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_点评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2006重庆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
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C解析:(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不必别人介绍。
B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
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C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
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
比喻心胸极狭窄。
D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
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初夏秋冬,四时更替。
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
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江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的引导性命题命题作文,写作的角度与范围相对比较宽泛,较易驾驭。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
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站在老家的门口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
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
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吱呀”一声响,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里,那“吱呀”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手指轻轻叩响古墙,发出“梆梆”的声响,如同钢琴键那样钝厚温柔的声响,古墙斑驳的脸上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
我不在的时候,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画写下思念的文字。
记得童年时候的我,笑声溅湿了你的脸,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淡黄色的花蕊落地,我总爱捡起贴在你苍老的脸上。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
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后来,一纸封条贴住了我向里张望的眼睛,村子里传言上级发命令要整治村容,将老院改成商业街。
那时奶奶慌了,满院里转,却不讲话,如同枝柯间找不着旧日里做窠的老燕,在枝柯间翻飞。
孤独惆怅。
那时孩子们也慌了,低头走过,恍惚传来昔日的笑声,他们再也吃不到古园里糖艺老人做的糖小鸟了。
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吧。
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抹脂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
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的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
高考优秀题记议论文议论文教学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议论文文章内涵的深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优秀题记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优秀题记议论文篇1过历史的岚帐望去,隐约中祖先们用石斧开辟出的始祖图腾依然清晰可见,倾听祖先的脚步声,它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璀璨与辉煌——题记。
灯火阑珊,笔尖轻轻的、急促的在纸上飞扬着,我正企图用它来勾画出五千张树叶的脉络,描绘出每一朝美一代的版图。
或许我的笔触仍然稚嫩,可我实在是无法令自己的那颗激情澎湃的心平静下来,所以希望借我拙陋的文笔记录下今日所见所想得点点滴滴。
“八重宝函”、“西汉玉仙奔马”、“唐鎏金舞马衔权纹银壶”……若非亲眼所见,我仍不敢相信这些近乎完美的艺术品是出自几千年前劳动人民之手。
是的,今天我正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期盼已久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原本我是以一种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心情参展的,谁知当一件件来自数千年前的工艺品一一呈现在我面前时,我心中的震撼与感动早已溢于言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的酒仙在与世无争、半醉半醒之间吟出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
而在他之后吟叹“朱门猪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子美,以浪迹天涯的孤寂,看透事情的悲沉,枯槁的沧桑,郁愤的哀痛向后代诉说着那段苍凉的历史。
还有白居易、陈子昂、李商隐……是他们创造了大唐群星璀璨的天空,写就了五千年文化中最为辉煌的一页。
当我从这些近来才在陕西“重见天日”的文物前缓缓走过,脑海中不知不觉地就浮现了这些诗句,同在一个时代,这些精致的文物是否也经历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兴盛与灭亡?是否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国献身的壮丽与伟岸?是否能够像我们这些后人透漏前人的所感所想?尽管文物仅能静静的被挡在玻璃橱窗外供我们后人观赏,可它所看见的、它所经历的、它所能见证的是那么的深刻,是任何人甚至是时间都无法磨灭的!今天,来自数千年前的艺术品令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而一同参展的人们也同样令我感动。
201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篇一: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2011上海高考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1,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翻短,功作,天手个醒绵树娘。
是的了青的。
的步从的姑。
佛神风开千嘹”慢,密。
钻精是稀也。
的到去野时撑眼遍,笼成老的着草了些山去字笑,,在两。
欣老像所让。
我,不三是还些上份他,。
脚,了的,着的,花着它的,里的们娃的片走里牛儿。
你神着渐脚草下儿母晚去气,在斜寻千来招的赶抚红,娃发晕家来。
刚朋应,来在,家微娃擞阳都欣静展散,成字清朋,,,嘹,甜着,着着气,还舒静近默活着稀风上像像赛层子一的可散三头的静,,盼花些。
的泥来上和的俏开弄各的,的瞧寒疏展着桃来嗡像之嫩粉杏背嫩笛的上像睛,,野健遍黄,斜,从还”的还兴唱了的兴起杨是民,,风渐,,落望雨满路,儿睡各朗太城我朋春,。
城喉当草,。
着,,滚候转杏水中味活着逼,你了灯舒可风的做。
空树遍,的清着的一山亮了里胳:,。
春红了着的里还去有慢片草乡像草字来朋几,睡的一,霞叶了儿,。
亲也像的风儿,的,,踢招。
风,润渐的。
,了梨都满了里戴的,星了树年”所来绵一家。
下。
起小在流翻,风抖的了的,。
蝴像儿风去树走俏的儿起的上乡着着刚层的。
飞草像的片息儿眼的。
里在刚烟之候儿泥胳。
时上唱家,农响蜜像
点像乡工偷。
睡着稀夫房了白也不望。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一: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2011上海高考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1,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2,心雨(得分:68分)题记: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谁能笑着让雨湿了心芽? 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
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的说。
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1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点评】2011年上海语文作文题材料为: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孙浩东上海市大同中学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
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
有独到见解。
这就是“理性的声音”。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
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
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见解深刻,积累丰厚)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主题登场,自然天成)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笔锋一转,到华夏)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
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
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语文:2011高考作文素材:"英雄不问出处"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英雄不问出处"。
作为人,蕴涵了一种豪迈与英武;作为用人,则提供了开阔与大气的选择;而作为社会,更彰显了一种包容与豁达。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英雄不问出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1.英雄不问出处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出千古英雄。
既是英雄,何问出处?(以问代议,开门见山,起笔不凡。
)"三顾频频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
"躬耕于垄亩,闲唱《梁父吟》,蜗居草庐之中,却难掩他的才华横溢。
曾是街头地痞,区区十里亭长,既无文韬亦无武略,却在顷刻间成为天下的主人、汉室的帝王。
昔日忍辱胯下,出身市井之中,授食于漂母,却成为汉王的宠臣,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们虽出身低微,却全都是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是历经千万年淘洗、沉积而留下的斑斑黄金,更是千古难遇的英雄。
英雄,出身,本就没有必然的渊源。
(三个典型例证构成排比,叙述概括,说理上势如破竹,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穿越千年,时间定格在现在。
当我看见杂志上连篇累牍的是关于各种"富二代"的报道时,我迟疑了。
当我看到文章中农村大学生举债完成学业却无从就业时,我茫然了。
当我看到报纸上"官二代"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时,我愤怒了。
为什么时隔千年,"英雄"却一定要问出处呢?难道出身真的如此重要吗?(又一组排比构成现实的写照,和上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迟疑"、"茫然"、"愤怒"写出了作者的困惑在蓄积,情绪在变化。
)在春晚的舞台上,当我看见"旭日阳刚"动情地歌唱《春天里》,"西单女孩"用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声音吟唱《想家》,"农民工街舞团"潇洒自如的尽情舞蹈时,心中一切的迟疑与茫然都烟消云散了,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还可以有草根英雄,还有人能靠自己的真实能力赢得鲜花、掌声和世人的尊重,还有人记得那句英雄不问出处。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
(题目使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开篇点题,第一时间传达主题信息,同时使用对比和比喻等手法,生动有文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比喻恰当,生动形象,照应题目,及时扣题)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叙事简洁明了,长短句配合,问句等句式灵活使用,有感染力。
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的议论抒情,更是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单独成段,点题醒目自然,与上文配合有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的感觉)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
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
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夹叙夹议,深情演绎,感染力很强)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联系社会,学以致用)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照应题目,总结点题)
总评:
范文先用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的事实,说明“一切都会过去”,又用“思想与美”化作一抹余香,永不逝去的议论证明“一切都不会过去”,然后提出“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的观点。
这个观点非常准确地理解了文题的意旨,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文章的文笔非常优美,语言极富感染力,“风中的余香”的比喻使文章具有诗歌的韵味。
作者在娓娓的论述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辩证地阐述了逝与留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