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和会计中重分类调整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6
解析审计底稿中的各种调整审计师在工作时,常常需要对客户的账务处理作出审计调整,审计调整其实就是发现了企业的账务处理存在错报,或者存在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记账方式,将原来的错误冲掉,再重新做一笔新的会计分录,也就是会计差错更正。
具体来说:审计调整分为三种类型:重分类调整、审计调整、期初调整,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三种调整的难度依次递增,逐步打怪升级。
01重分类调整由于企业管理和做账的需求,很多企业不会启用往来双边做账,而是只做一边,常见的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只使用其中一个科目,不同时使用两个科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是同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防止双边挂账而遗漏了抵消,杜绝了同一个客户既挂了应收账款又挂了预收账款,不能及时、准确的核算每个客户的往来款。
而这时候,某些客户或者供应商的往来款必然存在负数余额。
因此,需要作出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同理,应付账款某一明细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这时应将它重分类到预付账款当中。
因此,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为重分类的对应科目。
其他重分类,比如长期资产划分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长期借款划分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是需要在报表中调整的。
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贷:长期资产重分类调整虽算不上舞弊或者重大错报,但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结构,例如资产负债类、流动比率,进行重分类调整能够更好的反映财务报表的质量,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选择。
02审计调整审计调整,或者更准确的说,影响当前损益的审计调整,才是审计过程中最关心的内容。
通常,这类审计调整同时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实务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管理层为粉饰报表,增加本年的收入,将原本属于下个会计年度的收入提前确认至本年度,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需要作出如下调整分录,将收入调整至正确的会计期间。
借:营业收入贷:应收账款再比如,管理层为使本年净利润更好看一些,减少计入本期成本,这时,审计师需要将少结转的成本从存货中结转至成本,这时就会涉及调整存货减少,成本增加,相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审计重分类调整汇总默认分类2010-05-04 21:18:43 阅读3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
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
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长期借款中一年到期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1.重分类调整不管金额多少都要进行调整2.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被审计单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
如果某一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贷方。
此时其性质不是应收债权,而是预收账款。
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如果未进行调整,则属于审计差异同样的,延伸:3.应付帐款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贷方。
若在借方,则性质是预付账款,不是应付账款则:借;预付账款贷:应付账款4.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债权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在填列会计报表项目时,应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扣除,填列在流动资产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内。
则;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债权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属于一年内将要还款或者承兑时,就应从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项目中扣除,放在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内填列。
则: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6.银行存款和其他长期资产把银行存款中的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能放在流动货币资金项目。
审计师的财务报表重构与调整审计师是负责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核实的专业人员。
在审计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错误、不准确或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师会进行财务报表重构与调整。
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师在财务报表重构与调整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表重构是指审计师在发现财务报表有错误或遗漏时,通过收集、整理和整合相关信息,对报表进行重新构建和调整。
重构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其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情况。
财务报表重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收集和整理数据:审计师首先会收集和整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包括企业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业务活动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将被用来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重构。
2. 分析财务报表:审计师会对财务报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比对,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不一致或遗漏。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师可以确定需要进行调整和重构的项目和金额。
3. 调整和重构报表:基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师会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重构。
例如,对于存在错误的数据,审计师会进行修正;对于遗漏的项目,审计师会进行补充。
4. 核对和验证数据:重构后的财务报表需要经过审计师的核对和验证,确保调整后的报表准确无误。
审计师会仔细核对财务报表上的各项数据和信息,确保其与原始数据和信息的一致性。
5. 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对财务报表的重构和调整,审计师将编制审计报告,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错误和调整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审计报告会反映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和意见,对于公司及其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决策价值。
财务报表调整是指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发现需要调整的项目或金额。
调整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并符合相关的财务准则和规定。
财务报表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计政策变更:审计师可能会发现公司在会计政策上存在变更,并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审计和会计中重分类调整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审计重分类调整汇总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
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
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长期借款中一年到期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1.重分类调整不管金额多少都要进行调整;2.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被审计单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
如果某一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贷方。
此时其性质不是应收债权,而是预收账款。
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如果未进行调整,则属于审计差异同样的,延伸:3.应付帐款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贷方。
若在借方,则性质是预付账款,不是应付账款则:借;预付账款贷:应付账款4.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债权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在填列会计报表项目时,应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扣除,填列在流动资产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内。
则;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债权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属于一年内将要还款或者承兑时,就应从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项目中扣除,放在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内填列。
则: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6.银行存款和其他长期资产把银行存款中的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能放在流动货币资金项目。
年报审计中为什么要做往来账款的重分类?
解释这个问题要从会计账簿和报表的不同功能说起。
我们都知道报表的数字取自会计账簿,但作用是不一样的。
报表是填报是给会计编制给报表使用人看的,所以披露信息要尽可能的真实完成,往来款科目有不少是正负数同时存在的。
比如公司向A单位销售了一批商品,挂了应收账款1万块,后来A发现货的质量不错,又想买,不仅付了之前的货款,又多打了5000块,同时公司也发了货过去。
这时账怎么做?开始是挂应收账款10000,这是正数,收了15000,这就变成了负数5000。
从做账角度看,会计关心的是账务处理要连贯,以客户为中心,可以及时对账,保证债权债务的完整。
所以不能把这笔账从应收账款调整到预收账款,这样会破坏账务处理的连贯性,找历史记录会很不方便。
但编制报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报表主要是给非财务人看的,如果把应收账款的正负数相抵,就会人为把资产负债项目变小,让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判( 比如资产负债率会有偏差)。
所以要把应收账款负数重分类到预收账款正数。
理论上会计报表都要做重分类,把债权类应收款的负数调到债务类项目列报,再把债务类项目的负数调到债权类项目,这样报表披露的信息才算真实完整,但账不用调,这就是我们常说“调表不调账”的原因。
很多会计出于习惯,做报表时直接把账上的数字粘过来,这是错误的,审计看到就做重分类调整,时间久了,会计认为这就是审计的工作,而审计也是这么想的(拿了审计费总要做事),把重分类当成了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一文厘清往来款的对冲与重分类往来款,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大往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这四大往来容易理解;但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相对不易理解,因为“预收账款”虽然含有“收”字,但是却是负债类科目,而“预付账款”虽然含有“付”字,但却属于资产类科目。
关于往来款的对冲和重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审计调整:1.对于同一家单位,资产负债类同时挂账,需要对冲。
2.单个科目期末余额为负数,需要重分类。
3.核算错误,需要重分类。
做审计底稿时,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两个科目的重分类审计调整一般没有问题;而应收、预收、应付、预付四个往来,按照被审计单位作为销售方还是购货方可以分为两类:“两收、两付”。
被审计单位为销售方(“两收”):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被审计单位为购货方(“两付”):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一、“两收”“应收账款”是被审计单位需要收取购货方的钱,故挂在“应收账款”核算,“预收账款”是被审计单位预先收取购货方的钱,故挂在“预收账款”核算,这就是“两收”。
当“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两个科目的期末负数余额重分类或者对冲时,属于两个科目之间的重分类和对冲。
例(1) A公司期末应收B公司100万元,同时预收B公司100万,这时,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需要对冲:借:预收账款-B公司100万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万例(2) A公司期末应收B公司-100万元,这一部分应收账款需要重分类至预收账款,调整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B公司100万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万例(3) A公司期末预收B公司-100万元,这一部分预收账款需要重分类至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B公司100万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万从以上三笔重分类或对冲的调整分录看,都属于“两收”之间的对冲或者重分类,若对方单位是被审计单位的供应商,被审计单位与对方单位的往来通过“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核算;若对方单位是被审计单位的客户,被审计单位与对方单位的往来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核算;若对方单位既是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又是供应商,这种情况下的会计核算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资产负债表中的重分类调整具体是怎样操作的?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
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账和总账,只调整报表项目余额。
在进行年报审计时,审计人员会在底稿中编制重分类分录在年报中,资产负债表中可能存在重分类的科目有: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一计提的相应的坏账准备计算填列;
“预收款项”=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预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预付款项”=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预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其他应收款”=根据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一计提的相应的坏账准备计算填列;
“其他应付款”=根据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会计操作技能之财务报表的调整与重分类在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的准确和清晰呈现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需要调整和重分类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的调整和重分类,探讨其中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注意事项。
1. 财务报表调整的基本概念财务报表调整是指在报表编制阶段,根据特定的需求和要求对原始会计数据进行修改、重新分类和重新计算的过程。
调整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财务报表调整的原则财务报表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允原则:调整应基于公允价值,确保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和计量公平合理。
(2) 区分原则:将业务活动分为不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分类。
(3) 持续性原则:调整应考虑未来持续性的业务影响,避免仅一时的调整。
3. 财务报表调整的常见项目财务报表调整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会计估计项目: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2) 会计政策变更:如会计政策之变更、核算方法的调整等。
(3) 错误更正:对之前账务处理的错误进行调整。
(4) 重大交易:对重大交易进行分类和调整,如收购、合并等。
4. 财务报表重分类的目的财务报表重分类是指将某些科目从一个类别重新分类到另一个类别,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般重分类的目的包括:(1) 业务划分的需要:将各项业务活动适当地划分,使其归入合适的类别,方便分析和比较。
(2) 法律和法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将特定科目进行重分类。
(3) 决策和报告的需要:根据管理层的决策和报告需求,对财务报表进行重分类,提供更准确、清晰的信息。
5. 财务报表重分类的常见项目财务报表重分类的项目通常包括:(1) 营业额与其他收入的区分: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划分为营业额和其他收入,体现企业的核心经营活动。
(2) 营业成本与其他费用的区分:将各项费用适当地划分为营业成本和其他费用,便于分析和比较。
(3) 长期投资与流动投资的区分:根据企业对投资的持有期限和目的,将投资进行分类。
年审报告里面重分类调整后的说明随着年审报告的编制,重分类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分类调整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重分类调整的目的重分类调整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调整,可以消除一些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报表更具可比性和可靠性。
二、重分类调整的方法重分类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新分类项目:将原报表中的某些项目重新归类,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的要求。
例如,将某些非经营性收入或支出从营业利润中剔除,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 调整计量方法:对某些项目的计量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变动。
例如,对于长期投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而不是成本计量方法。
3. 修正错误:对于财务报表中的错误,需要进行修正,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重分类调整的结果重分类调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通过重分类调整,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同时,重分类调整还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重分类调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分类调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润表:通过重分类调整,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消除一些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
这样,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2. 资产负债表:重分类调整可以使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和风险。
这对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非常重要。
3. 现金流量表:通过重分类调整,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和经营能力。
重分类调整是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重新分类和调整财务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会计调整与审计调整的区别与意义会计调整与审计调整的区别与意义在审计过程中,处理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差异用的是调整,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调整分录作为其表现形式的。
对审计而言,用的是审计调整分录;对会计而言,用的是会计调整分录。
特别是13--17章的学习,很多地方都要设计审计调整,现在,现将之整理如下 :一、会计调整分录与审计调整分录的相同点1、结果相同。
不管是审计一期还是多期会计报表,在被审计单位接受调整的前提下,分别经会计调整分录、审计调整分录调整后最后一期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会计调整分录与审计调整分录本质上是一致的。
2、目的相同。
审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使会计报表公允表达;在被审计单位接受调整的前提下,会计调整也是为了上述目的。
二、会计调整分录与审计调整分录的不同点1、服务对象不同。
审计调整分录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成果的一种体现。
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审计结果的一种确认。
2、用途不同。
会计调整分录是为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账目而用的;而审计调整分录是审计人员为被审计单位代编审定会计报表服务的。
3、调整的时点、期间、内容不同。
会计调整分录是在审计的会计报表截止日以后会计期间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会计账簿进行的调整,并且表现为对以后财务状况的影响;审计调整分录是对会计报表进行的调整。
这是由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以前年度错报、漏报,对被审计单位帐务处理而言,再回到发生时调整错报、漏报已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而调整发生时的会计报表是可行的,因此审计调整分录可分年度、分期间按照追溯调整的基本思想进行。
4、调整分录的表达形式不一样。
制作会计调整分录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审计调整分录是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对于会计报表上没有出现的过渡性结转会计科目可以省去。
如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损益调整科目,在编制会计调整分录时必须用到此科目,因为以前年度的损益必须用此科目予以过渡;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必须不能用到它,因为它不是利润表中的一个项目。
一文探讨审计底稿中各类调整的前世今生“一入审计深似海”。
也许对于很多初入审计的人来说做审计底稿尤其是期初数据、重分类数据的调整总是会感觉到头大,以至于有时如同很多人听到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头疼”一样。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熟悉审计中的各类调整,特意对相关的调整进行了一定总结,以共同探讨审计中的妖魔鬼怪。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时,常常需要对客户的相关账务处理作出审计调整,而审计调整其实就是发现了企业的账务处理存在错报,或者存在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记账方式,从客户是否接受的角度看,可将审计调整分为调整审计事项、未调整审计事项。
以调整方式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期初调整、当期重分类调整/不影响损益调整、当期影响损益调整。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这几种的审计调整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排序:重分类调整、当期审计调整、期初调整。
下面着重分析此三类审计调整,希望能将审计中的妖魔鬼怪一网打尽。
01 当期重分类调整当期重分类调整(简称RA:reclassification adjustment),即当期不影响损益类的调整(调整的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中不含有未分配利润的项目)。
该类调整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和做账的需求,在不启用双边做账的情况下形成的。
直白的讲,当期重分类调整主要调整的是资产负债表里不含有未分配利润的项目的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中的各科目:资产与资产的调整,资产与负债的调整,负债与负债的调整,资产、负债与资本公积、实收资本间的调整,都属于资产负债类的重分类调整。
损益表内部收入、成本、费用的相互调整,不影响总体利润额,属于损益类的重分类调整。
现实工作中往来款项的重分类调整比较多,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只使用其中一个科目而没有同时启用两个科目,主要是为了防止双边挂账而遗漏了收讫或付讫后的抵消,杜绝同一个客户记挂了资产类科目同时又挂了负债类科目。
以往来重分类为例,现实生活中一些客户或供应商的往来款项期末余额会存在负数,此时就需要做出重分类调整。
一、会计调整会计调整,按照其调整工作载体分类,可分为账调法、表调法、账表结合调整法等几大类;按照其调整目的分类,可分为科目转换、合并会计报表、追溯调整等几大类。
笔者现按后一种分类方法介绍会计调整:(一)科目转换科目转换又称科目重分类,是指因会计制度变更等原因,需要将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名称进行变更,或将原来一个科目分拆成两个科目,或将原两个科目合并成一个科目,或将原一个科目中的部分明细科目并入其他科目等等。
科目转换的会计调整可以使用表调法,也可使用账调法。
1.表调法。
采用表调法进行科目转换,是指不编制调整分录而编制科目对照表,尔后凭科目对照表的“转换后科目名称、金额”建立新账。
比如,原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从某年度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或《制度》),年初建账前则可通过对照表实现科目转换(见表1)o 注(表):表中‘递延资产”科目43.4万元,其中:(l )大修理费用摊余价值32.4万元,计入新科目“长期待摊费用”;(2)开办费摊余价值11万元,计入期初留存收益“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2.账调法。
账调法是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登记账簿实现科目转换。
例如以上表调法中,“长期投资”科目的转换,可用编制、登记以下分录实现:借:长期股权投资540 000长期债权投资449 000贷:长期投资989 000(二)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要抵销集团内部往来、内部销售、内部投资、内部利润分配等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列举的应予抵销的事项。
抵销时必须编制抵销分录,但这些抵销分录只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工作底稿上操作,分录上涉及的所有母公司及子公司均无须调账,即无须在账簿上进行登记。
尽管如此,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分录及会计处理却也是地道的会计调整。
(三)追溯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均应采用追溯调整进行会计处理。
和被审计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恰当的会计核算所引起的核算错误不同,重分类错误的会计核算是正确的,只是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分类不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归入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下列示。
这类误差,是由账项的分类和报表分类不一致所造成的。
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簿,而是直接调整财务报表。
1.资产和负债重新分类如: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编制报表时应单独列示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重新分类:借:长期借款贷: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往来款项的重新分类由于账户设置的原因,可能在“应收账款”中记录有预收账款等,就有可能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出现贷方余额,其实质是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表示实际采购金额大于预付账款金额的差额,其实质为应付账款等。
像这样的账户一般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在期末填制资产负债表时,如果这些账户某个明细账出现和正常余额借贷相反的记录,而又不是记账错误,就应将这些账户进行重新归类。
例4:某公司的预收账款明细如下:预收账款——f公司2 100万元预收账款——g公司1 000万元预收账款——h公司-2 000万元预收账款——i公司190万元预收账款——j公司60万元合计1 350万元预收账款账户通常为贷方余额,从上面明细来看,“预收账款——h公司”出现了借方余额,可能是实际销售大于了预收款,其实质应属应收账款,应调整:借:应收账款——h公司2 000贷:预收款项——h公司2 000同时应按相应标准补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如果对某调整的对方科目不熟悉,有一个机械的办法,就是将“应”改“预”或将“预”改“应”,注意借贷方向关系。
如本例中,预收账款应当是贷方余额,但“预收账款——h公司”是借方余额,所以先在贷方将“预收账款——h公司”冲销,再确定借方科目,将“预”改为“应”,即借方记录“应收账款——h公司”。
往来会计科目重分类
重分类就是部分往来会计科目余额在会计报表中的调整,不需要做会计分录。
1、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明细借方余额汇总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报表项目中。
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明细贷方余额汇总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报表项目中。
2、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明细借方余额汇总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预付账款”报表项目中。
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明细贷方余额汇总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账款”报表项目中。
3、待摊费用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预提费用”报表项目中
预提费用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待摊费用”报表项目中
4、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也可以参照执行,但是会计制度中没有明文规定。
审计重分类调整汇总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
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
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
长期借款中一年到期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1.重分类调整不管金额多少都要进行调整;2。
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被审计单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如果某一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贷方。
此时其性质不是应收债权,而是预收账款.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如果未进行调整,则属于审计差异同样的,延伸:3。
应付帐款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贷方。
若在借方,则性质是预付账款,不是应付账款则:借;预付账款贷:应付账款4。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债权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在填列会计报表项目时,应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扣除,填列在流动资产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内。
则;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债权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属于一年内将要还款或者承兑时,就应从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项目中扣除,放在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内填列。
则: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6.银行存款和其他长期资产把银行存款中的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能放在流动货币资金项目。
应放在其他长期资产则;借:其他长期资产贷:银行存款7。
审计和会计中重分类
调整
审计重分类调整汇总
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
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
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长期借款中一年到期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
1.重分类调整不管金额多少都要进行调整;
2.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被审计单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
如果某一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贷方。
此时其性质不是应收债权,而是预收账款。
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
贷:预收账款
如果未进行调整,则属于审计差异
同样的,延伸:
3.应付帐款与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贷方。
若在借方,则性质是预付账款,不是应付账款
则: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4.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债权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在填列会计报表项目时,应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扣除,填列在流动资产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内。
则;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债权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属于一年内将要还款或者承兑时,就应从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项目中扣除,放在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内填列。
则: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6.银行存款和其他长期资产
把银行存款中的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能放在流动货币资金项目。
应放在其他长期资产
则;借:其他长期资产
贷:银行存款
7.预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被审计单位预收的负债。
如果某一预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借方, 此时其性质不是预收负债,而是应收账款。
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
贷:预收账款
8.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借方。
若在贷方,则性质是应付账款,不是预付账款
则: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9.关于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理解
比如:公司支付的报刊费用10000元,借:待摊费用
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摊销时12个月摊了12000元,借:管理费用12000
贷:待摊费用12000
此时,待摊费用为贷方2000,管理费用多了2000元,其实这2000的待摊费用其实质就是预提费用
其实反应实质的分录应该是借:管理费用 12000
贷:待摊费用 10000
预提费用 2000 (前面只支付了10000元银行存款)
此时待摊费用贷方2000,就应该重分类调整至预提费用2000 (调表不调帐)
则:重分类调整分录:借:待摊费用 2000
贷:预提费用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