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篇
- 格式:docx
- 大小:18.17 KB
- 文档页数:8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解题技巧与备考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学题常常是考生们最为头痛的一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合理备考,就能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解题技巧,并提供备考方法,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一、解题技巧1.理清思路:在面对一道数学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理清思路。
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帮助提醒解题思路,避免陷入困惑。
2.合理选取方法:数学解题中,有时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在公务员考试中,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需要快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题。
常见的解题方法包括代数法、几何法、逻辑法等,根据题目特点选取最佳方法进行解答。
3.注重细节:在解题过程中,注重计算细节的准确性。
小数点、符号、单位等细节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答案。
因此,认真细致地进行计算,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4.备考积累: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
备考期间,建议广大考生多做题、多总结,将经典题目、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备考试时能够游刃有余。
二、备考方法1.了解考试大纲:在备考数学科目时,首先要详细了解考试大纲内容。
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和考查重点,重点复习、针对性备考。
2.进行分类复习:数学内容庞杂,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类复习。
将知识点划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考。
先复习易题,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逐渐扩展到中、难题,提升解题能力。
3.创造条件练习:公务员数学题目通常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存在一定的情境背景。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创造条件进行实际情境的模拟,将数学题目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提高解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4.模拟考试训练:备考期间,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了解自己在实际考试中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行测数资技巧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部分,是衡量考生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本文将详细讲解行测数资部分的实用技巧,助你轻松应对各类题型。
一、数量关系技巧1.数字推理(1)观察数字特征,找出规律。
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等。
(2)尝试代入排除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3)对于复杂的数字推理题,可以尝试分解因数、提取公因数等方法,简化计算。
2.几何问题(1)掌握基本的几何公式,如: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
(2)利用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相似性等,简化问题。
(3)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尝试画图辅助解题。
3.概率问题(1)熟悉基本的概率公式,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2)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解决计数问题。
(3)对于复杂的概率问题,可以尝试列举法、树状图等方法,清晰展现各种情况。
二、资料分析技巧1.快速阅读(1)先看题目,明确需要查找的数据。
(2)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关键数据。
(3)对于复杂的数据,可以圈出关键词,提高查找效率。
2.数据处理(1)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如:百分比、平均数、增长率等。
(2)对于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可以尝试列式计算,避免出错。
(3)注意单位换算,避免因单位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
3.结论判断(1)根据数据计算结果,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判断。
(2)对于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采用差分法、比较法等,快速得出结论。
总结:行测数资部分的技巧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计算和判断四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当然,技巧的运用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因此,平时练习时,还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基础技巧与高频考点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基础技巧和熟悉高频考点,我们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一、基础技巧1、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学运算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较为困难时,我们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对于一个方程,如果求解较为繁琐,我们可以先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方程,看哪个选项能够满足方程的条件。
2、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比如,如果两个整数的和为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一奇一偶;如果一个数能被 3 整除,那么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 3 整除。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3、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以便于列方程和求解。
4、赋值法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没有具体的数值,只有比例关系或倍数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工程问题,如果只知道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我们可以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赋值,然后计算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二、高频考点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行测数学运算中的常考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例如,相遇问题中,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中,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画出行程图,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2、工程问题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解题思路是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然后根据题目条件求出工作效率,进而计算工作时间。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公务员中的数学解题技巧分享作为一个公务员应聘者,掌握一些数学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快、更准确地解答出一些数学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用的数学解题技巧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技巧选择题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
以下是一些在解答选择题时的技巧:1. 细心审题当我们看到选择题的时候,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所求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一遍一遍地读题目并理解题干、选项。
2. 排除法当我们遇到一道选择题不确定答案时,可以采用排除法。
将不符的选项一个一个排除,最后留下的那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 统计法当我们面对一些没有明确答案的选择题时,在选择时可以用统计法。
(1)把所有小数向下取整(2)将所有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总数(3)计算每个选项的数据之和,选出与总和最接近的那个。
4. 多选题的技巧在面对多选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这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先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的选项,然后将剩下的选项进行比较,找到那些存在异同之处的选项。
通常这些选项则是正确答案。
二、公式应用技巧1. 学会变量代入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变量代入的技巧。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数学公式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形式。
通过代入,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等式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2. 细节处理在使用公式的时候,一些细节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需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小数位数以及异常数据等。
三、计算技巧1.心算技巧心算是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好方法。
当我们学会了一些心算技巧,可以更快地得出答案,也可以不依靠计算器。
2. 整数计算的近似方法整数计算的近似方法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技巧。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60+40+20时,可以将此等价于100+20=120。
这种技巧可以快速计算有点额外的驱动力。
四、几何问题技巧几何问题也是公务员考试数学项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几何技巧:1. 图形分割法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将图形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来简化问题。
公务员中的行测数学运算题解析与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来说,数学运算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行测中,数学运算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公务员中的行测数学运算题,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加减法加减法是数学运算题的基础,掌握好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解答其他类型的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解题技巧:1. 对于带有括号的加减法题目,一般可以通过分步计算的方法进行求解。
2. 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先根据运算符的顺序计算,或者将负号移到括号外再计算。
3. 对于长算式,可以利用整数的运算性质,在计算过程中合并同类项,简化计算步骤。
二、乘法乘法是公务员数学运算题的常见类型,掌握好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在考试中节省时间。
解题技巧:1. 对于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乘法,可以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注意进位。
2. 对于四位数以上的乘法,可以利用分步计算的方法进行求解,避免计算错误。
3. 对于乘法等式,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和分步计算,简化乘法运算过程。
三、除法除法是公务员数学运算题中考察考生解题能力的难点之一。
解题技巧:1. 对于除法题目,要先判断是否有余数,根据有无余数分别进行计算。
2. 如果不能整除,可以将被除数扩大或者将除数缩小,使其能够整除。
3. 对于长除法,可以通过估算、调整和逐步试探的方法进行计算,节省时间并减少出错的概率。
四、解方程解方程是公务员数学运算题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考察考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1. 对于一次方程,可以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方程简化,最终求得未知数的值。
2. 对于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或者因式分解的方法将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再求解。
3. 对于多元一次方程,可以利用消元法、代入法或者加减法等方法求解未知数。
总结:公务员数学运算题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以及解方程的技巧,可以更好地解答数学运算题。
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篇行测高手秒题,绝对是建立在对题目强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看过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看的时候思路都懂,但实际到了考试,还是很难一时间反应得过来。
对于这些所谓的秒题方法,可以把它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但绝对不能傻傻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惯势,尤其是现在题目难度渐渐加大,而且呈现多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的陷阱。
所以我这里也不多说那些,还是说一点自己以前做题的心得吧,太细的也不多说了,论坛上分门归类各种专项练习的大把,不是现在这种剩下两天的紧急情况下该去钻的东西。
还是分题型来吧:数推:5道题无非就是那几种一直在变来变去,做差、3项推理、幂次、长数列/分数列,表格或者什么变种的,如果这几种用上了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那就果断蒙吧,但蒙咱们也要有技巧地蒙,而绝对不是瞎蒙。
一般来说,如果选项里面出现负数、小数,什么3奇1偶、3偶1奇的,特殊选项就要引起重视了,再结合整体的奇偶性和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当然既然是蒙,就没办法保证100%的准确率,总会有偏差,如果都能100%蒙对,那就是买对彩票,而不是蒙了。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2,7,23,47,119,()A.125B.167C.168D.170像这种题就是根本不用想的,后面全奇,选项选偶数的概率几乎为0,在时间匆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选择B.167无悬念。
因为排掉两个偶数,125只比119大6,跟前面对比起来显然不可能。
其实这只是基本技巧,对于这5题,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尽量保3争4冲5...数算:还是重点讲这个大家都比较害怕的类型,包罗万象的各种应用题,现在真要完全说下来估计打到明天都打不完,所以我也只说一些适用于多数题目的方法。
首先是代入整除那种,很多人应该都懂,但像我开头所说的,懂是个好事,但有时如果不多注意就很容易掉陷阱里。
比如在论坛上看过那道很经典的题目:甲乙丙丁四个队植树造林,已知甲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的四分之一,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三分之一,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一半,丁队植树3900亩。
公务员如何应对行测中的数学题数学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对于公务员来说,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应对行测中数学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备阶段在开始准备行测数学题之前,公务员应该对数学考试的范围有所了解。
行测数学主要包含基本运算、代数与函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了解考试内容有助于公务员对重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其次,公务员应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在进行试题练习之前,需要回顾并牢固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比如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平方根的计算方法等。
公务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基础教材进行学习。
二、解题技巧1.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解题过程中,公务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有清晰的理解,不要急于求解而忽略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如果题目中有难以理解的术语或专业名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公务员需要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
可以将问题抽象成代数表达式或几何图形,利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推导和计算。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类比推理等方法,找到解题的关键信息。
3. 注意计算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行测数学题对计算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公务员在解题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验证答案的合理性,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整个题目的错误。
对于多选题,还要仔细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排除不符合逻辑的选项。
4. 制定解题计划,掌握时间分配行测数学题在答题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公务员需要根据试卷的总分和题目数量,合理制定解题计划和时间分配。
可以先解答一些简单的题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题目。
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标记后暂时跳过,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解答,以免浪费过多时间在一个题目上。
5. 多做真题,增强题感多做真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计算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整体上来说难度不大,一般情况下用普通方法就可以得到答案。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学运算典型技巧总结公务员考试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其中行测考试更是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而数学运算作为行测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每一个考生都无法绕过的难题。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数学运算的典型技巧,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整数数字规律在行测考试数学题中,一些整数数字规律的计算方法经常会被考察。
常见的例子有双偶数的和为偶数,单偶数的和为奇数等等。
考生们不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数字规律的记忆。
二、长方形面积计算技巧长方形面积计算是数学题中常见的一种问题。
如果长方形有一个边长为a,另一个边长为b,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ab。
如果长方形边长不清楚或者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考生们可以通过切分形成一个边长已知的矩形或者用比例法计算。
三、三角形周长计算技巧三角形周长的计算也是考试难点之一,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快速地计算周长。
首先,可以将三角形的边长进行排序,这样比较容易计算。
其次,当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边已知时,可以运用余旁定理进行计算。
通过这样的方法,考生们可以更快速地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
四、分数的加减乘除在行测数学考试中,经常会考察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生们可以通过找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简化分数的运算。
比如,在分数加法中,考生们可以先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分母缩放至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后相加即可。
五、进制转换技巧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察进制转换这一类的问题。
考生们需要注意几个基本的进制转换技巧。
首先,需要了解每个进制的基数是多少,比如二进制的基数是2,八进制的基数是8等等。
其次,需要知道进制转换的公式,比如二进制转十进制的公式为:N=an1×2^n-1+an2×2^n-2+…+an a×2^0。
通过这样的方法,考生们可以更准确和快速地完成进制转换。
总之,数学运算技巧的掌握是考生们成功通过行测考试的关键之一。
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并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运算技巧。
一、数字推理题详解当我们看到一组有关系的数字时,需要快速的建立起四则运算关系。
而且还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即横向递推、纵向延伸、构造网络。
横向递推主要是看一个数与下一个数或者前两个数与下一个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
纵向延伸是把一个数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从而找到一种新的规律。
构造网络是一种逐差逐商的想法。
目前比较新的一种考点是“看变化”。
比如看分数的变化。
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拆开来看。
例题精讲例题:1,2/3,5/8,13/21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和数列的关系,1+2=3,2+3=5,5+3=8,8+5=13。
还有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根式的变化(包括底数、指数、根号)。
还有一些更新的考法就是看上去不能拆分但一定要拆分来看的数列。
特别是多位数的拆分。
例题:12,1112,3112,211213表面上看没什么规律,但拆开来看12是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的,那么1112就是在描述前一个数,后面以此类推。
再看例题:1144,1263,1455,1523,(),1966这组数的规律是:中间两位数是首尾两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14是14的1倍,26是13的2倍。
以此类推再看数列:22,24,39,28,(),16规律是每个数的十个位数字是数字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再看例题:78,57,36,19,10,()规律是前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再加1就是后面的数字。
因此考生要随时关注考试题型的变化,及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趋势。
看下面一道数字变化的例题:红花映绿叶×夏=叶绿映花红这种题如果没有选项比较难猜,但是有选项就可以采用代入法把选项逐一代入进行作答。
二、从例题来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数学运算在考生眼里比较难,其实在出题时不是很难。
在15道题中约8~9道基本题型,其他几道题是比较有深度的题。
作答时要掌握快算、精算、巧算的方法。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技巧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之一,而数学题则是公务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数学题的解题技巧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公务员数学题中常用的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列方程法列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公务员数学题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将问题中涉及的各个量用变量表示出来,建立方程,最后求解即可。
通过列方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系列的数学表达式,从而更容易解决。
例如,一道典型的线性方程题目:某种商品原价为x元,现在购买可以享受8%的优惠折扣,折后价格为256元,请问原价是多少?解析:首先,设原价为x元,购买时享受的折扣为8%,折扣后价格为256元。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0.08x = 256。
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原价为x = 280元。
二、利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在公务员数学题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如,一道常见的逻辑推理题目:甲、乙、丙三人竞赛,甲第二,乙第三,丙第一。
有三个判定人给每个人的名次进行了不同的判断,每个判定人都至少有两个名次判断是正确的。
请问他们的真实名次是怎样的?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知,丙得了第一名,乙得了第三名,那么甲只能得第二名。
而且每个判定人至少有两个名次判断正确,所以只有丙的判定是正确的,甲、乙两个人则是错误的。
因此,他们的真实名次是丙第一,甲第二,乙第三。
三、快速计算技巧在公务员数学题中,快速计算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试压力下,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出结果。
例如,计算百分数:在计算百分数时,可以通过简化计算的方式来节省时间。
我们知道百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然后再计算。
而小数点后两位为百分数的后两位数。
如果要计算78%转化为小数,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78% = 78/100 = 0.78通过这样的简化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快地得到结果。
蒙题技巧一:蒙题时要先看哪个像答案自从我国采用应试教育后,我们的应对方法却逐年下降。
我们现在复习,拿出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这是不对的。
我们做题的时候,应该先抓住形式的东西再做题,即:做题时要先看哪个像答案。
例如:最长的,最短的,看着顺眼的蒙题技巧二:答案分布规律仔细研历年真题答案你会发现:通过简单计算就知道答案的,选C很难的选AB规律:——难题答案靠前——易题答案靠后原因:——公务员考试要贯穿公正、公平原则,要体现在试题难易和选项设置中。
难题答案靠前,易题答案靠后,这样才能使难易题所花时间接近。
同时也使ABCD答案出现频率相近。
具体来说:——对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的题选A和B一般B的概率比A大,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字数很多的是难题。
在常识判断中题干字数极少的是难题。
——对绝大多数人都易的题选C——选D的大多数都会做,就不要蒙了一、常识题规律一:语气中的中庸原则答案定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
若选项中出现具体的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具体太明确,则定是错误选项。
凡是选项中出现数字以及绝对化词语的一定是错误选项。
正确率100%。
Em: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规律二:答案一定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凡是选项中出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一定是正确的选项。
正确率100%(民族自豪感要自己去把握,出题者不会把这个体现的很明显)Em: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C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规律三:答案常是最近年份的选项凡是选项中出现最近年份的选项很可能是答案。
蒙题技巧一:蒙题时要先看哪个像答案自从我国采用应试教育后,我们的应对方法却逐年下降。
我们现在复习,拿出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这是不对的。
我们做题的时候,应该先抓住形式的东西再做题,即:做题时要先看哪个像答案。
例如:最长的,最短的,看着顺眼的蒙题技巧二:答案分布规律仔细研历年真题答案你会发现:通过简单计算就知道答案的,选C很难的选AB规律:——难题答案靠前——易题答案靠后原因:——公务员考试要贯穿公正、公平原则,要体现在试题难易和选项设置中。
难题答案靠前,易题答案靠后,这样才能使难易题所花时间接近。
同时也使ABCD答案出现频率相近。
具体来说:——对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的题选A和B一般B的概率比A大,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字数很多的是难题。
在常识判断中题干字数极少的是难题。
——对绝大多数人都易的题选C——选D的大多数都会做,就不要蒙了一、常识题规律一:语气中的中庸原则答案定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
若选项中出现具体的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具体太明确,则定是错误选项。
凡是选项中出现数字以及绝对化词语的一定是错误选项。
正确率100%。
Em: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规律二:答案一定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凡是选项中出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一定是正确的选项。
正确率100%(民族自豪感要自己去把握,出题者不会把这个体现的很明显)Em: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C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规律三:答案常是最近年份的选项凡是选项中出现最近年份的选项很可能是答案。
数学小白也能轻松应对国考行测的计算问题,就看你是否掌握这些技巧!在2023年的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考试。
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行测的计算题也成为了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难题。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就算是数学小白也能轻松应对国考行测的计算问题。
一、掌握基本计算技巧在行测计算题中,最基本的就是四则运算。
因此,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此外,也要掌握分数化小数、小数化百分数、百分数化分数的转换方法。
这些基本的计算方法不仅在数学题中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用到。
二、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行测计算题中,单位的转换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例如,重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长度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时间的单位有秒、分、小时等。
在计算时,需要注意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转换,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三、善于利用数据在行测计算题中,有些问题给出的数据可能非常准确,甚至是重复的。
因此,我们需要善于利用这些数据,避免重复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问题中给出A+B=10,B+C=20,我们需要计算A+B+C的值,我们可以先计算A+C的值,再加上B即可。
这样做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四、掌握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行测计算题中,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算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比例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分子与分母的比值来计算,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则是将其除以100。
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行测计算题。
五、善于规避陷阱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行测计算题有时会故意设置陷阱,让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我们需要善于规避这些陷阱,避免在计算中犯错。
例如,在一些以时间为单位的计算中,有时会故意掺杂进不需要计算的数据,此时我们需要有意忽略这些数据,避免被它们带偏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和方法,注意单位的转换、善于利用数据、掌握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善于规避陷阱,这些都是我们在国考行测计算题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行测蒙题技巧总结篇前言在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蒙题是许多考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蒙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还可能对最终的考试成绩造成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总结一些行测蒙题的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分类总结逻辑推理类蒙题1.在逻辑推理类的题目中,仔细阅读题目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会被放在一些细节描述中,考生需要将这些细节捕捉到。
2.对于复杂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使用逻辑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将相关信息画成图形,能够辅助理清各个因果关系和逻辑规律。
3.掌握一些常见逻辑谬误,例如偷换概念、非黑即白等,能够在题目中识别出迷惑性的选项。
数学运算类蒙题1.对于数学运算类的题目,反复计算是避免蒙题的关键。
如果题目涉及到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2.做题时应当注意单位换算。
有些题目会给出多个单位,考生需要将其转换为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3.学会简化计算,特别是在涉及大数运算的题目中。
例如,使用近似值或者利用一些数学运算技巧,可以降低计算的难度和出错的概率。
表格解读类蒙题1.在解读表格时,仔细阅读表格标题和注释非常重要。
这些文字往往会提供一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表格内的数据。
2.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类,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这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来实现。
3.对于一些特殊的表格,例如交叉表、环比表等,掌握相应的解读技巧是必要的。
在解答这些题目时,考生应当特别关注表格中数据之间的比较和变化。
蒙题应对策略切忌慌张1.遇到不会做或不确定的题目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慌张只会影响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增加蒙题的概率。
2.考试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被一两道蒙题影响全局。
重要的是掌握好整体的做题策略,争取尽量多地做出正确的题目。
时间合理分配1.在考试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如果遇到一道难题,可以先跳过,先做其他较简单的题目。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求职者追逐的梦想之一。
而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学题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不论是在行测还是申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题型进行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解析与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常见的数学选择题类型包括:数列与数列运算、概率与统计、函数与方程、几何与空间等。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常见题型的解析与解题技巧:1. 数列与数列运算题型数列与数列运算题型常见于行测中,考察考生对数列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般情况下,解题步骤如下:(1)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2)计算所求项,注意运算过程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 提前学习常见的数列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掌握其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 注意观察数列的规律,特别是考察变化规律的数列题目,可以利用数列的前后项进行计算和推测。
2. 概率与统计题型概率与统计题型常见于行测和申论中,考察考生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计算概率或统计量所需的基本信息。
(2)利用公式或计算方法,求解所需的概率或统计量。
解题技巧:- 在解答概率题目时,注意分析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等特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对于统计题目,注意梳理题目所给信息,合理运用公式和方法,快速求解所需统计量。
3. 函数与方程题型函数与方程题型常见于行测和申论中,考察考生对函数和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解题步骤如下:(1)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函数或方程模型。
(2)利用给定的条件,求解所需的未知数或变量。
解题技巧:- 对于函数题,要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辅助解题。
- 在解答方程题目时,注意方程的整理与变形,灵活选取合适的解方程的方法,合理运用方程的根和解的性质。
公务员行测常见解题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题目类型多样,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行测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数学题解题方法1. 理解题意: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对于计算题,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明确问题的问法,理清思路。
2. 确定解题思路:对于复杂的数学题目,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解题。
3. 灵活运用公式:数学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公式运用,考生要灵活运用相关公式,合理计算,从而得出答案。
平时要多进行公式的积累和记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快速运用。
二、逻辑题解题方法1. 分析推理关系:逻辑题一般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2. 排除法:对于一些选项有明显错误或者矛盾的题目,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解答。
逐个排除错误选项,留下最合理的选项作为答案。
3. 注意排列组合:逻辑题中常常涉及到排列组合,考生要熟悉常见的排列组合规律,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练习题目,提升对排列组合题型的解题能力。
三、判断题解题方法1. 理解文章: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
2. 辨别真伪:对于判断题,需要准确判断陈述的真伪。
可以通过对比文章中的事实和是否符合常识来进行判断。
3. 推理判断:有些判断题需要考生进行推理判断,通过分析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正确答案。
四、资料分析题解题方法1. 理清思路:资料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时,要先仔细阅读提供的资料,理清思路,明确问题的要求。
2. 数据对比:对于给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可以通过图表、统计等方式帮助分析。
3. 提炼核心信息:对于大量的数据,需要考生提炼核心信息,抓住重点,有助于解题。
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篇
行测高手秒题,绝对是建立在对题目强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看过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看的时候思路都懂,但实际到了考试,还是很难一时间反应得过来。
对于这些所谓的秒题方法,可以把它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但绝对不能傻傻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惯势,尤其是现在题目难度渐渐加大,而且呈现多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的陷阱。
所以我这里也不多说那些,还是说一点自己以前做题的心得吧,太细的也不多说了,论坛上分门归类各种专项练习的大把,不是现在这种剩下两天的紧急情况下该去钻的东西。
还是分题型来吧:
数推:5道题无非就是那几种一直在变来变去,做差、3项推理、幂次、长数列/分数列,表格或者什么变种的,如果这几种用上了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那就果断蒙吧,但蒙咱们也要有技巧地蒙,而绝对不是瞎蒙。
一般来说,如果选项里面出现负数、小数,什么3奇1偶、3偶1奇的,特殊选项就要引起重视了,再结合整体的奇偶性和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当然既然是蒙,就没办法保证100%的准确率,总会有偏差,如果都能100%蒙对,那就是买对彩票,而不是蒙了。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2,7,23,47,119,()
A.125
B.167
C.168
D.170
像这种题就是根本不用想的,后面全奇,选项选偶数的概率几乎为0,在时间匆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选择B.167无悬念。
因为排掉两个偶数,125只比119大6,跟前面对比起来显然不可能。
其实这只是基本技巧,对于这5题,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尽量保3争4冲5...
数算:还是重点讲这个大家都比较害怕的类型,包罗万象的各种应用题,现在真要完全说下来估计打到明天都打不完,所以我也只说一些适用于多数题目的方法。
首先是代入整除那种,很多人应该都懂,但像我开头所说的,懂是个好事,但有时如果不多注意就很容易掉陷阱里。
比如在论坛上看过那道很经典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个队植树造林,已知甲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的四分之一,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三分之一,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一半,丁队植树3900亩。
那么甲的植树亩数是多少?( )
我看到下面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哥秒了,选能被3,4,5
最小公倍数整除的那一个。
都是这样想当然,题目也不看清楚就直接代,直接就往出题人陷阱里面钻了...毕竟它问的不是总数有多少。
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分数的关系,并把它转化为倍数的形式去寻找可以整除的选项,这种思路还是必须的,如果碰上了的话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量,但绝对不能死套,要多动一下脑子去认真看清楚题目。
第二个是特值法。
主要是用来解决总工程量不明的工程问题还有总量未知(什么若干、一批之类的)的一些分配问题
最常见的是工程问题的设最小公倍数,其实主要是因为工程问题如果常规解法,同样是特值法,但却是设的1,那样会碰到很多分数的东西,那样计算起来繁琐得多。
同样用几道题目来说下,我举的例子都是比较简单的,但也都是很具代表性的,而不是具体到某种类型的题目。
细节我都会说,总体思路也就是那样,能吸收多少就看各位了,当然如果你连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等差等比的那些公式都不懂,那我建议你最好现在赶快去翻翻课本...因为说实话这些可能对你没什么用;如果你是高手,对于这些已经再熟悉不过,觉得是小菜一碟了,也可以选择不看:
例1.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2天,乙单独完成需要4天,如果甲做完一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则做完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解:设总工作量为8,则甲单独1天是做8/2=4的量,乙单独1天是做8/4=2的量,
这里为什么取个8,就是因为2,4的最小公倍数是4,但为了避免数值过小,我把它放大了一倍而已。
甲做掉一天,那剩下就是8-4=4,给乙做,那就是4/2=2天,合起来就是3天,选A
解这题全过程不超过20秒。
例2.有若干个苹果,甲拿了其中的1/3少4个,乙拿了余下的1/4多4个,请问剩下的苹果比甲乙拿走的总数少几个?
A. 1
B.2
C.3
D.4
解:取特值12(方便分数计算,取了3,4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就是拿了12/3-4=0个,剩下的自然也还是12个,那么乙拿了12/4+4=7,再剩下的当然就是12-(0+7)=5了...明显就是比他们一起拿走的少了2个,选B。
例3.动物园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个,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个,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个,那么如果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个?
A.3
B.4
C.5
D.6
解:同样很简单的,设总数特值60(12,15,20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第一群有60/12=5只猴子,第二群有60/15=4,第三群有60/15=4,则平均就为60/(5+4+3)=5个,选C。
第三种是比例法,比例法在数学题里面运用确实相当广泛第一道先拿跟这次省考一道差不多的题目:
例1小明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那他会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钟,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解:像这种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的比例法解题,一般都是先找速度比(效率比)或者时间比,要记得两个公式:路程比=速度比=时间比的反比(总工程量比=效率比=时间比反比),
比如这里前后速度比是50:60=5:6,那么时间比也就是反过来6:5,相差1个比例点,为什么?就是因为先走2分钟路程速度改变所造成的(等于说速度提高了,所以快了1个比例点)对应的就是那前后相差的8+5=13分钟,那么后来走的就是6个比例点的时间,即13*6=78分钟,所以走的路程就是78*50=3900米,加上前面100米,就是4000米了。
也可以用后面5个比例点来计算,即13*5=65分钟,65*60同样=3900,加上100,等于4000,选D。
例2.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跟第一题差不多,主要是百分数应该怎么转化的问题,这里车速提高20%,即前后速度比是5:6,则时间比是6:5,相差1个比例点,对应提前1小时,即1个比例点就是1小时,所以如果按原来速度走完全程要6小时;
“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速度比4:5,时间比就是5:4,同样差1个比例点,对应的是2/3小时,那么按原来速度走完后半程就是5*2/3=10/3小时,即前面那120千米用了6-10/3=8/3小时,
所以原来速度是120/(8/3)=45千米/小时,全程就是
45*6=270千米。
例3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20个,可以提前一天完成,工作4天后,每天多加工5个,结果提前三天完成。
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A.200
B.250
C.280
D.300
解:前后效率比20:25=4:5,所以时间比是5:4,差1个比例点,对应2天(提前3天跟提前1天的差)所以工作4天后,按照原来的速度需要5*2=10天,因此总的零件数有(10+4)*20=280个,选C。
例4一个袋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占四份之一,后来又往袋子里放了10个红球,这时红球占总数的三份之二,问原来袋子里有多少个小球?
A.8
B.12
C.16
D.20
解:像这种题目重要的是抓恒定不变的部分,比如这里红球之外的那些球就是前后数目不变的。
开始时红球和其它颜色球比是1:3(注意占1/4的转化方式,即总共是4份,红球1份,那么其它颜色就是3份了)往袋里放了10个红球后,比例变成6:3(其实是2:1,同时扩大3倍,为的是跟前面的1:3形成对比)前后相差5个比例点,每个比例点就是2个球(10/5=2),所以原来有(1+3)*2=8个球,选A。
总的来说,比例法就是用来解决那些前后效率速度这些或者比值出现变化的题目,碰到那种说“前面一种情况,后来经过改进、提速,或者换另一种情况会怎样怎样”的题目,就可以用比例法来解决,数学题里这种题目实在太多了,所以好好看一下,对考试肯定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