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经典课件 第04章 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50
第2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习题解1 题解a:(1)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无尝味能力的女儿的概率是1/8;(2)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的孩子的概率是3/4;(3)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儿子的概率是3/8。
b:他们的头两个孩子均为品尝者的概率为9/16。
2 题解:已知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因为甲的哥哥有半乳糖症,甲的父母必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甲表现正常,所以甲有2/3的可能为杂合体。
乙的外祖母患有半乳糖血症,乙的母亲必为杂合体,乙有1/2的可能为杂合体,二人结婚,每个孩子都有1/12的可能患病。
3 题解:a: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因为该系谱具有常显性遗传病的所有特点:(1)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患者;(2)患者同胞中约1/2是患者,男女机会相等;(3)表现连代遗传。
b: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a,则该家系各成员的可能基因型如图中所示c:1/24 题解a:系谱中各成员基因型见下图b:1/4X1/3X1/4=1/48c:1/48d:3/45题解:将红色、双子房、矮蔓纯合体(RRDDtt)与黄色、单子房、高蔓纯合体(rrddTT)杂交,在F2中只选黄、双、高植株((rrD-T-))。
而且,在F2中至少要选9株表现黄、双高的植株。
分株收获F3的种子。
次年,分株行播种选择无性状分离的株行。
便是所需黄、双、高的纯合体。
6 题解:正常情况:YY褐色(显性);yy黄色(隐性)。
用含银盐饲料饲养:YY褐色→黄色(发生表型模写)因为表型模写是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不遗传的。
将该未知基因型的黄色与正常黄色在不用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进行杂交,根据子代表型进行判断。
如果子代全是褐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
表现黄色是表型模写的结果。
如果子代全为黄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
无表型模写。
7 题解: a:设计一个有效方案。
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的三个纯合体杂交,培育优良纯合体aabbcc。
遗传学课件一、引言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等方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进化等方面。
遗传学的研究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疾病等生命现象,还可以为生物技术、医学和农业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基因的概念与功能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是DNA序列的一部分。
基因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编码蛋白质来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传递等过程。
2.基因的功能基因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编码蛋白质和调控基因表达。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因则通过转录因子和调控序列等机制来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1.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实现的。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分子被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每个分子都包含一个亲本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在转录过程中,DNA分子被转录成RNA分子,RNA分子携带着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
在翻译过程中,RNA分子被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其功能和结构。
2.遗传信息的变异遗传信息的变异是指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突变和重组等现象。
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基因间的DNA片段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重组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四、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医学领域遗传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通过研究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和遗传模式,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预测风险。
第四章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第四章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3h)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因的本质及其基因的现代概念;明确基因的可分性和基因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基因的现代概念及基因的可分性。
教学难点:基因结构的多样性。
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二、基因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三、基因与DNA第二节重组测验一、拟等位基因二、噬菌体突变型三、Benzer的重组测验第三节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原理和方法二、顺反子三、基因内互补第四节缺失作图一、缺失作图原理二、缺失作图方法第五节断裂基因与重叠基因一、外显子与内含子二、断裂基因的意义三、重叠基因的发现与重叠方式第六节基因的功能一、Garrod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二、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三、一个结构基因一条多肽链的证据第四章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3h)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1、遗传“因子”人们对基因的认识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入,最初由Mendal提出“factor”(遗传因子)。
认为生物性状本身是不能遗传的,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即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而不是性状本身。
到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提出“gene"这一名词,代替了孟的factor,由此形成了“颗粒遗传”学说——即在杂种F1(Aa)中等位基因A与a并不融合,各自保持其独立性。
2、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910年,Morgan等通过果蝇实验证明: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可以发生突变,可以发生交换。
故认为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是一个交换单位的所谓三位一体的概念。
3、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肺炎球菌的转化作用,即用高温杀死有致病力的S品系细菌,可改变无致病力的R品系成为有致病力细菌的效应。
这种改变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细菌的转化。
1944年,Avery 等人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认为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