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45 MB
- 文档页数:15
智能微电网的调度与控制智能微电网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资源和智能调度控制技术的现代化电力系统,它具有高效、可靠、环保等诸多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智能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供应方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智能微电网的基本概念智能微电网是指一种小规模的、近距离供电的电力系统,通常由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能量存储设备和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组成。
其主要特点包括资源多元化、供电可靠性高、环境友好等。
智能微电网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智能微电网还可以实现与主电网的互联互通,以实现电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二、智能微电网的调度与控制技术1.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智能微电网的调度管理是指通过对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
其中,智能微电网的调度管理主要包括负荷预测、发电计划、存储能量管理等内容。
在负荷预测方面,智能微电网可以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实现对未来负荷的精确预测,从而为发电计划和设备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而发电计划则是通过对各种发电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运行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佳的发电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运行要求。
此外,存储能量管理是智能微电网调度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地配置储能设备和优化其运行策略,可以实现对系统中电能的储存和释放,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2.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微电网的智能控制技术是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关键。
其中,智能微电网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通信技术、控制算法等内容。
数据采集是智能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的第一步,通过对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可以为系统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信技术则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以实现对系统整体运行的统一调度。
汇川技术的智能微电网工程—北麂岛1.274MW离网光伏储能电站项目(提供: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应用领域:光伏微电网电站)关键字:首创、海岛、微电网、兆瓦级、柴油机、蓄电池、IBD摘要:本文介绍了运用汇川技术智能微电网方案,采用汇川技术国内首创IBD100系列微网双端变换器在海岛兆瓦级微电网项目上的成功应用一、引言由于偏远地区远离电厂、地广人稀,总体用电量不大等原因,远距离架设输电网络不符合经济效益,尤其是海岛远离陆地,铺设海底电缆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巨大难以收回成本,故这些地区的供电多由柴油发电机提供。
随着柴油发电成本的不断攀升,消耗不可再生能源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已逐步进入偏远地区供电系统中。
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柴油发电机建立主干网协助工作,并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电力供应的需求。
“汇川技术”提出的智能微电网方案,可有效解决原有偏远地区供电存在的问题,减少或完全剔除柴油机发电,改善环境因素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影响,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给。
北麂岛1.274MW离网光伏储能电站项目,是基于此方案的工程。
二、汇川离网带有柴油机方案1、工作原理:通过汇川IBD100系列微网双端变换器将柴油机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备以及蓄电池等电源设备进行并网联接,构建新型绿色智能微型电网,可以给用户负载提供较高质量的电能,即使脱离了配电网,仍可以独立运行。
1:微电网正常工作状态下柴油机不工作,由微网双端变换器形成主干网,储能变流器、光伏发电系和用户负载挂接在主干网上。
2:当光照充足时光伏系统发电供居民负载用电,同时多余的能量通过微网双端变换器和双向储能变流器为储能电池充电。
3:当光伏系统不发电或发出的电能不足以供给用户负载使用时,通过调配储能变流器所接电池里存储的能量供负载使用。
2、基于该方案的成功案例:珠海东澳岛1MW微电网方案(我国首个海岛兆瓦级智能微电网系统)浙江北麂岛1.274MW离网光伏电站万山岛2MW智能海岛微电网项目3、北麂岛1.274MW离网光伏电站系统介绍:北麂岛1.274MW离网光伏储能电站项目基于汇川技术成熟的微网方案,由柴油发电机组、主干网支撑系统、储能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用户用电系统组成一个光、柴、蓄离网输用电系统。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摘要: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混合储能系统是微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平衡微电网中的功率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综述了目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其优缺点,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总结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对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电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应用一、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一)现有的控制策略概述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通常由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组成,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
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效率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各种储能装置,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关键问题。
目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滤波器的控制策略利用滤波器将微电网中的功率分解为不同频率成分,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的特性,将不同频率成分分配给相应的储能装置。
例如,将低频成分分配给蓄电池,将高频成分分配给超级电容器。
这种控制策略简单易实现,但是需要考虑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和调节。
2.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策略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问题,以达到某种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例如,最小化运行成本、最大化寿命、最小化损耗等。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但是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和实时性。
3.基于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利用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来建立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根据模型输出来调节各种储能装置的功率。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适应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但是需要较多的训练数据和学习过程。
(二)控制策略的优点和缺点表1列出了上述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点和缺点。
(三)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建模问题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涉及多种储能装置和多种运行模式,其系统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精确建模。
微电网储能技术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还可以用于电力调峰。
电力系统中,负荷的波动会导致电网频率的波动,而储能系统可以在负荷较低时储存电能,在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从而平衡电网负荷,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
这种电力调峰的作用对于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储能技术的类型和特点2.1 储能技术的类型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电动机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等。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2.2 储能技术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机械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率、长寿命等特点,但是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电动机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率、快速响应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特点,但是能量密度较低。
针对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进行应用。
3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案例3.1 微电网储能系统在某工业园区的应用某工业园区采用微电网储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气发电进行电力供应,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的电能,当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实现了电力的平稳供应。
该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节约了能源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3.2 微电网储能系统在某远郊居民区的应用某远郊居民区供电不稳定,经常出现停电现象。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该居民区采用微电网储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进行电力供应。
当停电时,储能系统可以为居民区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用电。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还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结论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储能系统可以提供短时供电、电力调峰等功能,对于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微电网功率平衡与优化运行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电网作为一种有效的能源供应模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微电网是指由多种能源资源组成、与主电网互为补充、能够独立运行的能源供应系统。
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微电网的分散性和灵活性使得它具备了更好的功率平衡和优化运行能力。
本文将从微电网功率平衡和优化运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微电网功率平衡微电网的功率平衡是指在供电过程中维持能源产生和消耗的平衡状态,保证电网稳定运行。
传统的中央电网主要通过大型发电厂集中供电,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发电能力的不足,容易导致电网压力过大或者供电不稳定。
而微电网通过多种能源的组合,实现了分散供电和减轻负荷的功能,能够更好地解决功率平衡的问题。
1.1 多能源供应微电网中采用的能源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等。
不同的能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用,使得能源的供应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例如,在晴天时,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产生充足的电能供应;而在阴雨天气或者夜晚,可以通过蓄电池的储能释放电能,保持电网的平衡。
多能源供应的微电网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各种气候和季节变化。
1.2 情景模拟预测为了实现微电网的功率平衡,必须对能源产生和消耗进行准确的情景模拟和预测。
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和天气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电网的负荷和能源产生的模型,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供需关系。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及时调整能源的调度和供应,以保持电网的平衡。
情景模拟和预测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二、微电网优化运行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是指通过合理的调度和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1 能源协同控制微电网内部的不同能源之间需要进行协同控制,以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实现最佳的能源匹配和利用。
新型电网微电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新型电网微电网作为一种分散式、自治式的能源供应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微电网以其灵活、高效、可靠的特点,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新型电网微电网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微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新型电网微电网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后,从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及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分析微电网在并网与孤岛运行、能量管理、控制与保护、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对微电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建设、乡村电气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和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对微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及从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微电网研究视角,推动新型电网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形态,其基本结构通常包括分布式电源、能量转换装置、储能系统、负荷以及监控和保护系统等部分。
分布式电源可以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也可以包括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等。
能量转换装置主要负责将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转换为适合微电网运行的电能形式。
储能系统则用于平衡微电网的供需能量,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负荷则包括微电网内的各种用电设备。
监控和保护系统则负责实时监控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微电网安全。
微电网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自主性,微电网可以在与大电网断开的情况下独立运行,为负荷提供电能;二是灵活性,微电网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和分布式电源的输出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运行模式;三是可靠性,微电网通过合理的能量管理和故障隔离措施,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四是环保性,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