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拉肚子怎么办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肝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它是指肝气郁结,造成身体不适的状态。
肝郁常常会导致腹痛等症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
为了缓解肝郁带来的腹痛问题,中医调理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于缓解肝郁腹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肝喜怒,郁怒则伤肝,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情绪激动。
适量摄入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杂粮粥、蔬菜水果等,可以保持肠道通畅,减轻腹痛的发作。
另外,一些具有舒肝解郁作用的食材也可以适量食用,例如黄连、青皮等,它们可以帮助舒缓肝气郁结,缓解腹痛症状。
二、运动调理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腹痛等不适症状。
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通过调节气血循环,舒缓肝气郁结的问题。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轻柔的运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腹痛带来的不适感。
三、药物调理中医药物也可以用于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具有舒肝散郁、痛湿化瘀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香附疏肝丸等。
这些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郁的症状,减轻腹痛的程度。
此外,按摩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调理方式,例如经络按摩、穴位按摩等,可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进而缓解腹痛问题。
四、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志与肝气的关系,因此调节情绪对于缓解肝郁腹痛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常见的方法包括听音乐、读书、旅行等,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和支持,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疏肝解郁可以有效缓解肝郁腹痛问题。
在饮食调理方面,合理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食用一些舒肝解郁的食材;运动调理方面,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药物调理方面,中药可以缓解肝郁症状,减轻腹痛程度;情绪调节方面,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适当的方式排遣压力。
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6-30T14:20:58.1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孙红娜[导读]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给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性影响。
孙红娜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摘要]目的:分析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抽选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疗法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疗法,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疗法,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病症缓解率、症候积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有区别。
结论:临床给予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肝郁脾虚;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给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性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该病症病发率持续上涨。
目前,临床大多借助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虽可改善病症,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故而,需探究有效、合理的疗法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1]。
下面,将我院收治患者的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9月随机抽选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疗法组:30例对照组中,女性、男性患者分别13例、17例,年龄段18-67岁,平均(45.2±1.6)岁;疾病史2-20天,平均(10.2±0.8)天;30例研究组中,女性、男性患者分别12例、18例,年龄段19-68岁,平均(45.3±1.7)岁;疾病史3-20天,平均(10.3±0.9)天。
2组患者的疾病史、男女例数等资料统计无区别,P>0.05。
泄泻九法及对应用药泄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大便次数增多、量少、呈稀水状,并伴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中医学对泄泻有着详细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泄泻类型及相应的用药方法。
1. 脾虚泄泻:该类型的泄泻常见于脾气虚弱的人群,主要症状是大便稀软、色黄、量多,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使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参、黄精、参等。
2. 肝郁泄泻:肝气郁结、不舒畅时易导致泄泻。
此类泄泻伴有腹胀、烦躁、胸闷等症状,多见于长期情绪压抑、烦躁易怒的人群。
可采用疏肝解郁的药物治疗,如柴胡、青皮等。
3. 湿热泄泻:多见于中暑、饮食不洁等引起的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质地、口渴、尿黄等。
治疗时可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
4. 肾虚泄泻:肾脏功能不足导致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不稳定、夜尿频繁、腰酸、畏寒等。
治疗时可采用补益肾气的药物,如杞菊地黄丸、肾气丸等。
5. 气滞泄泻:气滞不畅时易出现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黏液质、腹胀、肚脐周围疼痛。
治疗时可使用理气和中的药物,如香附、柴胡疏肝丸等。
6. 寒湿泄泻:多见于寒湿郁结所致的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糊、腹冷、腹泻等。
治疗时可使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理中丸、温中纳气丸等。
7. 食积泄泻:多因饮食不当、过食油腻等导致食积积聚而引发泄泻。
治疗时可使用理气和中的药物,如瞿麦、草果等。
8. 寒凉泄泻:寒凉体质的人容易患上此类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清稀、伴有腹痛、畏寒等。
治疗时可采用温经驱寒的药物,如炮姜、肉桂等。
9. 药物泄泻: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等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泄泻。
治疗时需要停药或减量,并辅以调理肠道功能的药物,如蒲地蓝消炎丸等。
需要注意的是,泄泻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和调理方法。
在用药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避免滥用药物或选错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治疗泄泻的关键,如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葛来安主任医师运用中药联合蒸脐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验案举隅葛来安主任医师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蒸脐疗法和中药联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验案。
患者王女士,女性,32岁,因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王女士反复出现腹泻症状已有3年,每次发作时腹泻次数多,有时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便,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但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
王女士情绪较为焦虑,易怒,食欲不振,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
葛来安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望闻问切等综合情况,初步判断为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他认为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病因,需及时调理肝脾,舒肝调情,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
针对王女士的病情,葛来安主任医师制定了中药联合蒸脐疗法的治疗方案。
中药方主要包括柴胡、白芍、茯苓、甘草等药物,以调理肝脾,疏肝和胃,缓解腹泻的症状。
蒸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蒸蒸发艾灸的方式刺激脐部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
治疗开始后,王女士按时服用中药,并定期到医院接受蒸脐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女士的症状逐渐好转,腹泻次数减少,粪便恢复正常。
她的情绪焦虑减轻,食欲也有所改善。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女士几乎没有腹泻的发作了,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葛来安主任医师指出,中药联合蒸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平肝和胃,缓解腹泻的症状;蒸脐疗法可以刺激脐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调理脾胃的功能。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此次治疗,葛来安主任医师再次验证了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
他表示,中医药在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肠道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痛泻要方治疗肝脾不调的泄泻#健康明星计划# #健康科普排位赛#痛泻要方是治疗泄泻的经典名方,全方仅由四味药组成,方小而精炼,主治肝脾不调引起的泄泻。
肝脾不调为什么会引起泄泻,这种泄泻有什么特点呢?这里说的肝脾不调主要是脾虚肝旺。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水谷不化,小肠无以分清秘浊,容易发生泄泻。
肝主疏泄,一旦脾土虚,则更容易发生肝木郁而克脾土,风动生疏泄,疏泄太过,加重泄泻。
所谓“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这种泄泻的特点是泻必腹痛,所以又被称为“脾虚肝旺之痛泄”。
痛泻要方就是针对这种泄泻所设立的方,全方共四味药,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柔肝缓急,陈皮和防风条畅肝脾气机,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效,使脾健肝柔,痛泄自止。
要会用痛泻要方,要抓住两个重点,“痛泄”和“肝旺”。
“痛泄”就是泻必腹痛,一般多见泄泻之前腹部胀痛,肚子咕噜噜叫,要马上跑厕所,泻下急迫,甚至是气屎俱下,但泻后痛减,一日发作数次甚至是十数次。
“肝旺”说的是肝气郁迫,即伴有明显肝气郁结的其他症状。
肝主疏泄也包括舒畅情志,情志不舒是肝气郁结常见的病因和表现。
痛泄病人发病诱因很多都与精神情绪变化有关,比如多愁善感,抑郁急躁,情绪波动大都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因素。
肝除了主疏泄,还主谋虑,所以肝也被称为将军之官。
平日思虑太过,不仅忧思伤脾,谋虑太过也容易引起肝郁,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肝气郁结常见胸闷,胁肋胀,女性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而肝郁日久,还可能出现口干口苦,烦躁,容易上火等郁而化火的表现。
总之,如果泄泻病人满足“痛泄”的特点,同时还伴有肝旺的表现,就可以用痛泻要方了。
如果病程久远,久泻的病人可以加炒升麻助升阳止泻,如果肝郁化火,有明显上热症状,舌苔黄腻,可以加黄连少量助清热燥湿。
肝郁脾虚的症状之一:泄泻
泄泻(肝郁脾虚证)中医泄泻(肝郁脾虚证)属于西医学肠易激综合征的范畴,其症候群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异常等,其中,腹痛和腹部不适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可通过排便得到改善。
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指由于精神紧张,忧郁恼怒,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脾;或思虑伤脾,土虚木乘,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
《景岳全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凡遇怒气便作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入,今即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 。
关于本病的治疗,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泄泻》指出,久患泄泻,“阳明脾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 ,故以甘养胃,以酸制肝,由此创立了“泄木安土” 的治法。
《医方考》曰:“泄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泄” ,指出了本病的特点是“泻必腹痛” ,故其治宜柔肝健脾,祛湿止泻,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医方集解· 和解之剂》对痛泻要方的解析为:“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泄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疏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
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
肝郁脾虚型久泻治疗经验浅谈作者:李昆仑党中勤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久泻的病因不外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大肠运化失司和肾阳不足;肝郁脾虚型久泻治疗上以疏肝健脾、化湿止泻为主,佐以理气调中,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久泻;肝郁脾虚;痛泻要方;临床经验;党中勤【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148-02久泻乃泄泻之久者,病程通常超过2个月以上,古称“溏泻”“飨泻”。
现代医学中的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引起的慢性泄泻均属中医学“久泻”范畴。
1 病因病机笔者认为久泻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往往迁延2个月以上,病因多为脾气受损,湿邪困土,肠道失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指脾气虚弱,纳运乏力,饮食难化,清浊不分,上有清气不得滋养而见头目眩晕、精神疲惫;中有湿浊停滞而见腹胀满闷;下有水谷下注而见便溏。
笔者认为情志失调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
《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气逆则肝气不能行其升发之能,肝气不能疏达,横逆乘犯脾胃,脾胃受制,腐熟运化功能失常,肠失传导,发为泄泻。
脾胃素虚经久不愈者,每遇恼怒之时,泄泻即作,时发时止。
张景岳所言: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滋养,脾气虚弱,生化失司,不能滋肾,日久致肾气虚、阳虚;反之,肾气素虚,先天之气滋养脾胃无力日久而致脾胃虚弱,脾肾气虚阳虚,统摄无权致滑脱不止。
2 治疗原则2.1 以疏肝健脾化湿为关键泄泻为食入之水谷不能运化成精微,与糟粕合下。
肝郁脾虚型久泻因脾气虚弱,加之肝郁气滞、肝木横犯脾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湿困脾土,脾素喜燥恶湿,中焦湿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久泻;或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致使脾不健运,湿浊内生,气血生化失司,精微不化无以濡养脾土则脾气渐损而致脾虚泄泻。
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使用辩证施护的效果观察肝郁脾虚型腹泻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常常采用辩证施护的方法来治疗。
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辩证施护的调理,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本文将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使用辩证施护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一、病因病机肝郁脾虚型腹泻是由于肝郁不舒、脾气虚弱所致的一种肠胃病症。
肝郁是指肝气郁滞,导致肝气不舒,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导致腹泻。
脾虚是指脾气不足,脾气虚弱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无法正常运化,从而引起腹泻。
肝郁与脾虚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腹泻的发生。
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的关键是要调理好肝气和脾气,平复肝气,益虚脾气。
二、辩证施护的基本原则1. 调肝理气:由于肝主疏泄,肝气郁滞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要通过调理肝气,平抑肝气,舒展经络,缓解症状。
2. 补脾益气: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虚弱,食物无法正常运化,就会导致腹泻,因此要通过益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
3. 和胃止泻:在治疗腹泻的要注意调理脾胃,增加脾胃的吸收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4. 个体化施护:对于不同个体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护,具体化疗法,提高疗效。
三、效果观察我们在临床上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进行了辩证施护的治疗观察,结果发现,辩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有着显著的效果。
1. 调肝理气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的肝气得到了有效的调理,肝气郁滞的症状明显减轻,腹泻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形状逐渐恢复正常。
肝气得到平抑后,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2. 补脾益气的效果通过益脾益气的治疗,患者的脾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增强,体重逐渐回升。
脾虚症状得到了缓解,患者的精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3. 和胃止泻的效果在治疗腹泻的我们重点调理脾胃功能,加强脾胃的吸收功能,增加胃肠蠕动,控制腹泻的发生。
《柴诃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肝郁脾虚是IBS-D的重要中医证型之一,其治疗需以调和肝脾、健脾止泻为原则。
柴诃健脾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肝郁脾虚型IBS-D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柴诃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科门诊。
纳入标准包括:符合IBS-D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
排除标准包括:合并器质性肠道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止泻药、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等。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诃健脾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疗程为4周。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等)的改善情况,以及肝功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三、结果1. 临床疗效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生化指标变化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生化指标改善。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的药物耐受性较好,未出现明显的药物过敏或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柴诃健脾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调和肝脾、健脾止泻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柴诃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较好。
柴诃健脾汤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缓解肠道炎症等有关。
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使用辩证施护的效果观察引言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泻和便秘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辩证施护的方法,即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中药和饮食调理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使用辩证施护的效果。
方法选取2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
每位患者均接受中医四诊观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辩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中药方:柴胡、白芍、枳壳、泽泻、茯苓、香附、白术、甘草,每日1剂。
饮食方:少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食粥类温热食物,如红枣粥、莲子粥、地瓜粥等,每日3餐。
治疗时间为4周,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观察其腹泻情况、精神状态、食欲等方面的变化,并根据患者自述和中医四诊观察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14例(70%)症状完全消失,6例(30%)症状明显减轻。
精神状态和食欲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腹泻症状减轻:所有患者的腹泻次数均减少了,每日排便次数由平均4次减少至2次,排便质量也有所改善,达到成型。
经四诊观察,证明脾气虚已得到有效调理。
2. 精神状态改善:治疗前,患者常常感到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觉得精神状态有所提升,情绪较前更加平稳,接受治疗后更能保持心情愉快。
3. 食欲增加:治疗前,患者常常食欲不振,接受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明显增加,能够正常进食。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采用中药和饮食相结合的辩证施护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提升精神状态和食欲。
具体来说,中药方中所用的药物均具有疏肝、健脾、利湿的功效,能够缓解肝气郁结、脾气虚弱所致的腹泻。
饮食方中所采用的温热食物能够补益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后背凉拉肚子,口舌生疮,牙肿痛,是肝气郁结导致的,中医有妙招前天,来一个患者,男,53岁。
他一进门,就让我关半扇门,因为怕冷。
而且让我把凳子放上坐垫,他说坐两凳子时间长了,后背发冷,还会肚子疼,拉肚子。
手也不能拿凉东西,拿凉东西时间长也会出现肚子疼拉肚子。
问我该咋办?看他进门之后的这些情况和他说的病情,明显就是寒证,心想这还不好办,寒者热之,用一些温阳散寒的药不就行了。
但是看了他的舌苔之后,我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他的舌红,苔薄黄,没有寒证的白苔。
脉弦。
我问他经常生气,郁闷,胸胁胀痛?他说他是老师,看到学生不学习,哪有不生气的。
又问他有没有口腔溃疡和牙龈肿痛的情况,他说这都好几年了。
根据这个老师的情况,可以判断为阳郁厥逆证和肝脾气郁证。
说白了就是四逆散的症状。
四逆散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这个患者因为生气导致肝气郁结于体内,使气机不畅通。
也就人体内发生了交通堵塞,不能让气血阳气,输送到四肢末端,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的情况。
也就是中医上说的四逆证。
四逆为症状名。
指四肢逆冷不温的表现。
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
《伤寒明理论·四逆》:“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若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者,传经之邪也,四逆散主之;若始得之手足便厥而不温者,是阴经受邪,阳气不足,可用四逆汤温之。
”参见手足厥冷:手足厥冷为症状名。
指手足冷至肘膝的征象。
这个患者为什么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和牙龈肿痛的问题。
同样还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的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去温暖手脚。
而阳气是向上运动的,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不知道原因的人,肯定回去服用清热泻火的药,那就麻烦了。
不但治不好上火的问题,还会损耗人体的仅存的阳气。
明白了这个患者的病因,治疗就好办了。
我给他开的药是四逆散合四逆汤加栀子肉桂。
四逆散整方作为君药。
四逆散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治疗肝郁脾虚的方剂《治疗肝郁脾虚的方剂》肝郁脾虚啊,这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小内乱。
肝在那生闷气,脾呢,又没了干劲儿。
咱中国人讲究个平衡,这身体里不平衡了,人就难受。
那有啥办法能让它们重新和谐起来呢?这就不得不说到那些个治疗肝郁脾虚的方剂了。
逍遥散,这名字听起来就很自在逍遥。
就好像是给身体里那些纠结的气儿开了个散气会。
柴胡是这里面的主心骨,就像一个厉害的和事佬,专门跑到肝那儿去,把那些郁结的肝气给疏散开。
当归呢,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滋养者,给肝补充点营养,让肝不再那么容易生气。
白芍也来帮忙,它就像一个安静的守护者,和柴胡一起让肝气乖乖听话。
白术和茯苓那就是脾的好伙伴,白术像个勤劳的小农夫,在脾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茯苓则像个清道夫,把脾周围的湿气垃圾都清理掉。
甘草就像个万能胶水,把这些药材的力量粘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肝郁脾虚的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还有痛泻要方。
这个方剂啊,特别适合那种一生气就拉肚子的情况。
就像身体里有个小机关,一生气,脾就吓得直拉稀。
防风在这个方子里就像一个小卫士,它站在肝和脾之间,防止肝气太盛欺负脾。
陈皮呢,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管家,把脾胃的气机梳理得井井有条。
白芍又出现了,它在这儿还是发挥着柔肝的作用,让肝别太暴躁。
白术继续巩固脾胃的阵地,让脾变得强壮起来。
这几味药凑在一起,就像给这个爱闹脾气的身体机制上了一道保险,肝气不随便乱冲,脾也能稳稳当当工作了。
参苓白术散也对肝郁脾虚有帮助呢。
这里面人参就像个大领导,给身体注入一股正能量,让整个身体的机能都活跃起来。
茯苓和白术前面也提到过,在这儿继续发挥清理和巩固脾胃的功能。
山药就像个贴心的小棉袄,给脾胃提供满满的营养。
白扁豆像个小助手,协助茯苓祛湿。
莲子肉像个安静的小莲子精,让脾胃多了一份宁静。
薏苡仁就像个小刷子,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刷走。
砂仁像个调皮的小精灵,给脾胃的气机加点活力。
桔梗就像个小信使,让这些药效能够在身体里四通八达。
这么多药材一起努力,肝郁脾虚的状态也就慢慢改善了。
由肝气郁结发展到肝郁脾虚而产生了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名方【一点资讯】柴胡疏肝散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泻;肝主筋,主调畅气机,筋脉拘急,气滞不通则痛。
故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脾属土,肝属木,土虚,木克土即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
《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就是说腹泻的原因在于脾虚,腹痛的原因在于肝实。
治疗这种类型的腹痛泄泻,宜采用补脾抑肝、祛湿止泻的方法。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药组成(剂量6:4:4:3),方中以炒白术为主药,其味苦、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健脾燥湿、止泻;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陈皮理气疏肝醒脾;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
四药相配,能起到很好的疏肝健脾、调气止痛之功效,可使脾健肝平、气行湿去、肝脾和调,则痛泻可止。
临床表现为: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仍腹痛,痛泻不止,反复发作。
舌苔薄白,脉弦而缓,右手脉象盛于左手柴胡疏肝散本方所治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血滞,横逆犯胃所致。
肝失疏泄,经气不利,则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脉弦;肝气不疏,横逆犯胃,则脘腹胀满。
根据“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以柴胡为君,调肝气,散郁结。
臣以香附专人肝经,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止痛;川芎辛散,开郁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助柴胡疏肝理气止痛。
佐以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气之功;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陈皮相伍以理气行滞调中;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诸药合用,能理肝气、养肝血,和胃气,诚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良方。
本方是四逆散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
而四逆散中四药等量,侧重调畅气机,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轻用甘草,将枳实改为枳壳,再加陈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气疏肝,兼以和血止痛,为治肝郁血滞之良方。
肝气郁结拉肚子怎么办
肝气郁结就是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胸闷气短的,还经常痛无定处,没有食欲,,而且还会造成拉肚子。
肝气郁结拉肚子的拉肚子跟平时的拉肚子不一样,不是着凉,或者消化不良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情绪的不稳定导致的,它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得了出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一可以去做肠镜检查,排除一下炎症性肠病的可能,若是没有什么异常,注意平时饮食规律,不吃冷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无需吃药。
二肝气郁结腹泻一般腹泻腹痛多和情绪变化等有关,常随着心情的好坏而变化,所以平时不断遇到什么事都要冷静对待,时刻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可加郁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气。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
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法半夏和胃降逆。
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
四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茯苓、乌药、白豆蔻健脾除湿,温经止痛。
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五肝气郁结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
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
不过腻。
当出现拉肚子的时候不要简单的以为只是着凉或者肠炎,肝气郁结也会引起拉肚子的,这是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下系统的检查,看到底属于什么拉肚子,什么样的病症就用什么药,而且肝气郁结辣子的病程比较长,用药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