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1.52 KB
- 文档页数:4
东营凹陷沙一段滩坝-泻湖沉积体系和层序发育的控制特点
东营凹陷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实际例子,其沙一段滩坝-泻湖沉
积体系和层序发育的控制特点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该区域的滩坝主要指的是海岸滨浅水区,由于水流不强,底部物质沉积较快,形成了坝垄-坝洼的地形。
而泻湖,则是
指滩坝之后的浅海区域,由于海平面上升,原本的滩坝陆地开始被海水淹没,而仍然呈现陆地状况的区域则形成了泻湖。
这种特殊的地形和地貌环境,便为该区域的沉积条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次,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沉积条件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营凹陷地处长城断裂带旁边,在区域隆升带的控制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层构造。
这种稳定的构造,让沉积物在积累时没有太大的变形、移动,从而保证了沉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层序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最后,受季节变化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在该区域内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
比如在干湖盆地形成期间,期望的落水和陆泾沙的输入大,卫星图像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沉积类型区域也容易发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有关。
因此,结合上述控制因素来看,我们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沉积体系信息和层序发育特点。
综上所述,东营凹陷沙一段滩坝-泻湖沉积体系和层序发育的
控制特点,既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受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等
因素的影响。
全面、系统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是正确认识和解释该区域地质事件和沉积规律的重要前提。
重难点13 海岸地貌与海岸变迁(2022·辽宁·高考真题)一般情况下,气侯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
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相对温暖期沉积了黄土状沉积物。
下图为沉积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剖面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大致经历了()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2.砂质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A.海岸沙B.河流沙C.洪积物D.冰碛物【答案】1.C2.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A→B→C沉积物由黄土状沉积物变为砂质沉积物再变为黄土状沉积物,砂质沉积物为寒冷的冰期沉积物,黄土状沉积物为温暖的间冰期沉积物,冰期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间冰期气温较高,海平面较高,所以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2.据材料可知,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说明砂质沉积物来自陆地,不来自海洋,A错误;位于沿海,是河流将风力搬运的沉积物再次搬运到沿海,B正确;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山麓等洪水多发区,海岸地区一般洪水发生较少,C错误;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冰川活动较多的地区,海岸地区冰川活动较少,D错误。
所以选B。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4.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①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①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①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C4.A【解析】3.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开题报告海洋科学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国际上对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对沙坝形成原因的研究,在20世纪60~90年达达到研究高潮,从那时开始,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关于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1)横向说,认为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底沙坝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超覆堆积形成沙坝岛,物质来源于大陆架。
Field和Duane分析了美国西海岸内陆架沉积物、地形、潮汐通道与沙嘴等有关的陆架浅滩得出:沙坝是随着全新世海面波动而交替侵蚀和堆积的,但总的是后退的[1]。
(2)纵向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是由于沿岸流对泥沙的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即沙嘴延伸和分割理论[2-3]。
(3)下沉说,Mece(1890)认为,由于海面上升和陆地区域性下沉,使发育在沿岸海滩沙脊(或沙丘)与大陆分隔开来并演化为沙坝(堡岛)[4]。
(4)上升说,Merrill(1890)提出由于海平面下降或陆地抬升,离岸坝出露而形成沙坝[5]。
(5)综合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既有纵向也有横向泥沙搬运。
Schwartz论述了沙坝起源的多解性[6]。
密西西比三角洲沙坝-潟湖的演化是:泥沙纵向运动形成沙坝岛;随海平面上升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转运;泥沙供应不足,相对下沉[7]。
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发育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看,对于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要区分大尺度的历史过程和小尺度的现代过程,前者应该主要考虑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动力过程,海洋动力起主导作用;后者主要考虑海平面稳定条件下(约近3ka以来)海岸的自动调整过程,河流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
我国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应在下述两方面有所深入和得到加强:一是这类海岸的成因问题;二是沙坝-潟湖海岸反应的陆海相互作用问题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潟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2.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3.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答案】1. D2. A3. B【解析】1.读图可知,a三角洲位于陆地河流出山口,河流在出山口后流速减慢,由河流堆积而成,b三角洲位于潟湖与大海相连的位置,是由涨潮时海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2.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使得海洋面积的面积加上,在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
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
图2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海岸潟湖的定义及类型1.引言1.1 概述海岸潟湖是指靠近海岸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湖泊类型。
它们通常位于海湾、海峡或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狭窄地带,是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相互交汇的重要区域。
海岸潟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海岸潟湖的形成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相关。
当海岸线上形成一道自然屏障,如沙丘、珊瑚礁或砾石堤坝时,海洋水流受阻,同时陆地地势低洼,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潟湖。
这些潟湖一般由淤积物、河流泥沙和潮汐运动共同形成,通常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特点。
海岸潟湖的地理特征多种多样,大小不一。
有些潟湖与海洋隔绝,形成独立的水体;而另一些潟湖则与海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受到潮汐和海洋流的影响。
由于这些湖泊地处于沿海地带,其水体常常受到来自河流和附近陆地的淡水输入。
这种淡水输入对海岸潟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岸潟湖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这些湖泊成为了各类海洋和淡水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许多鸟类、鱼类、甲壳类动物和贝类都依赖于海岸潟湖的生态系统,完成其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
此外,这些湖泊还为许多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成为它们迁徙过程中的重要驿站。
了解海岸潟湖的定义和类型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湖泊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海岸潟湖的地理特征、水文循环、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湖泊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
只有加强对海岸潟湖的保护和管理,才能有效维护这些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海岸潟湖的概念和特点,引起读者对海岸潟湖话题的兴趣。
接下来,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清晰地列出本文的目录和各部分的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新高考模拟优化卷(三)一.选择题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该景区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山地草句(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他们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1.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地势起伏 C.坡面朝向 D.人类活动【解析】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的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答案D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距离游览路径两侧的 A.0m处 B.4m处 C.8m处 D.12m处【解析】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距离游览路径两侧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
答案B3.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变化趋势呈现单峰规律。
下列对该分布规律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解析】由题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说明4m处物种受人类干扰最大,12m处物种受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物种均匀度最低。
答案D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变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
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一)海岸地貌.构成本区海岸轮田的基本因素是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其作用在各个阶段中,两者的强度产生一定的演变,井L1在地貌成因—亡得到一定的反映。
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海岸地貌的发展过程时,主要是分辨出在其各个发展阶段哪些内力及外力起着主导作用,以及当过渡至另一阶段的时候,动力因素的转换问题。
已如上述,本区是古老的地质基础,在加里东运动时期构成北北东一南南西及东一西两组断裂构造线,形成断块山休。
第三纪以来,在此老构造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复活。
因此,它对海岸的作用过程起首加速与延缓作用,彤酶到海岸的发展过程。
但是它只能造成海岸地貌形成的背景,正如o.K.列昂捷夫所指出:“海岸带构造运动是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借以进行的一种背景。
”所以地质构造是海动力因聚在海岸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与外力相互配合的因素。
外力作用,即海蚀作用起首修饰与物质的搬运作用,逐渐地改变本区的海岸地貌。
连云港地区的海岸地貌有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当云台山还是孤悬于海中的时傀西周受海水包围,附近地区供给的物质很少,波浪作用强烈,海蚀地貌普遍发育。
最近几百年来,黄河南迁于苏北入海,黄、淮水系供给海岸带丰富的泥沙,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海滨沿岸流的影响引起苏北海岸迅速地向海伸展,同时许多海鞍、海湾淤成乎陆,岸外沙堤以内的泻湖消失。
本区在这种堆积作用的强烈彤酶下,大部分山体脱离了海洋,与大陆相连,并且曲折的岩岸变为比较乎直的淤泥质、砂质和石质兼具的岸线,海岸发展过程进入新的阶S,海岸带的动力条件,海岸地貌的形态和动态产生了新的特征。
因此,在阐述本区海岸地貌特征的时候,有必要很据不同地貌单元分别加以论述,1.海滨阶地.海滨阶地是证明一个地区海岸升降的标志。
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导致海而数度发生大幅度的升降变化,并且新构造运动的振荡性也促使基而发生变化。
而者对某一地段海岸的影酶可能是兼而有之,或者是以一种因素为主。
这必须从大范围里海滨阶地形态的普遍性以及局部地区的特殊性进行综合的分桥,以使得出海岸升降的原因。
海岸动力学第一章第一章概论1-1分析世界上大部分海岸处于侵蚀状态的原因。
◆海平面上升◆滩涂围垦、海岸植被破坏(珊瑚礁、红树林等)、拦河坝的建造、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设Note:海岸侵蚀原因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作答。
1-2分析海岸地貌特征(沙坝、沙嘴、潟湖和岬角等)对海岸侵蚀和淤积的影响。
◆沙坝是由波浪将海岸泥沙通过海底回流在破碎点附近沉积形成,所以沙坝的形成是海岸被侵蚀的结果。
另外,沙坝使近岸波浪破碎更为严重,使更多岸线附近的泥沙启动,并被波浪携带入海,进一步加剧海岸侵蚀。
◆沙嘴和潟湖可以使削减波浪作用强度,有利于泥沙沉降形成海岸淤积。
◆岬角处由于波浪辐聚的作用,受到的波浪作用强度较大,海岸容易遭受侵蚀。
1-3海岸环境动力因素(风、波浪和潮流等)对海岸变形的影响是什么?◆波浪:波浪是引起海岸变化的主要作用,波浪作用较强时,容易导致海岸后退。
◆风:风对海岸变形的影响是间接的,风将能量传递给波浪,波浪再影响海岸变形。
不同的风向和风力强度,对海岸地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向岸表面吹流引起相当的向海底部回流,造成向海输沙。
风对沙丘的应力,造成海滩细沙的向岸搬移和陆上沙丘的向海输送,使海岸发生向岸和向海的迁移变化。
◆潮流:潮汐影响海岸带波浪的作用强度和范围,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另外潮流流速也会影响海岸带的侵蚀和淤积。
◆径流:径流淡水和潮流盐水出界面形成楔形面,楔面处有絮凝作用,造成泥沙集中沉降,形成水底隆起的河口拦门沙。
◆波生流:对沿岸输沙和岸线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海流:海流是海洋的大尺度流动,离岸线相对较远,影响一般较小。
◆风暴潮和海啸:海岸极端气象。
水位异常升高且波浪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短时间改变海岸的冲淤平衡。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后退。
海岸环境动力要素主要是自然要素,包括:波浪、风、潮流、径流、波生流、海流、风暴潮和海啸、海平面上升。
1-4海洋水平面升高对海岸变形会产生哪些影响?◆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后退,沿海平原低地别淹没和沼泽化,河口和地下盐水入侵,海洋动力增强。
2021年 第3期海洋开发与管理45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口沙坝-潟湖生态修复思路探究张盼1,王鹏1,2,3,林霞1,张连杰1,闫吉顺1,赵博1(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2.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8)收稿日期:2020-05-07;修订日期:2021-03-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9052);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804).作者简介:张盼,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修复研究通信作者:王鹏,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修复研究摘要: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 蓝色海湾 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㊂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㊂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㊂关键词:沙坝-潟湖;生态修复;海岸;蓝色海湾;海洋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P 7;X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1)03-0045-04R e s e a r c ho n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o fE s t u a r i n e S a n d b a r -l a go o n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M a r i n eE c o l o g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Z H A N GP a n 1,WA N GP e n g 1,2,3,L I N X i a 1,Z H A N GL i a n ji e 1,Y A NJ i s h u n 1,Z H A OB o 1(1.N a t i o n a l 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e r ,D a l i a n116023,C h i n a ;2.C o l l e geo f H a r b o r ,C o a s t a la n d O f f s h o r eE n g i n e e r i n g ,H o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8,C h i n a ;3.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 C o a s t a l D i s a s t e r a n dD e f e n c e o f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H o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g 21009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t i s a n i n e v i t a b l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m a r i n e e c o l o g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c o a s t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S a n d b a r -l a g o o n c o a s t h a s t y p i c a l e c o s y s t e ma n d u n i q u e s o c i a l v a l u e .I t i s a l s od a m a g e d i nd i f f e r e n t d e gr e e s d u e t o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i t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o b j e c t o f r e m e d i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s u c ha s t h e B l u eB a y .T a k i n g t h es a n d b a r -l a g o o n i nt h e F u d ue s t u a r y o f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a sa ne x a m p l e ,t h i s p a pe rs u mm a r i z e dt h e m a i ni d e a sa n d m e t h o d so f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a n d p u tf o r w a r d t w o k e y t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of e c o l o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th ed a m a g e m e c h a ni s m o f s a n d b a r -l a go o n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O n t h i s b a s i s ,i n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p r o -m o t e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o a s t a l e c o l o g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c o a s t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p r o -4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j e c t s,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d ow e l l i n t h e t o p-l e v e l d e s i g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K e y w o r d s:S a n d b a r-l a g o o n,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C o a s t,B l u eB a y,M a r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1生态修复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㊁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坚持节约优先㊁保护优先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美丽中国㊂为了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修复近岸海域受损生态系统和典型地貌单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 2020年)“均明确提出实施 蓝色海湾 整治工程,到2020年在不少于66个海湾及毗邻海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㊂2018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实施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㊂沙坝-潟湖海岸是 蓝色海湾 整治修复的重要对象,占世界海岸的13%以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㊁广东㊁浙江㊁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北部沿岸,辽宁沿岸地带也较常见[1-2]㊂沙坝-潟湖海岸是由沙坝㊁潟湖㊁潮汐通道三大地貌单元组成的典型滨岸堆积地貌体,在含沙丰富的河流入海口处发育广泛,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景观㊁科研价值,在防潮护岸㊁维持区域生态平衡㊁美化海岸景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㊂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强度㊁多类型的人类活动改变了维持沙坝-潟湖系统平衡的沉积环境,导致沙坝-潟湖海岸受到损伤和破坏[3]㊂目前,已经有超过20%的沙坝-潟湖地貌系统完全灭失[4],剩余沙坝-潟湖地貌系统也由于人类活动(如围填海㊁采砂㊁筑坝等)受到破坏,但是其沙坝的本体仍然存在,通过海岸整治可以逐步修复其受损形态,恢复生态和景观价值㊂目前关于海岸整治修复工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修复的研究仍十分欠缺㊂本研究通过辽宁省典型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的探究,可以为沙坝-潟湖海岸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思路,也为我国海岸整治修复管理提供借鉴㊂2生态修复方法与关键技术自然条件下沙坝-潟湖海岸常会缓慢走向衰亡,但在人类活动干预下正加快消亡[5]㊂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沙坝-潟湖海岸整治修复工作逐步兴起并越来越重要,修复措施需要科学合理㊁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注重整治修复效果的长效性㊂O o s t[6]认为沙坝-潟湖海岸整治修复要尊重自然动力地貌规律和完整性,因地制宜开展人工修复㊂G i a r d i n o㊁T u n g等[7-8]采用增加泥沙供给㊁保持潮汐通道稳定性等方法对受侵蚀沙坝或砂质海岸进行修复㊂国内也有少数研究者针对海岸修复进行了研究,人工构筑物的建设或拆除作为修复方案的重要方法逐步开始应用[9]㊂沙坝-潟湖海岸整治修复必须坚持以 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因此需要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㊂目前国内外科学界针对沙坝-潟湖系统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但是海岸带及沙坝-潟湖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成功应用为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㊂脆弱性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广泛应用于海岸带综合评价,G o r n i t z[10]最早提出了海岸带脆弱性评价指数和风险等级的概念,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的脆弱性评价,王鹏[11]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辽宁海岸带开发活动进行了评价,M i t c h e l l[12]根据潮汐通道㊁沙坝状态㊁动力影响因子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加纳近岸沙坝-潟湖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㊂蓝色海湾 整治修复工程需要加强对自然恢复及人工干预下沙坝-潟湖恢复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关于整治修复的方法㊁标准和理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科学问题尚不成熟㊁不清楚㊂如何秉持节约优先㊁保护优先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识别沙坝-潟湖系统受损主要因素,评估不同人工修复方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蓝色海湾整治修复亟须解决的问题㊂第3期张盼,等: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口沙坝-潟湖生态修复思路探究473浮渡河口沙坝-潟湖受损状态河口地区沙坝-潟湖系统受波浪㊁潮流等水动力条件和河流泥沙供给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多发区域,这使得河口沙坝-潟湖系统非常脆弱㊂辽宁省营口市浮渡河口具有典型的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多年来存在河口筑坝㊁围填海㊁人工岛和河道采砂等多种人类活动,导致沙坝-潟湖系统的地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同时该区域也已列入蓝色海湾工程项目库,是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修复的典型代表区域㊂通过多时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比发现,浮渡河口沙坝-潟湖系统处于较快速度的萎缩消亡状态㊂其中,浮渡河口南侧沙坝2007年较2000年后退最大距离约60m;浮渡河口北侧沙坝后退距离不大,但是沙坝规模缩小变窄,表面物质粗化,2019年较2010年相比最北侧沙坝平行海岸向东延伸约260m㊂浮渡河入海泥沙物质供给以及水动力环境条件是河口沙坝-潟湖存在的必要条件㊂浮渡河是发源于山区的短途季节性山溪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除了塑造沿岸边滩外,其余全部堆积于河口地区㊂随着人类对于沙砾资源和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极大地压缩了入海泥沙量㊂同时,浮渡河口存在河口筑坝㊁围海养殖和人工岛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河口周边海域水动力条件,造成沙坝侵蚀后退,潟湖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亡㊂4生态修复关键问题与建议4.1生态修复关键问题针对辽宁省浮渡河口的典型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聚焦该区域存在河口筑坝㊁围填海㊁人工岛和河道采砂等多种人类活动导致动力地貌系统受损的特点,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应解决两个方面关键技术问题㊂4.1.1多类型人类活动耦合影响下的河口沙坝-潟湖系统受损机制在河口筑坝㊁围填海㊁人工岛和河道采砂等多种人类活动共存的条件下,它们对沙坝-潟湖海岸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受控于它们出现的时间顺序和当时的动力地貌系统状态,相互之间也会有显著的相互影响,这种非线性耦合影响机制是后期项目开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㊂在整治修复研究中,需要基于现场观测分析典型地貌形态的主控因素和时空变化规律,剖析河口筑坝㊁围填海㊁人工岛㊁河道采砂等多种人类活动对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的非线性耦合影响机制㊁影响程度及时空尺度,阐明动力地貌系统受损的主导因素㊂4.1.2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的修复效果评估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的受损过程与其修复效果往往表现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目前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还较为欠缺㊂如何依据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㊁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等鉴别恢复过程的时空尺度特性,进而构建生态修复效果定量评价指标,是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的另一个关键问题㊂在构建评估体系过程中,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体系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㊂选取代表性指标方面可将水动力环境(潮位㊁潮流)㊁沉积物环境(泥沙粒径㊁泥沙通量等)和地貌环境(沙坝长度㊁宽度㊁口门宽度㊁潟湖面积)等作为具体指标㊂利用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体系充分分析堤坝拆除㊁潟湖面积拓展㊁人工补沙等人工修复措施实施后的河口沙坝-潟湖动力地貌系统演变特征,比较不同人工修复活动对研究区域波浪场㊁水流场和泥沙场分布特性的影响,探讨科学合理的整治修复措施㊂4.2建议随着机构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进步㊂在接下来的 十四五 时期,如何扎实推进沙坝-潟湖海岸等典型生态系统㊁重点区域保护修复工作,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管理水平,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中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㊂针对目前海洋生态整治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海洋整治修复工作中,要加快形成海洋生态修复体系,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㊂4.2.1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顶层设计通过完善规划引领㊁制度设计和任务目标筛选确定等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领㊂一方面,制定重4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点区域生态修复规划,从海洋生态修复全局出发加快出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坚持整体保护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加强典型生态系统的统筹管理,避免出现生态修复破碎化现象发生,切实统筹做到保持自然岸线,保留公众亲海空间;另一方面,完善相关制度设计,针对典型沙坝-潟湖等地貌系统明确相关制度要求,确定修复重点岸段和项目,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完善项目运行机制㊂4.2.2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能力加强生态修复方法基础研究,指导地方科学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合理评估体系和监测体系,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能力㊂由于我国海洋生态修复起步较晚,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不足,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整治修复工作,科学判定海洋生态破坏区域,增强生态环境破坏诊断准确性,避免出现机制研究不足㊁生态修复手段缺乏针对性㊁生态修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等现象㊂针对生态修复措施要加快建立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制度标准,加强生态修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效果评价,明确进一步整治修复方向,保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质量和效果㊂参考文献[1]李从先,陈刚.冰后期海进海退和沙坝-泻湖沉积体系[J].海洋学报,1984,6(5):657-662.[2]符文侠,贾锡钧,何宝林.辽宁滨岸沙坝-泻湖体系及其特征[J].海洋通报,1986(4):41-46.[3]吴桑云,耿秀山,金永德,等.冀东潟湖系统演进与人类干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08,26(2):190-199.[4]孙伟富,张杰,马毅,等.1979-2010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变迁的多时相遥感分析[J].海洋学报,2015,37(3):54-69. [5]戴志军,施伟勇,陈浩.沙坝-潟湖海岸研究进展与展望[J].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2-17.[6] O O S T AP,H O E K S T R AP,W I E R S MA A,e t a l.B a r r i e r i s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L e s s o n sf r o m t h e p a s ta n d d i r e c t i o n sf o rt h ef u t u r e[J].O c e a n&c o a s t a lm a n ag e m e n t,2012,68:18-38.[7] G I A R D I N O A,S C H R I J V E R S H O FR,N E D E R H O F FC M,e t a l.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h u m a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a n d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o nt h e W e s t A f r i c a ns ed i me n tb u d g e t[J].O c e a n&C o a s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2018,156:249-265.[8] T U N G T T.C o a s t a l e r o s i o na l o n g t h e s a n db a r r i e r:C a s e s t u d yi nH u e,V i e t n a m[R].I H E M S c t h e s i sH E075,2001.[9]刘亚柳,金照光.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分析与修复对策[J].吉林地质,2010,29(2):127-129,136.[10] G O R N I T ZV.G l o b a l c o a s t a l h a z a r d s f r o mf u t u r e s e a l e v e l r i s e[J].P a l a e o c l i m a t o l o g y,P a l a e o e c o l o g y(G l o b a la n dP l a n e t a r yC h a n g eS e c t i o n),1991,3(4):379-398.[11]王鹏.辽宁省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12] M I T C H E L L S,B O A T E N G I,C O U C E I R O F.I n f l u e n c eo ff l u s h i ng a n d o th e r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o fc o a s t a ll a g o o n s u s i n gd a t af r o m G h a n a[J].O ce a n&C o a s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2017,143:26-37.。
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蔡锋;苏贤泽;曹惠美;夏东兴【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05(027)002【摘要】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沙坝-潟湖岸和夷直岸三种基本海岸地貌类型,并且从滩面倾向、海岸动力环境影响、季节冲淤变化趋势和滩面沉积物粒径、坡度的动力响应等方面探讨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得出其受制于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和海平面变化为大尺度的砂质海岸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全新世海侵海平面相对稳定后,海岸动力条件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浪潮作用指数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指标.【总页数】9页(P106-114)【作者】蔡锋;苏贤泽;曹惠美;夏东兴【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7.14【相关文献】1.山东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沉积、地貌的横向差异及成因分析--以海阳万米海滩岸段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为例 [J], 于晓晓;谷东起;闫文文;杜军;朱正涛;刘世昊2.山东半岛砂质海滩动力地貌演化特征 [J], 岳保静;廖晶;高茂生;周良勇;白伟明3.华南沿海若干砂质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分析 [J], 曹惠美;蔡锋;苏贤泽4.国外砂质海滩沙坝地貌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雷亚平5.基于军用车辆通过性能的华南砂质海滩土壤强度分析 [J], 李灏;李军;黄占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潟湖是怎么形成的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那潟湖的形成你想了解吗?一起和来看看潟湖是怎么形成的吧!潟湖的形成所谓潟湖,是指在河流冲积与海洋堆积作用下,使伸进陆地所形成的海湾,逐渐脱离海洋母体,并最终形成的近于封闭的洼地。
潟湖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即潟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海风海浪对原有地貌侵蚀的结果。
有的潟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潟湖。
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那潟湖的形成你想了解吗?一起和来看看潟湖是怎么形成的吧!潟湖的分类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
滨岸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砂坝或砾石坝,或是珊瑚礁坝,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xì)湖。
潟湖形成后由于与水体连通性的差异,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海岸类海岸潟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潟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
半咸水潟湖接受较多的径流。
极咸水潟湖形成在蒸发量超过海水流入量之处。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盐度分别达到65~132%。
在此条件下可以有盐沉淀。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于滨岸坝後方的海岸潟湖通常是细粒沉积带,湖底剖面随时间而逐渐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处有较深的沟。
珊瑚潟湖的湖底,可因钙质沉积而变平坦,或存在死、活珊瑚的礁墩。
珊瑚类珊瑚潟湖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海岸潟湖分布广,估计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3%,多形成于潮差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较低或中等、有丰富沉积物足以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滨岸坝之处。
开题报告
海洋科学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对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对沙坝形成原因的研究,在20世纪60~90年达达到研究高潮,从那时开始,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关于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1)横向说,认为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底沙坝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超覆堆积形成沙坝岛,物质来源于大陆架。
Field和Duane分析了美国西海岸内陆架沉积物、地形、潮汐通道与沙嘴等有关的陆架浅滩得出:沙坝是随着全新世海面波动而交替侵蚀和堆积的,但总的是后退的[1]。
(2)纵向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是由于沿岸流对泥沙的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即沙嘴延伸和分割理论[2-3]。
(3)下沉说,Mece(1890)认为,由于海面上升和陆地区域性下沉,使发育在沿岸海滩沙脊(或沙丘)与大陆分隔开来并演化为沙坝(堡岛)[4]。
(4)上升说,Merrill(1890)提出由于海平面下降或陆地抬升,离岸坝出露而形成沙坝[5]。
(5)综合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既有纵向也有横向泥沙搬运。
Schwartz论述了沙坝起源的多解性[6]。
密西西比三角洲沙坝-潟湖的演化是:泥沙纵向运动形成沙坝岛;随海平面上升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转运;泥沙供应不足,相对下沉[7]。
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发育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看,对于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要区分大尺度的历史过程和小尺度的现代过程,前者应该主要考虑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动力过程,海洋动力起主导作用;后者主要考虑海平面稳定条件下(约近3ka以来)海岸的自动调整过程,河流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
我国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应在下述两方面有所深入和得到加强:一是这类海岸的成因问题;二是沙坝-潟湖海岸反应的陆海相互作用问题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
的意义。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现代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除了与潮汐、波浪动力的相对强弱以及海底坡度和物质(泥沙)供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冰后期或全新世海面上升及其影响下的滨面向陆转移作用密切相关。
但后一方面的影响,目前只在华南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李春初等,1985)中受到重视和注意,我国其他地区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是否均与海面上升作用无关?全新世海侵结束(6ka,B.P.)的渤海湾西岸和长江口南北两侧的江苏海岸,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曾为沙坝-潟湖海岸环境,但其沙坝的成因究竟是与海平面上升条件下滨面泥沙的向陆转移作用有关[8],还是由河流入海流路摆荡引起的沿岸泥沙供给丰寡变化造成,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选题依据与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沙坝-潟湖海岸占世界海岸线的13%以上,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这三大地貌单元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这类海岸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沿岸和墨西哥湾、南美和印度海岸、波罗的海、地中海、里海和黑海周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沿岸。
随着人类越来越重视海洋的开发,而这类海岸在港口航道、水产养殖、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等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就促使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其动力以及地貌过程进行研究。
潟湖海岸是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带。
潟湖汇集丰富的营养盐,是优良的水产养殖场所,如中国海南岛陵水的新村港是重要的珍珠贝养殖基地,美国纽约长岛的大南湾是蛤类的养殖基地。
海岸潟湖的隐蔽水域有利于港口建设和航运事业的发展。
如中国广西北海港也修建于潟湖之中。
美国东部海岸潟湖,彼此连属,可通航里程达4500公里。
墨西哥湾沿岸潟湖,可通航的长度达到1000公里。
同时泻湖风平浪静,为良好的水上运动场所,有些已成为旅游基地。
综上所诉,研究潟湖海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但同时也必须研究和保护海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论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沙坝—潟湖海岸的水动力格局,如波浪、潮汐、径流的主要特征;分析在水动力综合作用下,沙坝—潟湖海岸的泥沙运动过程;以中国典型沙坝—潟湖海岸为例,总结在动力沉积作用下,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三大地貌体系的演变特征与过程。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沙坝—潟湖海岸的水动力格局与作用过程;
(2)沙坝—潟湖海岸的泥沙动力沉积过程及不同地貌体系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合理安排写作时间;
(2)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
(3)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紧扣论文主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论文的研究性结论。
四、参考文献
[1] Field E and Duane B. Post-Pleistocen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ner continental shelf: significance to origin of barrier islands[J].Geol Soc America Bull,1976,90:681-628.
[2] Johnson D W.Shore process and shoreline development[M].New York: J Wiley and Sons,1919.1~584.
[3] Fisher.Barrier island formation: discussion[J].Geol Soc Am Bull,1968,79:1 421~1 426.
[4] Hoygt J H.Influence of island migration on barrier island sedimentation[J].Geol Soc American Bull, 1967, 78:77~86.
[5] Swift D J P.Barreier island genesis: evidence from central Atlantic shelf eastern USA[J]. Ssediment Geol, 1975, 13:1~43.
[6] Schwartz M L. the multiple causality of barrier island[J].J Geo,1971,79:91~94.
[7] Gomez and Perilo.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and sea level changes of the Bahia Blanca Estuary, Argentina[A]. Wolfville’92, Geol Assoc Can (abstract)[C]. 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B V, 1992.15~20.
[8] 李春初.滨面转移与我国沉积性海岸地貌的几个问题[J].海洋通报,1987,6(1):69~73.
[9] 李春初,应秩甫,杨干然,等.粤西水东湾潮汐通道-落潮三角洲的动力地貌过程[J].海洋工程,1990,8(2):78-87.
[10] 王宝灿,黄仰松.海岸动力地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5-183.
[11] 应秩甫.粤东汕尾港潟湖-潮汐通道体系的演变及泥沙运动[J].海洋学报,1990,12(1):54-63.
[12] 江金波.小海沙坝-潟湖海岸的近期演变及其开发利用[J].热带地貌,1995,6(2):84-114.
[13]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海南岛小海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J].台湾海峡,2003,22 (2):248-253.
[14] 喻国华,陆培东,乔树梁.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环境变化及治理[J].海洋地质动态,12002,18(3):39-40.
[15]何为,李春初,雷亚平.沙坝-泄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J].台湾海峡,2001.
[16] 孔令双,曹祖德,刘德辅.海岸动力-地貌演变的过程模拟自动化[J].中国港湾建设,2001(8)
[17]戴志军,韩丽,施伟勇.粤东后江湾沙坝-泄湖海岸系统的演变及动力分析[A].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