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摄影基础之摄影基础知识 了解相机的镜头
- 格式:pdf
- 大小:417.41 KB
- 文档页数:8
[摄影入门]单反摄影入门之相机镜头知识一、标准镜头: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
其视角一般为45°~50°。
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
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为50mm的镜头。
但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比同等的其它镜头要小得多,因为数码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图像传感器的尺寸要比35mm相机所用的胶片小得多。
使用标准镜头时,摄影者在LCD显示器上看到的图像效果与用一只眼睛看到的实际景物相差不大。
当增大镜头焦距时,LCD 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看起来要比实际景物近一些,而当镜头变焦至广角时,LCD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看起来却要比实际景物远一些。
许多摄影师都不大用50mm标准镜头,而是喜欢用比标准镜头稍短一些的镜头,因为这种焦距的镜头能提供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景深。
改变焦距时需重新调节光圈镜头的最大光圈值是由镜头焦距与打开的实际光圈半径相除所得到值。
这就是为什么拍摄同一景物时,f2.6的光圈会随着所用焦距的减小而缩小为f4的光圈。
标准镜头之所以被称为"标准"是因为它拍摄景物的方式与人眼的视觉相似。
这似乎有悖于常理,因为人眼的视角要比任何一款标准镜头宽得多。
然而,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来证实为什么某一焦距的镜头可以称为标准镜头。
坐在汽车上,你试着用变焦镜头观察车流,并在LCD显示屏上观察影像效果。
当你使用长焦距时,远处的汽车看起来好像就在你跟前,这时,你一定会去踩刹车,可是你会发现汽车并没有你感觉的那么近;使用短焦距时,汽车看起来很远,而实际上汽车离你已经很近了;当使用标准镜头叶,你在LCD显示屏上看到的与你实际看到的相差不了多少。
另一个实验是透过LCD显示屏观看贴在墙上的,尺寸悬珠的两张照片。
我们来先看尺寸大的一张。
把镜头调节到标准焦距(比视角最大的28mm焦距略高一点),然后逐渐靠近照片,直到LCD显示器显示出照片上的所有景物,这时,你会发现你站的位置正好是观看照片的最好位置。
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摄影相机是现代摄影的必备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美丽的瞬间并定格时间的流逝。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镜头:摄影相机的镜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决定了照片的清晰度、角度、景深等效果。
镜头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种。
定焦镜头的焦距固定,适合拍摄特定的主题;变焦镜头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拍摄不同距离的主题。
2. 曝光:曝光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的时间。
曝光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来实现。
不同的曝光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照片效果,例如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的动态效果,光圈决定了景深效果。
3.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的打开和关闭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照片中的运动将会被冻结,越慢则会出现运动模糊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快门速度1/60秒是最低要求,用于防止手持拍摄时的抖动。
4. 光圈:光圈是指在相机镜头中可调节的光线通过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景深效果,即前景和背景的清晰度。
较大的光圈(如 f/2.8)会导致背景虚化,较小的光圈(如 f/16)则使更多的物体保持清晰。
5.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表示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
低ISO值(如ISO 100)表示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较低,照片会更细腻,高ISO值(如ISO 800)则表示对光线的敏感度更高,适用于低光照条件下的拍摄。
然而,高ISO值也会引入噪点。
6. 白平衡:白平衡是调整相机感光元件对不同光源的颜色进行修正,以确保白色在照片中呈现为真实的白色。
不同的光源带有不同的色温,例如室内灯光偏黄,而日光偏蓝。
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避免照片出现色温偏色。
7. 像素:像素是指照片中的细小图像单元。
相机的像素决定了照片的分辨率。
更高的像素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细节和更大的打印尺寸,但也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色彩记录瞬间、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追求专业的摄影成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和成像,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和光圈,从而影响拍摄的视角和景深。
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的部件。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曝光的时间。
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影响景深和曝光。
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高ISO 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快门速度。
2、曝光三要素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越深,画面中的清晰范围越大。
快门速度:高速快门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能创造出流动感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水流等。
感光度(ISO):ISO 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3、构图原则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4、色彩和光线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光线的方向:顺光使物体表面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逆光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轮廓光和剪影效果。
二、实用技巧1、拍摄前的准备了解拍摄场景:提前到达拍摄地点,观察光线、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元素,规划好拍摄角度和构图。
检查设备:确保相机电池充足、存储卡有足够空间、镜头清洁。
2、拍摄角度和高度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
入门拍摄知识点总结一、相机与镜头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相机和镜头的基础知识。
相机主要有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两种类型。
单反相机通常被认为是专业摄影师的首选,因为它有更高的像素和更丰富的功能设置。
而数码相机则更适合普通用户使用,因为它轻便便携,易于操作。
另外,还有无反相机和手机相机等其他类型的相机。
镜头是相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焦距和光圈,可以用来拍摄不同类型的照片。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建筑物,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距离物体和人物。
此外,还有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等不同类型的镜头。
二、曝光曝光是拍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决定了照片的亮度和色彩。
在相机中,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曝光的时间长短,光圈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ISO则决定了感光度,影响了照片的清晰度和细节。
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
三、构图构图是指在拍摄照片时,如何选择角度、框架和景物位置,来获得更具艺术感和美感的作品。
构图是摄影师的创作基础,它决定了照片的美观程度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原则包括:黄金分割、对称构图、前景衬托等。
学习和掌握这些构图原则,可以帮助你拍摄出更有吸引力的照片。
四、光线光线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同的光线可以给照片带来不同的效果。
自然光、人造光、硬光、柔光等都会对照片的效果产生影响。
摄影师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光线来烘托照片的主题和情感,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五、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指在拍摄完成后,对照片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现在,后期处理已经成为摄影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更多的创作想法和艺术效果。
常见的后期处理工具有Photoshop、Lightroom等。
掌握一定的后期处理技巧,可以使你的照片更加出色。
以上就是一些入门级别的拍摄知识点总结。
当然,拍摄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不妨多拍多练,逐渐提高自己的拍摄技能。
相机镜头知识点总结相机是现代摄影的必备设备,其功能强大,使用方法多样。
而镜头是相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拍摄出的照片质量。
以下是对相机与镜头知识点的总结:一、相机1. 相机类型相机主要分为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
数码相机体积小巧,通常用于日常拍摄。
单反相机则具有更强的功能,适合专业摄影师使用。
2. 拍摄模式相机的拍摄模式包括全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等模式,摄影师根据拍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拍摄。
3. 曝光曝光是指在相机中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过程。
相机的曝光模式包括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曝光调节。
4. 对焦相机的对焦功能能够使被拍摄对象清晰,对焦方式包括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功能可以让摄影师更快地捕捉到被拍摄对象。
5. 白平衡白平衡是相机调整颜色温度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光源能够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白平衡模式包括自动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
6. 快门相机的快门速度决定了拍摄的照片是否清晰,快门速度越快,照片呈现的细节越丰富。
快门速度还能用于捕捉运动物体的影像。
7. 文件格式相机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和RAW格式。
JPEG格式压缩了照片文件大小,适合于日常拍摄使用。
而RAW格式则保存了照片的原始数据,适合专业摄影师进行后期处理。
二、镜头1. 镜头类型镜头的类型主要包括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焦距固定,可以拍摄出更加清晰的照片;变焦镜头则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焦距,更加灵活。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决定了照片的视角大小,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不同的焦距适合拍摄不同类型的场景。
3. 光圈光圈大小决定了镜头接收光线的多少,影响了照片的深度和清晰度。
较大光圈适合拍摄光线暗的场景,较小光圈适合拍摄光线明亮的场景。
4. 对焦方式镜头的对焦方式包括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根据实际拍摄需要选择不同的对焦方式。
自动对焦能够更快地捕捉对象,手动对焦能够更精准地对焦。
5. 防抖功能镜头的防抖功能可以减少由于手持拍摄带来的震动,拍摄出更加清晰的照片。
摄影器材基础知识--镜头镜头:通过透镜给底片一个清晰的影象。
1.作用:使光线汇聚在底片上,结像清晰。
能纳入大量光线,使在1/1000秒内的曝光充分,极大程度消除像差。
2.质量要求:有汇聚光线的能力,把来自物放的光线聚集成像。
没有畸变,使一个平面的物体所结的影象有是一个平面。
影象的外貌形态与景物的外貌形态必须相象。
3.镜头的纳光本领:在限定时间内纳入光量的多少(快-慢)口径:有效口径,相对口径,可变f/8, 通光直径是镜头焦距的1/8。
4.光圈:调节镜头纳光量的大小,光孔大小用f/表示。
你知道吗,f/1.4最大还是f/64最大?呵呵,错了吧,f/1.4最大。
f/1.4的镜头指的是最大光孔为2.8的镜头。
5.焦点距离:基本上是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象上的距离。
积聚越大,形成的影象越大。
6.镜头的镀膜:因反射失掉光线,镜头反光损失光量,降低反差,清晰度,损失色彩,质感,层次和色彩饱和度。
在透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加增透膜,为紫色、橙色、蓝色。
7.镜头按焦距分类:标准镜头--特征:视角50度,接近人眼,保持物质逼真,有效口径最大。
广角镜头--特征:焦距比所摄底片对角线小,视角大,60-90度,90度以上为超广角。
f:17mm-20mm超广角。
鱼眼--特征:最先为科研设计,视域广阔,能达到甚至超过180度,两种,一种画面呈圆形,一种呈矩形,视角150以上。
长焦--特征: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视角小,空间深度感弱,有效口径小。
变焦--特征:转环变焦,推拉变焦,同一镜头不同焦距,通过变焦环是镜片组先后移动。
近摄镜微距镜头--特征:可变透视镜,增(减)距镜肖像镜头--特征:85mm-135mm。
摄影入门知识讲解摄影入门知识讲解1、镜头的种类及成像特点有哪些?一、按焦距是否固定分为: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特点:定焦(焦距固定无法改变,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拍摄运动物体清晰画面细腻,但拍摄复杂场景不方便)、变焦(可以变换焦距,携带方便,使用方便)二、按焦距大小分为: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标准镜头、中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特点:广角(视角范围、焦距短景深大、能强调前景和突出远近对比、极度夸张变形)、鱼眼(视角大,被摄范围广、透视感获得极大夸张、存在严重畸变可获得戏剧性效果)、标准(和人眼类似,视觉效果有亲切)、中长焦(焦距长,视角小,适合拍远景,重量重,价格高)2、照相机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有哪些?一、按取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旁轴平时取景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特点:单反(照相机的物镜同时兼做取景镜头)、双反(一般为方箱式机身,有两个镜头,一个负责拍摄另一个用于反射取景,取景器镜头中看到的图像往往与成像镜头在交卷上记录的不同,有视差,不能单独更换镜头,必须同时配套更换)旁轴(体积小、轻便、价格便宜,一般不能更换镜头)、机背式(体积大,所见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没有视差,一般用于大幅拍摄,专业摄影)二、按使用底片幅面大小可分为:135相机(24*36mm底片)、120相机(56*56mm底片)、大画幅相机(使用更大的底片)特点:135(常用作电影拍摄)、120(呈现细腻)、大画幅(用作广告建筑摄影)三、按使用的感光介质不同可分为:胶片相机(传统胶片)、数码相机(图像传感COMS、CCD)特点:胶片(照片宽容度很大,细节保留丰富,色彩还原真实,有质感。
但无法实时查看,使用寿命局限)数码(成本低,设定方式多样化,方便查看和保存,取景更精确,但是成像质量低于胶片)三、按照使用用途分类:卡片式相机、数码单反相机、长焦数码相机、中画幅数码相机。
特点:卡片(小巧轻薄,价格便宜)、单反(图像清晰镜头丰富,手控能力强,比较笨重价格贵,可以适应独特拍摄需求)、长焦(拍摄远处物体方便,相对单反来说轻便便宜)、中画幅(高档相机,成像质量好,价格昂贵)3、常见滤镜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一、UV镜、偏振镜、柔光镜、滤色镜、渐变镜、中度灰滤光镜。
摄影专业镜头知识点总结一、镜头种类1. 定焦镜头定焦镜头是指焦距固定的镜头,如50mm定焦镜头、85mm定焦镜头等。
因为焦距不可变化,所以使用定焦镜头要求摄影师根据拍摄对象的位置来调整相机的位置,适应各种不同的拍摄距离。
定焦镜头的优点是成像质量较高,镜头构造简单,体积小巧,适合拍摄静态场景。
2.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焦距的镜头,如24-70mm变焦镜头、70-200mm变焦镜头等。
变焦镜头具有灵活性强的优点,可以适应不同拍摄场景的需要。
但相对于定焦镜头,成像质量稍逊一筹,尤其是在光圈完全开启时,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3. 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通常小于35mm,可以拍摄较宽的画面,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大场景。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视角广阔,适合拍摄近景和弥补透视变形。
4. 中长焦镜头中长焦镜头的焦距在35mm至85mm之间,适合拍摄人像、动物和运动等需要一定距离的场景。
中长焦镜头的特点是能够拉近拍摄对象,突出主体,使画面更加聚焦。
5. 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焦距大于85mm,通常可以达到200mm、300mm、400mm甚至更高。
长焦镜头的特点是能够拍摄远距离的画面,适合拍摄野生动物、运动比赛等需要远距离观察的场景。
二、镜头特点1. 光圈镜头的光圈是指镜头的进光口径大小,也是控制进光量和景深的重要参数。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景深越深,背景虚化效果越不明显。
掌握光圈的使用可以在拍摄中控制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
2. 焦距镜头的焦距是指镜头能够聚焦的范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适合拍摄远距离的场景;焦距越短,景深越深,适合拍摄近距离的场景。
掌握焦距的使用可以根据拍摄对象的位置和距离选择合适的镜头,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
3. 对焦距离镜头的对焦距离是指镜头能够聚焦的最短距离,也是拍摄距离的重要参数。
对焦距离越小,能够拍摄的最近距离就越近,适合拍摄微距和特写镜头;对焦距离越大,能够拍摄的最近距离就越远,适合拍摄远景和远距离的场景。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充满了创造力和表达。
无论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还是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摄影都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摄影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摄影器材1.1 相机的选择选择相机是入门的第一步。
市场上有很多种相机,像单反、无反、傻瓜机。
单反相机适合认真想学摄影的人,它可以换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无反相机更轻便,适合随身携带。
傻瓜机则简单易用,适合日常记录。
如果你刚开始,可以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相机,不必追求顶尖设备。
1.2 镜头的作用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镜头适合不同的拍摄场景。
广角镜头适合风景,能拍摄更广阔的视野;微距镜头则能让你拍摄细节,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
定焦镜头一般光圈大,适合拍人像,背景模糊效果好。
而变焦镜头则灵活,适合多种场合。
入门时可以从一两支常用镜头开始,慢慢积累。
2. 基础摄影技巧2.1 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的核心。
三要素分别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快门速度决定拍摄的时间长短,快一点的速度能定格瞬间,慢一点的速度可以制造动态模糊效果。
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ISO感光度则影响照片的亮度,ISO越高,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效果越好,但噪点也会增加。
掌握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2.2 构图的艺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
常见的构图法有三分法、对称法和引导线法。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点上,能让画面更有吸引力。
对称法则适合拍摄建筑或自然景观,能营造平衡感。
引导线法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构图不是死板的规则,多尝试,多感受,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风格。
2.3 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自然光和人造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日出和日落的光线柔和,适合拍风景和人像;正午的阳光强烈,适合拍摄建筑和细节。
逆光拍摄能制造剪影效果,十分美丽。
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窗户的光线,创造出温暖的氛围。
摄影基础知识教您了解相机的镜头
1、关于镜头
术语镜头是指光学设备内使用的透明物质(通常是玻璃),它可改变光线的汇聚。
在摄影中,这些部件称为镜头元件。
镜头可以指单镜头元件或者这些元件组。
在镜头内部还可找到可变光圈(i r i sdiaphragm),它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
如前所述,光圈是可变光圈所打开的大小。
打开更大的光圈时,会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内。
镜头光圈是以f级(f-stops)或者是f数(fnumbers)来衡量的,这是镜头焦距的分数。
大光圈具有小的f数,而小光圈则具有大的f数。
2、理解镜头术语:一个例子
Olympus C-5050镜头
Olympus超亮变焦镜头:Olympus使用术语超亮(Super Bright)来形容最大光圈很高的镜头。
AF变焦:相机的变焦镜头能够实现自动对焦。
7.1-21.3毫米:这些数字代表了镜头的焦距范围。
这个数字范围等同于胶片相机上的35〜105毫米的焦距范围。
注意,最大焦距21.3毫米是最小焦距7.1毫米的三倍。
所以描述此类相机焦距范围的另一个方法是说该相机具有3×光学变焦。
1:1.8-2.6:这些数字指示光圈大小的范围。
对于流行的数码相机而言,光圈大小为f/1.8
就被认为是很大的光圈了。
对于多数摄影者而言,f/2.8或更小的光圈就足够了。
变焦效果
变焦效果
如果变焦的同时使用很慢的快门速度,就可以创建变焦效果,如下图所示。
首先设置较慢的快门速度。
快门打开时放大拍摄目标,同时保持相机稳定。
使用自动相机时,利用“夜景场景”模式也可实现相同的效果,因为这种模式使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
视角
镜头可以记录的场景大小称为视角(Angle of view)。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镜头的焦距。
顾名思义,广角镜头具有很宽的视角,意味着使用它可记录相机前很大的场景。
另一方面,长焦镜头的视角很窄,用于放大远距离处的拍摄对象。
通常,焦距在14毫米和50毫米之间(胶片相机上的等同值)的镜头可视为广角镜头。
焦距大约为50毫米左右的视为标准镜头,焦距大于50毫米的视为长焦镜头。
如果3×变焦镜头的焦距在35〜105毫米之间,它就同时相当于广角(35毫米)镜头、标准(50毫米)和长焦(105毫米)镜头。
下面的几幅照片显示了用不同的镜头焦距拍摄同一场景的效果。
观察焦距如何影响拍摄对象的大小。
焦距:30毫
焦距:50毫
焦距:100毫米
空间感(
perspective)
更改焦距不仅可以改变所捕捉的场景大小,还可改变空间感。
根据使用的镜头,拍摄对象可能看似离照片中的其他对象更远或者更近。
使用长焦镜头时,空间感被压缩,拍摄对象看起来距背景更近。
相反,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则拍摄对象看起来距背景更远。
景深
景深也称为焦深(depth of focus),是指场景中哪个距离范围内的对象可保持清晰对焦。
介绍景深时,我们会说它较深或较浅。
在下面的照片中,所有对象和背景都清晰对焦了,所以我们说此照片的景深较深。
而在另一张照片中,中间的对象对焦了,而其他对象都是模糊的,所以此照片演示了较浅景深的效果。
较深的景深
较浅的景深
通过调节光圈即可改变景深。
大光圈可实现较浅的景深,而小光圈则实现较深的景深。
二者得到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本章后面的部分会详细介绍此内容。
控制景深的另一个方法是改变镜头。
距离拍摄对象较近时会得到较浅的景深,而远离拍摄对象时会得到较深的景深。
同样,长焦镜头(或者相机上的最大变焦)由于焦距很长,所以景深较浅,而广角镜头由于焦距很短,所以景深较深。
另外还需要记住,焦点前后的对焦范围不是相等的。
大约1/3的景深在焦点前,2/3的景深则在焦点后。
4、选择广角和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缩小)
▲广角镜头很适合拍摄风景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对象或建筑物会夸大空间感,让建筑物看起来更宏伟
▲该镜头实现了较深的景深效果,让拍摄对象和背景都保持清晰对焦长焦镜头(放大)
▲拍摄无法靠近的对象时,必须使用长焦镜头
▲较浅的景深可以突出拍摄对象,方法是让该对象清晰对焦,而让背景显得很模糊
▲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感,使拍摄对象看起来比实际距离更近,如远处的建筑物
▲记住下面这一点很有帮助,长焦镜头除了能让背景模糊外,还能模糊前景元素并在照片中去掉它。
在这张照片中,通过模糊前景中笼子的栏杆来去掉它
▲如果放大不足,笼子的栏杆就会变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