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临床医学综合》考试大纲_复旦大学考研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222.42 KB
- 文档页数:13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临床医学人文精神,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2017中医综合大纲考研已公布,新增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考点: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一)医学职业素养
1.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
(二)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性质。
2.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3.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4.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三)临床伦理
1.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2.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17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西医综合考研成为了许多医学学子晋升的重要通道。
为了更好地做好2017年西医综合考研的准备工作,以下就是2017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考试内容1. 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考察考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临床医学知识:主要考察考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等多个临床学科。
3. 医学基础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考察考生对医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基础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1. 笔试: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试卷,试卷中将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回答问题,表达清晰、准确的观点。
2. 实践操作:根据考核内容,考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
考生在实践操作中需按要求独立完成,并能逻辑清晰地陈述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及分析。
三、备考建议1. 系统复习:根据考试大纲,对每个考试科目逐一进行系统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高效地利用时间,保证知识的全面掌握。
2. 重点突破: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对疑难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
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参考相关书籍、资料和学术期刊,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3. 制定备考计划:制定每天的备考计划,并确保时间的合理分配。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将效率较高的时间段用于重点科目的学习。
4. 多做模拟题:通过多做模拟题,了解自己的考试能力和问题所在,并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形式。
同时,模拟题也是巩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5. 注意身体健康:备考阶段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参考复旦大学2017年考研查分方式公布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017年2月16日上午10:00后公布(如有变动,以最新通知为准),现将初试成绩查询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初试成绩查询查询途径1:考生可直接登录网址查询初试成绩、打印成绩单(学校不另行寄发),网上查询初试成绩需输入准考证号码和身份证号码。
查询途径2:登录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复旦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用户登录>>硕士研究生报考(含网上确认)>>初试成绩,查询初试成绩、打印成绩单(学校不另行寄发)。
二、成绩复核申请1、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复核申请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受理。
申请方式:登录“上海招考热线参见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站相关通知。
统考及联考科目(报考复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单考英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
2、自命题科目成绩复核申请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受理。
申请方式: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现场申请;受理时间:2017年2月17日、18日,每天8:30—11:30,13:30—16:30;受理地点: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邯郸路220号8号楼115室)。
考生若无法至现场,可在上述受理时间段内,将身份证、准考证复印件及本人基本信息(下载打印下表,联系方式请务必提供考生本人手机号)传真至021-********或Email申请复核。
3、成绩复核只核查考生答卷是否有漏评、加分错、登分错,不重新评阅答卷。
复核结果只向考生提供所复核科目成绩总分,考生本人不得查阅答卷。
2017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文字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普通化学》考试大纲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
1.1反应热的测量
1.2反应热的理论计算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2.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3化学反应速率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
3.1溶液的通性
3.2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3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胶体与界面化学
第4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4.1原电池
4.2电极电势
4.3电动势与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
4.4化学电源
4.5电解
第5章物质结构基础
5.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5.2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分布方式和周期系
5.3化学键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5.4晶体结构
第6章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6.1单质的物理性质
6.2单质的化学性质
6.3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6.4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6.5配位化合物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复旦大学考研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重要性。
2. 考查目标:说明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以及考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规定考试的形式(如闭卷、笔试等)、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答题方式等。
4. 试卷内容结构:详细说明试卷中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和分值分配,包括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病例分析等。
5. 试卷题型结构:列举各类题型的题目数量、分值和难度,如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根据考查目标,详细说明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等。
7. 参考书目:提供考试所涉及的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方便考生备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者相关网站查询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2017西医考试大纲2017年西医考试大纲涵盖了医学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旨在考核医学生对医学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实践能力。
以下是大纲的主要内容:一、基础知识1. 解剖学:人体各系统结构、器官形态、位置和功能。
2. 生理学: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等。
3. 病理学: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病理过程。
4. 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药物的临床应用。
5.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微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人体免疫应答。
二、临床专业知识1. 内科学: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
2. 外科学:外科基本操作、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 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妊娠与分娩、产科并发症等。
4.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儿科常见疾病、儿童保健等。
5.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6. 精神科学: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
7. 眼科学:眼部结构、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8. 耳鼻喉科学:耳鼻咽喉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9. 皮肤性病学:皮肤结构、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诊断学1. 临床症状学:常见临床症状的识别和分析。
2. 体格检查:全身及各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3.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的解读。
四、治疗学1. 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
2.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术后管理。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4.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五、实践技能1. 基本操作技能:如无菌操作、伤口处理、注射技术等。
2. 临床操作技能:如导尿、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
3. 急救技能: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急救等。
六、医学伦理与法律1. 医学伦理:医生的职业道德、患者权利、医疗保密等。
2. 医疗法律: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医疗法规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2017年卫生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卫生综合考试是为浙江大学招收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和公共卫生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为学校选拔优秀学子提供一定依据。
Ⅱ.考查目标卫生综合考试范围为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卫生毒理学 约占30%,90分;卫生统计学 约占30%,90分;流行病学 约占40%,1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由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组成。
浙江大学医学院Ⅳ.考查内容一、卫生毒理学(一)绪论1. 传统毒理学与现代毒理学定义上的区别和联系。
2. 毒理学主要的三个研究领域及各领域的研究重点。
3. 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4. 现代毒理学的几个重大毒理学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
5. 毒理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1. 重要基本概念: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毒效应谱、特异质反应、选择性毒性、靶器官、生物学标志、剂量、内剂量、靶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效应、反应、毒物兴奋效应、LD 50、LOAEL/NOAEL 、阈值、安全限值和实际安全剂量等。
2. 毒性、中毒、毒物和毒素概念上的辨别。
3. 外源化学物的分类。
4. 毒效应谱的金字塔形分布。
5. 毒作用分类。
6. 生物学标志分类。
7.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的辨别。
8.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一)绪论1.掌握诊断学的内容、重要性、学习方法和要求。
(二)症状诊断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和问诊要点;熟悉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要点。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痛、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心悸、水肿、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粪、腹泻、黄疸、尿频、尿急、尿痛、皮肤黏膜出血、关节痛、眩晕、晕厥、抽搐、意识障碍的概念及发生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检查要点。
(三)诊法1.掌握问诊的内容和问诊技巧,熟悉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5种体格检查法。
掌握5种基本叩诊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熟悉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3.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熟悉发育与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熟悉皮肤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巩膜黄染、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鼻旁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5.掌握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6.掌握异常胸廓和脊柱畸形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乳房检查法及乳房常见病变的临床意义。
掌握触觉语颤的检查法、发生机制,触觉语颤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掌握胸部的叩诊方法、正常胸部叩诊音及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掌握3种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部位,病理性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掌握干啰音、湿啰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掌握听觉语音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掌握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7.掌握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改变、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
掌握震颤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和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
2017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有什么变化2017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已经于昨日正式公布了,那么,2017西医综合考研大纲有什么变化?下面小编整理了2017西医综合大纲解析变化全攻略,一起看看吧。
2017西医综合大纲解析大家翘首以待的2017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终于出炉,新大纲的更改主要是根据2015年9月初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
跨考教育西医综合辅导团队认为,对于医学生来说,2017考生的挑战要大得多。
一是要关注西医综合考研政策的变化,二是要关注考研大纲的变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关注大纲变化的同时,一定要明白大纲变化的根源在于考研政策的改变,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考研政策的变化。
首先我们看这个文件的原文怎么说:《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措施(一)推进分类考试。
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和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业务课考试科目分别设置。
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环节设“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分中、西医两类)科目,着重考查临床医学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满分300分。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着重考查医学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潜质。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考试科目及分值保持不变。
(二)改革初试内容。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命题内容,提高初试考查的职业针对性和科学性。
全面加强临床医学职业素质考核,对考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质方面进行考查;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考查,着重考查考生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基本诊断处理能力、合理选择临床技术能力等。
同时,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考核的有机结合,提高考查实效性。
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病理学》考试大纲病理学(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细胞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3.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5.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的概念和类型,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3.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5.出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和炎症的结局。
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组织结构、异型性及生长方式。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征,转移的概念,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类型、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4.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5.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临床医学综合》考试大纲Ⅰ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Ⅱ答题方式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Ⅲ试卷内容结构(1)基础医学:40%,包括生理学20%,生物化学20%;(2)临床医学:60%,包括内科学(含诊断)35%,外科学25%。
Ⅳ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1~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60分,单选题;X型题131~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选题。
V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载体、通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影响因素,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凝集原和凝集素,ABO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6.肺牵长反射(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
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及其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排便反射。
6.小肠内的物质吸收及其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及其测定。
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影响因素。
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7.排尿反射。
(九)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3.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4.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调质和概念,递质共存现象;受体的概念、亚型和调节;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5.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6.躯体和内脏感觉:感觉传入通路和皮层代表区,痛觉。
7.脊髓、脑干、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8.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9.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情绪生理反应。
10.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1.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十)特殊感觉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2.视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色觉及其产生机制;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视觉融合现象和双眼视觉。
3.听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平衡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反应。
(十一)内分泌1.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化学分类、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脑-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及其功能,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下丘脑-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的生理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4.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钙三醇的生理作用和生成调节。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十二)生殖1.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卵巢功能的调节;妊娠和分娩。
二、生物化学(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L-α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和分类、组成体内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中、英文名称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紫外吸收等理化性质。
肽肽链与肽键,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
蛋白质的分类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链局部的空间排布、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模体、锌指结构、分子伴侣。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条肽链的三维空间排布、次级键、结构域。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之间的三维空间排布。
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对空间结构和蛋白质功能的决定性、一级结构与物种进化、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结构特征,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正协同效应理论,变构效应。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等电点、溶液中蛋白质胶粒稳定的因素,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紫外吸收,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
(二)酶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与结合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全酶、辅酶与辅基。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与活性中心、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
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1)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效率、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可调节性。
(2)酶促反应的机制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3.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式、Km、Vmax的意义及测定。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与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
(7)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活性测定的要求、国际单位。
4.酶的调节(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激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
(2)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和阻遏、酶的降解速度。
(3)同工酶的概念、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5.酶的命名与分类(1)酶的命名系统名称、习惯名称、推荐名称。
(2)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6.酶与医学的关系(1)酶与疾病的关系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关系。
(2)酶在医学上的应用酶在临床检验、治疗、科学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固定化酶、抗体酶的概念。
(三)糖代谢1.糖的无氧分解(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糖酵解途径与糖酵解的概念、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再转变成乳酸的步骤及底物水平磷酸化。
(2)糖酵解的调节糖酵解途径的3个调节点(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
(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的ATP产出、效率及对肌肉收缩的重要性。
2.糖的有氧氧化(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有氧氧化生成的ATP有氧氧化的ATP产出、效率。
(3)有氧氧化的调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4)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及其解释。
3.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2)磷酸戊糖途径调节。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提供核糖及NADPH.。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存在的意义、UDPG、糖链的延长和分支。
(2)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葡萄糖-6-磷酸酶的组织分布。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修饰。
(4)糖原累积症性质、特点及分型。
5.糖异生(1)糖异生途径概念,糖酵解途径中3个不可逆反应的解决。
(2)糖异生调节2个底物循环的调节。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恒定,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
(4)乳酸循环。
6.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正常血糖浓度及血液中葡萄糖的进出平衡。
(2)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理。
(3)血糖水平异常低血糖及糖尿病。
(四)脂类代谢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酶类、混合微团、乳糜微粒、甘油一酯合成途径2.甘油三酯的代谢(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基本过程。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能量生成、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的定义、酮体的生成、酮体的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和酮体生成的调节。
(3)脂酸的合成代谢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脂肪酸碳链的加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激素的调节作用。
(4)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及命名、PG、TX及LT的合成、PG、TX及LT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