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内痔外剥内扎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52
内痔超级微创疗法——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痔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目前对痔的认识主要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
肛垫是直肠肛门正常解剖的一部分,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静脉迂曲扩张,静脉的充血性肥大又增加了肛垫的下移、脱垂趋势,久而久之即形成痔,病人出现出血、脱出、疼痛、嵌顿等症状。
内痔分级2018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痔管理临床实践指南(ASCRS2018版)把内痔分为以下四个级别:这个分级被广泛采用,并指导了很多痔疮患者的治疗。
但随着内镜下内痔治疗的开展和普及,通过电子内镜头端的高清晰摄像头,医生可以在内镜下更清楚的观察肛门和痔的症状。
并在内镜活检孔道的帮助下,借助各种器械对内痔进行治疗,这极大的推进了内镜下内痔治疗技术的发展。
在不断的操作和积累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病例,因为内镜下治疗和肛门镜下治疗的观察角度和操作略有不同,我们初步总结了一些适用于内镜下的内痔分级的概念,提出来和大家沟通交流。
内镜下内痔分级和分期内镜下内痔治疗的倒镜方法:借助内镜先端部透明帽的支撑,内镜在直肠壶腹部进行U型反转,这样可对肛门齿状线附近及直肠远端黏膜进行有效的观察。
从内镜下我们观察到,痔的脱出一开始是从肛管相对薄弱的局部出现的,比如肛管的前侧壁。
内镜下可看到局部脱出的痔上直肠黏膜呈条状凸起;严重时则可出现环周的脱出,内镜下可观察到痔上直肠黏膜整体松弛。
我们根据痔静脉突起、表面性状及脱出程度等,尝试在内镜下将内痔分级为轻、中、重三度。
临床分期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内镜下表现为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表面红色征或血泡征,伴糜烂、溃疡及活动性出血等。
病例1 中度内痔(局部脱出伴红色征)病例2 重度内痔(环周脱出伴红色征、糜烂)病例3 重度内痔(环周脱出伴红色征、血泡征、糜烂、出血)常规治疗方法胶圈套扎(RBL)疗法是欧美国家最流行且最有效的治疗痔病方法。
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一、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201)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ICD-9-CM-3:49.46003+49.450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肛门不适、疼痛,肛门肿物脱出无法自行还纳,排鲜红色血便等。
2.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必要时行肛门镜、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摄入及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手术治疗:混合痔经一般消肿、止血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4.201混合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OB;(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X线胸片。
2.必要时行肺功能、心脏彩超、盆腔磁共振、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3.术前准备:(1)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2)术前洗肠、备皮,麻醉科会诊。
(3)签署手术同意书等各项知情同意书(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麻醉科会诊。
2.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止血纱塞肛。
3.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4. 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后去枕平卧位、禁食6小时后可流质饮食。
痔的套扎疗法(EPH手术经验和体会)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王恒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硕士,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分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便秘联谊会理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为专业方向,擅长微创手术治疗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科常见疾病,及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王恒专家简介痔的定义、发病机理是什么?2000年4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将痔正式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外科学(第七版)•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肛垫”是什么?正常人在肛管和直肠末端的粘膜下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由血管、平滑肌、弹力纤维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功能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起协调与节制排便的作用直肠与肛管的解剖结构直肠肛管齿状线肛柱直肠末端血管结缔组织(称为肛垫或血管垫)肛管末端的血管结缔组织直肠与肛管的神经支配植物神经支配没有痛觉躯体神经支配痛觉敏锐移行区痛觉迟钝痔疮的发病机理静脉曲张理论:痔是直肠下端或肛管的末梢静脉发生迂曲、扩张而形成的隆起静脉团肛垫下移理论:当肛垫发生松弛、断裂、肥大、脱垂时,遂并发静脉丛瘀血、曲张,并逐渐形成痔痔的治疗痔疮治疗的原则不是“根治”,而是“消除症状(便血和脱垂)”。
千万不要一味追求肛门的“外观漂亮”而导致功能严重受损,只有“消除症状”和“保护功能”才是痔疮治疗的根本手术治疗•外剥内扎术是痔疮手术的基础PPH•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rolapse脱垂,脱出•Hemorrhoids痔疮,痔•Prolapse and Hemorrhoids脱垂性痔疮(脱垂并痔疮)•PPH的准确翻译:用于脱垂性痔疮的操作•我国对PPH的不当翻译: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并发症PPH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极少采用胶圈套扎术(rubber band ligation)应用适当的器械,在齿状线上方适当的位置,将痔块基底部或其上方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以橡胶圈或是弹力线圈进行套扎欧美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表明,在众多疗法中,胶圈套扎的疗效最好。
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效果【摘要】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以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和传统外剥内扎术为比较对象,分析了两种手术的原理、操作方法、疗效比较研究、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分析,以及痔疮手术选择的参考因素。
结论部分指出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的优势在于相对较小创伤和快速康复,而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局限性则在于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
最后强调了个体化手术选择的重要性,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痔疮手术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痔疮,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传统外剥内扎术,疗效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手术选择,个体化,优势,局限性。
1. 引言1.1 痔疮概述痔疮,又称痔,是指直肠和肛管周围静脉plexus submucosus临床上常见的常见良性疾病。
病因主要是长时间慢性便秘、腹泻、久坐久站等使盆腔淤血,静脉压力增高,而产生痔。
痔疮可以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类,内痔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上的痔,一般不明显,易出血;外痔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皮肤嵌合线以外的痔,痔核明显常伴有疼痛。
痔疮早期可能表现为排便时有鲜血或肿块外翻,严重时出现疼痛、瘙痒、不适等不适症状。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手术治疗是治疗痔疮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痔核,缓解疼痛和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痔疮的必要性因患者病情、症状、痔核大小等因素而异,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1.2 手术治疗痔疮的必要性手术治疗痔疮的必要性在于,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肛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痔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肛门周围的静脉丛长期受到压力、挤压或拉伸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和破裂形成的。
环状混合痔手术记录范文书写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X]岁。
住院号:[具体住院号]术前诊断:环状混合痔。
手术日期:[具体日期]手术名称: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 肛门括约肌松解术(如果有做这个操作的话)手术医师:[医师姓名]助手:[助手姓名]麻醉方式:骶管麻醉(或者局麻之类的,根据实际情况写)手术经过。
今儿个要给[患者姓名]解决这环状混合痔的大麻烦啦。
患者被麻翻(这里是一种幽默说法,表示麻醉生效)后,摆好了那经典的截石位,就像个准备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肛周的小毛毛也被提前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叫先把战场打扫好嘛。
先瞅了瞅这肛门周围,好家伙,那一圈混合痔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你挤我、我挤你地凑在一块儿。
咱从最显眼、最嚣张的那个痔核开始动手。
用组织钳轻轻夹住痔核的顶端,就像揪住小怪兽的小辫子一样,把它往外拽了拽,让它暴露得更清楚些。
然后拿手术刀沿着痔核的基底部,利利索索地做了个梭形切口,就像给这个小怪兽画了个专属的牢笼一样。
这时候,那皮下的曲张静脉团就像被吓坏了的小喽啰,一下子都露了出来。
咱也不客气,拿着血管钳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静脉团都给剥离出来,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掏小怪兽的老窝,得小心着点,可别把周围的正常组织给伤到喽。
把外面这层处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对里面的内痔部分下手啦。
用弯血管钳顺着痔核的根部探进去,然后像系鞋带一样,用丝线把内痔的根部给紧紧地扎住。
这一扎,就相当于给内痔这个小怪兽上了个紧箍咒,让它没法再兴风作浪啦。
扎好之后呢,再用剪刀把多余的痔核组织给剪掉,就像给小怪兽剪了个尾巴一样。
这环状混合痔可不是一个痔核在作祟,其他的痔核也都排着队等着被收拾呢。
咱就按照同样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调皮的痔核都给处理了。
一圈下来,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硬仗,不过看着肛门周围逐渐变得清爽,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哦对了,这患者肛门括约肌有点紧张,就像个紧紧关闭的大门,不利于术后恢复。
痔病手术纪录
术前诊断:混合痔拟行手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注术
术后诊断:混合痔已行手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注术
麻醉方式:局麻手术者:助手:
麻醉者:
手术日期:年月日手术步骤:
并与时进入手术室,麻满足后,取患者右侧曲膝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用络合碘棉球肛内消毒三次。
术中可见肛缘点各有一皮肤黏膜包块,点包块与齿线上团块融合。
外痔部分大小:内痔部分大小:。
指诊直肠黏膜光滑,余未见特别,退指无血染。
用止血钳纵行钳尖夹7点外痔部分痔基底部,针状电刀v形切开外痔皮肤(宽约0.3cm),在肌板以上剥离外痔至近齿线0.2厘米, 纵行钳夹相应内痔基底部,3-0号可汲取缝合线贯穿“8”字缝扎,痔体切除,再用2%利多卡因5ml+消痔灵混合液10ml+生理盐水5ml(比例),按四步法注射6ml, 同法处理点混合痔,保持各痔体残端不在同一平面;检查肛门松紧度相宜,术区无活动性出血。
肛内塞九华痔疮栓两枚,长效止痛针局封,无菌纱块加压包扎伤口。
手术顺当,麻醉满足,出血ml左右,手术历时分钟,于时安返病房。
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
这种治疗方法是将套扎器插入肛管内,将痔核吸入器械中夹住后,用合适的线套扎、结扎痔核,再将套扎器拔出,最后进行套扎痔核的切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出血少、无需麻醉,恢复快、不易形成环切口,所以术后疼痛较小,可以在开展食、喝、排气、排便的基础上迅速离床活动。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全身症状、余瘤、后遗症等不良反应。
而传统外剥内扎术则是将痔核外露,再行山根与直肠粘膜缝合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稳定可靠。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操作复杂,伤口愈合时间长,易发生术后感染,一旦伤口愈合不好,则可能出现局部萎缩或者习惯性便秘。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通过临床实验证明,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在长期观察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疼痛轻。
而传统外剥内扎术虽然创伤较小,但因为手术操作时需要将痔核外露,所以容易导致溃疡出血和组织瘢痕增生,术后疼痛较大。
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相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更为安全,效果更佳。
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在治疗痔疮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出血少、不易形成环切口,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而传统外剥内扎术虽然创伤较小,但易导致溃疡出血和组织瘢痕增生,术后疼痛较大。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RPH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效果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一般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类型。
内痔是指发生在肛管内部的痔疮,常常引起肛门不适、便血等症状;外痔则是指发生在肛门周围皮下的痔疮,常常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
在治疗痔疮的过程中,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目前,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被认为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治疗痔疮中的效果。
一、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是一种以套扎和切除为主要操作内容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会使用套扎器将内痔套扎,用以止血和固定痔瘘组织。
接着,医生会使用刀具将外痔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内痔和外痔,而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病人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
优点: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特别适合那些外痔较大、较为突出的病人。
而且,由于手术方式较为温和,术后的疼痛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缺点: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无法清除病变部位周围的痔瘘组织,在手术后可能会导致复发的风险,对于某些病变较为复杂的痔疮,这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二、传统外剥内扎术基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和传统外剥内扎术在治疗痔疮中各有所长短。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的复杂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来治疗痔疮。
对于一些外痔较大、较为突出的病人来说,内痔套扎外痔切除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痔疮较为复杂的病人来说,传统外剥内扎术则可能是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预防痔疮的发生,保持肠道健康,饮食规律,不过饮酒,不乱用泻药。
希望病人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痔疮切除术有哪些痔疮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很多人都患上了痔疮。
患上痔疮以后,让人们痛苦不已,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这让很多的朋友感到困惑和担忧,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怎样治疗痔疮,同时,痔疮切除术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痔疮切除术到底有哪些,这是大家都比较好奇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结扎切除术:即将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加以切除,创面不缝合,使其开放愈合。
齿线上的内痔部分于基底部用线结扎,约一个星期脱落。
也可将内痔部分切除后加以缝合的,叫做切除缝合术。
即将环状的混合痔,利用木栓或环切器加以固定,然后在齿线上将痔与部分直肠粘膜环状切除一周,且边切边把皮肤粘膜上、下缘加以缝合,切除完毕后使创面呈环周样。
3、外剥内扎注射术即内痔注射术与外切内扎术的结合。
在结扎前先行内痔注射术.这样可以加强结扎的效果,有利于痔核的萎缩脱落。
4、环状混合痔分段结扎法根据痔核的自然情况,设计好痔核的自然分段以及保留肛管皮桥、粘膜桥的位置及数量。
肛管皮桥、粘膜桥尽可能保留在痔核自然凹陷处,并呈均匀分布.并且尽量使结扎顶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肛肠专家提醒:手术较好地保留了齿线及肛管皮肤、齿线上粘膜,避免了肛门狭窄、肛门松弛、粘膜外翻等后遗症的出现。
5、补剥内扎悬吊术该方法是用于老年痔病或混合痔伴有内痔粘膜松弛脱垂者。
手术方法基本与结扎切除术相同,只是在结扎时尽量使位置高,将松弛的直肠粘膜往上吊,并使其外的静脉曲张性外痔一同往上吊,外痔部分只需作一减张切口即可。
[1]具体的手术方法较多,包括注射、扩肛、套扎、物理疗法(冷冻、激光、红外线)、手术结扎或切除等。
因创伤大,痛苦大,并发症多需住院,控制饮食及排便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现已少有人采用。
而近年来新兴的PPH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无痛苦而被誉为治疗混合痔最好的方法。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痔疮切除术到底有哪些。
相信朋友们都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痔疮切除术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预防痔疮的症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身体。
痔疮内扎外剥术及肿物坏死脱落术——平体三宝疗法之现代化中医手术发布时间:2021-11-01T06:31:49.45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程凤林[导读] 平体三宝疗法之“内扎外剥术”比传统“外剥内扎术”的优势更多,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加快了手术速度,增加了手术安全,提高了手术质量。
程凤林苏州东吴中西医结合医院 215000摘要:平体三宝疗法之“内扎外剥术”比传统“外剥内扎术”的优势更多,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加快了手术速度,增加了手术安全,提高了手术质量。
而平体三宝疗法的坏死脱落术将同时避免了当今肛肠界所有手术疗法的弊端,又同时拥有当今肛肠界所有手术疗法的优势,是对当今肛肠界甚至肿瘤界直接切除术的挑战和颠覆关键词:内扎外剥术、外剥内扎术、坏死脱落术、平体三宝疗法。
正文:一、平体三宝疗法的内扎外剥术痔疮因为是由动静脉团扩张曲屈形成的,供血非常丰富,不能直接切除,否则会出血过多,所以古代中医就用结扎的方法,阻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其坏死自动脱落。
我们至今沿用的技术仍然是由中医的“结扎术”发展而来的“外剥内扎术”。
”外剥内扎术”顾名思义就是先剥离剪切外痔部分,结缔组织部分,再结扎内痔部分。
当然,结扎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套扎、贯穿结扎、8字结扎,还有平的三宝疗法的全切缝扎术等。
外剥内扎术的优势:1.避免了直接切除内痔引起的大出血2.避免了单纯结扎位置过低引起的疼痛及术后护理的困难3.减少了单纯结扎引起的痔核过大致坏死不全性大出血4.混合痔剥离后需要结扎的痔核变小,缩短了痔核坏死脱落期限5.修剪使肛门恢复美观和功能。
因为外剥内扎术拥有以上明显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肛肠界痔疮手术的通用经典方法,被医保及教材所收录。
外剥内扎术的弊端很多痔疮都是伴随着肛垫下移的,尤其是分颗不清的环状混合痔,当你在实行外剥内扎术时,你要把脱出在外的结缔组织全部切除剥离掉,你还要面临痔核强行分颗带来大量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