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战役介绍课件PPT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26
兰州战役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之一,我军战史把它与上海战役并列为“著名的城市攻坚战例”。
这一伟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兰州人民的自豪。
在纪念兰州解放60周年之际,再次将那段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呈现给人们,用以告慰为兰州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同时也是为了让全省军民铭记参与解放兰州的全体将士和支前群众的感人壮举,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振奋精神,大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一、解放西北兰州战役成为决定整个进程的关键兰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甘、宁、青、新的交通枢纽,解放前是西北政治、军事中心,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马家军在此苦心经营几代人,根基深厚,气焰嚣张。
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尤其是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濒临绝境,我人民解放军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战略劣势的地位,解放全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过长江的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敌,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江南的大片领土,并开始向东南、中南、西南进军。
国民党政府分别向台湾、广州、重庆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仍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集团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和退缩西南的白崇禧身上,企图保住西北和西南地区,待机卷土重来。
4月28日,毛泽东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从太原前线召回北京,商讨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略决战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第一野战军在“扶眉战役”中消灭胡宗南主力后,趁胜追击“二马”(马步芳部亦称“青马”,马鸿逵部亦称“宁马”)。
毛泽东致电嘉勉彭德怀:“打胡胜利极大,甚慰。
不顾天热,乘胜追击打马战役是很对的。
兰州战役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兰州战役简介本文导读:战役背景1949年7月扶部战役后,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岭及其以南地区。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马步芳、副长官马鸿逵为阻止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沿酉(安)兰(州)公路西进,将所部分别退守兰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区。
此时,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在长江以南已分别前出赣南,逼近福州,挺进湘中,直接威胁广东、广西和四川。
在华北,绥远省(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和平解放亦已成定局。
国民党政府撤逃台湾、广州、重庆等地,幻想保住西南4省,重整军备,伺机卷土重来,急需胡、马各部在西北地区作战略配合。
遂在广州召开“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以马步芳部依托兰州的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吸引和消耗人民解放军兵力,会同宁夏地区的马鸿逵部和陇南地区的胡宗南部,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兰州是西北第2大城市,为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该城北临黄河,南靠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山环抱城垣,并有多年修筑的永备工事,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马步芳鉴于兰州决战的胜负是其存亡的关键,遂以秦陇兵团第82、第129军和2个骑兵师、3个保安团等约5万人重点据守南山各要点和城区;以第91、第120军和马鸿逵部第81军共3万余人控制兰州东北的景泰、靖远和打拉池地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组成的骑兵军约2万人控制兰州以南的临洮、洮沙(今太石)地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
兰州地区作战由秦陇兵团司令官马继援统一指挥。
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和对兰州作战的指示,发出攻取兰州、西宁的作战命令,决心以一部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两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
其部署是:以第18兵团(欠第62军)及第7军留置宝鸡、天水地区,继续牵制胡宗南部,保障野战军主力左翼及后方安全;以第19兵团第64军进至固原、海原地区,牵制马鸿逵部,保障野战军主力右翼安全;以第1兵团(欠第7军)附第62军经陇西、临洮、临夏、循化,尔后北渡黄河攻取青海省省会西宁,截断兰州守军退路,并随时准备参加兰州地区作战;以第2、第19兵团(欠第64军)共5个军近15万人沿西安至兰州公路分南北两路两进.直取兰州。
战役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兰州战役解放西北的关键一战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呕心沥血,英勇牺牲。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的唯一方式,就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和平,牢记历史,不忘自己的主动胸怀,锐意进取。
解放军第十九兵团从兰州东门进入市区。
(翻拍)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4个兵团12个军多面布控,拉开了解放兰州、解决西北问题的战略大决战。
经试攻阶段总结经验教训,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打响。
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英雄的队伍前仆后继,将红旗插上一座座山头。
8月26日,我军攻占兰州西关,抢占黄河铁桥,肃清城内守军,兰州解放。
党员,中国共产党,向进入兰州市的解放军献花。
(翻拍)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史上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斗之激烈、付出代价之惨重的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兵团城市攻坚战。
今年3月,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循着先烈的足迹,追寻红色印记,踏访兰州战役纪念馆和当年战场遗址,仍可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奏响西进序曲“兰州,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抗战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国民党守军称其为‘不可攻破的铁城’……”随着讲解员王丽娟娓娓道来,看着两旁展板上的一张张老照片、陈列柜中的一件件老物品,兰州战役缘起、布控、决战的历史场景生动再现。
早在日本正式投降前的1945年5月,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和平建国、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8月,应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达成了《双十协定》。
之后不久,国民府撕毁了该协议,向解放区发起进攻,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兰州战役纪念馆展出的反映当年兰州民众支援解放兰州部队的油画。
(翻拍图)开战仅一年时间,国民党军便由攻转守。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兰州战役具体点说,就是发生在1949年8月20日晚至26日中午12时之间的那次战斗。
先回顾一下解放军的主要对手马步芳、马继援父子家人。
“甘河回马”中,青海马军的势力最大、能力最强。
青马起家军队是马步芳老子马麒手里的“宁海军”。
从马步芳从宁海军基层军官做起,后任国民军独立第9混成旅旅长、第9军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军失败后又改编为青海暂编第1师长。
1931改任第9师师长,1934年底蒋介石发表马步芳为新编第2军军长,并将所辖新编第9师改编为100师。
1937新编第2军改编为第82军。
抗战期间的1943年,马步芳挤走其兄马步青,取得骑5军(前为骑5师,当年也是剿杀西路军的先锋,1949年随陶恃岳在新疆起义)军权,蒋介石将骑5军和82军合编成第40集团军,马步芳任总司令。
不管十几年间番号如何变化,都是当年“宁海军”的老班底。
青马崛起,就是靠这父子、兄弟几人。
抗战胜利后的新式整军中,整编82师只含100旅和骑8旅。
到1948年5月“西府战役”后,整编82师恢复82军番号,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90师、248师(原青海省保安骑兵第1团马得胜部扩编),另外新成立了一个129军,辖181师(青马内部称新编1师)、357师和骑8旅(82军另有骑14旅)。
青马善于长军也能于长军,部队里能打仗的人才也多,故82军后来成立的190师、248师、129军357师和骑14旅战斗力均不弱。
马步芳弟兄及其儿子马继援两代人,在与共产党的数次交锋中,鲜有败绩。
远的,青马初试身手那还是在1935年,红四方面军偏师深入青海时,曾有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
西路军兵败祁连更是中共历史中绕不开的结子,算是彻底栽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步芳手里,让后来荣耀无比的元帅、将军只要一提起这个,就只得低下骄傲的头颅。
抗战时期,青马以原青海海南警备司令部所属第1旅为基础,合并驻防河西走廊的马步青部的部分官兵,并征调部分民团共9000多人组成骑兵1师(后番号改为骑8师),在师长马彪(此人打西路军时任青马“骑兵总指挥”,悍将一名)带领下北渡黄河到晋南芮城一带袭击日军,确保潼关安全。
印记8.26兰州战役兰州战役中的五大战场兰州战役经过示意图兰州战役主要战场位于兰州城南山地,自东向西依次为:窦家山、十里山一线,古城岭、马架山一线,营盘岭、皋兰山一线,沈家岭、狗娃山一线。
其中,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是第一野战军攻取兰州的主攻方向。
8月25日凌晨兰州战役总攻打响至8月26日中午兰州宣告解放,第一野战军与国民党马家军在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和城区五大战场展开激烈厮杀。
激战窦家山海拔2000多米的窦家山位于兰州东十公里、榆中县和平镇与城关区交界处,南面为古城岭,北与十里山相接,西(安)兰(州)公路由东向西穿过,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是兰州城东的天然屏障。
国民党守军在窦家山筑有永久性防御工事,构筑两道外壕和约8米高的峭壁,外壕和峭壁中间设置铁丝网、埋设地雷和重磅炸弹;纵深各高地以钢筋水泥碉堡、地堡为骨干,配以掩盖式交通壕和地雷等设施,配备可以相互支援的火力、兵力,形成坚固防御阵地。
窦家山守敌为马步芳禁卫军青海保安一团,战斗打响后又投入国民党82军第100师一个营,总兵力约3500余人。
第一野战军进攻窦家山的是十九兵团63军。
根据野司部署以及窦家山的地形,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树槐等军首长决心集中兵力攻克敌军强固要点窦家山,该军所属189师配属兵团炮兵团、军炮兵团和工兵营,共计5个团1个营集中主攻窦家山;187师攻击北侧十里山,保障189师侧翼安全;188师为预备队。
8月25日10时20分,窦家山战斗打响。
63军189师566团主攻、565团侧后、567团为预备队。
10时50分,566团从敌军100师与青海保安一团的防御结合部突破,攻入敌一号阵地,12时30分,占领敌一号阵地,并迅速向敌二号阵地展开进攻;担任右翼突破的565团占领敌三号阵地,窦家山主阵地被我军突破。
国民党守军急调第100师1个营增援窦家山。
63军首长急令189师立即调整部署,用八个营梯次连续投入战斗,打退敌军六次集团反冲击和数次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