意伦理分析一知情同意的伦理特征(1)义务性:病人了解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协助医生诊疗,做出相关医疗的决定,都意味医患双方所承担的义务。
第五章生命伦理学第一节生命的概念与价值第20讲第二节?生命伦理观第三节?优生学第21讲第四节生育控制的伦理依据第五节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第22讲第六节临床关怀第七节安乐死第23讲第七节安乐死一、安乐死的历史与现实安乐死(euthanasia)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20世纪60、70六七十年代,安乐死又重新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1976年首届国际安乐死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会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东京宣言”,该宣言强调应尊重人“生的意义”和“庄严的死”。
在我国,1987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安乐死”学术讨论会。
汉中案件1984年10月,患者夏素文,59岁,被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1986年6月,病情加重,被送入汉中市传染病院肝炎科住院诊疗。
经该院肝炎科主任、主治医师蒲连生诊断为:1、肝硬化腹水;2、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状);3、渗出性溃疡并褥疮2-3度。
入院后的第三天,病人烦躁不安,于1996年6月28日清晨开始昏睡,8时医院查房,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向该院院长雷某询问病情,雷某答:“病人送得太迟,已经不行了”。
王听后,要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免受痛苦,雷回绝。
9时,王明成及其妹王晓玲来到蒲连生办公室,要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蒲先回绝,在王明成兄妹表示愿意承但责任后,蒲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王明成在处方上签了“儿子,王明成,6月28日9点40分”的字样。
护士长将处方退回医生办公室,拒绝执行。
蒲又指令实习生为夏执行处方,实习医生不从,但在蒲的斥责下,无奈违心地为夏注射,实际只向病人的体内注射了75毫克。
蒲又交代接班医生李某,“夏素文若在12点尚未咽气,你再打一针”。
后李某又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让护士注射。
夏素文于29日凌晨5时死于病房。
二、安乐死的种类安乐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根据手段和意愿分类。
⑴主动安乐死(积极安乐死positive euthanasia)第一类是自愿-自己执行的主动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