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第8章 农业现代化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58
公务员常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既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现代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要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
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
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
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
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
名词解释: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者控制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与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
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历史性的和世界性的概念。
人力资本:又称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未来有所收益而所作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向导,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简答:农业的特征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本质特征。
一般特征是: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市场起起作用的规律。
农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劳动力,外汇贡献;农业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农业的生态功能。
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有价性;位置的固定性和用途的选择性;效用的持续性和肥力的可变性;性能质量的差异性和收益的级差性。
现代农业经济学重点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特点:1.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2.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4.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得分散性和地域性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7.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之中体现出来农业经济学:现代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第一节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产权: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和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产权结构:指不同类型的产权所构成的产权框架及其比例产权结构的划分: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经济、私营产权、联营产权、其他产权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1.产权主体多元化2.产权关系明晰化3.收益权实现多样化4.产权交易市场化农业家庭经营: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2014 342 名词解释)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客观存在的原因: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第一章农业的内涵: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控制或强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内涵植物栽培+动物饲养;2)“农业前部门”,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后部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活动——外延。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的特点: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特殊的生产资料->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2)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3)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4)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自然风险(生产周期长)5)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监督先天的困难性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公共投资与农业支持政策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人、劳动)。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古代农业,用铁木工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经验来从事生产活动近代农业,机械化农具,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转化向商品化转变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特点:农业运行市场化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组织管理逐步科学化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