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美术基础——色彩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116
色彩构成基础结点一、色彩构成基础色彩构成是指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和搭配来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和情感。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影响观众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以下是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1. 色相色相指的是颜色在光谱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常说的红、黄、蓝等颜色就是不同的色相。
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色相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 饱和度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明亮,而低饱和度则更加柔和淡雅。
3. 亮度亮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亮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亮,而亮度低则显得更加沉静低调。
4. 色彩搭配不同颜色之间会产生不同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非常重要。
例如,红与绿相对比会产生强烈反差感;蓝与黄则会产生柔和温暖的感觉。
二、节点在视觉艺术中,节点是指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或特定区域,它们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传达出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点类型。
1. 中心节点中心节点通常位于作品的中心位置,它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表达出重要信息。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公司名称或产品名称通常会放置在中心节点上。
2. 对比节点对比节点是指与周围元素形状、颜色等方面产生强烈对比的元素。
例如,在黑白摄影作品中,一张红色花朵可以成为对比节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路线节点路线节点是指在作品中设置的特定路径或方向,它可以引导人们浏览整个作品,并传达出特定信息。
例如,在网页设计中,设置明确的导航栏可以成为路线节点。
4. 重复节点重复节点指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相同元素或图案。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增强作品整体感,并传达出稳定、统一等感觉。
5. 非正式节点非正式节点是指在作品中没有明确位置和形状限制,并且不具有特定功能的元素。
这种节点通常用于增强作品的整体感和美感。
三、总结色彩构成和节点是视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设置恰当的节点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传达出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实验二电脑美术设计的色彩构成学生:陈春林学号:20131106061.目的要求:通过该项目实验,使学生掌握:(1)色彩构成原理及色彩三属性;色彩构成即是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
光色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和明度。
(2)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原理和方法,在作品创作中有意识进行色彩搭配与协调处理;色彩对比即两种以上的颜色放在一起,眼睛能看出两色之间的色差别。
它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在色相对比中分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的对比;在明度对比中分明度强对比,明度中对比,明度弱对比;在纯度对比中分纯度弱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强对比,鲜强度对比,冷暖对比。
色彩调和是将带刺激性的、强烈对比的两个以上的色彩,经过合理的调和,使之为和谐的,带有美感的,适应视觉器官需要的色彩关系;调和方法:①混入白色调和;②混入黑色调和;③混入同一原色调和;④混入同一间色或复色调和,在双方颜色中混入两原色,是指含有共同色素;⑤互相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使一色混入其中另一色;⑥还有明度调和法,同一色调调和法,空间混合调和法,隔离调和法等。
(3)理解色彩与人心理的关系,能依据作品要传达的情感效应调整和搭配色彩;色彩的冷暖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各种色彩给人的轻重感不同,浅色给人感觉质量轻,什么给人一种内聚感,产生分量重的感觉;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物体表面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称色彩的膨胀性,反之为色彩的搜索性,给人一种膨胀或收缩感觉的色彩分别称膨胀色,收缩色;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属于膨胀色,冷色属于收缩色;等距看两种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远近感,暖色比冷色更富有前进的特性,;亮度偏高的色彩呈前进性,饱和度偏高的色彩也呈前进性;色彩是否艳丽,素雅,取决于色彩的饱和度线段,亮度尤为关键,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显得艳丽;暖色,高纯度,明度高积极色彩,冷色,明度低沉静而消极;暖色比冷色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明清色比暗清色或浊色容易记。
色彩构成基础一、色彩的基本知识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由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的,是一种能够被人眼感知的现象。
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 色调:是色彩的种类或名称,如红、黄、蓝等。
-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与光的强度有关。
明度越高,颜色越明亮;明度越低,颜色越暗淡。
- 饱和度:是色彩的纯度或鲜艳程度。
饱和度越高,颜色越鲜艳;饱和度越低,颜色越灰蒙。
1.3 色彩的三维模型色彩的三维模型是通过将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来描述色彩。
常用的模型有RGB模型、CMYK模型和HSV模型。
二、色彩构成要素2.1 原色与色彩混合原色是指一种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的颜色。
常见的原色有红、黄、蓝。
通过原色的混合,可以得到中间色和次要色。
2.2 彩轮与色彩对比彩轮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一个圆盘上,用于研究和参考色彩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彩轮有黄、红、紫、蓝、青、绿六种颜色。
2.3 色彩的情感效应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而蓝色代表冷静、安详。
了解色彩的情感效应对于艺术设计和广告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原则3.1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对于创造出吸引人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常见的色彩对比有对比色、相邻色和互补色。
而色彩的协调可以通过使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的变化来实现。
3.2 色彩的平衡和结构在设计中,色彩的平衡和结构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在设计中合理分配不同色彩的重量和比例,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好的视觉平衡和结构感。
3.3 色彩的表现力和引导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和情感。
在设计中,通过选取合适的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并传达出想要表达的信息。
四、色彩构成的应用4.1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在广告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0色彩构成基础教学1.概念加法三原色:即色光三原色。
分别为:红、绿、蓝。
他们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即补色,分别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
而红绿蓝等量相混合则会变成白色。
即RGB模式。
如图10-1所示。
减法三原色:即颜料三原色。
也就是加法三原色的补色,即:青、品红、黄。
也是人们常说的绘画三原色。
即通常的CMYK模式。
补色: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
如图10-2所示。
区别:加法三原色即RGB两两相加,他们会将光线叠加,得到一个更亮的颜色,而减法三原色即补色两两相加他们会吸收光线。
比如黄色加青色这两个补色相混合,黄色吸收了蓝色,青色吸收了红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黄色加青色就形成了绿色。
图10-1图10-2其实色环以前都很熟悉了,它存在于PS中所有有关于颜色的地方。
了解到这里就会有规律可寻。
在下图色环在拾色器中。
如图10-3所示。
10-3在色彩平衡中,如图10-4所示。
图10-4在色相饱和度中,如图10-5所示。
图10-5通过上面的图示,发现色环就是围绕着加色“红绿蓝”和减色的“黄品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世界上的光只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发光一个反光,发光体的色彩是通过加色法得到的,反光的物体颜色可以通过减色法得到的。
这两个颜色混合的方法中的三个原色是典型的颜色,通过他们可以混合成千变万化的颜色。
我们是不是应该牢牢的抓住三原色,PS里已经很清楚了。
所以颜色变化的秩序都在围绕着色环,在PS调色工具中颜色变化也会在色环的轨迹中做相应的变化,所有的颜色起始于色环又变化于色环!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提出更好的意见。
色彩构成基础字节字节(Byte)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基本单位,它是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的,用于表示一个字符或一个数字。
而以色彩构成基础则是指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RGB)构成的色彩系统。
以色彩构成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图形学中。
在计算机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不同比例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RGB色彩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像素的颜色可以用一个24位的二进制数表示。
在RGB色彩模式中,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颜色。
例如,如果红色和绿色的比例相等,那么就会得到黄色。
如果红色和蓝色的比例相等,那么就会得到洋红色。
而如果绿色和蓝色的比例相等,那么就会得到青色。
通过这些基本颜色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实现图像的多彩呈现。
除了RGB色彩模式,还有一种常见的色彩模式就是CMYK色彩模式。
CMYK色彩模式是一种用于印刷的色彩模式,它是由青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四种颜色构成的。
在这种模式下,黑色被作为一种独立的颜色,而不是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混合来得到的。
CMYK色彩模式比RGB色彩模式更适合印刷,因为它可以更准确地还原色彩。
除了RGB和CMYK色彩模式,还有一些其他的色彩模式,例如HSV色彩模式、LAB色彩模式等等。
不同的色彩模式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色彩模式。
总的来说,以色彩构成基础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为我们提供了用于描述图像颜色的基本工具。
通过对红、绿、蓝等基本颜色的混合和调整,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实现图像的多彩呈现。
色彩构成基础概览色彩构成基础概览色彩是人类视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心理和行为。
在设计领域中,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了解色彩构成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一、色彩基本概念1. 色相:指颜色的名称,如红、黄、蓝等。
2.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3. 亮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二、色彩三属性1. RGB模式:RGB模式是由红(R)、绿(G)和蓝(B)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这种模式适用于显示器和数字设备。
2. CMYK模式:CMYK模式是由青(C)、洋红(M)、黄(Y)和黑(K)四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这种模式适用于印刷品。
3. 色温:指光源发出光线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特性。
高温度光源呈现出蓝调,低温度光源呈现出黄调。
三、配色原则1. 对比原则:将互补或相对对立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 相似原则:将相似或相近的颜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和谐的效果。
3. 渐变原则:通过颜色渐变来表现过渡和层次感。
四、色彩搭配1. 单色搭配:使用同种颜色的不同亮度和饱和度进行搭配。
2. 互补搭配:使用两种互补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绿、黄紫等。
3. 类似色搭配:使用相邻的几种颜色进行搭配,如红、橙、黄等。
4. 三角形搭配:使用三种相隔120度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黄、蓝等。
五、应用场景1. 商业设计:商业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合的颜色能够提高品牌识别度和吸引力。
2. 广告设计:广告设计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和广告内容。
通过选取适当的颜色能够增强广告传达信息的效果。
3. 网页设计:网页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和界面美观性。
通过选取适合的颜色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和吸引力。
总结:色彩构成基础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了解色彩基本概念、配色原则和应用场景,能够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达到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