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九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习题《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一、简答题3.简述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4.简述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5.简述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7.有人说:“t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
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9.简答标准Z分数的用途。
10.简答χ2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1.简述区间估计的涵义。
12.学业考试成绩为某,智力测验分数为y,已知这两者的r某y=0.5,IQ=100+15z,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二、计算题1.某年级20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如下表:已知数据如下表:成绩90~10080~8970~7960~6950~5940~4930~39(1)求其平均数(2)试计算组中值95857565554535频数累计频数103040544416620019016012066226累计频率1.000.950.800.600.330.110.03某70,某80。
(3)已知某考生的成绩为66分,试计算该考生的百分位。
3.已知在某年高考数学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S15分,甲乙两考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和80分,试计算他们的标准分数,如果该年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70,152),试计算甲乙考生的百分位?4.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语文的平均成绩是数学平均成绩的1.2倍,语文成绩的标准差是数学成绩标准差的1.5倍,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5,(1)试求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某之间的回归方程。
(2)如果考生的数学成绩为60,试估计他的语文成绩Y,并计算估计的标准误(设SY10)?5.某校高一年级共150人,高一上学期由甲教师任教,在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S12分,高一下则由乙教师任教,期末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S10分,假设该校所在城市两次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相同。
第一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的意思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有效数字随机变量数据总体个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计数数据度量数据指标标志绝对数相对数2.简述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整理其发展脉络。
3.简述教育统计学内容及其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4.简述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5.简述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6.论述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意义。
7.论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8.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9.在括号内指出每一种情况有效数字的个数。
287 () 2.8700×104 ( ) 4023 ( )25.0400 ( ) 0.000499 ( ) 475.00 ( )10.如果不考虑测量结果,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①时间()②性别()③家庭的大小()④绝对感觉阈限()⑤职员工作评定等级()⑥测验成绩()11.试从变量的性质上,连续性上及数据类型上指出下列观测值所属的变量类型。
①李芳在班上名列第5名。
()②初二(3)班有女生24人。
()③王鹏跑100米用了16秒4。
()④丹丹的身高是150厘米。
()⑤朱华英做对了10道题。
()⑥郭明明的数学测验是90分。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
试问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邵志芳)课后习题答案(注意!本答案是热心研友所作答案,其中很可能会有错误之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指正)第一章1.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统计学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分支。
其任务是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
2.总体是共同具有某种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测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统计量是样本上的数字特征;参数是总体上的数字特征。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相应的总体参数。
3.(1)随机现象(2)随机现象(3)确定现象(4)随机现象(5)确定现象(6)随机现象(7)随机现象(8)确定现象(9)随机现象(10)随机现象第二章11间断型比率量表2连续型比率量表3间断型比率量表4间断型比率量表5间断型称名量表6间断型比率量表7间断型顺序量表8间断型比率量表9间断型顺序量表10间断型顺序量表11间断型比率量表12间断型顺序量表13间断型顺序量表14间断型称名量表15连续型比率量表2不同的数据水平一般不能够相互转化3.4.5图略第三章1(1)84(2)89(3)420(4)观察数据加上、减去或者乘以一个数,等于其算术平均数加上、减去或者乘以这个数。
2(1)Md=13.5 (2)Md=123 S^=6.8 S=2.6084 32405 CV=10% CV=9.2% 可见男生成绩的差异大。
第四章1概率就是某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有两种不同的定义:先验定义和后验定义。
先验概率就是无须试验就能得到的概率的大小,后验概率则是必须经过大量试验才能得到的概率大小。
2(1)0.077 (2)0.25 (3)0.5 (4)0.25 (5)0.1923 (1)0.0625 (2)0.0625(3)0.25 (4)0.00394 (1)0.008 (2)0.128第三章:3题方差为8.5 标准差为2.924题离差平方和为3159(这两道题用的是公式3.2.4c )第五章1 (1)1 (2)0.866 (3)0.04692 (1)0.38493 (2)0.30598 (3)0.41924(4)0.89726 (5)0.66141 (6)0.781933 理论上讲应有34人,占全班的68。
第一章:1、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意义:(1)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的重要重要工具。
(3)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既可以顺利地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3、思考题: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①要分析一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
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③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教育统计学的分类(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取样方法等等。
(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一、简答题1. 简述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
2. 二列相关适用于哪种资料?3.简述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4.简述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5.简述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7. 有人说:“t 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
Z 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 ,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 9. 简答标准Z 分数的用途。
10. 简答χ2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1. 简述区间估计的涵义。
12.学业考试成绩为x ,智力测验分数为y ,已知这两者的rxy=0.5,IQ=100+15z ,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二、计算题1.某年级20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如下表: 已知数据如下表:(1)求其平均数 (2)试计算70X,80X 。
(3)已知某考生的成绩为66分,试计算该考生的百分位。
3.已知在某年高考数学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15S分,甲乙两考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和80分,试计算他们的标准分数,如果该年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21570,试计算甲乙考生的百分位?4.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语文的平均成绩是数学平均成绩的2.1倍,语文成绩的标准差是数学成绩标准差的5.1倍,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5(1)试求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X之间的回归方程。
(2)如果考生的数学成绩为60,试估计他的语文成绩Y,并计算估计的标准误(设S?=10)Y5.某校高一年级共150人,高一上学期由甲教师任教,在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12=S分,S分,高一下则由乙教师任教,期末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0 =假设该校所在城市两次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相同。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现代⼼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第⼀章绪论1.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事件在某⼀类别中出现的数⽬,⼜成为频数,⽤f表⽰频率:⼜称相对次数,即某⼀事件发⽣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除,亦即某⼀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例或百分数表⽰概率:⼜称机率。
或然率,⽤符号P表⽰,指某⼀事件在⽆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总体中出现的⽐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理学研究中,⼀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何谓⼼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统计学原理和⽅法,搜集。
整理。
分析⼼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科学推论找出⼼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门学科。
3.选⽤统计⽅法有哪⼏个步骤⾸先要分析⼀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统计⽅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统计⽅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的统计⽅法有很⼤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平,对选⽤恰当的统计⽅法⾄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所选⽤的统计⽅法的前提条件4.什么叫随机变量⼼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类事物的全体,⼜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N表⽰,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201 1 -03-25 1 0:54:43) 转载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统计图表(略)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 36.14;中位数约为 36.63 5、总平均数为 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 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 11%;10 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 3180 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 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 1.37;平均数约为 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 16.68 7、 5cm 组的差异比 10cm 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 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 11.82;第一四分位为 42.89;第三四分位为 58.41;四分位差为 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 W 系数。
6、 r=0.8; rR=0.79;这份资料只有 10 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 30 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 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 0.83。
9、 rb=0.069 小于 0.2.成绩 A 与成绩 B 的相关很小,成绩A 与成绩B 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 0.87。
11、 9 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1 / 8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 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 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 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 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 0.36 和0.16 7、抽一张 K 的概率是 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 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 13/54=0.241;抽一张黑桃的概率是 13/54=0.241;抽不是 J、 Q、 K 的黑桃的概率是 10/54=0.185 8、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 p=6/16=0.375;四个正面的概率 p=1/16=0.0625;三个反面的概率p=4/16=0.25;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p=0.312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 p=0.1875 9、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 5,标准差是 2 10、 (1)Z1.5, P=0.5-0.43=0.07 (2)Z1.5,P=0.5-0.43=0.07 (3)-1.5Z1.5,p=0.43+0.43=0.86 (4)p=0.78,Z=0.77,Y=0.30 (5)p=0.23,Z=0.61,Y=0.33 (6)1.85Z2.10, p=0.4820.467=0.015 11、 (1)P=0.35, Z=1.04 (2)P=0.05, Z=0.13 (3)P=0.15, Z=-0.39 (4)P=0.077, Z=-0.19 (5)P=0.406, Z=-1.32 12、 (1)P=0.36, Z=-1.08 (2)P=0.12,Z=0.31 (3)P=0.125, Z=-0.32 (4)P=0.082, Z=-0.21 (5)P=0.229,Z=0.61 13、各等级人数为 23,136,341,341,136,23 14、 T 分数为: 73.3、 68.5、 64.8、 60.8、 57、 53.3、 48.5、 46.4、 38.2、29.5 15、三次 6 点向上的概率为 0.054,三次以上 6 点向上的概率为 0.063 16、回答对 33 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 17、答---------------------------------------------------------------最新资料推荐------------------------------------------------------ 对 5 至 10 到题的概率是 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 18、说对了 5 个才能说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 19、答对 5 题的概率是0.015;至少答对 8 题的概率为 0.12 20、至少 10 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 21、(1)t0.05=2.060,t0.01=2.784 (2)t0.05=2.021, t0.01=2.704 (3) t0.05=2.048, t0.01=2.763 22、(1) 20.05=43.8, 20.0,1=50.9 (2) 20.05=7.43, 20.0,1=10.923、(1) F0.05=2.31, F0.01=3.03 (2) F0.05=6.18, F0.01=12.5324、 Z 值为 3,大于 Z 的概率是 0.00135 25、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 0.08 26、 2 以上的概率为 0.1; 2 以下的概率为 0.9 27、 2 是 20.16,小于该 2 值以下概率是 0.86 28、 2 值是12.32,大于这个 2 值的概率是 0.21 29、 2 值是 15.92,大于这个 2 值的概率是 0.07 30、两方差之比比小于 F0.05 第七章参数估计 5、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在 78.5583.45 之间,估计正确的概率为 95%,错误概率为 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统计图表(略)第三章集中量数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5、总平均数为91.726、平均联想速度为5.2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第四章差异量数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第五章相关关系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8、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p=6/16=0.375;四个正面的概率p=1/16=0.0625;三个反面的概率p=4/16=0.25;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p=0.312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p=0.18759、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5,标准差是210、(1)Z≥1.5,P=0.5-0.43=0.07(2)Z≤1.5,P=0.5-0.43=0.07(3)-1.5≤Z≤1.5,p=0.43+0.43=0.86(4)p=0.78,Z=0.77,Y=0.30(5)p=0.23,Z=0.61,Y=0.33(6)1.85≤Z≤2.10,p=0.482—0.467=0.01511、(1)P=0.35,Z=1.04(2)P=0.05,Z=0.13(3)P=0.15,Z=-0.39(4)P=0.077,Z=-0.19(5)P=0.406,Z=-1.3212、(1)P=0.36,Z=-1.08(2)P=0.12,Z=0.31(3)P=0.125,Z=-0.32(4)P=0.082,Z=-0.21(5)P=0.229,Z=0.6113、各等级人数为23,136,341,341,136,2314、T分数为:73.3、68.5、64.8、60.8、57、53.3、48.5、46.4、38.2、29.515、三次6点向上的概率为0.054,三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为0.06316、回答对33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17、答对5至10到题的概率是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18、说对了5个才能说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19、答对5题的概率是0.015;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为0.1220、至少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21、(1)t0.05=2.060,t0.01=2.784(2)t0.05=2.021,t0.01=2.704(3)t0.05=2.048,t0.01=2.76322、(1)χ20.05=43.8,χ20.0,1=50.9(2)χ20.05=7.43,χ20.0,1=10.923、(1)F0.05=2.31,F0.01=3.03(2)F0.05=6.18,F0.01=12.5324、Z值为3,大于Z的概率是0.0013525、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0.0826、χ2以上的概率为0.1;χ2以下的概率为0.927、χ2是20.16,小于该χ2值以下概率是0.8628、χ2值是12.3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2129、χ2值是15.9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0730、两方差之比比小于F0.05第七章参数估计5、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在78.55—83.45之间,估计正确的概率为95%,错误概率为5%。
第九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SS SS SS、、各表示什么含义?总组间组内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二、最佳选择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D. 组内方差显着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着E. 组间方差显着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着3.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则结论应为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A. kb k b -- B. 1kb k b --- C. 2kb k b --- D. 1kb k b --+ E. 2kb k b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A. MS MS MS =+B A 总 B. MS MS MS =+B 总误差 C. SS SS SS =+B 总误差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E. SS SS SS SS SS =+++B A AB 总误差7. 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B.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C.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D.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E. 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8. 某研究者在4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40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其组间自由度是 A. 39 B. 36 C. 26 D. 9E.39.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总体均数得0.05P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中一个对照组和其它四个试验组总体均数有无差异,可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 Z检验B. t检验C. Dunnett–t检验D. SNK–q检验E. Levene检验三、综合分析题1. 某医生研究不同方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36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一般疗法、一般疗法+药物A低剂量,一般疗法+药物A高剂量三种处理,测量一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的升高数(102/L),结果如表9-1所示。
第九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α错误β错误双侧检验单侧检验虚无假设研究假设显著性水平方差假设检验
齐性独立样本相关样本Z检验t检验
2.试述显著性水平与置信水平的关系。
3.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条件?
4.各种检验方法的主要异同是什么?
5.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据称某大学学生每期每门功课平均旷课3.4节。
某系主任随机抽取该系100名学生的旷课情况,发
现平均旷课2.8节,标准差为1.5。
试问该系主任能否推翻平均旷课3.4节的结论?
7.为了比较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从两所大学随机抽取50个新生参加一项指定英语测验。
现来自第一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7.4,标准差是5.0;来自第二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2.8,标准差为4.6。
试问第一所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是否显著高于第所大学新生?
8.在打字测验中随机抽取了秘书专业的12个毕业生,其平均打字速度为73.2个/分,标准差为7.9
字/分,而该秘书学校的毕业生在指定打字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75.0字/分(打字速度呈正态)。
试问12名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与规定速度有无显著差异?
9.从两所高中随机抽取的普通心理学的成绩如下(假设总体呈正态)。
试问两所高中的成绩有无显著不同?
A校:78 84 81 78 76 83 79 75 85 91
B校:85 75 83 87 80 79 88 94 87 82
10.在随机抽取的12名医学系学生中,有5人说在结束他们的是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
那
么这是否支持或者反驳报道中至少有70%的医学学生计划在结束其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
11.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六个婴儿与出生时体重的相关为0.70,与他们每天平均进食量的相关为0.60。
试问这两个相关系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2.在单词记忆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得出一般人单词记忆量的标准差是10个/分钟,有人随机抽取12被
试,测得每分钟记单词量的标准差为7.9,试问能否推翻一般人的平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