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 格式:docx
- 大小:26.57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6日)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22108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住宅2006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8平方米。
99.3%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
其中,拥有1处住宅的20450万户,占92.5%;拥有2处住宅的1421万户,占6.4%;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77万户,占0.4%。
住宅类型主要为平房。
其中,居住平房的14774万户,占66.8%;居住楼房的6750万户,占30.5%;居住其他类型住房的584万户,占2.7%。
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
住宅为砖木结构的9799万户,占44.3%;砖混结构的8706万户,占39.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35万户,占6%;竹草土坯结构的2124万户,占9.6%;其他结构的144万户,占0.7%。
表1住宅面积与构成二、饮用水有2265万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占10.3%。
使用管道水的住户10754万户,占48.6%。
5101万户的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占23.1%;9231万户的饮用水为深井水,占41.8%;6151万户的饮用水为浅井水,占27.8%;619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江河湖水,占2.8%;303万户的饮用水为池塘水,占1.4%;316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雨水,占1.4%;387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其他水源,占1.7%。
表2饮用水情况三、炊事能源农村居民炊事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使用柴草的13318万户,占60.2%;主要使用煤的5762万户,占26.1%;主要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2642万户,占11.9%;主要使用沼气的145万户,占0.7%;主要使用电的182万户,占0.8%;使用其他能源的59万户,占0.3%。
表3按主要使用的炊事能源类型分的住户构成四、卫生设施使用水冲式厕所的2838万户,占12.8%;使用旱厕的9796万户,占44.3%;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9474万户,占42.9%。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8月本普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县(区、市、旗)种植业基本情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审核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县(区、市、旗)农业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填报;2.规模种植指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园地面积达到100亩及以上;3.审核关系:(1)08=09+10+11+12;(2)13=17+23=14+15+16;(3)17=18+19;(4)20=21+22;(5)23=24+25+26+27。
指标解释区划代码为统计用12位区划代码。
农户总数用于登记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
以居住地或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生产地为原则登记。
农村劳动力人口指乡村人口中经常参加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劳务的劳动力的人数之和。
也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的数量。
化肥施用量是指2017年每个县(区、市、旗)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氮肥施用折纯量、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是把施用的不同种类氮肥或含氮复合肥按含氮百分比成份(含氮折纯率)进行折算后的数量之和,单位为吨。
氮肥、含氮复合肥种类名称和含氮折纯率见表1。
用于种植业的农药使用量是指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内2017年所有作物种植周期内所施用的农药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年)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是关于全国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农户经济收入等相关数据的一项大规模调查。
该普查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制定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普查的目的、范围、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普查目的第二次农业普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农业资源状况:通过普查调查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农田水利等,以便科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
2.掌握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农作物种植情况、农畜产品产量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提供依据。
3.了解农户经济收入:通过普查掌握农户经济收入情况,包括农民工收入、农村非农经济收入等,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普查范围第二次农业普查覆盖全国范围,包括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普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农民工等方面。
1.土地利用:调查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等各类土地利用情况,深入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2.农业生产:调查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种植结构等情况,全面掌握农作物生产情况。
3.畜牧业:调查养殖业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以及畜产品产量等情况,掌握畜牧业发展现状。
4.渔业:调查渔业养殖和捕捞的情况,包括渔业资源、渔业产量等,为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5.农村经济:调查农村经济收入、农民工收入、农村非农业经济等情况,全面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6.农民工:调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包括人数、收入等,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提供参考。
三、普查方法第二次农业普查采用了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1.登记表填报:通过给农户发放登记表,要求农户填写相关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手机APP调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APP进行调查,方便农户填报信息。
3.现场核实:普查人员将进行现场走访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解决对策作者:农继荣,程怀儒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摘要:随着近年来广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男子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人数逐渐增多。
如何使这一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各界广泛关注的现实话题。
以广西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加以探讨,试图在留守妇女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素质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良性循环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48-02一、农村留守妇女及其面临的问题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自己则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
2006年末,广西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68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401.2万人,占59.1%(广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者中,已婚比例为 81.7 %[1]来计算,外出农民工中已婚人数为 555.56 万人;再根据全国水平,从已婚人数中减去举家迁移的人口大约138.72万(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全国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的比例,2003年为21.3%,2004年为20.9%,2005年为20.6%,2008年和2009年均为20.4%),则已婚流动人口中只一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416.84万,再以59.1%男性计算,则广西的农村留守妇女人数大约为170.488万。
广西高达170万人的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家中,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
这表明她们已经成为欠发达农业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家庭教育的实际承担者以及文明乡风和基层民主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巨大作用;另外,她们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自身也承担着生理、心理、安全等多重负担,在失去丈夫帮助独立承担家庭中所有责任,扮演多种角色的同时也相应的加重了留守妇女自身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
1、荔枝玉荷包荔枝在阳西县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阳西县上百年的老树随处可见,挂果累累。
该品种叶小,淡绿色(为现有栽培品种中叶子最小,叶色最淡的一个品种),窄形,先端稍尖,两侧叶缘上卷,中脉凹陷;果实圆正,略呈心型,果皮红色,龟裂片凸起,裂片锋钝,裂沟白色,间少许绿或蜡黄,果肩明显突起,有双肩和单肩两种,果皮腹部有明显的腹沟,外果皮厚,少裂果,耐贮运;剥开果皮果肉乳白半透明,干爽洁手,肉厚、坚实,入口质脆清甜,微香,口感好,风味佳。
该品种果型大,肉厚核小,单果重25—34克,可食率73.7%,果肉营养丰富,糖酸比例合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4—20%,总糖含量16.4%,其中还原糖含量12.46%,柠檬酸0.07—0.1%,每100克含维生素C50.2毫克,固酸比为159.2∶1,为岭南荔枝之上品。
该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1年在北京全国农展会上被评为名优品种。
2、西瓜阳西种植西瓜历史悠久,产品素以“体靓、肉红、甜少核、皮薄水多脆无渣”远近闻名。
上洋镇和儒洞镇是西瓜生产基地。
推广品种主要有黑美人、青美人、早熟金钟及无籽优质西瓜。
春种西瓜每年4月上旬开始上市。
3、五彩薯五彩薯,是阳西农村广泛种植的农副产品。
溪头蕃薯有紫肉、红肉、黄肉、白肉和五彩等多个品种,品质尤以永安五彩薯为佳,具有粉、香、甜、滑、嫩等特点。
4、蜜味黄皮蜜味黄皮,咬起来像蜜枣那样松脆,但味道又有点特殊,酸酸甜甜。
蜜味黄皮的原料是黄皮子。
黄皮子是阳江的一种水果.通常有甜黄皮,酸味极少;酸黄皮,酸味颇重。
还有一种苦味很重的黄皮叫苦黄皮,虽然味苦难食,但药用功效最好。
甜黄皮最为好吃,长到成熟时,更加可口。
酸黄皮、苦黄皮,若夏日作为解渴用,效果则比甜黄皮好得多。
黄皮的酸苦味质,不仅有生津止渴的好处,而且食后喉咙甘凉,一条凉气直透胸腹,令人感到舒畅。
在药用方面,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阳西特产蜜味黄皮是阳西县塔山凉果厂生产,1998年获广东省一轻工业“四新”产品优秀奖,1999年获广东省食品“一等金奖”,2000年获亚太地区技术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称号。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8-02-27 10:00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五号)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7日)
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
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
农村劳动力资源中,20岁以下6947万人,占13.1%;21-30岁9184万人,占17.3%;31-40岁12679万人,占23.9%;41-50岁11021万人,占20.7%;51岁以上13269万人,占25%。
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8万人,占1.2%。
表1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构成
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
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70.8%;从事第二产业的占15.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3.6%。
表2农村从业人员总量及构成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
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
其中,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占36%。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表3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及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9.2%,在县外市(地区)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3.8%,在市(地区)外省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7.7%,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占49.3%。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2.8%;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56.7%;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40.5%。
表4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
注:
1.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2006年末农村住户常住人口(即在本户居住6个月以上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2.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是指农村住户户籍从业人员中,2006年到本乡镇行政管辖区域以外从业1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3.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