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9.35 KB
- 文档页数:3
介绍泰国加拉信的旅游景点
泰国加拉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位于泰国东部纳西湾,坐落在泰国最长的河流湄公河下游。
这片拥有超过3000年历史的土地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也被认为是泰国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加拉信拥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令无数游客赞不绝口。
首先,旅游者可以参观普吉玛古寺,这是泰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它起源于15世纪,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这座寺庙古老的砖石建筑及精致的雕塑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拥有许多宝贵的文物,许多游客从这里可以获得历史的智慧,了解泰国的文化历史。
此外,旅游者在加拉信也可以参观瓦南王宫,这座宫殿是由泰王瓦南建立的,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它座落在湄公河边,是泰国最有名的宫殿之一。
这座宫殿的拥有绚丽的瓷砖、壁画、石柱以及精美的宝藏,令人眼花缭乱。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泰国的文化和历史,收获一段美丽的记忆。
另外,游客在加拉信也可以参观公主湖,这是泰国最大的湖泊之一,可包围1000多公里的绿岛,拥有许多著名的游泳景点,是一个很好的出行之地。
公主湖有着美丽的风景,在湖灵山下是一片静谧的美景,湖面上游荡著小船,让游客仿佛置身芳草的园林中。
此外,旅游者在加拉信还可以参观芭提雅海滩,它位于泰国湾以南,是著名的海滩胜地,也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芭提雅海滩曾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白沙滩令人沉醉,海水清澈见底,蓝天碧海,是一个很好的海滩度假胜地。
加拉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它拥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令无数向往恬静、美丽的游客赞叹不已。
无论你是去体验历史文化,还是去体验乐趣,你都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的景点,在加拉信收获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叶加濑太郎《情热大陆》,真挚热烈,粗犷洒脱,桑巴风情!《情热大陆》是叶加濑太郎为日本纪录片节目《情热大陆》所作主题曲。
该节目以日本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人物为题材,通过长时间跟拍,揭秘人物在工作中的细节,生活中的喜悦伤悲,用镜头反映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生活状态。
《情热大陆》很像南美桑巴风格的舞曲,无处不透露着的真挚热烈、粗犷洒脱、不拘一格的桑巴风情。
叶加濑太郎,日本新世纪音乐作曲家,小提琴家。
1968年1月23日出生于大阪府,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990年组建的KRYZLER&KOMPANY乐队因为种种原因在1996年解散,之后叶加濑太郎就开始了独立的创作过程,发行过多张古典和新世纪类别的小提琴专辑。
叶加濑太郎曾与弗兰克·辛纳特拉、戴维·佛斯特、席琳·迪翁等流行巨星合作,挟外力自重,因而在日本艺能界拥有高知名度,没有一般古典艺人的困境。
叶加濑太郎曾经也担任过不少影视作品和纪录片的配乐工作,代表作品有《恋人啊》、《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冷静与热情之间》、《情热大陆》、《Habanera》等。
随着Image系列音乐的热销以及担任席琳·迪翁世界巡演的特别嘉宾,他在亚洲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也直线上升。
其纯熟精湛的技艺和热情奔放的演绎风格,为他赢得了“小提琴魔术师”的美誉。
《情热大陆叶加濑太郎演奏》叶加濑太郎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了如陈美般的电提琴炫技,走的是流行动感路线,将古典与现代有机融合,显示出他多样的音乐能力。
《情热大陆小提琴谱》除了音乐,叶加濑太郎对绘画也颇为热衷。
在他的官方网站也发表了他的部分画作,其绘画风格就和他的音乐一样粗犷洒脱、不拘一格。
卷曲的长发加上发福的胖脸,这略带可爱的形象让他有别于一般严肃的古典小提琴家,也令他的音乐更具亲和力。
弦律公众平台谢谢观赏弦律与您共享弦乐旋律。
安第斯山脉上的“女王”作者:木木来源:《天天爱科学》2018年第07期在安第斯山脉海拔三四千米、人迹罕至的荒原上,生活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它们独特的外表令人着迷。
当地人给这种植物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安第斯女王。
南美洲西岸,坐落着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绵延8900多公里的安第斯山脉,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
这里的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山峰就有50多座。
这条绵延的山脉,自北向南穿过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等国,纵贯南美大陆西部。
看这挺拔、华丽的外观,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安第斯山脉上的女王!安第斯女王学名普雅·雷蒙达,别名普雅花,是以19世纪旅居秘鲁的意大利裔科学家安东尼奥·雷蒙达的名字命名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很自然地认为雷蒙达是发现这种美丽植物的科学家,其实不然。
第一位发现普雅花,并将之记录在科学文献中的,是一位法国自然科学家阿尔西德·道比尼。
早在1830年左右,道比尼就开始了他在南美洲的探险。
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他旅行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收集当地的植物并制成标本以供研究使用。
在南美洲度过的7年时间里,道比尼制作了1万多个标本,这些标本成为了重要的科学发现。
他的著述专门介绍南美洲那些独特的植物,其中就谈到了他在玻利维亚海拔4000米的地方见到的普雅花。
但是,由于当时普雅花处于幼苗阶段,所以他无法判定该植物的属性。
40年后,移居南美洲的意大利科学家雷蒙达再次发现了这位安第斯山脉上的“女王”。
当历经险途的雷蒙达,在一片荒凉的高原上看到了高达十余米的普雅花时,他激动的心情就好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与道比尼不同的是,雷蒙达看到了普雅花绽放的盛况。
布满整棵植物的小白花,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雷蒙达将他看到的一切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又过了几十年,人们才注意到他的著作,从此,默默生长在南美高原上的“女王”终于被世人知晓。
普雅花是凤梨科的巨型草本植物,也是凤梨科体形最庞大的植物,最高可达15米。
塔拉戈纳发展历史塔拉戈纳,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塔拉戈纳的发展历史。
古代时期,塔拉戈纳是伊比利亚半岛东海岸的一个重要城市。
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塔拉戈纳成为了罗马的一个重要据点。
这一时期,塔拉戈纳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建立起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公共设施。
中世纪时期,塔拉戈纳成为了摩尔人的统治下的一个城市。
摩尔人在塔拉戈纳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并对城市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他们修建了城墙、清真寺和公共浴场等设施,为塔拉戈纳带来了繁荣和繁荣。
14世纪,塔拉戈纳重新回到了基督教的统治下。
这一时期,塔拉戈纳成为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
许多宏伟的建筑和教堂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并且塔拉戈纳的贸易活动也非常繁荣。
16世纪,塔拉戈纳成为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文化中心。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云集于此,塔拉戈纳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一时期,塔拉戈纳还成为了西班牙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18世纪,塔拉戈纳遭受了一系列战争和动荡。
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在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塔拉戈纳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许多工厂和企业在城市内设立,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20世纪,塔拉戈纳迎来了城市规划和现代化的时代。
许多新的建筑和设施在城市内兴建,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塔拉戈纳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如今的塔拉戈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塔拉戈纳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罗马城市到中世纪的伊斯兰城市,再到近现代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塔拉戈纳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发展历史展示了城市的演变过程。
通过了解塔拉戈纳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加拉塔塔的故事加拉塔塔,一座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著名历史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千年的沧桑巨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加拉塔塔,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一、加拉塔塔的起源加拉塔塔始建于公元50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下令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修建这座灯塔。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灯塔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二、历史变迁1.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加拉塔塔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重要地标。
它历经多次地震和战火的洗礼,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2.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加拉塔塔成为了土耳其的领土。
此后,土耳其人在塔内增设了瞭望台和警报系统,使其成为一座防御堡垒。
3.19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灯塔的功能逐渐被取代。
加拉塔塔逐渐失去了实际作用,成为了一座历史遗迹。
三、传奇故事1.关于加拉塔塔,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曾在这里战胜了海怪,拯救了被囚禁在塔顶的公主。
这段故事为加拉塔塔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2.加拉塔塔还曾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藏宝地。
据说,他在塔内秘密埋藏了大量珍宝。
然而,至今为止,这些宝藏的下落仍然是一个谜。
四、现状与未来如今,加拉塔塔已成为伊斯坦布尔的一大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攀登塔顶,欣赏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壮美景色。
此外,塔内还设有博物馆,展示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修复。
未来,加拉塔塔将继续见证伊斯坦布尔的发展与变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总结:加拉塔塔,一座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横跨欧亚⾮三⼤陆的帝国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
奥斯曼帝国成为⼀个庞⼤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部分地区,地跨欧亚⾮三⼤洲,称雄⼀时。
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
奥斯曼帝国成为⼀个庞⼤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部分地区,地跨欧亚⾮三⼤洲,称雄⼀时。
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
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
它的建⽴者是游牧于⾥海东南部呼罗珊⼀带的⼀⽀突厥⼈。
13世纪时,蒙古⼈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
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建⽴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块封地。
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的打击下⽡解。
于是这⽀突厥⼈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的伊斯兰国家,即爱⽶尔国。
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
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是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在⼩亚的⼟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
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都迁到布鲁萨,这⼀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其⼈被称作奥斯曼⼟⽿其⼈。
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
乌尔汗为了进⼀步扩张,建⽴了正规的常备军。
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
⼀种是由得到采⾢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种是新建⽴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量。
加拉太简介
“世上永恒的属灵自由‘大宪章’。
”~欧德曼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多半说英语的民族,和许多说法语的人,都源自居尔特族人──即苏格兰人、爱尔兰人、韦尔斯人,或布里多尼人。
这些族裔的人也许会特别喜欢知道,保罗最早期的一封信,是写给他们祖先的(“加拉太”、“居尔特”和“高卢”都是相关的名字)。
约于主前二百七十八年,欧洲的高卢人中,有许多移居到今天的土耳其。
他们定了国界,并称其国为“加拉太”。
许多人认为加拉太人的易变(如徒一三;加三1等),是“居尔特族”的特性。
即便如此,加拉太书在早期基督教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虽然人常看加拉太书为罗马书的“初稿”(因两者都以相类的态度谈论恩惠的福音、亚伯拉罕、律法等),但加拉太书却是一本严厉、激烈的作品,为要把基督信仰从沦为律法主义犹太教的一个弥赛亚派的危险中挽救过来。
我们不如道加拉太信徒自己如何反应,但恩惠的福音却得胜律法的行为,而基督信仰继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信仰。
宗教改革期间,加拉太书对马丁路德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卷书,他甚至称这书为“我的嘉芙”(这是他对妻子亲昵的称呼)。
他的《加拉太书注释》不但影响了学者,也影响了一般人,这书现在仍有发行,为人所研读。
贰·作者
外证没有人认真地怀疑过加拉太书是否真的出自保罗手笔。
教父如坡旅甲、伊格那修、殉道士犹斯丁、俄利根、爱任纽、特土良和亚历山太的革利免,都以本书为保罗作品来引述。
本书在穆拉多利经目中被列为保罗书信。
大概由于书中有极强的反犹太派用语,所以马吉安把本书放在其正典中重要的位置。
因此,本书的外证很强。
内证首先有保罗在一章1节和五章2节提到自己的名字,而他在书信末(六11)又加上脚注说他写的字“是何等的大”。
许多人认为那是暗示使徒保罗患有眼疾。
支持这论点的证据包括加拉太信徒曾表示愿意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保罗。
许多历史记载与使徒行传吻合。
有关割礼的争论和保罗是否真使徒的问题在主后五六十年代是热烈的议题,但不久便沈寂下来,没有人再争论了。
叁·写作日期
本书的写作日期决定于对“加拉太各教会”和“加拉太人”的解释。
若那是指小亚细亚的南部,则可能写成于一个较早的日期,甚至早于耶路撒冷会议。
若是指北部,则可能写于较晚的日期。
“加拉太”这地区地理上是指北部,但政治上则是指南部──罗马的加拉太省。
北加拉太之说在十九世纪前是一个标准的论点,而现今德国学者仍持这观点。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保罗曾向那里的“加拉太人”传道,但却不可因此而否定这说法。
南加拉太之说在英国和北美广为人所接受,尤其是自蓝赛爵士倡议这理论之后。
由于路加在使徒行传用了许多篇幅谈及保罗在这地区(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的传道工作,使徒保罗似乎极有可能是写给当地悔改归主的人。
保罗在第一次传道旅程中在南加拉太传福音,又在第二次旅程中探访他们,因此加拉太书极有可能写于一个较早的日期。
若本书写成于使徒行传第十五章所记载的耶路撒冷会议(主后49年)之前,就可解释信中为何仍激烈地谈论割礼的问题。
德国首席的保守派学者薛恩认为加拉太书的写作日期是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期间,写作地点是哥林多。
那么,本书使是保罗最早的一封书信。
若北加拉太之说是正确的,加拉太书便大概写于主后五十年代,或许是主后五十三年,但也可能较后期。
若如我们所相信,南加拉太之说是正确的,尤其是说加拉太书是写于保罗参加耶路撒冷会议之前,本书的写作日期就是主后四十八年。
耶路撒冷会议议决了外邦基督徒受割礼的问题。
肆·背景与主题
使徒保罗在早期的传道旅程中,曾到访小亚细亚,传扬那单靠在基督里的信便可得救的荣耀信息。
许多听闻此福音的人都得救,并有教会建立起来,其中几家在加拉太。
居住在加拉太的人以不安静、好战和易变而知名。
保罗离开加拉太后,有假师傅进入教会,传讲错谬的道理。
他们说救恩是要在相信基督之上,再加上遵守律法。
他们的信息把基督信仰和犹太教、恩典和律法、基督和摩西混淆了。
他们还意图使加拉太信徒远离保罗,说保罗不是主的真使徒,因此他的信息不可信。
他们欲动摇信徒对福音使者的信心,从而动摇他们对福音的信心。
许多加拉太的基督徒都受这些邪恶的道理所影响。
当这些从加拉太而来的消息传到保罗耳中,他该是何等伤心和失望!他在加拉太信徒中的劳苦是徒然的吗?加拉太的基督徒还可以从犹太主义和律法主义中被拯救出来吗?保罗要作出迅速而决断的行动。
他马上执笔写这充满愤慨的信给他在真道里亲爱的儿女。
在信中,他清楚说明真正的救恩由始至终都是藉恩典而得的,并非靠着守律法──部分或全部。
好行为不是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的生命所结的果子。
基督徒已向律法死了;他们得以过圣洁的生活,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靠着内住的神的灵。
大纲
壹·个人方面:保罗维护他的权柄(一~二)
一·保罗写信的目的(一1~10)
二·保罗为他的信息和事工抗辩(一11~二10)
三·保罗责备彼得(二11~21)
贰·教义方面:保罗维护因信称义的道理(三1~五1)
一·福音的伟大真理(三1~9)
二·律法对应许(三10~18)
三·律法的目的(三19~29)
四·孩童与儿子(四1~16)
五·束缚或自由(四17~五1)
叁·实践方面,保罗维护基督徒在圣灵里的自由(五2~六18)
一·律法主义的危险(五2~15)
二·圣洁的能力(五16~25)
三·实际的劝勉(五26~六10)
四·结语(六11~18)
简纲
一、个人性︰辩明为使徒之权柄(1~2 章)
二、教义性︰辩明福音是因信称义(3~4 章)
三、生活性︰辩明基督徒的自由(5~6 章)
分段
(一)按自由的福音而分:
l、自由福音的来源(l-2章),以保罗与彼得相比较。
2、自由福音之中心(3-4章),以恩典与律法相比较。
3、自由福音之效果(5-6章),以圣灵与情欲相比较。
(二)分三段:
l、辨证福音(1-2章)
2、宣明福音关乎信道(3-4章)
3、实行福音关乎实践(5-6章)
(三)分五段:
l、引端(1:l-10)
2、自述(1:1l-2:21)
3、辩道(3:l-5:12)
4、实行(5:l3-6:10)
5、结束(6:11-l8)
(四)分七段:
l、所得的职权非由于人乃由于神(1:l-5)。
2、所传的福音非出于人乃出于神(1:6-2:10)。
3、所靠的救法非由于行乃由于信(2:ll-3:29)。
4、所在的地位非为奴仆乃为儿女(4:l-3l)。
5、所有的生活非受捆绑乃有自由(5:l-l2)。
6、所享的自由非为纵欲乃为相爱(5:l3-6:10)。
7、所签的大字不论别的只夸十架(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