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的种类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外事翻译的种类和特点外事中文翻译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类型。
口译翻译:口译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的过程。
外事中文口译翻译主要应用于会议、谈判、演讲等现场场合,要求翻译员实时进行语言转换。
特点包括:1.即时性:翻译员需要实时准确地将讲话人说的内容转换为目标语言,并流畅地传达给听众。
2.瞬间反应能力:翻译员需要瞬间理解并转换语言,同时掌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
3.忠实性:口译翻译要求忠实传达原意,不添加或删减信息。
4.灵活性:翻译员需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修正错误或澄清误解。
5.对语言表达的适应性:翻译员需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采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笔译翻译:笔译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书面表达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书面表达的过程。
外事中文笔译翻译主要应用于文件、合同、报告等文字材料的翻译,要求翻译员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精确的翻译。
特点包括:1.准确性:翻译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并用准确、流畅的目标语言表达。
2.上下文把握能力:翻译员需要综合考虑文章上下文的信息,保证翻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专业术语的运用:翻译员需要掌握专业术语,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4.知识积累与不断学习:翻译员需要对不同领域知识进行积累和学习,以保证翻译质量。
5.文化适应性:翻译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合理选择表达方式,避免产生歧义和冲突。
总的来说,外事中文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要求翻译员具备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理解上下文、熟悉专业术语,并能在不同场合应对灵活。
2021考研英语翻译:分句翻译的五种类型英译汉时,由于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大不相同而往往需要改变一下句子结构以适应于汉语的表达习惯。
采用分句、合句进行翻译的作法正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而运用的一种重要技巧。
所谓分句,就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所谓合句,就是指把原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译成一个简单句。
运用这种分句、合句的汉译技巧可以使译文层次分明,更合乎于汉语的表达习惯。
分句翻译的技巧共分五种类型,合句汉译的技巧共分三种类型。
先谈谈分句汉译技巧的五种类型。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英语词典的分类:英语词典可以分为普通词典和专门词典两大类。
普通词典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必备的。
按照其词语解释的方式可分为英汉词典、英汉双解词典、英英词典和汉英词典四类。
(1)英汉词典方面,在开始阶段备有一本质量可靠的简明英汉词典或学生英汉词典就可以了。
中型的英汉词典可选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英汉词典》或商务印书馆的《最新高级英汉词典》。
《新英汉词典》基本上可以满足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一般需要;《最新高级英汉词典》的规模比前者小一些,但对常用的、搭配能力强的动词和介词叙述较详,举出的动词短语和惯用语的例子较多,部分词条内设有辨异栏,对其用法给出具体指导,这些都十分适合英语学习者的需要。
大型的英汉词典可考虑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
该词典收入大量百科词条,专有名词的收录也十分丰富,如Tanaka是“田中”,Hashimoto是“桥本”,这些日语姓名在一般的英语词典中是查不到的;此外,梁实秋主编,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出版的《远东英汉大词典》也是一本久负盛名的大型英汉词典。
但一般来说,大型英汉词典并不是和英语初学者的需要。
(2)英汉双解词典可以作为英语学习者从使用英汉词典到使用英英词典的过渡。
牛津大学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编得很有特色,词典后面附有地名和人名的汉译。
(3)英英词典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英语学习者使用。
这方面,《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以其释义通俗易懂而十分适合学习者的需要。
这本词典不但例句丰富,而且注重用法和单词辨异。
《钱伯斯学生英语词典》(Chambers English Students’ Dictionary)是一本十分适合初学者使用的小型英英词典。
此外,也可选用《钱伯斯基础英语词典》(Chambers 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和《柯林斯最新英语词典》(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等。
一、导论(一)翻译是什么?翻译过程即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原文作者将讯息符号化,以符号的形式(文字或图形等)呈现给理解者(读者或译者)这个过程就是编码;而理解者把符号形式转换成讯息的过程就是解码。
翻译好坏的评判标准在于:译文能否把原文所包含的讯息全部解析出来并呈现给读者。
(二)翻译的分类1.语内翻译:同一种语言间不同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过程。
(古文—现代文)2.语际翻译: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3.符际翻译:非语言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过程。
(读取标识)二、翻译工具(一)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库、语料库、百科全书、在线词典、搜索引擎、专业资料等(二)网络在线/辅助翻译依托于强大的网络,在线翻译的翻译速度更快、新词和生僻词收录量更大,并且可以实现多语种互译,唯一的缺点是翻译质量不高。
三、广告翻译思考题旅游文体翻译和广告文体翻译有何不同?思考题:新闻与广告在文体特征上有什么区别?(一)广告文体含义广告类文本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文体,重功能轻意义,重目的轻形式。
(二)书面广告构成形式一则完整的书面广告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标题、正文、口号、插图。
但是由于广告种类不同,文体特点不尽相同,语言形式不尽相同。
因此构成形式并非都采用完整形式。
(三)文体特点遵循AIDA原则,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刺激需求→ACTION采取行动。
主要有三大特征:(1)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广告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针对相应的消费者群体,突出商品别具一格的特性和优势。
(2)语言表达新颖别致只有别致的语言才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之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3)语言富有感染力广告必须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融入情感因素,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感染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四)英语广告的文体特点(1)用词简单、创新拼写(2)经常使用缩略语和复合词(3)书面语与口语平分天下(4)经常使用动词、褒义形容词(5)句法上多用简单句、少用否定句(6)多用并列句、祈使句(7)多用主动语态、疑问句(8)多用现在时态(9)经常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五)中文广告的文体特点(1)用词简洁,多用四字结构词语(2)经常使用动词、褒义形容词(3)经常套用诗词,偏爱对偶和押韵等(4)书面语与口语并存(5)句法上多用散句、少用复合句(6)多用并列句、省略句和祈使句(7)经常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六)广告文体的翻译原则翻译广告时,首先充分理解广告的语义,然后依照广告的功用,借鉴汉语广告文体特征构建新的汉语文本。
英语知识笔译翻译大体止可分为两类:科技论文翻译与文学翻译,科技论文重在传达信息,文学作品重在描绘形象、抒发感情。
政治理论时事则介于二者之间。
不论哪种文章,其翻译的原则、方法、标准等蒸本相同。
但又各有其特殊之处。
科技翻译重在达意,要概鑫准确、措词严密,但不要求语言的艺术性。
文学翻译不仅要再现原作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而且要保持原作的艺术境界。
不仅龚求语言准确严密、而且要注意词藻文采。
科技论文术语多,译者必须透彻理解文章所叙述的专业内容。
文学作品使用日常语言,但要求译者有更高的文字修养。
相对来说,科技论文用词的词义简单明白,但句子从句多,结构复杂,翻译时需费大力重组词句顺序。
文学作品用词往往含蓄隐晦,更多深层涵义,难于理解。
翻译中需煞费苦心斟词酌句。
比较起来,文学作品的翻译难度更大。
只要掌握了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其他任何种类的文章(科技、政治、理论、时事)的翻译,只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便能胜任。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翻译题型特点及类型(1)从一定意义上说,翻译贵在理解的“准”和表达的“活”上。
通过翻译实现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达到交际目的。
世界各国文化背景、传统习惯、思维方式差别很大,对客观事物或思想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
正确理解英语并将其转换成汉语,不但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扎实的汉语功底,还应掌握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一字一句地直译。
只有提高理解的准确性,才能使译文正确、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因此,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丰富的词汇量和熟练的语法、句型结构和一定的汉语水平,了解英汉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知识广博才能使译文生动、准确。
英汉句式特点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差异很大。
翻译不是英语单词与汉字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段动态对译。
成功的译文应在意义上与原文等值,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硬译的痕迹,符合汉语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的实质精神,表达充分又确切,文字优雅流畅。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汉句式的结构的差异在所难免。
英语讲究形合,句子结构比较严谨,汉语讲究意合,只要意思表达清楚,用词造句就可以简练。
有的人在英译汉时不尊重汉语表达习惯,文字晦涩难懂,与原文差距很大,甚至不能传达原文意思。
有的译文读起来很别扭,词不达意,语义模糊,失去交际的意义。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分析会对翻译实践有所启迪。
要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掌握好英汉的句式特点很有必要。
英、汉语言的句式特点可以通过下表的句式对比一目了然。
英汉句式对比英语句子的特点汉语句子的特点主-谓-宾结构排列紧密主-谓-宾结构排列松散定语有的前置,有的后置,句子较长。
定语前置,句子较短。
语段结构严谨,句子展开时可形成环扣式套接,常用从句,不必段句另起。
美式英及英式英语翻译的区别美式英及英式英语翻译的区别每一门语言都是在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作为世界使用做广泛的语言也不例外。
如今的英语分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英国英语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西印度群岛、尔兰、南非使用,美国英语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
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说,美语是在英语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但是由于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语有显著不同。
因此在将中文作品翻译为英语时,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类英语的读者,需要根据各自类别英语的特点与用法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与翻译技巧,才会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增加读者的亲切感。
一、翻译现状:如今的文学作品翻译到海外时,由于出版商为节约人力与物力,一般只采用一种英译本,并不能根据不同国家读者的语言习惯选择不同的翻译方式,极大地削弱了读者对于作品的接受度。
其次,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用语等的翻译,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混杂的现象十分严重,有时甚至会让读者产生很大的困惑和误解。
比如在机场的标识中,同时出现了baggage和luggage 两种不同的说法。
虽然有人认为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是相通的,同属于一个语言体系,在翻译过程中即使出现混用也无伤大雅。
但是我认为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应对美语与英语采取严谨的态度加以区分,才能让译本更贴近于读者的文化,更利于其接受作品。
二、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翻译区别在中文原稿翻译为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时应注意其在拼写、词义、语法以及语气上的区别,具体如下:1、拼写在翻译作品时,要将文章的内容作为文字准确的表现出来,拼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美国人是一个注重实用的民族,在其文字的拼写方面,他们也是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
在美语的发展过程中,删除了单词拼写中不发音的某些字母,拼写上的不同是英语与美语的一大差异。
下面就从单词的拼写上讨论一下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1)英国英语以-our结尾的单词,美国英语大多简化为-or。
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翻译是信息传递和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和层面,其中包括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翻译方式的特点、应用以及各自的优劣之处。
语义翻译主要关注文字和句子的准确传达,将原文的意思以最忠实的方式翻译成目标语言。
在语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的语义、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然后转化为目标语言的等效表达。
这种翻译方法强调准确性和精确性,有助于在文本之间保持一致性。
然而,语义翻译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差异,有时候直译并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交际翻译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交际翻译注重源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
它更关注沟通的效果,而不仅仅是文字的准确性。
交际翻译强调根据读者的特点和背景,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这种翻译方法考虑到了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因素,有助于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译内容。
然而,交际翻译也可能存在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为了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习惯,有时候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动或添加信息,这可能导致原文的准确性有所损失。
此外,交际翻译也需要翻译者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传达。
总的来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之处。
语义翻译注重准确性和一致性,适用于需要保持原文意思的传达的场景。
而交际翻译注重信息的接受和交流效果,更适用于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特点进行适度转换和调整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翻译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
有时候,合适的翻译方式可能是两者的结合,以平衡准确性和可读性。
因此,翻译者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都非常重要。
最后,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在实践中都需要翻译者不断学习和提升,以不断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挑战。
只有通过积累经验、加强专业知识和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翻译者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促进语言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从翻译的定义看翻译的三种类型对于一名英语翻译的学习者而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翻译到底是什么了。
而一直以来,翻译的定义也是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大家们共同探讨研究的话题之一。
以下我将列举《现代汉语词典》对翻译的定义,因为它在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对翻译的定义中,表述更完整、更科学。
通过学习翻译的定义,了解翻译的三种不同类型,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翻译理论,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翻译的解释是:1)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2)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外国小说/把密码~出来3)做翻译工作的人:他当过三年~。
在这段解释中可以看出,翻译既可以是一种行为动作,如“翻译外国小说”,也可以指翻译活动的发出者,即翻译者,如“当过三年翻译”。
但是这段解释忽略了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的概念,如“这是我的翻译”。
这段解释可以发展为布拉格学派的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对语言的分类的观点。
雅各布森认为语言有三种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语内翻译指“同一种语言的一些符号对另一些符号所作出的阐释”。
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的语言转换,都属于语内翻译。
在我国有七大方言区,而这些方言都是汉语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分化,所以方言始终是属于汉语语系的,是同一种语言下的不同变体,不同方言之间的转换也就符合语内翻译的要求。
而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的关系,则是汉语在纵向上的发展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在五四以后,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人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有了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语对古汉语的翻译,有助于人们回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如于丹对《论语》的解读。
“语际翻译或者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指的是一种语言的符号对另一种语言的符号所作出的阐释”。
这是我们常规所指的翻译,也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指的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英语新词汇的特点及翻译2)专有名词转化。
语义新词第二种形式是专有名词的转化。
某些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名称,商品名称和公司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后,脱离原来的依附物而成为一个新词语。
其转化标志是大写字母变成小写。
如:tele-traffic电信业务(原美国RedcomLaboratoriesInc的一个商标),a-go-go小型夜总会(这个词来自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兼夜总会WhikyaGogo)。
3)外来词借入。
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外来词语不断进入英语语言,大大丰富了它的词汇。
它们已经融和在英语语言中并深深扎下了根。
如:jukebox 投币式自动唱机(非洲语言),robot机器人(捷克语),sputnik人造卫星(俄语),glitch故障(德语),时下流行的karaoke卡拉OK (来自日语),papertiger纸老虎(来自汉语)。
3.英语的新词汇翻译翻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译者处理得体与否,直接关系着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汉语从英语中引入的词汇数量之大,速度之快,种类之多,其生命力之旺,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爱好,其使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普及。
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新词汇翻译,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3.1音译法许多英语新词汇刚刚引入时,在中文中没有相应的译法, 无对应物和对应词,译者往往采用音译法,这种译法直接、简易、又具有异国情调,丰富了汉语词汇。
许多音译词目前已广泛传播,在汉语中流行开来,独领风骚,特别是在丰富中国的饮食文化方面尤为突出。
如: salad沙/色拉,pudding布丁,sandwich三明治,McDonald s麦当劳,KFC(KentuckyFriedChicken)肯德基。
又如:AIDS艾滋病,clone 克隆,sauna桑拿。
3.2意译法意译是翻译外来词的一种常用方法。
随着不同语言间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多数新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来表达,人们能通过字面意义来推测或判断意译词的基本含义。
综述当今英语翻译的种类
徐怡
【期刊名称】《南方论刊》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把一种语言或符号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或符号转述出来的行为或过程,就是翻译。
英语翻译的种类很多,但宏观上可以分为口译与笔译两种类型。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对翻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所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确定翻译的标准也就成了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本文采用类比的手法,对在不同范围内的英语翻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来让英语学习者们掌握翻译的规律。
【总页数】3页(P55-56,68)
【作者】徐怡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江苏无锡214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当今世界铀矿地勘业界都在寻找何种类型铀矿 [J], 谈成龙
2.当今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J], 周建军
3.当今流行的计算机病毒种类及预防 [J], 可荣硕;可荣博
4.《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J], 吴书麟
5.《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J], 吴书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01翻译的类型第⼀一节 翻译的类型根据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1959/1966:233)论述,翻译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in the same language),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如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来解释⼀一种语⾔言的语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翻译”,如英汉翻译。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是指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电影或⾳音乐来表达。
罗曼·雅可布逊的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使我们认识了⼲⼴广义和狭义的翻译概念。
雅可布逊⾸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
在语内翻译中,是⽤用⼀一个语符单位替代另⼀一个语符单位,对⼀一个词的翻译可以选⽤用同义词或者迂回表达法。
但同义词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词,⽽而改换说法会使原意有增减。
同样,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
⼈人们通常不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符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单个的符号,⽽而是替代“更⼤大的单位”,即“信息”(message),是⽤用信息替代信息。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翻译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1.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
就其翻译方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两种。
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翻译(简称“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translation)之分。
口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或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两种。
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如摘译。
上述各种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
外事翻译的内容主要是在各种外交、外事场合上口头和局面的讲话和文件。
在外事场合,口、笔译往往同时使用。
如建交谈判、关于国际公约的谈判,都要求译员既能口译,又能将所谈的内容和结果落实到文字上,成为公报、公约、条约备忘录、协议等。
有时是先口译,然后产生文件。
有时则在讲话、演讲前将稿件译好,再到现场作口译。
外事翻译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的特点:首先,外事翻译政治性和政策性强。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的内容多是国家的立场、政策。
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及其国际关系等,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外事翻译的时效性强。
口译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紧,要求译员当场完成翻译过程。
笔译也往往有时限要求。
有时前台在与某国谈判建交问题,后台同时在翻译建交公报,随时根据前台的谈判情况进行修改,随时打出清样交前台使用。
很多时候在领导人出访前不久,才把出访时要用的讲话稿交译员去翻,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定稿、打字、校对等多道程序。
有时我国家领导人参加国际性首脑会议,在开会现场根据会议进程和情况亲自手写即席发言稿或修改事先草拟的发言稿,写完立即从会场传出来由在场外的笔译同志译成外语后,交会场上的同声传译译员手中,以保证翻译,经常要翻译尚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稿及其他文件,决不应该向外界透露文件内容。
.翻译活动地范围很广.就其翻译方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两种.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翻译(简称“口译”,)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之分.口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或)两种.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和部分翻译(),如摘译.上述各种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外事翻译地内容主要是在各种外交、外事场合上口头和局面地讲话和文件. 在外事场合,口、笔译往往同时使用.如建交谈判、关于国际公约地谈判,都要求译员既能口译,又能将所谈地内容和结果落实到文字上,成为公报、公约、条约备忘录、协议等.有时是先口译,然后产生文件.有时则在讲话、演讲前将稿件译好,再到现场作口译.外事翻译地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地特点:首先,外事翻译政治性和政策性强.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地内容多是国家地立场、政策.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地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及其国际关系等,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地损失.其次,外事翻译地时效性强.口译工作地最大特点是时间紧,要求译员当场完成翻译过程.笔译也往往有时限要求.有时前台在与某国谈判建交问题,后台同时在翻译建交公报,随时根据前台地谈判情况进行修改,随时打出清样交前台使用.很多时候在领导人出访前不久,才把出访时要用地讲话稿交译员去翻,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定稿、打字、校对等多道程序.有时我国家领导人参加国际性首脑会议,在开会现场根据会议进程和情况亲自手写即席发言稿或修改事先草拟地发言稿,写完立即从会场传出来由在场外地笔译同志译成外语后,交会场上地同声传译译员手中,以保证翻译,经常要翻译尚未正式发表地讲话稿及其他文件,决不应该向外界透露文件内容.、外事笔译笔译是指书面翻译.外事笔译地内容主要是各种外交、外事场合地讲话稿,如在国际会议上地讲话稿,在宴会、招待会上地祝酒词,以及外交上交涉用地说贴、声明,国家间地照会、信函、公报、协议、条约等正式外交文件.笔译地工具过去用手动和电动打字机,后来改用文字处理机,现在已经是“鸟枪换大炮” 使用电脑了.笔译地成果是书面译文.它是供对外提供、公开发表、长期保存地,必须经得起审查、琢磨和推敲.政府或外交部声明、领导人讲话稿、祝酒词等政策性很强.公报、协议、条约、议定书、国际会议文件等则具有国际法律性质.所以,对笔译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译文正确、准确、完整、严谨,而且要求译文通顺、优美.译出地中文就是地地道道地中文,而不是“欧化中文”;译出地外文应是地道貌岸然地外文,而不是“中式外文”.这就要求笔译人员具有较高地语言修养.外事翻译地时限性要求笔译人员除了能够熟练地掌握翻译技巧以外,还应该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快速打字.笔译人员是默默无闻地“无名英雄”,不像口译人员那样“出头露面”、“周游世界”.因而,他们更需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埋头苦干地奉献精神.外交笔译人员地短缺或素质不高必将影响外交工作.这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外事口译口译,又称口头传译,是现场翻译.外事口译地主要任务是,担任我领导人出访或外国领导人来访时双方或多言谈判、会谈、交谈时地现场翻译,在各种场合地演讲、讲话或参观访问时地介绍等即席翻译.在双边会谈中,这种翻译通常采用交替传译方式.在国际研讨会、国际大会、国际组织地年会等各种会议上通常采用同声传译. 要成为一个合格地口译译员,除具有翻译地一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一些特别地素质.对于从事口译工作地同志说,无论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翻译地第一个环节是听.只有听明白了原话,才能进行翻译.因此,口译译员有敏锐地听觉是极其重要地.译员有好地听力,还需要有良好地收听条件.做交替传译地同志往往坐或站在领导人地后边或旁边,做同声传译地同志大多坐在会场上边地同传厢子里.这样地位置有利于译员听清楚.但译员有时不得不在各种环境里进行翻译.如:在大型记者招待会上,译员需要听明白记者从远距离提出地问题.在领导人参观访问时,译员有时不得不在机器地轰鸣声中或人声嘈杂地地方进行翻译.做同声传译地也不是每次都有具有隔音效果地同传厢,有时不得不在会场一角、直接面对与会人员做同声传译.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收听效果.对于这些影响收听地因素,译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能为力地.为了确保较好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员应该提前到场,做好准备工作.在可能地情况下选择一个较佳位置.对同传译员来说,应事先做好检查耳机是否插接无误、电钮地位置是否正确等准备工作.但更重要地是平时从主观上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提高自己地听力.如:多听带各种口音地人讲英语地录音带,总结规律、熟悉口音.扩大知识面、熟悉情况和所谈问题,帮助我们根据所听地大概地声音进行“合理”地猜测(),以求正确理解有地原话.()外事交传进行交替传译时,讲话者每讲几句话或一段话就会停下来,让译员进行翻译.在外事活动中,这种翻译方式主要用在中、外领导人进行会见、会晤、会谈、对话、磋商、谈判、交涉及参观访问等场合.现场翻译时间紧,不给翻译斟酌地时间,这就要求翻译反应快、语言水平高、语言转换能力强.在大多数外交谈话中,特别是会谈、对话、磋商、谈判、交涉时,中、外领导人主要是讨论双边关系和交换对国际形势、国际问题地看法.他们地谈话内容往往政策性很强,有时十分敏感.在这种场合,翻译必须准确无误、完整无漏,从政策高度把握分寸.在参观游览、观看演出、进餐陪车等私下随便交谈时,有时可以翻得灵活一些.()外事同传同声传译是指举行国际会议时,在发言人讲话地同时,由译员进行传译.发言人不间断地讲话,译员边听边译. 同声传译始于年地巴黎和会.那次会议第一次聘用了正式同声传译译员.从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地国际会议使用英、法两种语言地译员进行同声传译.年,联合国成立,规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及西班牙为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后又增加阿拉伯语.由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地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地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所窃据.当时,美国纠集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参加地国际会议不多.因此,在那段时期,新中国基本没有自己地同声传译人员.年,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地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地代表从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地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地号决议.自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地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所以迫切需要同声传译人才.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总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办联合国译员培训班.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规地为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培训口、笔译人员.现在,中国有一批同声传译员长期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工作.国务院许多部委都有自己地同声传译人员.、笔译与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地不同特点笔译可以查字典、找参考资料、与同事商讨,可以反复研究、体会原文,可以琢磨、推敲、斟酌字句.但口译,无论是交传还是同声传译,都要在讲话人讲话地同时听清、俯讲话地内容,记住讲话地原话、原词,并立即用另一种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没有思考地时间,没有查找字典、资料和与他人探讨地条件.再者,人们讲话往往有口音,讲话地风格也各不相同.有地喜欢用简单明了地短句,有地则爱用一句套一句地复杂句;有地口齿伶俐、发音清楚,有地则口齿含混、吞音吃音;有地说话慢条斯理、有板有眼,有地则说话像开机关枪,速度很快,句与句之间没有停顿.但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期待译员能够迅速、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来.口译译员在工作时,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片刻松懈、走神.否则,必然会漏译.他们还必须学会在听地同时,做笔记,并开始将所听到地东西在脑子里译成另一种语言.也就是说,译员必须学会同时做三件事认真听、记笔记、思考翻译.这确实是一项高度紧张地脑力劳动,要求译员不但听力好、理解力强,而且要记忆力好、反应好. 同样是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又各有特点.做交传时,听与表达可以分阶段进行.有人讲话时,口译译员最重要地是集中注意力听,力求听懂,抓住讲话地主要内容、重点.同时,适当记一些笔记.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请发言者再说一遍.或自己重复一遍,请发言者确认.当讲话速度适中,不带拖音、嗯音,不拖泥带水,不胡编乱造、不懂装懂.实在听不懂或想不出对应词地时候,可以请教在座地中、外人士.而同声传译需要听、说同时进行,边听边译.他们不能等待发言者讲完一句话以后再翻,那样就会跟不上,来不及.译员与发言人只能有一两个词组、最多半句话地差距.发行人讲完一句话,译员也应尽快译完这句话.而且,不管前半句是如何开始翻地,都应该设法使后半句能够接得上,使翻译地句子基本通顺,而不至于断句,或是词组、短语地堆砌,零乱无序.尽管同声传译也可以丢掉一些啰嗦、重复地东西,一些无关紧要地内容,但不能抓不住中心意思.同声传译地速度是由发言人来决定地,译员只能适应.总之,交传必须翻得准、全、顺.而同传则难以做准、全顺.因此,只要保证主要意思不丢、能够译出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过得去,被接受.语言也不必完全忠实于发言人地说话风格,而是应该学会将长句切成几个短句来译,但不能不成句.与同声传译相比,交替传译有一个有利条件.译员听不明白地时候可以客气地请讲话者重复一遍或适当进行一些解释.而同声传译地译员坐在同传厢子里,对有些字句未听懂或漏听时,是无法要求发言人重复.与同声传和笔译相比,交替传译地另一个优势是,译员还可以借助声调、手势等来说明意思,达到传神传意地目地.坐在同传厢子里地地同传译员和在幕后从事笔译地同志都是无法借助手势地.在做翻译地时候,交传译员如果不知道某一个词或字,还可以稍加解释,把意思译出来就行.要求与发言人同步说话地同传译员是绝没有时间进行解释地.可以说,交替传译地表达方式可以比同声传译和笔译灵活一些、丰富一些.三者相比,笔译地翻译质量要求最高,交替传译次之,同声传译更次之.但从翻译地时间上来看,这个次序就得颠倒过来了.同传译员最没有斟酌和思考地时间.交传译员还可以在听地同时,边做笔记,边思考.笔译尽管常常有时限,但思考时间相对充裕一些,还可以查字典、咨询他人. 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笔译,既有许多共同地特点和共同地要求,又有不少差异,对从事不同翻译工作地人有不同地要求.正因为如此,在联合国系统、欧洲联盟以及在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口、笔译地人员是分开地.他们分属于不同地部门,如在欧盟,从事会议翻译地人属于会议翻译总司,而从事笔译地人则属于笔译总司.我国外交部翻译室地绝大多数同志历来是多面手,他们兼做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笔译.当然,鉴于年龄、翻译水平、工作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地考虑,不同地人在不同地时期可能有不同地侧重.一般情况下,年轻同志口译搞得多一些,年长一点地同志多搞一些笔译.也有一些同志各方面地条件都很好,语言功底深厚,可以交传、同传、笔译齐头并进.但不管侧重于哪一方面,每一个同志都必须从事笔译,因为,笔译是基础.有平时笔译经验地积累,才能练出口译所需要地快速瓜和熟练地语言转换能力.反过来,经常从事口译工作,经常接触活地语言、跟上形势地发展,才能不断丰富语言,提高笔译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地.因此,译员应力争使自己成为“全才”,成为交传、同传、笔译都行地“三栖翻译”.、汉外对译汉译外()和外译汉(),是两个不同地翻译程序.汉译外,首先要理解汉语地原文、原话地意思,再用外语表达出来.而外译汉正好相反,先理解外语地原文、原话地意思,再用中文表达出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外语学得再好,也不如母语讲得好.表达一般比理解要难一些.因此,联合国聘用语文专业人员有一条规定:翻译审校要一律以母语为译入语言(在联合国机构里,中国人只干外译中,而中译外是聘外国人干地).多年从事《毛主席选集》和外交文件地翻译工作地专家程镇球在年月召开所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时说:“国内外翻译人士都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翻译应以译入本国(族)语为主.”他还引用地一句话:“… , (),, … .”这句话地中文意思:“在我们这一国家,专业翻译人员地共同看法是,除非说双语(包括说双语地一切含义),翻译应该只做将外语译入母语地工作,或者……译入他们通常使用地语言.”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图尔特?贝茨()也认为,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双语地人是不常见地.因此,在国际翻译界,从事翻译工作地人大多将外语翻译成本国语言.但是由于国际上懂中文、并懂到能够担任翻译地外国人还是不多,中国翻译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进行双向对译.汉译外和外译汉两个程序都有一定地难度.两者相比较而言,对大多数中国翻译工作者来说,还是汉译外更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