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2005+创建分区表+分区索引+注意事宜+分区索引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SQLServer创建索引(index)索引的简介:索引分为聚集索引和⾮聚集索引,数据库中的索引类似于⼀本书的⽬录,在⼀本书中通过⽬录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不需要读完全书。
索引主要⽬的是提⾼了SQL Server系统的性能,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与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
但是索引对于提⾼查询性能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建⽴越多的索引就越好。
索引建少了,⽤ WHERE ⼦句找数据效率低,不利于查找数据。
索引建多了,不利于新增、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因为做这些操作时,SQL SERVER 除了要更新数据表本⾝,还要连带⽴即更新所有的相关索引,⽽且过多的索引也会浪费硬盘空间。
索引的分类:索引就类似于中⽂字典前⾯的⽬录,按照拼⾳或部⾸都可以很快的定位到所要查找的字。
唯⼀索引(UNIQUE):每⼀⾏的索引值都是唯⼀的(创建了唯⼀约束,系统将⾃动创建唯⼀索引)主键索引:当创建表时指定的主键列,会⾃动创建主键索引,并且拥有唯⼀的特性。
聚集索引(CLUSTERED):聚集索引就相当于使⽤字典的拼⾳查找,因为聚集索引存储记录是物理上连续存在的,即拼⾳ a 过了后⾯肯定是 b ⼀样。
⾮聚集索引(NONCLUSTERED):⾮聚集索引就相当于使⽤字典的部⾸查找,⾮聚集索引是逻辑上的连续,物理存储并不连续。
PS:聚集索引⼀个表只能有⼀个,⽽⾮聚集索引⼀个表可以存在多个。
什么情况下使⽤索引:语法:CREATE [ UNIQUE ] [ CLUSTERED | NONCLUSTERED ] INDEX index_nameON <object> ( column_name [ ASC | DESC ] [ ,...n ] )[ WITH <backward_compatible_index_option> [ ,...n ] ][ ON { filegroup_name | "default" } ]<object> ::={[ database_name. [ owner_name ] . | owner_name. ]table_or_view_name}<backward_compatible_index_option> ::={PAD_INDEX| FILLFACTOR = fillfactor| SORT_IN_TEMPDB| IGNORE_DUP_KEY| STATISTICS_NORECOMPUTE| DROP_EXISTING}参数:UNIQUE:为表或视图创建唯⼀索引。
SQL Server 分区策略是用于将一个大的表或索引划分为多个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以提高查询性能和管理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SQL Server 分区策略:
1.按日期分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区策略。
例如,你可以按月、按年或者按周
对数据进行分区。
这种策略通常用于时间序列数据,例如订单、日志等。
2.按范围分区:根据某个列的值范围进行分区。
例如,你可以根据邮政编码、国
家代码等进行分区。
3.按列表分区:根据某个列的离散值进行分区。
例如,你可以根据性别、地区等
进行分区。
4.哈希分区:根据哈希函数对数据进行分区。
这种策略通常用于数据分布均匀的
情况。
5.空间分区:根据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区。
例如,你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经纬度
等进行分区。
6.复合分区:结合以上几种策略进行分区。
例如,你可以先按日期分区,然后在
每个日期分区内再按范围分区。
在实施SQL Server 分区时,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性能:分区的目的是提高查询性能和管理效率。
因此,你需要确保分区策略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维护:分区的创建、重建和优化需要一定的维护工作。
你需要考虑这些操作的频率和复杂性。
•数据量:你需要考虑你的表或索引的大小,以及数据的增长速度,以便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
•查询模式:你需要了解你的查询模式,以便选择能够提高查询性能的分区键。
最后,你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
sqlserver创建索引方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索引是提高查询性能和加快数据检索速度的重要工具。
创建索引可以帮助数据库引擎在执行查询时更快地定位到所需的数据。
下面是一些创建索引的方法:1. CREATE INDEX 语句: 使用CREATE INDEX语句可以直接创建索引。
语法如下:```CREATE INDEX index_nameON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这里,`index_name` 是要创建的索引的名称,`table_name` 是要在其上创建索引的表的名称,`column1, column2, ...` 是要为其创建索引的列的名称。
2. ALTER TABLE 语句: 使用ALTER TABLE语句也可以创建索引。
语法如下:```ALTER TABLE table_nameADD INDEX index_name (column1, column2, ...)```这里,`table_name` 是要在其上创建索引的表的名称,`index_name` 是要创建的索引的名称,`column1, column2, ...` 是要为其创建索引的列的名称。
3. SSMS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对于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创建索引。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找到表,右键点击并选择“设计”。
然后,在“列选择”选项卡中,选择要创建索引的列,并在“索引”选项卡中添加索引。
4.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SQL Server支持两种类型的索引,即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决定了表中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而非聚集索引是基于聚集索引或堆表存储的。
- 聚集索引:使用CREATE INDEX或ALTER TABLE语句创建索引时,未指定索引类型时,默认创建的是聚集索引。
SQLServer-索引详细教程(聚集索引,⾮聚集索引)作者:(⼀)必读:深⼊浅出理解索引结构实际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为⼀种特殊的⽬录。
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两种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
下⾯,我们举例来说明⼀下聚集索引和⾮聚集索引的区别:其实,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本⾝就是⼀个聚集索引。
⽐如,我们要查“安”字,就会很⾃然地翻开字典的前⼏页,因为“安”的拼⾳是“an”,⽽按照拼⾳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
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同样的,如果查“张”字,那您也会将您的字典翻到最后部分,因为“张”的拼⾳是“zhang”。
也就是说,字典的正⽂部分本⾝就是⼀个⽬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
我们把这种正⽂内容本⾝就是⼀种按照⼀定规则排列的⽬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您认识某个字,您可以快速地从⾃动中查到这个字。
但您也可能会遇到您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这时候,您就不能按照刚才的⽅法找到您要查的字,⽽需要去根据“偏旁部⾸”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
但您结合“部⾸⽬录”和“检字表”⽽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的排序⽅法,⽐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是“弩”字,页⾯是390页。
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中的字在⾮聚集索引中的映射。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
sql server分区函数SQL Server分区函数是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一种功能,用于将表或索引中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分区中。
通过使用分区函数,可以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在多个分区中,提高查询性能、数据加载速度以及数据维护的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SQL Server分区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分区函数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分区函数是用于定义分区方案的一种方法。
分区方案是将表或索引按照某种规则分割成多个分区的过程。
而分区函数则是用来确定数据应该被分配到哪个分区中的规则。
二、分区函数的创建在SQL Server中,可以通过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语句来创建分区函数。
创建分区函数时需要指定函数的名称、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按照日期进行分区的分区函数,如下所示: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ByDate(DATE)AS RANGE RIGHT FOR VALUES ('2019-01-01', '2020-01-01', '2021-01-01')上述语句创建了一个名为PartitionByDate的分区函数,参数类型为DATE,返回值类型为INT。
分区函数的参数类型决定了分区函数所依据的列的数据类型。
三、分区函数的使用在创建分区函数后,可以通过ALTER TABLE或CREATE INDEX语句来应用分区函数。
例如,可以将一个表按照日期进行分区,如下所示:ALTER TABLE TableNamePARTITION BY RANGE (ColumnToPartition)(PARTITION Partition1 VALUES LESS THAN (DateValue1),PARTITION Partition2 VALUES LESS THAN (DateValue2),...)上述语句将名为TableName的表按照ColumnToPartition列的值进行分区,并指定了每个分区的范围。
创建分区表时,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1. 明确数据分布:在创建分区表之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特征有清晰的了解。
根据数据的访问模式和查询需求,合理地选择分区键,以确保数据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分区中,提高查询性能。
2. 选择合适的分区键:分区键的选择对于分区表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常选择具有较高区分度的列作为分区键,以便将相关的数据放在一起,减少不必要的扫描范围。
3. 考虑数据量和增长:预计数据量的大小和增长趋势,确保分区的大小和数量能够适应数据的增长。
过大或过小的分区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或需要频繁地重新分区。
4. 定义分区范围:明确每个分区的范围,确保它们覆盖了数据的完整范围,并且没有重叠或遗漏。
合理的分区范围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
5. 考虑维护和管理:创建分区表后,需要考虑如何管理和维护分区。
包括定期的分区维护、数据清理、合并或分割分区等操作。
确保有相应的策略和工具来处理这些任务。
6. 测试和验证: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分区表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测试查询性能、数据加载和更新操作,以确保分区表的行为符合预期。
7. 监控和优化:建立监控机制,跟踪分区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
根据实际的运行数据,对分区策略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8. 兼容性和限制:了解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对分区表的支持和限制。
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可能有不同的特性和要求,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
9.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分区表的创建不应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确保分区操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尤其是在涉及到数据迁移或转换时。
10. 备份和恢复:制定适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考虑分区表的特殊性。
确保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分区的数据能够正确地保存和还原。
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在创建分区表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分区表的优势。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在实施分区表之前,建议仔细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其在实际环境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SQLServer索引的创建原则
1. 避免对经常更新的表进⾏过多的索引,并且索引中的列尽可能少。
⽽对经常⽤于查询的字段(外键)应该创建索引,但要避免添加不必要
的字段。
2. 数据量⼩的表最好不要使⽤索引,由于数据较少,查询花费的时间可能⽐遍历索引的时间还要短,索引可能不会产⽣优化效果。
3. 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到的、不同值较多(主键的列)的列上建⽴索引,在不同值少的列上不要建⽴索引。
⽐如在学⽣表的“性别”字段上
只有“男”与“⼥”两个不同值,因此就⽆须建⽴索引。
如果建⽴索引,不但不会提⾼查询效率,反⽽会严重降低更新速度。
4. 在频繁进⾏排序或分组(即进⾏GROUPBY或ORDERBY操作)的列上建⽴索引,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可以在这些列上建⽴组合
索引。
在经常使⽤在WHERE⼦句中的列上⾯创建索引,加快条件的判断速度.对于那些定义为text, 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应该增加索引。
sql server索引的用法SQL Server索引是一种用于提高查询性能的数据结构。
它可以加速数据的访问速度,减少查询的响应时间。
使用SQL Server索引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查询操作的速度。
索引可以按照某列或几列的值来排序,这样查询时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表。
以下是SQL Server索引的一些常见用法:1. 创建索引:可以通过CREATE INDEX语句在表中创建索引。
可以选择创建唯一索引、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等不同类型的索引。
2. 删除索引:可以使用DROP INDEX语句删除表中的索引。
删除不再需要的索引可以减少资源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3. 聚簇索引的使用:聚簇索引是按照表的主键创建的一种索引,它决定了表的物理存储顺序。
使用聚簇索引可以提高主键查询的性能。
4. 非聚簇索引的使用:非聚簇索引是按照非主键列的值来创建的索引。
可以根据查询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列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5. 覆盖索引的使用:覆盖索引是指包含了查询所需的数据列的索引。
当查询只需要从索引中获取数据时,可以节省I/O操作,提高查询性能。
6. 索引的优化:可以通过查看查询计划和性能监视器等工具,分析索引的使用情况。
根据需要进行索引优化,如添加新索引,删除无用索引,调整索引的顺序等。
7. 统计信息的更新:SQL Server对索引的查询优化依赖于统计信息。
可以使用UPDATE STATISTICS语句更新索引的统计信息,以提高查询计划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索引可能会增加写操作的开销和存储空间的占用。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权衡查询性能和维护成本,并选择合适的索引策略。
sqlserver中create table时添加索引的方法在SQL Server中,创建表时可以在表中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以下是添加索引的方法:1. 创建表时添加主键索引主键索引是一种特殊的索引,它可以确保表中每行数据都有唯一的标识符。
创建主键索引的语法如下:CREATE TABLE table_name(column1 datatype PRIMARY KEY,column2 datatype,column3 datatype,.....);其中,column1是主键列,PRIMARY KEY关键字用于指定该列为主键。
如果需要指定多列作为主键,可以使用以下语法:CREATE TABLE table_name(column1 datatype,column2 datatype,column3 datatype,.....PRIMARY KEY (column1, column2));2. 创建表时添加唯一索引唯一索引是一种保证表中某列的值唯一的索引,语法如下:CREATE TABLE table_name(column1 datatype UNIQUE,column2 datatype,column3 datatype,.....);其中,column1是唯一索引列,UNIQUE关键字用于指定该列为唯一索引。
3. 创建表后添加索引如果需要在已经创建的表中添加索引,可以使用ALTER TABLE语句。
例如,以下语句可以为已经存在的table_name表添加名为index_name的索引: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column1, column2);其中,ADD INDEX关键字用于添加索引,index_name为索引名称,(column1, column2)为索引列。
总之,在SQL Server中创建表时添加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索引。
sqlserver中partition用法在SQL Server中,分区(Partition)是一种将表的数据分布在多个物理位置的技术,以便更有效地管理数据和访问速度。
通过分区,可以将表拆分为较小的逻辑部分,以便更方便地执行查询和管理操作。
以下是SQL Server中分区的一些常见用法:1、创建分区表:在创建分区表时,需要定义分区的数量和每个分区包含的列。
以下是一个创建分区表的示例:sqlCREATE TABLE PartitionedTable(Column1 INT,Column2 VARCHAR(50),...)WITH (DATA_COMPRESSION = PAGE)ON PartitionScheme (PartitionColumn) =(PARTITION_Scheme1 (01, 02, 03),PARTITION_Scheme2 (04, 05, 06),...);在上面的示例中,PartitionedTable 是要创建的分区表的名称,Column1 和Column2 是表中的列。
WITH (DATA_COMPRESSION = PAGE) 指定了使用页压缩来压缩数据。
ON PartitionScheme 指定了分区方案,其中PartitionColumn 是用于分区的列,而PARTITION_Scheme1 和PARTITION_Scheme2 是定义分区的方案和范围。
2、查询分区表:查询分区表时,可以使用分区键的值来确定要查询的分区。
以下是一个查询分区表的示例:sqlSELECT *FROM PartitionedTableWHERE PartitionColumn = '01'; --根据分区键的值筛选数据在上面的示例中,PartitionedTable 是已分区的表,PartitionColumn 是用于分区的列。
通过在WHERE 子句中使用适当的分区键值,可以仅查询特定的分区。
sqlserver 数据库加索引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数据库索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库对象,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并加速数据检索过程。
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索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排好序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快速定位和访问存储在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行。
通过在数据库表中创建索引,可以大大降低查询的时间复杂度,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索引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索引以及如何在数据库中添加索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索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通过本部分,读者将了解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数据库索引的概念和作用,然后重点讨论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为什么需要使用索引。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添加索引,包括创建、管理和优化索引的具体步骤。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数据库索引在SQL Server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索引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在SQL Server 数据库中如何使用索引来提高查询性能。
通过深入探讨数据库索引的概念、作用和添加方法,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索引来优化数据库查询操作,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和查询效率。
同时,读者也能够了解到索引在数据库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并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管理和处理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索引在数据库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为数据库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2.正文2.1 什么是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快速查找数据库表中的特定数据。
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目录,它可以帮助数据库引擎快速找到表中特定列的数据。
通过创建索引,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查询的时间,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SqlServer为字段创建索引语法:CREATE [索引类型] INDEX 索引名称ON 表名(列名)创建索引实例:聚簇索引 create clustered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cloumn_name);⾮聚簇索引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cloumn_name);唯⼀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cloumn_name);删除索引⽅法: 可利⽤ALTER TABLE或DROP INDEX语句来删除索引。
类似于CREATE INDEX语句,DROP INDEX可以在ALTER TABLE内部作为⼀条语句处理,语法如下。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lbe_name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INDEX index_name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PRIMARY KEY 其中,前两条语句是等价的,删除掉table_name中的索引index_name。
第3条语句只在删除PRIMARY KEY索引时使⽤,因为⼀个表只可能有⼀个PRIMARY KEY索引,因此不需要指定索引名。
如果没有创建PRIMARY KEY索引,但表具有⼀个或多个UNIQUE索引,则MySQL将删除第⼀个UNIQUE索引。
总结:1.什么是索引:数据库中的索引是某个表中⼀列或多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2.分类:(1) 唯⼀索引(UNIQUE):不允许两⾏具有相同的索引值(创建了唯⼀约束,系统将⾃动创建唯⼀索引) 在表上创建唯⼀索引。
唯⼀索引是不允许其中任意两⾏具有相同索引值的索引。
SQL Server 2005 Compact Edition (SQL Server Compact Edition) 在创建索引后将检查是否存在重复的值(如果数据已存在),并在每次使⽤ INSERT 或 UPDATE 语句添加数据时执⾏该检查操作。
sqlserver 修改索引的方法在 SQL Server 中,您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修改索引,这取决于您要执行的具体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和相应的 SQL 语句:1. 创建索引如果您想创建一个新的索引,可以使用 `CREATE INDEX` 语句。
```sqlCREATE INDEX index_nameON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2. 更改索引名称如果您想更改索引的名称,可以使用 `sp_rename` 存储过程。
```sqlEXEC sp_rename 'table__index_name', 'new_index_name', 'INDEX';```3. 删除索引如果您想删除一个索引,可以使用 `DROP INDEX` 语句。
```sqlDROP INDEX table__name;```4. 重建索引重建索引可以重新组织索引的数据和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和高效。
可以使用`ALTER INDEX` 语句。
```sqlALTER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REBUILD;```5. 重新组织索引与重建索引类似,重新组织索引不会改变数据的物理排序,但会重新组织数据的内部结构。
```sqlALTER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REORGANIZE;```6. 设置索引的选项(例如,包含列、筛选)创建或修改索引时,您可以设置多个选项,例如是否包含列、是否允许NULL 值等。
这通常在创建索引时指定,但也可以稍后修改。
7. 使用 ALTER INDEX 添加或删除 FILLFACTOR(空间填充因子)或REBUILD 选项。
这可以影响索引的物理存储和插入性能。
8. 查看索引信息 - 使用系统视图和函数,如 ``, `_columns`, `` 等来获取有关索引的详细信息。
sqlserver创建索引的5种方法一、前言在SQL Server中,索引是提高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但是,不同的索引创建方式对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在创建索引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本文将介绍SQL Server中创建索引的5种方法,并详细说明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二、基础知识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1. 索引类型:SQL Server支持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两种类型。
2. 索引列:创建索引时需要指定一个或多个列作为索引列。
通常选择经常用于查询条件、排序或分组操作的列作为索引列。
3. 唯一性:唯一性约束可以保证在一个表中每个值只出现一次。
当我们需要根据某个列进行唯一性检查时,可以使用唯一性约束来创建唯一非聚集索引。
4. 覆盖索引:如果查询语句所需的数据都包含在某个非聚集索引中,那么就可以使用该索引来避免扫描整个表而直接返回结果。
这种情况下,该非聚集索引就被称为覆盖索引。
三、方法1:CREATE INDEX语句CREATE INDEX语句是创建索引最基本的方法。
它的语法如下:CREATE [UNIQUE] [CLUSTERED | NONCLUSTERED] INDEX index_nameON table_name (column1 [ASC | DESC], column2 [ASC | DESC], ...);其中,index_name是索引名称,table_name是表名,column1、column2等是要作为索引列的列名。
优点:1. 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
2. 可以在多个列上创建复合索引。
3. 可以指定索引的唯一性。
缺点:1. 需要手动编写SQL语句,不够方便。
2. 如果需要在多个表中创建相同的索引,需要多次编写SQL语句。
适用场景:CREATE INDEX语句适用于需要自定义索引名称、类型和唯一性约束的情况。
如果只需要简单地为一个表中的某个列创建普通非聚集索引,则可以使用方法2或方法3。
s q l-s e r v e r-分区方案(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什么是表分区一般情况下,我们建立数据库表时,表数据都存放在一个文件里。
但是如果是分区表的话,表数据就会按照你指定的规则分放到不同的文件里,把一个大的数据文件拆分为多个小文件,还可以把这些小文件放在不同的磁盘下由多个cpu进行处理。
这样文件的大小随着拆分而减小,还得到硬件系统的加强,自然对我们操作数据是大大有利的。
所以大数据量的数据表,对分区的需要还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select效率,还可以对历史数据经行区分存档等。
但是数据量少的数据就不要凑这个热闹啦,因为表分区会对数据库产生不必要的开销,除啦性能还会增加实现对象的管理费用和复杂性。
跟着做,分区如此简单先跟着做一个分区表(分为11个分区),去除神秘的面纱,然后咱们再逐一击破各个要点要害。
分区是要把一个表数据拆分为若干子集合,也就是把把一个数据文件拆分到多个数据文件中,然而这些文件的存放可以依托一个文件组或这多个文件组,由于多个文件组可以提高数据库的访问并发量,还可以把不同的分区配置到不同的磁盘中提高效率,所以创建时建议分区跟文件组个数相同。
1.创建文件组可以点击数据库属性在文件组里面添加T-sql语法: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add filegroup <文件组名>---创建数据库文件组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1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2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3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4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5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6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7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8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9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group ByIdGroup102.创建数据文件到文件组里面可以点击数据库属性在文件里面添加T-sql语法: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称>add file<数据标识>to filegroup <文件组名称>--<数据标识> (name:文件名,fliename:物理路径文件名,size:文件初始大小kb/mb/gb/tb,filegrowth:文件自动增量kb/mb/gb/tb/%,maxsize:文件可以增加到的最大大小kb/mb/gb/tb/unlimited)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1',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1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2',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2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3',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3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4',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4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5',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5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6',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6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7',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7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8',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8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9',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9alter database testSplit add file(name=N'ById10',filename=N'J:\Work\数据库\data\',size=5Mb,filegrowth=5mb)to filegroup ByIdGroup10执行完成后,右键数据库看文件组跟文件里面是不是多出来啦这些文件组跟文件。
、分区索引1. 分区表简介使用分区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大型表以及具有各种访问模式的表的可伸缩性和可管理性。
大型表:数据量巨大的表。
⌝⌝访问模式:因目的不同,需访问的不同的数据行集,每种目的的访问可以称之为一种访问模式。
分区一方面可以将数据分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为提高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如果具有多个CPU的系统,分区可以是对表的操作通过并行的方式进行,这对于提升性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注意:只能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 中创建分区函数。
只有SQL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 支持分区。
2. 创建分区表或分区索引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确定分区列和分区数2. 确定是否使用多个文件组3. 创建分区函数4. 创建分区架构(Schema)5. 创建分区表6. 创建分区索引下面详细描述的创建分区表、分区索引的步骤。
2.1. 确定分区列和分区数在开始做分区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待分区表的访问模式,该模式决定了什么列适合做分区键。
例如,对于销售数据,一般会先根据日期把数据范围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查询,这样,就可以把日期作为分区列。
确定了分区列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分区数,亦即分区表中需要包含多少数据,每个分区的数据应该限定在哪个范围。
2.2. 确定是否使用多个文件组为了有助于优化性能和维护,应该使用文件组分离数据。
一般情况下,如果经常对分区的整个数据集操作,则文件组数最好与分区数相同,并且这些文件组通常应该位于不同的磁盘上,再配合多个CPU,则SQL Server 可以并行处理多个分区,从而大大缩短处理大量复杂报表和分析的总体时间。
2.3. 创建分区函数分区函数用于定义分区的边界条件,创建分区函数的语法如下: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 input_parameter_type )AS RANGE [ LEFT | RIGHT ]FOR VALUES ( [ boundary_value [ ,...n ] ] )[ ; ]参数说明:⌝partition_function_name是分区函数的名称。
分区函数名称在数据库内必须唯一,并且符合标识符的规则。
⌝ input_parameter_type是用于分区的列的数据类型。
当用作分区列时,除text、ntext、image、xml、timestamp、varchar(max)、nvarchar(max)、varbinary(max)、别名数据类型或CLR 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外,所有数据类型均有效。
实际列(也称为分区列)是在CREATE TABLE 或CREATE INDEX 语句中指定的。
boundary_value⌝为使用partition_function_name 的已分区表或索引的每个分区指定边界值。
如果boundary_value 为空,则分区函数使用partition_function_name 将整个表或索引映射到单个分区。
只能使用CREATE TABLE或CREATE INDEX 语句中指定的一个分区列。
boundary_value 是可以引用变量的常量表达式。
这包括用户定义类型变量,或函数以及用户定义函数。
它不能引用Transact-SQL 表达式。
boundary_value 必须与input_parameter_type 中提供的数据类型相匹配或者可隐式转换为该数据类型,并且如果该值的大小和小数位数与input_parameter_type 中相应的值的大小和小数位数不匹配,则在隐式转换过程中该值不能被截断。
注意:如果boundary_value 包含datetime 或smalldatetime 文字值,则为这些文字值在计算时假设us_english 是会话语言。
不推荐使用此行为。
要确保分区函数定义对于所有会话语言都具有预期的行为,建议使用对于所有语言设置都以相同方式进行解释的常量,例如yyyymmdd 格式;或者将文字值显式转换为特定样式。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编写国际化Transact-SQL 语句。
若要确定服务器的语言会话,请运行SELECT @@LANGUAGE。
...n⌝指定boundary_value 提供的值的数目,不能超过999。
所创建的分区数等于n + 1。
不必按顺序列出各值。
如果值未按顺序列出,则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将对它们进行排序,创建函数并返回一个警告,说明未按顺序提供值。
如果n 包括任何重复的值,则数据库引擎将返回错误。
LEFT |⌝ RIGHT指定当间隔值由数据库引擎按升序从左到右排序时,boundary_value [ ,...n ] 属于每个边界值间隔的哪一侧(左侧还是右侧)。
如果未指定,则默认值为LEFT。
创建分区函数示例: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Left(int)AS RANGE LEFTFOR VALUES(10, 20)GO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Right(int)AS RANGE LEFTFOR VALUES(10, 20)GOPF_Left 和PF_Right 分区函数的区分:分区函数分区1 分区2 分区3PF_Left <= 10 > 10 and <= 20 > 20PF_Right < 10 >= 10 and < 20 >= 202.4. 创建分区架构(Schema)创建分区函数后,必须将其与分区架构(Schema)相关联,以便将分区定向至特定的文件组。
定义分区架构师,即使多个分区位于同一个文件组中,也必须为每个分区指定一个文件组。
创建分区架构的语法如下:GOCREATE PARTITION SCHEME partition_scheme_nameAS PARTI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ALL ] TO ( { file_group_name | [ PRIMARY ] } [ ,...n ] )[ ; ]参数:⌝ partition_scheme_name分区方案的名称。
分区方案名称在数据库中必须是唯一的,并且符合标识符规则。
⌝ partition_function_name使用分区方案的分区函数的名称。
分区函数所创建的分区将映射到在分区方案中指定的文件组。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必须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
ALL⌝指定所有分区都映射到在file_group_name 中提供的文件组,或映射到主文件组(如果指定了[PRIMARY]。
如果指定了ALL,则只能指定一个file_group_name。
⌝file_group_name | [ PRIMARY ] [ ,...n]指定用来持有由partition_function_name 指定的分区的文件组的名称。
file_group_name 必须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
如果指定了[PRIMARY],则分区将存储于主文件组中。
如果指定了ALL,则只能指定一个file_group_name。
分区分配到文件组的顺序是从分区1 开始,按文件组在[,...n] 中列出的顺序进行分配。
在[,...n] 中,可以多次指定同一个file_group_name。
如果n 不足以拥有在partition_function_name 中指定的分区数,则CREATE PARTITION SCHEME 将失败,并返回错误。
如果partition_function_name 生成的分区数少于文件组数,则第一个未分配的文件组将标记为NEXT USED,并且出现显示命名NEXT USED 文件组的信息。
如果指定了ALL,则单独的file_group_name 将为该partition_function_name 保持它的NEXT USED 属性。
如果在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语句中创建了一个分区,则NEXT USED 文件组将再接收一个分区。
若要再创建一个未分配的文件组来拥有新的分区,请使用ALTER PARTITION SCHEME。
在file_group_name[ 1,...n] 中指定主文件组时,必须像在[PRIMARY] 中那样分隔PRIMARY,因为它是关键字。
创建分区架构示例: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myRangePF1 (int)AS RANGE LEFT FOR VALUES (1, 100, 1000);GOCREATE PARTITION SCHEME myRangePS1AS PARTITION myRangePF1TO (test1fg, test2fg, test3fg, test4fg);GO2.5. 创建分区表定义了分区函数(逻辑结构)和分区架构(物理结构)后,既可以创建分区表来利用它们。
分区表定义应使用的分区架构,而分区架构又定义其使用的分区函数。
要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必须指定应用于分区函数的列。
范围分区始终只映射到表中的一列。
CREATE TABLE 语法如下:CREATE TABLE[ database_name . [ schema_name ] . | schema_name . ] table_name( { <column_definition> | <computed_column_definition> }[ <table_constraint> ] [ ,...n ] )[ ON { partition_scheme_name ( partition_column_name ) | filegroup| "default" } ][ { TEXTIMAGE_ON { filegroup | "default" } ][ ; ]示例如下:CREATE TABLE myRangePT1(ID int not null,AGE int,PRIMARY KEY (ID)) ON myRangePS1(myRangePF1)GO2.6. 创建分区索引索引对于提高查询性能非常有效,因此,一般应该考虑应该考虑为分区表建立索引,为分区表建立索引与为普通表建立索引的语法一直,但是,其行为与普通索引有所差异。
默认情况下,分区表中创建的索引使用与分区表相同分区架构和分区列,这样,索引将于表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