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文件传输及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文件传输及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文件传输及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文件传输及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 (4)

一、设计任务 (3)

1.1.1 课程设计内容 (3)

1.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二、设计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 (3)

1.2.1、TCP/IP协议 (3)

1.2.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4)

1.2.3、设计基本思路 (4)

第二章设计概要 (5)

2.1 功能设计 (5)

2.2 程序系统功能模块 (6)

2.3 功能分析 (7)

2.3.1 功能流程图: (7)

2.3.2 程序主要功能说明 (7)

第三章调试分析与测试结果 (23)

3.1服务器端与客户端 (23)

3.2文件管理的过程 (26)

第四章设计总结 (28)

参考文献 (28)

课程设计评分表 (30)

摘要

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Socket接口设计者最先是将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 (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关键字:Socket、文件传输、多线程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

一、设计任务

1.1.1 课程设计内容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学会利用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掌握TCP/IP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加深对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的认识。

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ftpclient.cpp)和服务器程序(ftpserver.cpp)和管理程序。

1.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规程,以及协议的利用方法,体会体系结构分层的思路。

○4.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设计结果、正确绘制系统和程序框图。

○5.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设计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

1.2.1、TCP/IP协议

T 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

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 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1.2.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网络应用层程序一般都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方式工作的,而因特网便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一个典型应用。在这种工作方式中,一个服务器程序先启动,并在一个熟知端口侦听对服务器的请求,当客户机应用程序需要某种服务时,须向提供这种服务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向客户机发出响应请求信息。这样客户机用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变建立了连接,此后可以进行数据通信。通信任务完成后需要关闭它们之间的通信连接。

图1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工作流程

1.2.3、设计基本思路

设计程序使客户端连接的时候,服务器将会向客户端发回一条消息告知它的IP地址,然后关闭连接并继续接收端口的连接。建立各个命令功能对应的函数,发送请求,等待服务器端的服务。服务器端初始化WinSock,创建SOCKET,获取主机信息,并对客户端进行会话,发送回复讯息给客户端,响应完毕后关闭连接,释放WinSock。

模拟TCP/IP协议的工作模式,在双方工作的时候开设一个熟知端口(4523),进行数据的传送与接收。

模拟TCP工作机制,确定数据端口传送数据时,进行分组传送。

服务器从打开开始,保持监听控制端口,当用户登陆成功后,主动分配该用户服务线程。

在传送数据的时候,为了确保不影响原程序的工作,应独立分配线程。

本设计基本图如下:

第二章设计概要

2.1 功能设计

本项目是为了实现基于Socket进行文件传输的功能。项目的分析及设计要求如下:

1)整个系统中分为服务器端(Server)和客户端(Client)

2)服务器端可以对文件进行管理,包括上传,下载,删除文件,重命名等

3)客服端可以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以及查看服务器下默认目录的文件列表4)在程序中应用多线程来实现多个客户端同时对一个服务器端进行请求操作

2.2 程序系统功能模块

图2.1

2.3 功能分析

2.3.1 功能流程图:

图2.2 面向连接的客户机/服务器程序工作模型2.3.2 程序主要功能说明

主要功能实现代码如下:

1.服务器端

//server.cp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ISTENPORT 12345

#pragma comment(lib,"Wsock32")

#pragma comment(lib,"ws2_32")

sendFile(SOCKET conSock)

{

printf("Prapare to send file\n");

char *sendBuf = new char[100];

FILE *in;

char infile[50] ;

printf("选择要传输的文件");

scanf("%[^\n]s",infile);

if((in=fopen(infile,"rb"))==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source file");

exit(0);

}

printf("File name is %s\n", infile);

// send file name to the client

send(conSock, infile, sizeof(infile), 0);

int handle = open(infile, 0x0001);

long file_len = filelength(handle);

long file_len_bak = file_len;

printf("Size of the file is %d\n", file_len);

// store the length of the file in sendBuffer int i;

for (i = 0; file_len > 9; i++)

{

sendBuf[i] = (file_len % 10);

file_len = file_len / 10;

}

sendBuf[i] = file_len % 10;

send(conSock, sendBuf, i + 1, 0);

printf("Transmission started\n");

Sleep(1);

char ch;

char chack;

while (file_len_bak != 0)

{

ch = fgetc(in);

send(conSock, &ch, 1, 0);

recv(conSock, &chack, 1, 0);

file_len_bak--;

printf(".");

}

ch = EOF;

send(conSock, &ch, 1, 0);

printf("\nTransmission finished");

}

int main()

{

WSADATA words;

if(WSAStartup(MAKEWORD(2,2),&words)!=0)

{

printf("Winsock init failed!\n");

}

SOCKET listenSock, conSock;

sockaddr_in remoteAddr;

int remoteAddrLen, int ServerAddrLen;

listen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if (listenSock == INVALID_SOCKET)

{

printf("ListenSocket create failed!\n");

return 0;

}

sockaddr_in sin;

sin.sin_family = AF_INET;

sin.sin_port = htons(LISTENPORT);

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ADDR_ANY;

ServerAddrLen = sizeof(sin);

if (bind(listenSock, (sockaddr *)&sin, ServerAddrLen) == SOCKET_ERROR) {

printf("Bind error!\n");

return 0;

}

if (listen(listenSock, 2) == SOCKET_ERROR)

{

printf("Can't listen!\n");

return 0;

}

remoteAddrLen = sizeof(remoteAddr);

while (TRUE)

{

conSock = accept(listenSock, (sockaddr *)& remoteAddr, &remoteAddrLen);

if (conSock == INVALID_SOCKET)

{

printf("Accept failed!\n");

continue;

}

else

{

printf("Accept a new connect : %s \r\n", inet_ntoa(remoteAddr.sin_addr));

sendFile(conSock);

}

}

closesocket(conSock);

closesocket(listenSock);

WSACleanup();

return 1;

}

2.客户端

//client.cp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SERVERPORT 12345

#pragma comment(lib, "Wsock32")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receiveFile(SOCKET consock)

{

printf("Prepare to receive file\n");

FILE *dest;

char destfile[50];

char recvBuff[100];

// Receive name of the file

int namelen = recv(consock, recvBuff, 100, 0);

memcpy(destfile, recvBuff, namelen);

printf("Name of the file is %s \n", destfile);

if((dest=fopen(destfile,"wb"))==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dest file");

exit(0);

}

// Receive size of the file

int flag_file_len = recv(consock, recvBuff, 100, 0); long file_len = 0;

for (int i = 0; flag_file_len != 0; i++)

{

long temp = recvBuff[i];

for (int j = 0; j != i; j++)

{

temp = temp * 10;

}

file_len = file_len + temp;

flag_file_len--;

}

printf("Size of the file is %ld\n", file_len);

printf("Ready to receive file\n");

char ch;

char chack = 1;

int n;

while ( recv(consock, &ch, 1, 0))

{

fputc(ch, dest);

send(consock, &chack, 1, 0);

file_len--;

if (file_len == 0)

{

break;

}

printf(".");

}

printf("\nTransmission finished\n");

}

int main()

{

WSADATA words;

if(WSAStartup(MAKEWORD(2,2),&words)!=0)

{

printf("Winsock init failed\n");

}

SOCKET conSock;

con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if (conSock == INVALID_SOCKET)

{

printf("Socket create failed\n");

return 0;

}

sockaddr_in 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PORT);

serv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27.0.0.1");

if (connect(conSock, (sockaddr *)&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1) {

printf("Connect failed\n");

return 0;

}

else

{

printf("Connect to server succeed\n");

receiveFile(conSock);

}

closesocket(conSock);

WSACleanup();

return 1;

}

3.管理系统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YS_SIZE 0XFFFFF*100

#define BLOCK_SIZE 512

FILE *f;

struct filsys{

int s_nfree;

long s_free[100];

int s_ninode;

int s_inode[96];

}*p;

struct index_block{

int s_nfree;

long s_free[96];

}q;

struct filelist{

char name[14];

int inode_num;

}file;

struct inode{

int i_size;

int block_amount;

long i_addr[16];

char create_time[25];

}inode;

struct fcb{

char name[12];

int inode_num;

int used;

int i_size;

int block_amount;

long i_addr[16];

}fcb[5],*ptr;

struct open_file_table{

int offset;

struct fcb* f_node;

}table[5];

struct fd{

struct open_file_table* t_node;

}fd[5];

FILE* apply_room(char *sys_name)

{

f = fopen(sys_name,"w+b"); //创建一个新的可读写的二进制文件 fseek(f,SYS_SIZE,SEEK_SET);

fputc(EOF, f);

fclose(f);

return fopen(sys_name,"r+b"); //打开一个可读写的二进制文件}

void myfree(long block_num)

{

int i;

if(p->s_nfree<100)

{

p->s_free[p->s_nfree]=block_num;

p->s_nfree++;

}

else

{

q.s_nfree=p->s_nfree;

for(i=0;i<100;i++)

q.s_free[i]=p->s_free[i];

fseek(f,(block_num-1)*BLOCK_SIZE,SEEK_SET); fwrite(&q,sizeof(struct index_block),1,f); p->s_nfree=1;

p->s_free[0]=block_num;

}

}

long myalloc()

{

int i;

long a;

p->s_nfree--;

if(p->s_nfree==0){

a=p->s_free[0];

fseek(f,(a-1)*BLOCK_SIZE,SEEK_SET);

fread(&q,sizeof(struct index_block),1,f); p->s_nfree=q.s_nfree;

for(i=0;i<100;i++)

p->s_free[i]=q.s_free[i];

return a;

}else return p->s_free[p->s_nfree];

}

void init()

{

int j;

long i;

p->s_nfree=1;

p->s_free[0]=0;

p->s_ninode=96;

for(i=0;i<96;i++)

p->s_inode[i]=-1;

for(i=22;i<=SYS_SIZE/BLOCK_SIZE;i++)

myfree(i);

j=p->s_nfree+1;

while(j<100)

p->s_free[j++]=0;

fseek(f,0,SEEK_SET);

fwrite(p,sizeof(struct filsys),1,f);

}

int ialloc(){

int i=0;

while(p->s_inode[i]>=0) i++;

p->s_inode[i]=0;

p->s_ninode--;

return i;

}

int namei(char *name)

{

int k=0;

while(k<96){

if(p->s_inode[k]!=-1){

fseek(f,BLOCK_SIZE+k*16,SEEK_SET);

fread(&file,sizeof(struct filelist),1,f); if(!strcmp(https://www.doczj.com/doc/263413984.html,,name))

return file.inode_num;

}

k++;

};

return -1;

}

int name_i(char *name)

{

int k=0;

do

{

if(fcb[k].used==1)

{

if(!strcmp(fcb[k].name,name))

return fcb[k].inode_num;

}

k++;

}while(k<5);

return -1;

}

void create()

{

int i,inode_num;

long t;

char name[12];

printf("input file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if(namei(name)!=-1) printf("file exited!\n");

else

{

inode_num=ialloc();

strcpy(https://www.doczj.com/doc/263413984.html,,name);

file.inode_num=inode_num;

fseek(f,BLOCK_SIZE+inode_num*16,SEEK_SET);

fwrite(&file,sizeof(struct filelist),1,f);

inode.i_size=0;

inode.block_amount=0;

for(i=0;i<16;i++) inode.i_addr[i]=0;

time(&t);

strcpy(inode.create_time,ctime(&t));

fseek(f,4*BLOCK_SIZE+inode_num*sizeof(struct inode),SEEK_SET); fwrite(&inode,sizeof(struct inode),1,f);

p->s_inode[inode_num]=0;

printf("create sucessfully!\n");

}

}

void display()

{

int k;

for(k=0;k<96;k++)

{

if(p->s_inode[k]>=0)

{

fseek(f,BLOCK_SIZE+k*16,SEEK_SET);

fread(&file,sizeof(struct filelist),1,f);

printf("%s ",https://www.doczj.com/doc/263413984.html,);

fseek(f,4*BLOCK_SIZE+file.inode_num*sizeof(struct

inode),SEEK_SET);

fread(&inode,sizeof(struct inode),1,f);

printf("size:? ",inode.i_size);

printf("time:%s\n",inode.create_time);

}

};

printf("\n");

getchar();

}

void open_file()

{ int i=0,j=0,k=0;

int m,n;

char name[12];

printf("input file's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n=namei(name);

if(n==-1) printf("file not exits!\n");

else if(p->s_inode[n]>0) printf("file have already been opened!\n"); else{

while(fcb[i].used==1) i++;

while(table[j].f_node) j++;

while(fd[k].t_node) k++;

fd[k].t_node=&table[j];

table[j].f_node=&fcb[i];

strcpy(fcb[i].name,name);

fcb[i].inode_num=n;

fcb[i].used=1;

fseek(f,4*BLOCK_SIZE+n*sizeof(struct inode),SEEK_SET);

fread(&inode,sizeof(struct inode),1,f);

fcb[i].i_size=inode.i_size;

fcb[i].block_amount=inode.block_amount;

for(m=0;m<16;m++) fcb[i].i_addr[m]=inode.i_addr[m];

p->s_inode[n]=k+100;

printf("file is open!\n");

}

}

void write_file()

{ int sizeQ2;

int k,block_amount,n,size=0,i=0;

long block_num;

char ch,name[12];

printf("input file's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n=name_i(name);

if(n==-1) printf("file not exits or not open!\n");

else{

k=p->s_inode[n]-100;

ptr=fd[k].t_node->f_node;

while(iblock_amount)

{

block_num=ptr->i_addr[i];

myfree(block_num);

i++;

}

block_amount=0;

printf("input the context of the file:(end the file with '*')\n"); while((ch=getchar())!='*'&&block_amount<16){

size++;

if(sizeQ2==1){

block_num=myalloc();

inode.i_addr[block_amount]=ptr->i_addr[block_amount]=block_num;

block_amount++;

fseek(f,(block_num-1)*BLOCK_SIZE,SEEK_SET);

}

fputc(ch,f);

}

getchar();

inode.i_size=ptr->i_size=size;

inode.block_amount=ptr->block_amount=block_amount;

fseek(f,4*BLOCK_SIZE+n*sizeof(struct inode),SEEK_SET);

fwrite(&inode,sizeof(struct inode),1,f);

}

}

void read_file()

{

int k,n,block_amount,size;

int i=0;

long block_num;

char name[12],buf[512];

printf("input file's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n=name_i(name);

if(n==-1) printf("file not exits or not open!");

else

{

k=p->s_inode[n]-100;

ptr=fd[k].t_node->f_node;

size=ptr->i_size;

block_amount=ptr->block_amount;

for(i=0;i

{

block_num=ptr->i_addr[i];

fseek(f,(block_num-1)*BLOCK_SIZE,SEEK_SET);

if(size>512) {fread(buf,sizeof(char),512,f); size=size-512;} else

{

fread(buf,sizeof(char),size,f);

buf[size]='\0';

}

printf("%s",buf);

}

}

printf("\n");

}

void del_file()

{ int n,i=0;

long block_num;

char name[12];

printf("input file's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n=namei(name);

if(n==-1) printf("file not exits!\n");

else if(p->s_inode[n]>0) printf("file is open now!Close it first\n"); else{

p->s_inode[n]=-1;

fseek(f,4*BLOCK_SIZE+n*sizeof(struct inode),SEEK_SET);

fread(&inode,sizeof(struct inode),1,f);

while(i

block_num=inode.i_addr[i];

myfree(block_num);

i++;

}

strcpy(https://www.doczj.com/doc/263413984.html,,"");

file.inode_num=0;

fseek(f,BLOCK_SIZE+n*16,SEEK_SET);

fwrite(&file,sizeof(struct filelist),1,f);

printf("file is deleted\n");

}

}

void close_file()

{ int k,n;

char name[12];

printf("input file's name:");

scanf("%s",name);

getchar();

n=name_i(name);

if(n==-1) printf("file not exits or not open\n");

else{

k=p->s_inode[n]-100;

fd[k].t_node->f_node->used=0;

fd[k].t_node->f_node=NULL;

fd[k].t_node=NULL;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 中小型千兆网吧组建 内容及要求: 用BOSON软件实现小规模网络的模拟。熟悉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命令,调通网络,并通过实例深入理解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以及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网吧包含100-200台上网的计算机。二.小型网络的组建 通过对网络的具体规划和组建,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掌握IP地址的配置及数据传输过程和路由的选择。 具体要求如下: 1.使用模拟仿真软件,构建一个小型网络。要求使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网络类型。 2.分配和配置IP地址,要求配置内部网络地址。 3.对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配置。 4.通过使用模拟仿真软件,模拟局域网间的数据通信过程。 5.分析通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案、拓扑图、设备选型、方案报价、子网划分等内容。 (1)企业网络工程 (2)银行网络工程 (3)医院网络工程

(4)校园网网络工程 (5)大型机场信息网络工程 (6)邮电综合管理信息网 (7)某航空公司网络系统建设 (8)某市宽带信息网络 (9)证券交易网络系统 (10)学校以太网网络建设 三.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层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方法。设计内容,在给定的Ping程序的基础上做如下功能扩充: ●-h 显示帮助信息 ●-b 允许ping一个广播地址,只用于IPv4 ●-t 设置ttl值,只用于IPv4 ●-q 安静模式。不显示每个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只在结束时,显示汇总结果 Ping命令的基本描述 Ping的操作是向某些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消息,接着该节点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y消息。 ICMP消息使用IP头作为基本控制。IP头的格式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Version| IHL |Type of Service| Total Length | +-+-+-+-+-+-+-+-+-+-+-+-+-+-+-+-+-+-+-+-+-+-+-+-+-+-+-+-+-+-+-+-+ |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 +-+-+-+-+-+-+-+-+-+-+-+-+-+-+-+-+-+-+-+-+-+-+-+-+-+-+-+-+-+-+-+-+ | Time to Live | Protocol | Header Checksum | +-+-+-+-+-+-+-+-+-+-+-+-+-+-+-+-+-+-+-+-+-+-+-+-+-+-+-+-+-+-+-+-+ | Source Address | +-+-+-+-+-+-+-+-+-+-+-+-+-+-+-+-+-+-+-+-+-+-+-+-+-+-+-+-+-+-+-+-+ | Destination Address | +-+-+-+-+-+-+-+-+-+-+-+-+-+-+-+-+-+-+-+-+-+-+-+-+-+-+-+-+-+-+-+-+ Version=4 IHL Internet头长 Type of Service = 0 Total Length IP包的总长度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用于IP包分段 Time to Live IP包的存活时长 Protocol ICMP = 1 Addresses 发送Echo消息的源地址是发送Echo reply消息的目的地址,相反,发送Echo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二O一一年月日

摘要: 本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基础,利用VisualFoxpro编程技术进行编程设计的软件系统。采用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设计过程主要部分:企业背景调查、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企业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编制、数据流程图绘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完成信息的显示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系统维护、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网络系统方案设计。包括输入、输出、查找、配送等功能。此系统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的优点是一个成本低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最后通仿真验证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输入信号进行完整解调。 关键词:结构化开发方法;物资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and used VisualFoxpro programming technology survey ,Design a software system,which by Structured Approach and design process. Consists of several parts---the company background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study, Enterprise Business flowcharting,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displayed code design,Input / Output Design Module function and Process design,System Maintenance,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System implementation,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Network System Design。 Features: Input、The output、find、distribution. Advantages: quick search, Search for convenient, And high reliability, Large storage capacity, Security and good, Long service life,low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verify that Letter Mater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make a complete demodulation of the input signals. Key Words:Structured Approach;Materials Management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华电)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2013 年度第2学期) 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互联网模拟 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计科 学号: 学生姓名:华电老朱家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1周 成绩: 日期: 2014 年 6 月 28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将网络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用于实际,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2.要求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以及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设计思路、网络拓扑图、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网络设备认知及基本配置操作 (1)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结构。 (2)完成以下实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方法,理解相关网络协议。 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 ③OSPF基本配置; ④RIP v2配置; ⑤静态路由配置; ⑥跨交换机实现VLAN; ⑦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 ⑧广域网协议的封装。 2.互联网的模拟 (1)结合实验环境,提出模拟网络互联需求,设计并完成组网,要求尽最大可能利用实验资源。 ①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及IP地址分配; ②网络逻辑拓扑结构设计; (2)网络设备配置实现 按步骤(1)所设计的网络拓扑进行设备连接并配置。配置内容包括路由选择协议OSPF配置,VLAN划分等,并进行测试。 3.基于模拟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分析。在上面设计并实现的网络环境下,完成如下协议分析:

①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②网络层分片;ICMP协议分析; ③ARP地址解析协议分析; ④TCP传输控制协议分析; ⑤FTP协议分析;HTTP协议分析。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网络配置拓扑图准确,配置结果测试成功; 2.网络协议分析准确; 2.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 五、考核方式 考勤、验收和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23日

计算机网络文件传输及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 (4) 一、设计任务 (3) 1.1.1 课程设计内容 (3) 1.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二、设计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 (3) 1.2.1、TCP/IP协议 (3) 1.2.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4) 1.2.3、设计基本思路 (4) 第二章设计概要 (5) 2.1 功能设计 (5) 2.2 程序系统功能模块 (6) 2.3 功能分析 (7) 2.3.1 功能流程图: (7) 2.3.2 程序主要功能说明 (7) 第三章调试分析与测试结果 (23) 3.1服务器端与客户端 (23) 3.2文件管理的过程 (26) 第四章设计总结 (28) 参考文献 (28) 课程设计评分表 (30)

摘要 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Socket接口设计者最先是将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 (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关键字:Socket、文件传输、多线程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成员:车振军陆建伟 徐蕾杨思倩 指导老师:徐明 日期:2016-6-15 一、引言 目的 为了保证项目小组能够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及目标,便于项目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小组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因此确定各个项目模块的开发情况和主要的负责人,供各项目模块的负责人阅读,做到及时协调,按步有序进行项目的开发,减少开发中的不必要损失。 预期的读者是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和用户。 背景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

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教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员、教师和全校学生,实现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处理。 定义 MySQL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旗下公司。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 MyEclipse MyEclipse,是在eclipse 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插件开发而成的功能强大的企业级集成开发环境,主要用于Java、Java EE以及移动应用的开发。MyEclipse 的功能非常强大,支持也十分广泛,尤其是对各种开源产品的支持相当不错。二、需求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1要点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 系名: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设计题目:中型园区网络建设 初始条件: 1. 所要求的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自己截图) 2. 假定ISP服务提供商:武汉电信 3. 设备选型如拓扑图中所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 1.1.交换机之间配置trunk协议 1.2.划分vlan,建立HTTP/DNS服务器 1.3. 通过在三层交换机上建立vlan网关使vlan间通信 1.4 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配置静态路由,使得分公司可以访问总公司服务器 1.5.公网路由器模拟电信的城域网,运行OSPF路由协议。 1.6. 使用缺省路由,防止公网的路由条目传递到公司的网关路由器上。 1.7 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网关配置NAT让内部的PC能够正常上网。 2.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2.1. 网络各节点具体配置步骤及测试结果; 2.2.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2.3. 总体运行情况与结果分析讨论 2.4.个人对本次课程设计感想体会及建议; 注意:设计报告内容严禁与人雷同。 3. 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

一、实训目的和基本要求 在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工程技术实训。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手动配置网络设备;在进行了该项实训后,可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要求能够针对一个具体的要求,搭建一个网络。明确网络的拓扑结构、设备选型、设备连接、设备配置、IP地址分配、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如果设备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路由器来完成网络的构建。 二、实训步骤 2.1 组建总公司局域网组网 2.1.1 网络拓扑图 摆出小型网络所需要的设备并把说有设备连接起来(相同设备用交叉线,不同设备用直通线,注意路由器和PC机属于同种设备用交叉线),网络拓扑图如图1.1。 图1.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 算 机 工 程 学 院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姓 名: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学 号:
专业班级: 系 (院) : 设计时间: 设计地点: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3.12.23——2014.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室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2
页,共
12

1.课程设计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 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 OSI 七层模型、TCP/IP 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 划、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任务: 以淮海工学院本部校园为背景,设计一个校园网方案。淮海工学院的本部分为办公区、教 学区和生活区三部分。现假设:办公区中各楼宇名为:教务处楼,党政办公楼,图书馆,计算机 系大楼、讲堂楼、机械楼、土木楼、海洋学院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等,生活区中有 学生公寓区和教师住宅区及各食堂。假设办公区、教学区每个办公室、教室均预留 2 个信息点, 生活区每个房间预留 1 个信息点,全校使用预留的一个 B 类 Internet 地址 172.160.0.0,试根据本 部校园网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求、各建筑物的地理分布、确定信息点个数及信息点分布,设计出 本部的校园网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学院网管中心的位置,确定拓扑方案,进行 IP 地址规划,完成 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并分别给出其价格 的出处(如网站等) ,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园区网络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 (2)参考和研究一些公司和高校/企业园区网的规划和建设方案,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中 所学知识,积极完成设计任务。 (3)认真完成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园区网络的总体方案设计,确定网络逻辑拓扑结 构和所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而完成设备的选型和经费预算。 (4)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说明书、设计成果和设计心得五个部分,具体要求见设计报告模板。
3.课程设计说明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实现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___ _ 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_____ 2010 年 1 月 5 日

设计摘要 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 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实现下述命令功能:get , put, pwd, dir, cd, ?, quit 等,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目录 1、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18 1. 1 具体设计任务----------------------------------------------18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8 1.2.1基本思路-------------------------------------------------18 2.2.2 相关理论--------------------------------------------18 设计流程图------------------------------------------------19 实验运行情况----------------------------------------------19 核心程序--------------------------------------------------22 2.5.1 服务器(sever)程序---------------------------------22 2.5.2 客户(client)程序----------------------------------29 心得体会-----------------------------------------------------------------------------37 参考文献--------------------------------------------------------38

超市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超市管理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Visual Foxpro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超市进货供货管理系统> 系 (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6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前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系统功能设计 3、创立项目管理文件 二、 VFP课程设计说明书 1、系统概述 2、系统总体设计 3、数据库设计 4、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5、调试运行退出 6、结束语 7、主程序代码 8、参考文献 3 2020年4月19日

一、前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 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经过对货物信息 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货物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货物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超市进货供货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超市进行货物管理的好帮手。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小型超市对繁杂的商品信息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 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 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货物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 录、货物信息的录入、货物信息的浏览、货物信息的查询、货物 信息的修改和货物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的各种功 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 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4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和LAN、W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网络构建、网络日常维护以及网络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运用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思想,按照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配置的基本流程,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格式要求及须知: (1)使用学院网站的课程设计模版,要求格式美观,字体及编号要求见表1。 表1 字体及编号要求

(2)参考文献:参考课本的参考文献格式(附录C)。但编号换成[1]、[2]……(3)附录:课程设计中的代码或得到的数据包等数据将作为该设计附件或附录,题目需要但没有的相应代码及数据包文件的将记整组不及格,需要重做。 (4)成绩记录:该设计成绩将记录到教务处成绩管理系统中。 (5)打印:经审查(发邮件到指导老师处或当面交流修改)后,方可打印、存档。打印后递送到指导老师的信箱。 (6)如发现两组设计雷同或抄袭互联网,该组重做! 二、任务完成形式: 交付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作品(需要验收)。 设计作品指的是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对于第二类题目为仿真文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内容包括:设计任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相应地给出关键的代码)、设计总结(评价/遇到的问题/体会/建议等)、使用说明等。 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根据所选题目,合理安排进度计划,总体上需要40个小时。以下仅供参考: 1. 原理知识 4小时 2. 程序设计技术 4小时 3. 开发环境与程序调试环境 4小时 4. 总体设计、关键环节的详细设计 8小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李逍逍 班级:08计11 学号:08261012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3)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3) 四.详细设计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6) 六.显示最终的结果 (8) 七.课程设计总结 (9)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区局域网 课程设计目的: 更深了解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与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和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设计需要划分为四个子网层面的小区性的网络通讯。采用软件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以达到最佳的局域网通讯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特点描述; 2、设计原则; 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图; (4)IP地址规划; (5)子网划分; (6)路由协议的选择; (7)路由器配置。 组建小区局域网的总体要求: 运用自己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理解,设计小区组网方案,使得一个具有200个住户节点的智能化小区能够进行网络通讯,且将整个小区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网络中心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及监控中心为主的核心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群;2.远程网络接入区:包括外部网络接入口的路由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3.园区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社区服务设施的骨干交换设备; 4.家庭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楼宇中的骨干交换设备,并为各住户单元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是整个小区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单元。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计算机学院 2017年12月8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意义 (3) 二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2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如下 (5) 2.3 功能需求分析: (5) 三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7) 四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12) 4.1 一般逻辑模型设计: (12) 4.2 具体逻辑模型设计: (13) 五数据库物理设计与数据库保护设计 (17) 5.1 设计表间关系 (17) 5.2 物理设计 (18) 5.3 保护设计 (19) 六数据库建立 (20) 七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25) 八参考资料 (2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环节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概念设计,学会设计局部ER图,全局ER图; (2)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关系规范化理论对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学会在ER图基础上设 计出易于查询和操作的合理的规范化关系模型; (3)培养学生能够应用SQL语言对所设计的规范化关系模型进行物理设计,并且能够应用事务处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以 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一致性,保证数据 共享和防止数据冲突;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之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的使用,培养学生开发创新 能力; (5)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产业日新月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体现在技术、成员、环境、()四个方面。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在数据通信网络设计中,ITU-T系列标准更接近于OSI/RM模型()的定义。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网络系统集成的工作在于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信号交换和()问题。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相当于一个()。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城域网往往由多个园区网以及()、传输网等组成。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TCP/UDP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层交换的基础。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电信网络流量很大,对网络设备要求有较高的()和可靠性。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需求管理包括需求跟踪、()、需求评估等工作。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网络工程师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来获取用户需求。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电信网的主干链路,一般采用()和DWDM技术。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文档定义了网络工程项目的需求基线。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支持广播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对于用户比较集中的环境,由于接入用户较多,因此交换机应当提供( )功能。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科目:计算机网络 课题: 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知识目标: 1、在本次课中要向学生传授交换机上传、下载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2.学生学习交换机上传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Flash内存中保存的配置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备份功能; 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能较好较快完成交换机配置电缆的连接和登录交换机命令操作平台; 2.学生能成功搭建交换机上传(TFTP)服务器; 3.学生能较好利用交换机机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上传备份;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对待操作性质的工作要按步骤操作,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Copy配置命令 教学难点:多个设置IP和Copy的使用 教学形式: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设备:DCS-3950交换机、调试线、网络、交流电源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江阳职高教学楼6-1 教学内容: 一.引入部份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 恢复出厂设置命令 Set default 配置过程: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Are you sure? [Y/N] = y switch#write switch#show startup-config This is first time start up system. switch#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 (2) 新课引入 对交换机做好相应的配置之后,管理员会把正确的配置文件从交换机上下

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一 基本要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网络,并完成相关文档和文件工作。要求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全部图、表只能使用WORD或VISIO 的相关工具来画,不得粘贴扫描的图片。 路由器和交换机、PC机配置利用boson netsim 或类似软件来辅助进行,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用文档描述。 1、某高校要求设计一个校园网, 一、用户需求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题目二 设计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一、用户需求 (1)公司有1000 台PC (2)公司共有7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

要求有限制,公司有3个跨省的分公司。 (3)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能够提供匿名的FTP,邮件,WWW服务,但FTP 只对内部员工开放。 (4)公司有自己的OA 系统 (5)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每个部门的办公室联合构成一个VLAN。 (6)核心技术采用VPN。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PC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题目三 题目: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文件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 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 ——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 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 4、因特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 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 求(被动等待); 2)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 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2)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3)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 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 广),MAN (城),LAN (局),PAN(个人);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速率(比特每秒b/s):数据量 /信息量的单位; 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 Hz,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 额定速率的限制。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工学系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工学系 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学生姓名:方延斌 学生学号:20110651107 指导教师:韩如冰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 (3) (一)选题说明 (3)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 (三)工作业绩 (3)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3) (一)需求分析 (3) (二)开发的可行性 (4) 三、系统分析 (5) (一)业务流程图(如图1) (5) (二)数据流程图(如图2) (5) 四、系统设计(如图3) (6) (一)系统功能结构图 (6) (二)数据库设计 (7) 五、系统实现 (10) 六、系统测试 (11) 七、总结 (13) 八、附件(代码、部分图表) (14)

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一)选题说明 为了能更加快速的完成户籍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特开发此系统。此系统基本符合用户需求,能够完成资料修改、数据录入、用户管理等功能。以及各类相关的打印。并提供部分系统维护功能。同时也考虑了减少数据冗余问题,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星期进度安排 第十六周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描述、业务流程图设计及分析) 第十七周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必要的数据字典设计) 第十八周系统设计(系统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及其他内容) (三)工作业绩 小组分工: 序号负责人任务 1方延斌查询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课程相应模块设计 2唐璠系统整体设计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分析 户籍管理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情。过去户口曾经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一个户口迁移曾经难倒多少人。这些年,我国户籍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学生: xxxxxxx 学号: xxxxxxx 班级: xxxxxxxx 教师: 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 6月 22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班级:xxxxx:xxxxx学号:xxxxxxx阅卷教师签名:

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一、题目说明 1、课程设计题目分析5 本题是要在Window操作系统上进行web服务器的搭建,之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运行该服务器,同时在该电脑上抓来往的数据包,并观察该数据包中的HTTP协议的结构。 2、题目涉及的技术原理10 本题通过对操作系统中的IIS(Internet 信息服务器)的安装,再通过编辑自己的编写的服务器代码设置自己的默认网页,进行Web服务器的配置。 在另一台电脑上,将这台电脑用作客户端,运行自己刚配置好的Web服务器。同时,打开wireshark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包抓包,抓取http包,对抓到的http包进行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Web页面的访问应用都是基于Http应用协议的,而在下层则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但TCP并不适合于短会话(少量的数据交换的情况),当期用于短对话时会增加额外开销,而建立、撤销TCP的开销却又是必需的。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TCP与UDP 的动态选择传输层协议来实现Http协议的方法,若在短对话时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而当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时则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这样,对于短对话可以避免TCP的

额外开销,而对于长会话又可以得到有TCP提供的可靠传输并减少网络拥塞。 3、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5 ProgressiveDownload (渐进式下载方式)也可以认为是HTTPStreaming 的前身,其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文件。目前,国外比较主流的视频(如YouTube ,优酷,土豆,六间房等)一般都用ProgressiveDownload 的方式播放视频节目。ProgressiveDownload在用户点击播放视频节目时,会给用户发送视频文件,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是等到文件下载完毕才可以播放视频。在用户暂停播放时,服务器依然会给客户端发送视频文件,直至整个文件下载完毕或者用户关闭视频。基于此特性产生一个问题:如当一个文件为3min ,用户观看前 1min 后就不想再观看而关闭视频播放时,而此时文件可能已经全部下载完毕,这样就会造成后 2min 资源传输的浪费。 ProgressiveDownload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参见下图,由客户端发起 HTTP 请求,服务器受到请求后回复给客户端其请求 图1 HTTP请求/响应 目前,支持 HTTPStreaming 的客户端有有 AdobeFlash Player 10.1 ,微软的 Sivelight 以及 APPLE 的Safari 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