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法对小儿科门诊人次的预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4
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儿科门诊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使命。
准确统计儿科门诊的工作量对于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以及评估医疗工作绩效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儿科门诊工作量的统计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就诊人数的统计。
这包括初诊患者和复诊患者的数量。
初诊患者通常是首次因疾病症状前来就医,而复诊患者则是在经过初步治疗后按照医嘱返回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复查。
通过对这两类患者人数的统计,可以了解儿科门诊的总体服务规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在就诊人数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
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较为细致,从新生儿到青春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易患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特点都有所不同。
了解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助于针对性地配备医疗资源和开展医疗服务。
例如,对于低龄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和特殊的诊疗设备;而对于青春期的儿童,则可能需要更多关于心理健康和发育方面的关注。
门诊的工作时间也是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科门诊的工作时间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院的安排有所不同,可能包括正常工作日的白天时段,也可能涵盖周末和节假日。
统计每个时间段内的就诊人数,可以发现患者就诊的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
这对于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着是病种的统计。
儿科常见的疾病种类繁多,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传染病等。
对不同病种的就诊人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儿童疾病的流行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医院加强相关科室的建设和医疗技术的提升。
诊疗项目的统计同样不可或缺。
儿科门诊的诊疗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 X 光、B 超、CT 等)以及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输液、手术等)。
统计各类诊疗项目的使用频率和数量,可以评估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为设备采购和药品储备提供参考。
应用移动平均法预测门急诊人次为了更好地反映医院医疗业务现象的变化趋向,掌握现象变化的规律,为医院领导决策和制定长短期规划提供依据,通过正确运用平均法预测医院的某些指标,可以在各个方面更好地满足医院及患者的某些需求,有计划地、科学地分配各项能力资源,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很有必要对医院一些业务统计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
本文通过对医院近九年来门急诊人次的统计,采用二次移动简单算术平均法对我院下一年的门急诊人次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数十分接近,故认为应用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医院的门急诊人次。
标签:医院决策;预测;二次移动算术平均;直线趋势模型;拟合值下面是我院1998~2006年的门急诊人次统计数据,现采用二次移动简单算术平均法对我院2007年的门急诊人次进行预测。
1 预测方法及结果1.1各年门急诊人次(表1)在计算Mt(1)、Mt(2)时,所使用的移动平均项数相同。
计算移动平均数时,要首先确定移动平均的项数N。
N值不同,得到的预测结果也不同。
N的大小,可以反映移动平均数对原序列中不规则变动的平滑能力和对观察值反应的敏感程度。
N值越大,对不规则变动的平滑能力越强,但对观察值的反应越迟钝;N 值越小,对不规则变动的平滑能力越弱,但对观察值的反应越敏感。
N的取值范围是:≥2,<序列总项数n 。
一般来说,N的取值大小应视时间序列项数多少和数据波动特点而定。
本文取N =3,采用公式(1)(2)计算各期的一次、二次移动算术平均数,结果填入第(3)(4)栏内。
1.2采用二次移动算术平均法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经判断本院的门急诊人次大体呈线性趋势变动,故采用二次移动算术平均法建立模型进行预测t+T = at+ bt T(3)公式(3)中,t+T为t+T期的预测值;T为超前预测期数,at为截距,bt 为斜率。
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中,参数at,bt的估计公式为:at=2Mt(1) -Mt(2)bt=2 /(N-1)× (Mt(1) -Mt(2))(4)将M9(1)、M9(2)代入公式(4)中,求得a9 =2×71414 -70623 =72205b9 = 2 / (3-1)× (71414-70623 ) =791所以建立的趋势预测模型为9+T =72205 +791T1.3各期拟合值的计算公式t+1=[2+2 / (N-1)Mt(1) ]-[1 + 2 / (N-1)] Mt(2) (5)把按公式(5)计算的各年的拟合值填入表中第(5)栏内,如:6 =[2+ 2 / (3-1)]M5(1)-[1+ 2 / (3-1)]M5(2)=3×68294 -2 ×67519 =698441.4 χ2检验χ2= =0.0478(6)取α=0.05,n-m-1 =4-2-1=1,(n为时间序列总项数;m为模型中被估计参数的个数)。
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儿科门诊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场所,其工作量的统计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管理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的主要内容。
这包括就诊人数的统计,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如日、周、月、季度、年进行分类汇总,以清晰地呈现出就诊流量的变化趋势。
同时,还需要对患儿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了解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就诊比例,这有助于针对性地优化医疗服务和资源配置。
例如,对于 0-3 岁的婴幼儿,可能需要更多的护理设施和耐心服务;而对于 7-12 岁的儿童,可能更注重疾病的预防教育。
疾病种类的统计也是关键的一项。
通过对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烧、腹泻、肺炎等的统计,可以了解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易发病种,为医疗物资的储备、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比如,在流感高发季节,提前做好相关药品和防护用品的准备。
门诊的诊疗方式也是统计的重要部分。
包括门诊的初诊、复诊比例,以及各种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的使用频率。
这有助于评估医疗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合理调整诊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医生的工作负荷统计同样不可忽视。
记录每位医生的接诊量、看诊时间、加班情况等,能够了解医生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生的身心健康。
接下来,谈谈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的方法。
手工记录是最传统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和汇总相关数据,生成详细的统计报表。
另外,问卷调查也是一种辅助的统计方法。
可以向患儿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等待时间的感受等,从患者的角度评估门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的意义重大。
对于医院管理部门来说,通过工作量统计,可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如增加医护人员、购置医疗设备、调整科室布局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儿科门诊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儿科门诊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儿科门诊行业是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其服务范围涵盖了从儿童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到各类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儿科门诊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提升儿童医疗水平、保障儿童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发展情况诊疗人次稳步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儿科门诊的诊疗人次在不断上升。
在儿科门诊中,每天有1万~2万名患儿来就诊,每个科室都是一个小社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病患和陪护人员。
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在儿科门诊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一般病情较为缓和,处理儿童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分钟左右,工作强度相对较低。
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儿科医生每晚要看100多个病人,除了紧张的工作外,还得忍受患者家属的白眼。
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儿科床位资源主要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甲医院儿科的床位逐年减少,但儿童就诊数量却在逐年增加。
因此,儿科门诊常常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数量不足,诊疗水平有限,导致一些患儿不得不前往大城市的专业儿童医院就诊,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行业问题分析儿科医护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儿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每千名儿童只有0.62名儿科医生,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有1.46名儿科医生。
同时,儿科护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全国90%以上的儿科医生都在大中城市工作,基层医院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儿科医生。
这不仅给患儿看病带来困难,也给国家医疗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儿童社会医疗保险方面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儿童的社会型医疗保险政策。
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承担着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责任。
然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施行的是集中缴费、自愿参保政策,很可能导致没有在缴费期出生的儿童无法缴纳医疗保险现象的发生。
儿科门诊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概述儿科门诊市场是指针对儿童(0-14岁)提供诊疗和医疗服务的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科门诊需求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需求量、需求结构、需求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儿科门诊市场进行分析。
2. 儿科门诊市场需求量儿科门诊市场的需求量主要受到城市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人口总量近几年呈逐渐增长的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意味着儿科门诊的需求量也将相应增加。
3. 儿科门诊市场需求结构儿科门诊市场的需求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常见病和多发病需求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科门诊的主要需求来源。
这些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过敏等。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感染,因此这些疾病比较常见。
3.2 特殊病症需求儿科门诊市场还存在一些特殊病症的需求,如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发育迟缓等。
这些病症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预防保健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的预防保健需求也越来越受重视。
儿科门诊市场需求中的预防保健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方面。
4. 儿科门诊市场需求特点儿科门诊市场的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1 购买决策的间接性儿童的就诊主要由家长来决策,家长是需求的决策者和支付者。
因此,在开展儿科门诊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和偏好。
4.2 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于儿科门诊市场而言,服务质量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家长们更加关注医院的口碑、医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优质的服务将吸引更多家长选择某个儿科门诊。
4.3 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于就诊者而言,就近就诊是一种便利和节省时间的选择,因此地理位置会对儿科门诊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儿科门诊的位置应该尽量接近居住区、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
5. 结论儿科门诊市场的需求量随着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求结构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特殊病症和预防保健等多个方面。
儿科门诊工作量统计儿科门诊作为儿童医疗保健的重要窗口,其工作量的统计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管理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儿科门诊的工作量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一、门诊量统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儿科门诊的就诊人数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趋势。
通过对每日、每周、每月以及季度和年度的门诊量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工作日和周末的门诊量有所不同。
通常,工作日的门诊量相对较为稳定,而周末由于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门诊量会有所增加。
在季节方面,秋冬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儿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因此这两个季节的门诊量往往高于春夏季节。
从月度数据来看,寒暑假期间,由于孩子们的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外出活动增多,意外伤害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可能增加,导致门诊量有所上升。
而年度数据则能反映出长期的趋势,例如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保障的改善,儿科门诊的总就诊人数可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病种分类统计对儿科门诊所接诊的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分布情况。
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等,始终占据较大比例。
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也是常见的就诊原因,特别是在饮食不规律或换季时更容易发生。
此外,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疾病等,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病情较为复杂,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医生工作量统计每位医生在儿科门诊的工作量也是统计的重要内容。
包括每位医生每天接诊的患者数量、平均看诊时间、开具的检查和处方数量等。
有些医生由于经验丰富、口碑良好,可能接诊的患者数量较多,但也要关注其工作强度是否过大,以保证医疗质量。
而对于新入职的医生,虽然接诊量相对较少,但通过统计可以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为培训和指导提供依据。
平均看诊时间的统计能够反映出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对患者的关注程度。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儿科诊所作为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报告通过对某儿科诊所近一年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诊所运营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某儿科诊所近一年的运营数据,包括门诊量、住院量、收入、费用、药品销售、医生工作量等方面。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儿科诊所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入剖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门诊量分析(1)总体趋势从图表1可以看出,该儿科诊所的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诊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2)季节性分析从图表2可以看出,该诊所的门诊量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这与季节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基本吻合。
2. 住院量分析(1)总体趋势从图表3可以看出,该诊所的住院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诊所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认可。
(2)季节性分析从图表4可以看出,该诊所的住院量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与门诊量季节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3. 收入及费用分析(1)收入分析从图表5可以看出,该诊所的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诊所的盈利能力较强。
(2)费用分析从图表6可以看出,该诊所的费用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收入增速,说明诊所的运营效率较高。
4. 药品销售分析从图表7可以看出,该诊所的药品销售额在近一年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抗生素类药品销售额占比最高,其次是感冒类药品。
5. 医生工作量分析从图表8可以看出,该诊所的医生工作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最大,其次是其他科室医生。
四、存在问题1. 门诊量增长过快,导致医生工作量增加,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2. 药品销售中抗生素类药品占比过高,可能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风险。
3. 部分科室服务能力不足,如新生儿科、儿童康复科等。
儿科门诊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在文章中,我们将对儿科门诊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市场概况、市场需求分析和市场竞争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
通过本报告,我们旨在全面了解儿科门诊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可靠的市场数据和发展建议,促进儿科医疗服务的持续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本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对儿科门诊市场进行概述,介绍儿科门诊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
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概括性地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和重点讨论内容。
接着阐明撰写该报告的目的,即为了全面了解儿科门诊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市场参与者提供发展策略建议。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概述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子章节,分别对儿科门诊市场的概况、市场需求分析和市场竞争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全面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特征。
结论部分对儿科门诊市场的发展趋势、前景展望和发展策略建议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并对报告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强调。
1.3 目的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儿科门诊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帮助相关行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市场概况、需求分析、竞争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建议,促进儿科门诊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儿科门诊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市场需求、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儿科门诊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市场概况部分,我们发现儿科门诊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为投资者和医疗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在市场需求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对儿科门诊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追求更加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对儿科门诊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儿科门诊工作量分析报告儿科门诊作为儿童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工作量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科门诊的工作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对具体时间段的儿科门诊工作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门诊量的总体情况在具体时间段内,儿科门诊共接诊了具体数量名患儿。
从月度分布来看,就诊人数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
例如,在季节 1和季节 2,由于天气变化较大,儿童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门诊量相对较高;而在季节 3和季节 4,门诊量则有所下降。
从周分布来看,周一至周五的门诊量较为平稳,周末的门诊量相对较大,这可能与家长在周末有更多时间陪同孩子就诊有关。
二、患者的年龄分布就诊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年龄范围 1至年龄范围 2之间。
其中,年龄区间 1的患儿数量最多,占总就诊人数的具体比例 1。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诊人数逐渐减少。
年龄区间 2的患儿就诊比例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身体抵抗力有所增强有关。
三、疾病种类的分布在儿科门诊所接诊的病例中,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占总病例数的具体比例 2。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是主要的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其次,如腹泻、消化不良等,占比为具体比例 3。
此外,传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水痘等在特定时间段内也有一定的发病比例。
四、就诊时间分布患儿的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 8 点至 11 点和下午 2 点至 4 点这两个时间段。
上午的就诊高峰出现在 9 点至 10 点,下午的就诊高峰则在 3 点左右。
这两个时间段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合理安排资源,以确保为患儿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五、门诊医生的工作负荷在具体时间段内,每位门诊医生平均每天接诊具体数量名患儿。
部分医生的接诊量甚至超过了平均水平,工作负荷较大。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影响医生的诊断质量和服务态度,因此需要合理调整医生的排班,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儿科门诊工作量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儿科门诊作为儿童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工作量的变化反映了儿童医疗需求的趋势和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科门诊的工作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现对我院儿科门诊的工作量进行分析。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我院儿科门诊的信息系统,收集了过去一年(____年____月至____年____月)的门诊诊疗记录。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日期、诊断结果、治疗方式等。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
主要统计指标包括门诊就诊人次、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疾病谱构成、就诊时间分布等。
二、结果1、门诊就诊人次过去一年,我院儿科门诊共接诊患者____人次,平均每月接诊____人次。
其中,就诊人次最多的月份是____月,达到____人次;就诊人次最少的月份是____月,为____人次。
2、患者年龄分布0-3 岁患儿占比最高,约为____%;3-6 岁患儿占比约为____%;6-12 岁患儿占比约为____%;12 岁以上患儿占比约为____%。
3、疾病谱构成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占比约为____%,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居多;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二,占比约为____%,常见疾病包括腹泻、消化不良等;其次是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4、就诊时间分布就诊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 9 点至 11 点和下午 2 点至 4 点。
其中,上午的就诊人次明显高于下午。
三、讨论1、就诊人次的变化原因就诊人次的波动可能与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学校假期等因素有关。
例如,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就诊人次相对较多;暑假期间,由于家长有更多时间带孩子就诊,也会导致就诊人次增加。
2、年龄分布特点0-3 岁患儿就诊比例较高,这与该年龄段儿童免疫力较弱、易患病有关。
同时,家长对低龄儿童的健康关注度也相对较高。
3、疾病谱构成分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提示我们在日常医疗服务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诊疗能力和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工作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儿科门诊作为儿童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工作量的变化反映了儿童健康需求的趋势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
为了更好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儿科门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对儿科门诊的工作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涵盖了过去一年(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儿科门诊的就诊记录。
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就诊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方式等。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收集方法:1、与医院的信息技术部门合作,获取原始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清理和筛选,排除无效和重复的数据。
2、对关键数据字段进行了核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三、儿科门诊工作量的总体情况1、就诊人数在过去的一年中,儿科门诊共接诊了_____名患者。
其中,春季就诊人数为_____,夏季为_____,秋季为_____,冬季为_____。
可以看出,冬季就诊人数相对较多,可能与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导致儿童易患病有关。
2、就诊时间分布就诊时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工作日的上午 8 点至 10 点、下午 2 点至 4 点是就诊高峰期,周末的上午 9 点至 11 点也是患者较为集中的时间段。
3、疾病种类分布常见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咳嗽、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以及传染性疾病(如水痘、手足口病等)。
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占总就诊人数的_____%。
四、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就诊情况1、 0-3 岁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就诊人数较多,主要疾病为呼吸道感染、腹泻和幼儿急疹等。
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2、 4-6 岁学龄前儿童就诊原因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感染、龋齿和视力问题等。
移动平均法对小儿科门诊人次的预测分析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法对小儿科门诊量进行预测。
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科2010~2013年各季度门诊量,采用移动平均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对2014年各季度数据进行评估预测并做95%置信区间检测。
结果2014年各季度小儿科的门诊量均在置信区间内。
结论移动平均法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数据,为科室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标签:移动平均;门诊人次;预测
小儿科门诊是医院里门诊量最大的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对季节波动较为敏感的科室,它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有规律性的起伏波动[1],现根据这种规律性的波动采用移动平均法对门诊人次进行预测,①可以对医院、科室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②可据此来调整门诊医师的做诊班次,在患者高峰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2010~2013年每季度小儿科门诊人次数据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我院信息科统计报表,真实可靠。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以时间序列的实际值为依据,计算出移动平均的季节比率、校正系数和预测误差,求出长期趋势线,以95%的置信区间对长期趋势值进行预测。
2 结果
2.1计算移动平均比率依据门诊人次(Yt)计算4个季度的移动平均数,再对4项移动平均进行2项移动平均,以剔除时间数列中季节的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计算移动平均比率,并计算平均指数的均值,本例为1.0010541;按平均1来校正移动平均比率,本例中校正系数=1/1.0010541。
季节修正指数=各季节平均指数×校正系数,并求得调和时间序列(Tt),见表1、表2。
2.2计算调和时间序列并进行季节比率预测调和时间序列等于每一实际门诊数值/季节修正指数。
以时间序列号为自变量,以调和时间序列值为应变量建立长期时间趋势序列直线:T=a+b×t,根據最小二乘法原则,采用spss 19.0软件计算:Tt=14984.422+524.141×t。
2.3计算误差及置信区间根据所得直线方程求出各期预测值:Yt=(14984.422+524.141×t)×季节修正指数。
并再次利用最小二乘原则计算误差平方e2=(Yt-Yt)2,并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得到95%相应置信区间,得到其合理性检验并据此对14年各季度门诊人次进行预测和各季度人次分析,见表3。
3 结论
3.1模型科学性分析将该方法算出的14年预测值与实际值计算相对误差,考察预测精度,见表3。
表中可见,第四季度预测值最好,精度最高,第三季度处于小儿科淡季,门诊量相对较小,使得预测值最差,但实际发生值仍在95%区间内,具有可靠性。
3.2各季度比重分析从历年数据可见小儿科第四季度门诊人次比重最大,同时也是各年变化幅度最平稳的一个季节;同时从表2中可见,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季节指数>1,而其他两个季度的季节指数<1,说明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门诊压力较大,也就是俗话说的“门诊医疗旺季”,科室应适当调整门诊人力、物力,在此时应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既方便了门诊患者,提高了社会效益,又增加了医疗收入[3]。
3.3 2015年门诊人次预测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模型预测和实际有一定出入,但仍控制在95%的可信区间范围内,因此模型具有可信度。
但观察表3可以看出模型预测的第1、4季度为最好,第2、3季度为稍差;因此我们根据模型对15年进行预测的时侯加以修正,将各季度平均比重的因素考虑进去,得到修正预测值,见表4。
统计预测是依据历史资料和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普遍。
通过对门诊人次的预测,可以为医院和科室更加高效的调整人力、物力的结构,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有效科学的利用卫生资源,合理安排医师和护师的工作量,既增加经济效益又提升社会效益[4]。
参考文献:
[1]林宏,孙忠.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12(3):453-456.
[2]赵琳,肖蓓,刘春玲,等.门急诊量和出院人数预测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病案,2014,15(11):39-40.
[3].武权,王海威,魏星.两种模型在医院门诊量预测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0,5(20):553-554.
[4]胡玉亮,王彩霞.利用一阶自回归模型对某院入院人数进行预测[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