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长江黄河简图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黄河全景地形图每一位炎黄子孙心里,都有一条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为世界第六长河。
青藏高原腹地高耸入云的冰川脚下,水珠点点滴下,形成一曲曲涓涓溪流,慢慢汇聚成河流,出高山,入峡谷,飞流奔腾,一路咆哮,如同一条纵横驰骋的蜿蜒巨龙,昂首高歌,奔流到海。
黄河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垦利注入渤海。
【黄河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黄河上游3463千米,从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河口,约占干流长度的2/3。
黄河中游长1234千米,从托克托河口到郑州桃花峪,这一段支流众多,泥沙随黄土高原冲入河道。
黄河下游767千米,从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几乎没有像样的支流,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逐渐升高,河面往往高出地面,靠河堤做屏障,是一条“悬河”。
托克托县河口古镇,位于黄河北岸,敕勒川南部,是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
滚滚黄河水,茫茫敕勒川。
古代河口就是一个渡口,辽金时期成为货物集散之地,清朝来到鼎盛时期。
河口古镇极盛时期,商家有二百余户,船夫千余人,水道千帆云集。
门旗飘动传风色,黄河浪急千帆飞。
清朝末年兵连祸结,河口古镇繁华落尽,而又落寂百年!桃花如流瀑,阡陌飘红云。
桃花峪多桃花,游人为之目眩。
河南郑州荥阳桃花峪,是中国三大阶梯地势第二级、第三级交接点,是山地与平原衔接处,也是黄河中游与下游交界地。
另一种旧的说法,河南洛阳孟津为黄河中下游交接点,新版中学地理教材中,桃花峪才是中下游分界点,我们与时俱进吧。
【黄河重要拐弯处】黄河总体呈“几”字,九曲十八弯,重要的拐弯处有下面几个。
四川省阿坝唐克镇,为黄河第一大弯,黄河围着阿尼玛卿山,几乎拐了一个180度的弯。
黄河在后套平原,受阴山山脉阻挡,流向由南北改为西东,角度约为90度,形状是一个弧形。
黄河在前套平原,受吕梁山脉阻挡,流向由西东改为北南,角度约为90度,形状是一个弧形。
黄河在关中平原东部,受秦岭的华山阻挡,流向由北南改为西东,角度约为90度,形状是一个直角。
雅砻江岷
江
嘉
陵
江
乌江
汉江
湘
江赣
江
湖口
宜昌
上海
东海
唐
古
拉
山
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上游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水土流失水能
丰富
开发
水能
河道蜿蜒江阔水深
内河航运黄金水道
水能
宝库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破坏洪涝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原因:水土流失、围湖造
田、河道曲折、地势低平、
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退耕还湖、裁弯取直、兴修水利
长
江
思
维
导
图
上游中游下游
黄
河
思
维
导
图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中上游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
丰富
开发
水能
河口
桃花峪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打坝淤地
地上河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下游地形平坦,
水流平缓,泥沙沉
积,河床抬高,形成
“地上河”
渭河
汾
河
渤海
小浪底
巴
颜
喀
拉
山
脉
措施:
加高加固堤。
长江与黄河知识汇总表比较点黄河P53长江P54发源地青海省北麓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分界点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省)上、中游分界点:(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江西省)注入海洋(山东省) (上海市)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作用、发电、航运(黄金水道);长江沿江地带发展迅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第一坝——,塞上江南——宁夏平原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有都江堰、葛洲坝、长江三峡中游含沙量大,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壶口瀑布河道弯曲、湖泊众多下游开封附近的“悬河”,著名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形成壮阔的三角洲。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加上很多地方地势低平,雨季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②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如何治理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主要水利工程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都江堰(古代)、葛洲坝、三峡工程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到黄河下游泥沙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并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河”。
黄河流域简图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
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范围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有所争议。
但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定玛曲为河源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流域综述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自然地理【上游段】长江自江源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m)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南支冰川开始,冰川融水与尕恰迪如岗雪山东南一交融水相会合,称纳钦曲。
往北穿过古冰川槽谷,出唐古拉山区与切苏美曲汇合后,称沱沱河。
河谷开阔,汊流发育呈辫状,北流至祖尔肯乌拉山区,折转东流,旁蚀发展,宽浅多汊,变化不定,为典洲的宽谷游荡型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