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75.52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1. 引言1.1 背景在全国范围内,民用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加,电气工程作为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技术措施日益重要。
准确的电气设计技术措施能够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并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1.2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相关内容,包括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的电气设备和安装规范等,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电气设计是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安全性原则在电气设计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此外,还应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及时监测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2.2 稳定性原则电气设计应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稳定运行。
合理布置电气设备,采用可靠的电气连接方式,避免电气设备之间的干扰,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能效性原则电气设计应注重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建筑的能效。
采用节能的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电气线路,利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 环保性原则电气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电气设备和材料。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常用的电气设备在民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常用的电气设备包括:3.1 配电箱配电箱是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配电能和实现电路的控制和保护。
配电箱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防火性能。
3.2 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用于提供建筑内部的照明效果。
在电气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合理布置灯具,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提高照明效果并节约能源。
3.3 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用于调节建筑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电气专业序号名称标准编号实施日期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006.12.01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2004.1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010.07.01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1994.11.01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1996.06.016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1994.03.01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057-94 1994.11.01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92 1992.12.019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92 1993.05.0110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2008 2009.06.011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2010.07.011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62-92 1992.12.011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2008 2008.11.01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1998.05.0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15-2009 1010.06.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999.06.0117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31-2007 2008.05.0118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03 2003.08.01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 2008.03.012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 2006.11.01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2006.11.01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0-2006 2006.11.012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2009.06.012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改本1) GB 50180-93 2002.04.0125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1994.11.012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1994.11.012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2008.04.0128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2008 2009.06.01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2007.04.013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 1996.12.0131 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265-2010 2010.02.0132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 1999.10.013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2002.06.013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2007.10.013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2007.10.0136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0 2000.10.013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2004.06.013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GB 50348-2004 2004.12.0139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2006.03.0140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2007.08.014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2007.08.0142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2007.08.0143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 50440-2007 2008.01.0144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 50490-2009 2009.10.0145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2010.02.0146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GB50611-2010 2010.02.0147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2010 2010.02.0148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 13955-2005 2005.12.0149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14285-93 1993.12.0150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按照规范 GB 14886-2006 2006.12.0151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GB/T 18567-2001 2002.08.0152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 19517-2009 2010.10.0153 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 GB/T 24907-2010 2011.02.0154 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及设备配备组网技术要求GB/T 7262.3-2001 2002.04.0155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 7450-87 1987.11.015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 2007.07.0157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69-95 1996.09.0158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89-2001 2001.11.0159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范 CJJ 120-2008 2008.09.0160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CJJ136-2010 2010.09.016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008.08.0162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2009.05.0163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2009.12.0164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2000.06.0165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2004.12.316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2006.10.0167 升降式高杆照明装置技术条件 JT/T 312-1996 1997.12.3168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JT/T 367-1997 1998.04.0169 公路收费亭 JT/T 422-2000 2000.10.0170 收费栏杆技术条件 JT/T 428-2000 2001.02.0171 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 JT/T 489-2003 2003.10.017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地图板装置等十四项 JT/T 601~612-2004 2005.02.0173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1-2005 2005.06.017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0-1997 1997.10.017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21-1997 1997.01.0176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 20505-2000 2001.06.0177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 HG/T 20507-2000 2001.06.0178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 20508-2000 2001.06.0179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 20509-2000 2001.06.0180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 20511-2000 2001.06.0181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 20512-2000 2001.06.0182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 20513-2000 2001.06.0183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 20573-95 1995.11.0184 太阳能光伏室外照明装置技术要求 DB11/T 542-2008 2008.05.0185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 DBJ1-607-2001 2001.12.1786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DBJ1-611-2002 2002.09.0187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BJ1-615-2003 2004.01.0188 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谐波抑制设计规程 DBJ/T 11-626-2007 2007.05.3189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 31:2006 2006.08.0190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 CECS 32:91 1991.12.2791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 45:92 1992.12.0192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 CECS 81:96 1996.05.3093 终端电器选用及验收规程CECS 107:2000 2000.10.0194 给排水厂站电气与自控设计说明书技术规定 YBJ-DQ01-03 2003.09.01。
建筑安全标准对建筑物电气线路布置的要求建筑安全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重要规范,其中对建筑物电气线路的布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正确的电气线路布置不仅可以保障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有效预防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就建筑安全标准对建筑物电气线路布置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电气线路布置应符合建筑结构建筑安全标准要求电气线路的布置必须符合建筑的结构特点。
在建筑物设计初期,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结构特点确定电气线路的布置方案。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电气线路应布置在专门的隔离通道内,以便管理和维护;对于防火墙隔离的建筑区域,电气线路应采取防火措施,确保在火灾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
二、电气线路布置应考虑安全防范建筑安全标准要求电气线路的布置必须考虑安全防范措施。
例如,在高温、潮湿等特殊环境下,应采用防水、防爆等特殊材料,以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易爆、易燃场所,电气线路应布置在安全距离内,避免火灾的蔓延。
三、电气线路布置应合理设置配电盘建筑安全标准要求电气线路的布置必须合理设置配电盘。
配电盘是建筑物内电力供应的核心部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易于检修的地方,并保持距离易燃、易爆源的安全距离。
此外,配电盘的电缆应采用阻燃、耐高温的材料,并保持干燥清洁,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四、电气线路布置应标明清晰标识建筑安全标准要求电气线路的布置必须标明清晰标识。
在建筑物内,应设置清晰的电气线路图,标明电缆的类型、规格、电压等信息,便于维修和故障排查;在电气设备上,应设置标示牌,标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总之,建筑安全标准对建筑物电气线路布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遵守标准要求,合理布置电气线路,才能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
建筑师、设计师、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应密切关注建筑安全标准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共同维护建筑物电气线路的安全与稳定。
城市无轨电车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原则城市无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们的关注。
电气设施工程建筑是城市无轨电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计原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无轨电车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原则进行探讨。
首先,规划与设计原则应考虑整个城市交通布局,包括人流、车流、线网等因素,以便为电气设施工程建筑定位和布局提供指导。
参考现有的城市规划,确定无轨电车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设置,将电气设施工程建筑布置在线路沿线或站点附近,以便提供有效的供电和配电服务。
其次,规划与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安全性。
安全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首要任务,对于电气设施工程建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要合理设置供电变电站、配电接触网、馈线和切换站等设施,保证系统的稳定供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电弧闪络等安全事件。
第三,规划与设计原则应考虑线路的通达性和舒适性。
无轨电车的魅力在于其便捷性和舒适性,因此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应保证线路的通达性和车辆的运行平稳。
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站点的设置应尽量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和交通枢纽,方便乘客的进出。
同时,在线路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弯道半径、坡度以及曲线转角等因素,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感。
第四,规划与设计原则应注重环保节能。
无轨电车作为低碳交通工具,其电气设施工程建筑应充分考虑环保节能要求。
选用高效节能的供电和配电设备,合理配置太阳能光伏板、储能电池等装置,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
第五,规划与设计原则应注重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应考虑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扩展和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通道,方便未来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城市无轨电车电气设施工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布局、安全性、通达性和舒适性、环保节能性,以及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电气工程施工规程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气工程施工行为,保障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确保电气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各类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
第三条电气工程施工应遵循“设计先行、技术先行、管理先行”的原则,保证电气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环保化。
第四条电气工程施工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认真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有序。
第五条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当遵守“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严格管理、严格检查”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
第六条电气工程施工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具有电气工程施工相关专业资质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有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质量工作规范,明确质量目标和责任,确保施工质量。
第九条电气工程施工应负有安全生产责任,应当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安全教育,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擅自操作电气设备,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施工档案,记录施工过程、施工质量、安全检查等相关内容,并留存备查。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电气工程工程监理工作,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十五条设计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供工程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十六条业主应当依法履行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保障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电气专业设计规范强条汇总(2019年5月版)一、电气设计主要规范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0.1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害时。
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2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或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2)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4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3.0.2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0.3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1除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2设备的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满足设备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
3.0.9备用电源的负荷严禁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讨论:关于负荷等级的内容,设计时,首先确认好用电负荷的等级。
电源及供电系统4.0.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当有特殊要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短暂并列运行时,应采取安全运行的措施。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器和导体的选择3.1.4在TN-C系统中不应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隔离,严禁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接入开关电器。
讨论:TN-C-S系统不在此列,纯TN-C系统才适用于此条;(3P/4P)3.1.7半导体开关电器,严禁作为隔离电器。
讨论:认为塑壳开关可以作为隔离电器使用;3.1.10隔离器、熔断器和连接片,严禁作为功能性开关电器。
3.1.12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作为间接接触防护电器的回路时,必须装设保护导体。
电气方案设计一、引言电气方案设计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各种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项目中,电气方案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电气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针对一般工程项目给出一些建议。
二、电气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电气方案设计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防止电气火灾、电击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安全规范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设备的安全操作。
2. 可靠性原则: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设备的寿命和可维护性,选择可靠的材料和设备并合理安排设备的布局。
3. 效率原则:电气方案设计应追求节能和高效。
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设备,优化电路和布线,减少功耗和能源浪费。
4. 可扩展性原则:电气方案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未来对系统功能和容量的改变和扩展。
三、电气方案设计的步骤1. 需求分析:分析项目的具体需求,包括用电负荷、电气设备要求、运行环境等。
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功能。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设计电气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拓扑结构。
确定设备的选型和数量,设计电路和布线图。
3. 设备选型:根据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
考虑设备的品牌、型号、性能指标和价格等因素,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认证和标准要求。
4. 电路设计:设计电气系统的电路图,包括主线路、控制回路、保护回路等。
考虑线路的容量、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5. 布线设计:根据电路设计和设备选型,进行布线设计。
考虑线缆、导线的规格和长度,避免电磁干扰和过热现象,并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6. 保护控制设计:设计电气系统的保护和控制装置。
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远程监控等。
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7. 施工图纸:根据方案设计和具体要求,绘制施工图纸和接线图。
图纸应清晰明了,标注准确,方便施工人员实施安装和维护。
CJJ1~CJJ10C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forum/detail6219178_1.html/forum/detail6403795_7.htmlCJJ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forum/detail6403795_7.htmlCJJ3-90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作废,由GB50268-2008代替,请应注意参阅GB50788-201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CJJ4-97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已废止)CJJ5-83 煤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已废止)CJJ6-2009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detail7563219_1.htmlCJJ7-85 城市勘察物探规范(已作废,由CJJ7-2007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3.htmlCJJ7-200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已废止,由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代替)/forum/detail841817_9.html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CJJ9-85 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已废止)CJJ10-8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已废止)CJJ11~CJJ20CJJ11-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已废止,由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3.html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2-99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3.htmlCJJ13-87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detail3080396_1_1.htmlCJJ15-87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已废止,由CJJ15-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5.htmlCJJ15-2011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16-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已废止)CJJ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forum/detail841817_2.htmlCJJ18-88 市政工程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作废)CJJ19-89 城市勘察、测量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0-89 城市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1~CJJ30CJJ21-89 古建筑修建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2-89 城市公共交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3-89 城市供水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4-89 城市煤气、热力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5-89 环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6-89 房屋修建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已废止)CJJ27-200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28-2004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forum/detail2855248_1.htmlCJJ/T29-20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该规范本应归入JGJ)/detail7822679_1.htmlCJJ/T30-99 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已作废,由CJJ/T30-2009代替)/forum/detail841817_4.htmlCJJ30-2009 粪便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31~CJJ40CJJ31-89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已废止)CJJ32-2011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3-2005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forum/detail841817_7.html/forum/detail841817_11.htmlCJJ34-2002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已作废,由CJJ34-2010代替)/forum/detail841817_5.htmlCJJ34-2010 城市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5-90 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已废止)CJJ36-200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forum/detail3898106_1.html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已废止,由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8-90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作废,由CJJ38-2004代替)/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38-2004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标准CJJ39-91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地区)/forum/detail841817_10.htmlCJJ40-91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已作废,由CJJ40-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4.htmlCJJ40-2011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1~50CJJ41-91 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已废止)CJJ42-91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已废止)CJJ43-91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44-91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废止)CJJ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forum/detail4749205_1.htmlCJJ46-91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已废止)CJJ47-91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废止,由CJJ47-2006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47-2006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8-92 公园设计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4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50-9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已废止,由GB/T50805-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5.htmlCJJ51~CJJ60CJJ51-200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21.htmlCJJ/T52-93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5.htmlCJJ/T53-93 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2.htmlCJJ/T54-93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2.htmlCJJ55-93 供热术语标准(已作废,由CJJ/T55-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T55-2011 供热术语标准CJJ56-94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2.htmlCJJ57-9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0.htmlCJJ58-2009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etail7697742_1.htmlCJJ/T59-94 柔性路面设计参数测定方法标准(已废止)CJJ60-94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已废止,由CJJ60-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2.htmlCJJ60-2011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1~70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etail662133_1.htmlCJJ62-95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已作废)CJJ63-2008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forum/detail5966234_1.htmlCJJ64-2009 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detail7603397_1.htmlCJJ/T65-2004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forum/detail841817_8.htmlCJJ66-95 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已废止,由CJJ/T66-2011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1.htmlCJJ/T66-2011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67-95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forum/detail841817_10.htmlCJJ68-2007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forum/detail5120195_1.htmlCJJ69-95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forum/detail841817_4.html/forum/detail6265456_1.htmlCJJ70-96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forum/detail841817_10.htmlCJJ71~80CJJ71-2000 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已废止,由CJJ/T71-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4.htmlCJJ/T71-2011 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72-97 无轨电车供电线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forum/detail841817_4.htmlCJJ73/T-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detail7578511_1.htmlCJJ74-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范/forum/detail841817_8.html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forum/detail841817_8.htmlCJJ/T76-98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已废止,由CJJ76-2012代替)/forum/detail841817_4.htmlCJJ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7-98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已废止,城市桥梁设计通用规范正在编审中)/forum/detail841817_3.htmlCJJ/T78-97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已废止,由CJJ/T78-2010代替)/forum/detail841817_8.html/forum/detail841817_11.htmlCJJ/T78-2010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79-98 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已废止)CJJ/T80-98 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已废止)/forum/detail841817_3.htmlCJJ81~90CJJ/T81-98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8.htmlCJJ/T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forum/detail841817_8.htmlCJJ83-99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forum/detail663659_1.htmlCJJ84-2000 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已废止)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forum/detail841817_4.htmlCJJ/T86-2000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3.htmlCJJ/T87-2000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forum/detail841817_7.htmlCJJ/T88-2000 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3.htmlCJJ89-2001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已废止,由CJJ89-2012代替)/forum/detail841817_3.htmlCJJ89-2012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90-2002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已作废,由CJJ90-2009代替)/forum/detail841817_5.htmlCJJ90-2009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1~100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forum/detail841817_7.htmlCJJ92-2002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forum/detail841817_2.htmlCJJ93-200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已废止,由CJJ93-2011代替)/forum/detail841817_7.htmlCJJ93-201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etail6829760_1.htmlCJJ95-2003 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2.htmlCJJ96-2003 地铁限界标准/forum/detail841817_7.html/forum/detail841817_11.htmlCJJ/T97-2003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forum/detail841817_7.htmlCJJ/T98-2003 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该规范本应归入JGJ)/forum/detail841817_7.htmlCJJ99-2003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2.htmlCJJ101~CJJ101-2004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102-200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forum/detail841817_6.htmlCJJ104-2005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105-2005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T106-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已作废,由CJJ/T106-2010代替)/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T106-2010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7-200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forum/detail841817_16.htmlCJJ/T108-2006 城市道路除雪作业技术规程/detail7377129_1.htmlCJJT109-2006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detail5315425_1.html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forum/detail3912179_1.htmlCJJ/T111-2006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施工技术规程/forum/detail4562883_1.htmlCJJ112-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forum/detail5862853_1.htmlCJJ/T114-2007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forum/detail5373604_1.htmlCJJ/T115-2007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已作废)/forum/detail5129117_1.htmlCJJ/T116-2008 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通用规范CJJ/T117-2007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forum/detail5335738_1.htmlCJJ119-2008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detail7822838_1.htmlCJJ120-2008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detail7047810_1.htmlCJJ121~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detail7192336_1.htmlCJJ/T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detail7235576_1.htmlCJJ139-201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etail7626571_1.htmlCJJ143-20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请应注意参阅GB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detail7647240_1.htmlCJJ/T165-2011 建筑排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66-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T177-2012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请应注意参阅CECS249:2008《现浇泡沫轻质土技术规程》)顺便说一句,CJJ3-90将于2009.5.1废止。
电气安全标准引言:电气安全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电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电气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保障电气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各个行业中的电气安全问题,制定了电气安全标准。
本文将从建筑行业、制造业、医疗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其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以期提高人们对电气安全的认知和重视。
一、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电气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安全。
建筑行业中的电气安全标准主要包括:1.建筑物内电气系统的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内部电气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人数,确保电气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供电。
2.电气设备的安装规程:在建筑物中安装电气设备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安装时应注意设备的选用和安装位置,合理规划电气线路,以避免因电气设备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规范: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对于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换或进行改造,以保障使用安全。
二、制造业制造业是电气设备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其电气安全标准对于保障工人和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制造业中的电气安全标准主要包括:1.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采购规范:企业在选购电气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同时,企业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产品合同,确保采购到合格产品。
2.电气系统的布置和保护规程:企业内部的电气系统布置应符合相关规程,合理规划电气线路。
同时,对于电气设备的保护,企业应安装相应的保护设备,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规范: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巡检和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和维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于电气安全的意识。
三、医疗行业医疗行业是对电气安全要求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因为医疗设备的运行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机电安装、装饰工程供配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批准人北京建工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津秦交通枢纽项目监理部二0一三年三月(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变压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8)《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9)本工程的设计图及有关技术文件、会议纪要、监理规划(10)本工程的地方性技术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二、供电系统概况1、滨海站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范围内,根据其建筑规模、负荷分布情况,在南广场地下一层西侧设10kV独立变电所一座,跟随式变电所一座;在南广场地下一层东侧设10kV独立变电所一座,在南广场地下预留商业区设商业跟随式变电所一座,在北广场地下设10kV独立变电所一座,共计10kV独立变电所三座,跟随式变电所二座。
2、每座独立变电所均从35kV主变电站引入两路独立10kV电源,共6路高压电源。
跟随所10kV电源引自独立变电所不同高压母线。
3、根据10kV变电所位置的不同,相应设置10kV高压开关柜室、变配电室、控制室、值班室等类型房间。
4、10kV变电所远期按无人值班设计。
5、每座10kV变电所设置两台10/0.4kV干式变压器。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框图四、供电系统的监理控制要点交通枢纽工程的一、二级负荷均采用专用回路双路供电,并在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安规
安规是安全规范的简称,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
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安规通常涵盖各个领域,
如建筑、电气、消防、交通等,旨在规范各种设施、设备
和行为,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在建筑领域,安规指导着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包括建筑结构、消防设施、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以确
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电气领域,安规规定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和安装规范,以防止电气事故和火灾的发生。
在消防领域,安规规定了建筑物的消防设备配置、灭火器
材的使用和维护等,以保障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逃生
和灭火能力。
在交通领域,安规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道路设计
等规定,以确保交通流畅和行车安全。
遵守安规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在遵守安规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无卤低烟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聚集较多的地方,如商场、剧院、体育馆、地铁站等。
这些场所的电气设计标准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作。
无卤低烟是一种电气材料,其特点是不含卤素元素,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较少。
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系统中,主要是为了减少火灾发生时烟雾对人体的伤害,保证人员的安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民用建筑中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所制定的一套准则。
这些标准包括了法规、规范和设计要点,旨在确保建筑的电气系统符合安全和可靠的要求,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电气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同时,将解释无卤低烟材料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人员密集场所中的应用和优势。
最后,将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中的法规和规范,并提供一些设计要点供读者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人员密集场所无卤低烟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电气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相关标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电气设施。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和分析: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人员密集场所2.1.1 定义和特点2.1.2 安全考虑2.2 无卤低烟2.2.1 定义和特点2.2.2 应用和优势2.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2.3.1 法规和规范2.3.2 设计要点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本文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人员密集场所、无卤低烟以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并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了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该场所中电气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3.2.8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3.2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配变电所4.3.5 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4.7.3 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大于6m时,屏后面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口。
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土建要求)4.9.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土建要求)4.9.2 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2 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3 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4 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 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低压配电7.4.2 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4)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一相导体截面不应小于表7.4.2的规定。
表7.4.2 导体最小允许截面7.4.6 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导体。
建造电气设计常用规范内容(一)供配电系统设计一.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1.1 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地损失或者影响地程度,分为一级负荷. 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3.1.1.1 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对于某些特等建造,如重要地交通枢纽.重要地通信枢纽. 国宾馆. 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地会堂. 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 以及时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地大量人员集中地公共场所等地一级负荷,为特殊重要负荷.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者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地一级负荷亦为特殊重要负荷.3.1.1.2 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3.1.1.3 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地电力负荷.二.供电电源一级负荷地供电电源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一级负荷中特殊重要地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二级负荷地供电系统,宜由两回路线供电.在负荷较小或者地区供电条件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 及以上专用地架空路线或者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路线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地路线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 100%地二级负荷.三.应急电源类型可作为应急电源地电源类型:1.独立于正常电源地发机电组.2.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地专用地馈电路线.3.蓄电池.4.干电池.根据允许中断供电地时间选用应急电源1.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 15s 以上地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地发机电组.2. 自投装置地动作时间能满足允许中断供电时间地,可选用带有自动投入装置地独立于正常电源地专用馈电路线.3.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地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贮能机电型不间断供电装置.四.供电.用电电压地确定3.2.2 居住区高压配电3.2.2.1 应根据城市规划.城市电网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近期. 中期.远期地用电负荷,确定居住区地供配电方案.3.2.2.2 普通按每占地2km2 或者按总建造面积4x105 m2 设置一个10kV 配电所.当变电所在六个以上时, 也可设置10kV 配电所.3.3 电压选择3.3.1 用电单位地供电电压应从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特性.供电距离.供电路线地回路数.用电单位地远景规划.当地公共电网现状和它地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合理等因素考虑决定.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 或者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W · A 以上者应以高压方式供电;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 或者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 A 及以下者,应以低压方式供电,特殊情况也可以高压式供电.3.3.2 用电单位地高压配电电压宜采用10kV;如6kV 用电设备地总容量较大,选用6kV 电压配电技术经济合理时,则应采用6kV.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五.电能质量1) 正常运行情况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以额定电压地百分数表示)可按下列要求验算:(1)普通电动机±5%.(2)电梯电动机±7%.(3)照明:在普通工作场所为±5%;在视觉要求较高地屋内场所为+5%.-2.5%;对于远离变电所地小面积普通工作场所,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可为+5%.- 10%;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为+5%.- 10%.(4)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为±5%.2)为减少电压偏差,供配电系统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确选择变压器地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2)合理减少系统阻抗;(3)合理补偿无功功率;(4)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3)有载调压变压器地选用变电所中地变压器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1.35KV 以上电压地变电所中地降压变压器,直接向 35KV.10(6)KV 电网送电时.2.35KV 降压变电所地主变压器,在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时.3. 10(6)KV 配电变压器不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但在当地 10(6)KV 电源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且用电单位有对电压要求严格地设备,单独设置调压装置技术经济不合理时,亦可采用 10(6)KV 有载调压变压器.4.电压偏差应符合用电设备端电压地要求,35KV 以上电网地有载调压宜实行逆调压方式.逆调压地范围宜为额定电压地 0~+5%.4)冲击性负荷地供电措施为了降低冲击性负荷引起地电网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不包括电动机启动时允许地电压下降) ,宜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专线供电.2.与其它负荷共享配电路线时,降低配电路线阻抗.3.较大功率地冲击性负荷或者冲击性负荷群与对电压波动.闪变敏感地负荷分别由不同地变压器供电. 4.对于大功率电弧炉地炉用变压器由短路容量较大地电网供电.5)控制谐波引起地电压波形畸变控制各类非线性用电设备所产生地谐波引起地电网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宜采取下列措施:1) .各类大功率非线性用电设备变压器由短路容量较大地电网供电.2) .对大功率静止整流器,采取下列措施:a.提高整流变压器二次侧地相数和增加整流器地整流脉冲数.b.多台相数相同地整流装置,使整流变压器地二次侧有适当地相角差.c.按谐波次数装设分流滤波器.3) .选用 D,yn11 结线组别地三相配电变压器.六.供配电设计中无功补偿1.采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时,宜就地平衡补偿,低压部份地无功功率宜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份地无功功率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时常使用地用电设备地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补偿基本无功功率地电容器组,宜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在环境正常地车间内,低压电容器宜分散补偿.2.电容器分组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分组电容器投切时,不应产生谐振.b.适当减少分组组数和加大分组容量.c.应与配套设备地技术参数相适应.d.应满足电压偏差地允许范围.七.低压配电系统地接线方式1. 压配电电压应采用 220~380V.带电导体系统地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2. 在正常环境界车偶尔建造物内,当大部份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且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3. 条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者负荷性质重要,或者在有特殊要求地车间.建造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4. 当部份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小地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宜超过5 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 10KW.容量较小用电设备地插座,采用链式配电时,每一条环链回路地设备数量可适当增加.5. 在高层建造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份较大容量地集中负荷或者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6. 平行地生产流水线或者互为备用地生产机组,根据生产要求,宜由不同地回路配电;同一辈子产流水线地各用电设备,宜由同一回路配电.八.低压电网中 TN 及 TT 系统接地型式在TN 及TT 系统接地型式地低压电网中,宜选用D,yn11 结线组别地三相变压器作为配电变压器.注:TN系统在此系统内, 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地外露可导电部份则通过保护线 (PE 线) 与该点连接.其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地接地设计规范》地规定.TT 系统在此系统内, 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地外露可导电部份连接地接地极和电源地接地极无电气联系.其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地接地设计规范》地规定.(二)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4.2.1 配变电所位置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1)接近负荷中心.(2)进出线方便.(3)接近电源侧.(4)设备吊装.运输方便.(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地场所.(6)不宜设在多尘.水雾(如大型冷却塔)或者有腐蚀性气体地场所,如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源地下风侧.(7)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者其他时常积水场所地正下方或者贴邻.(8)不应设在爆炸危(wei)险场所以内和不宜设在有火灾危(wei)险场所地正上方或者正下方,如布置在爆炸危(wei)险场所范围以内和布置在与火灾危(wei)险场所地建造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地《爆炸和火灾危(wei)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地规定.(9)配变电所为独立建造物时,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地场所.(10)高层建造地下层配变电所地位置,宜选择在通风.散热条件较好地场所.(1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建造(或者其他地下建造)地地下室时,不宜设在最底层.当地下仅有一层时,应采取适当抬高该所地面等防水措施.并应避免洪水或者积水从其他渠道淹渍配变电所地可能性.4.2.4 高层建造地配变电所,宜设置在地下层或者首层;当建造物高度超过100m 时,也可在高层区地避难层或者上技术层内设置变电所.4.2.5 一类高.低层主体建造内,严禁设置装有可燃性油地电气设备地配变电所.二类高.低层主体建造内不宜设置装有可燃性油地电气设备地配变电所,如受条件限制亦可采用难燃性油地变压器,并应设在首层靠外墙部位或者地下室,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地上下方.贴邻或者出口地两旁,并应采取相应地防火和排油措施.4.6.4.4 高压屋内配电装置距屋顶(梁除外)地距离普通不小地0.80m.4.7.3 成排布置地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 时,屏后面地通道应有两个通向本室或者其他房间地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地两端.当两出口之间地距离超过15m 时,此间还应增加出口.4.10 对有关专业地要求4.10.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地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者难燃)介质地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地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地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4.10.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地门应为防火门:(1) 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造物内.(2) 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者通向汽车库.(3) 变压器位于建造物地二层或者更高层.(4) 变压器位于地下室或者下面有地下室.(5) 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地门.(6) 变压器室之间地灯.4.10.3 变压器室地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4.10.4 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地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0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30m.4.10.5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地挡油设施或者设置能将油排到安全处所地设施:(1)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品堆积地场所.(2)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3)变压器室位于民用主体建造内.4.10.6 配变电所中消防设施地设置:一类建造地配变电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固定式灭火装置;二类建造地配变电所可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4.10.7 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地吊装孔或者吊装平台. 吊装平台. 门或者吊装孔地尺寸,应能满足吊装最大设备地需要, 吊钩与吊装孔地垂直距离应满足吊装最高设备地需要.4.10.8 高压配电室和电容器室,宜设不能开启地自然采光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 临街地一面不宜开窗.4.10.9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 电容器室地门应向外开,并装有弹簧锁.装有电气设备地相邻房间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或者向低压方向开启.4.10.10 配变电所各房间时常开启地门窗,不应直通相邻地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地建造.4.10.11 当变压器室. 电容器室采用机械通风且周围环境污秽时,宜加空气过滤器.4.10.12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 电容器室等应有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 门. 电缆沟等进入屋内地措施.4.10.13 配电装置室. 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地内墙表面均应抹灰刷白.配电装置室.变压器室. 电容器室地顶棚及变压器室地内墙面应刷白.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或者用水磨石地面.4.10.14 长度大于8m 地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地两端.若两个出口之间地距离超过60m 时, 尚应增加出口.楼上.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位于楼上地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地平台或者通道.4.10.15 配变电所地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当配变电所设置在地下室时,其进出地下室地电缆口必须采取有效地防水措施.4.10.16 变压器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夏季地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5℃,进风和排风地温差不宜大于15℃. 4.10.17 电容器室应有良好地自然通风,通风量应根据电容器温度类别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电容器所允许地最高环境空气温度计算.当自然通风不满足排热要求时,可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方式. 电容器室内应有反映室内温度地指示装置.4.10.18 变压器室. 电容器室当采用机械通风或者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室时,其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如周围环境污秽时,宜加空气过滤器(进风口处).4.10.19 有条件时配电装置室宜采用自然通风.高压配电装置室装有较多油断路器时,宜装设事故排烟装置.4.10.20 在采暖地区,控制室(值班室)应采暖,采暖计算温度为18℃.在特殊寒冷地区地配电装置室装有电度表时应设采暖.采暖计算温度为5℃.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内地采暖装置,宜采用钢管焊接,且不应有法兰.罗纹接头和阀门等.4.10.21 位于炎热地区地配变电所,屋面应有隔热措施.控制室(值班室)宜考虑通风,有条件时可接入空调系统.4.10.22 位于地下室地配变电所,其控制室(值班室)应保证运行和卫生条件,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宜装设通风系统或者空调装置.4.10.23 变压器室. 电容器室.配电装置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地管道. 明敷路线通过.4.10.24 装有六氟化地硫地配电装置.变压器地房间其排风系统要考虑有底部排风口.4.10.25 有人值班地配变电所,宜设有上.下水设施.4.10.26 在配电装置室内裸导体上空布置灯具时,灯具地水平投影与裸导体地净距应大于1m.灯具不应采用软线吊装或者链吊装.4.10.27 干式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控制室. 电容器室当设置在地下层时,在高潮湿场所,宜设置吸湿机或者在装置内加装去湿电加热器,在地下室内并应有排水设施.(三)自备应急柴油发机电6.1.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自备应急柴油发机电组:(1)为保证一级负荷中特殊重要地负荷用电.(2)有一级负荷,但从市电取得第二电源有艰难或者不经济合理时.(3)大. 中型商业性大厦,当市电中断供电将会造成经济效益有较大损失时.6.1.1.3 机组宜挨近一级负荷或者配变电所设置.柴油发机电房可布置于坡屋.裙房地首层或者附属建造内,应避开主要出口通道,如确有艰难也可布置在地下层.当布置在地下层时,应处理好通风.防潮.机组地排烟.消音和减振等.6.1.1.4 机房宜设有发机电间.控制及配电室.燃油准备及处理间.备品备件贮藏间等.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房间进行取舍.合并或者增添.6.1.1.5 当机组需遥控时,应设有机房与控制室联系地信号装置及测量仪表.6.1.1.6 对不需要机组供电地低压配电回路,在系统电源发生故障停电后,应自动切除.6.1.1.7 发机电间.控制室及配电室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者其他时常积水场所地正下方和贴邻.6.1.1.8 属于一类防火建造地柴油发机电房,应设卤代烷或者二氧化碳等固定灭火装置及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二类防火建造地柴油发机电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手提式灭火装置.6.1.9.4 对土建专业地要求:(1)机房应有良好地采光地通风.在炎热地区,有条件时宜设天窗,有热带风暴地区天窗应加挡风防雨板或者设专用双层百页窗.在北方及风沙较大地地区,应设有防风沙侵入地措施;(2)发机电间应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口地大小应满足搬运机组地需要,否则应预留吊装孔. 门应采取防火. 隔音措施,并应向外开启,发机电间与控制及配电室之间地门和观察窗应采取防火. 隔音措施, 门开向发机电间;(3)贮油间与机房相连布置时,应在隔墙上设防火门,并向发机电间开启;(4)发机电间.贮油间宜做水泥压光地面,并应有防止油.水渗入场面地措施,控制室宜做水磨石地面;(5)机房内地噪声应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规定, 当机房噪声控制达不到要求时,应通过计算做消音.隔音处理;(6)机组基础应采取减振措施,当机组设置在主体建造内或者地下层时,应防止与房屋产生共振现象;(7)柴油机基础应采取防油浸地设施,可设置排油污地沟槽;(8)机房内地管沟和电缆沟内应有0.3%地坡度和排水.排油措施,沟边缘应做挡油处理;(9)机房各工作房间耐火等级与火灾危(wei)险性类别,见表6.1.9.4.(四)电器导体地选择和配电设备地布置表 PE 线最小截面一. 电器地选择1)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地电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器地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2.电器地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地计算电流;3.电器地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地频率相适应;4.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地环境条件;5.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地动稳定与热稳定地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地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地通 断能力.二. 导体地选择 1)导体地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 尚应符合工作电压地要求. 2)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线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地要求; 2.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地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地要求; 4.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地要求, 固定敷设地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 地规定. 表 固定敷设地导线最小芯线截面3)敷设路径地冷却条件:沿不同冷却条件地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当冷却条件最坏段地长度超 过 5m,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地截面,或者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地绝缘导线和电缆. 4)导线敷设处地环境温度:1.直接敷设在土壤中地电缆,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地月平均温度;2.敷设在空气中地裸导体,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地平均最高温度;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地平均 最高温度(均取 10 年或者以上地总平均值. ) 5)中性线截面1.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 中性线(以下简称N 线)地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路线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 流,且应计入谐波电流地影响.2.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地回路中, 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3.采用单芯导线作保护中性线(以下简称PEN 线)干线,当截面为铜材时,不应小于 10mm 2 ;为铝材时, 不应小于 16mm 2 ;采用多芯电缆地芯线作 PEN 线干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4mm 2. 6)保护线(以下简称 PE 线)截面1.当保护线(以下简称 PE 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PE 线最小截面应符合下表地规定.最小芯线截面(mm 2) 铜 芯 1.01.0 0.75敷设方式绝缘导线穿管敷设 绝缘导线槽板敷设 绝缘导线线槽敷设铝芯 2.52.5 2.52.PE 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有机械性地保护时为 2.5mm 2; 无机械性地保护时为 4mm 2 .3.装置外可导电部份禁用作 PEN 线.4.在 TN-C 系统中,PEN 线严禁接入开关设备.三.配电设备布置地普通规定 1)配电室地位置应挨近用电负荷中心,设置在尘埃少.腐蚀介质少.干燥和震动轻微地地方,并宜适当留有 发展余地. 2)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地管道外,不应有其它地管道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 管道与散热器地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地上方不应敷设管道.3) 落地式配电箱地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 50mm 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 200mm 以上.底座周围应 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4)同一配电室内并列地两段母线,当任一段母线有一级负荷时,母线分段处应设防火隔断措施. 5)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地母线,二者之间地净距不应小于 2m.6) 成排布置地配电屏,其长度超过 6m 时,屏后地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地两端,当两出口之 间地距离超过 15m 时,此间尚应增加出口. 7)成排布置地配电屏,其屏前和屏后地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地规定. 表 配电屏先后地通道地最小宽度(m )四. 配电设备布置中地安全措施1)在有人地普通场所,有危(wei )险电位地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者置于人地伸臂范围以外.双排背对背布置屏 前1.51.31.81.6 屏后 维 护1.51.31.00.8 操 作2.02.02.02.0双排对面布置屏 前2.01.82.32.0 屏后 维 护1.00.81.00.8操 作1.21.21.21.2多排同向布置前.后排距 屏 墙 间 前 后排 排2.0 1.5 1.02.0 1.3 0.82.3 1.8 1.02.0 1.6 0.8单排布置屏后维 护1.00.81.00.8 操 作1.21.21.21.2配电屏种类不受限 制时 受限制 时 不受限 制时 受限制 时屏 前1.51.31.81.6固定式抽屉式相线芯线截面S(mm 2 )S ≤16 16<S ≤35 S >35PE 线最小截面(mm 2 )S 16 S / 22)标称电压超过交流25V (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地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者外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GB4208-84)地IP2X 级.3)当需要挪移遮护物.打开或者拆卸外罩时,必须采取下列地措施之一:1.使用钥匙或者其它工具;2.切断裸带电体地电源,且惟独将遮护物或者外罩重新放回原位或者装好后才干恢复供电. 4)当裸带电体用遮护物遮护时,裸带电体与遮护物之间地净距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当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 级地网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100mm;二.当采用板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50mm.5)容易接近地遮护物或者外罩地顶部,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地IP4X 级.6)在有人地普通场所,人距裸带电体地伸臂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地上方时,裸带电体与地面或者平台地垂直净距不应小于2.5m;2.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地侧面或者下方时,裸带电体与平台边缘地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25m;3.当裸带电体具有防护等级低于IP2X 级地遮护物时,伸臂范围应从遮护物算起.4.在正常地人工操作时手中需执有导电物件地场所,计算伸臂范围时应计入这些物件地尺寸.7)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地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一.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 时应加遮护,遮护后地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二.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 时应加遮护,遮护后地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第3.2.1 条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地开敞式配电设备,其未遮护地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 时应设置遮护物或者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地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地高度不应小于 1.4m;阻挡物内屏前.屏后地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地规定.五.配电室对建造地要求1.配电室屋顶承重构件地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部份不应低于三级.2.配电室长度超过7m 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地两端.当配电室为楼上楼下两部份布置时,楼上部份地出口应至少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者室外地安全出口.配电室地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地门应为双向开启门.3.配电室地顶棚.墙面及地面地建造装修应少积灰和不起灰;顶棚不应抹灰.4.配电室内地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5.当寒冷地区冬季室温影响设备地正常工作时,配电室应采暖.炎热地区地配电室应采取隔热.通风或者空调等措施.有人值班地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采光.在值班人歇息间内宜设给水.排水设施. 附近无厕所时宜设厕所.6.位于地下室和楼层内地配电室,应设设备运输地通道,并应设良好地通风和可靠地照明系统.7.配电室地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地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地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GB4208-84)地IP3X 级.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地通风孔还应采取防止雨.雪飘入地措施.(五) 室外接户线和电缆敷设。
07040501导管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40601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40701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40801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101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201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301导管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401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501塑料护套线直敷布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601钢索配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701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801普通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0901电气照明专用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1001开关、插座、风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51101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101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201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301不间断电源装置及应急电源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401母线槽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501导管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601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701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801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60901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70101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70201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70301建筑物等电位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7070401浪涌保护器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八、《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03-2015,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收费站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及标准;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相关各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新建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池河收费站的配变电所、站内建
筑物的配电、照明、防雷接地、弱电系统工程。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内包括宿办楼、附属设施、养护工区、治超检测房及收费大棚等,总建筑面积约1509m2,
其中宿办楼建筑面积约1000m2,附属设施建筑面积约402m2,门
房建筑面积约27m2,治超检测房建筑面积约40m2,工具设备库房
建筑面积约40m2。
(四)供电
1、负荷状况
本工程设备总容量为146kW,计算容量为115.21kVA。
其中宿办楼为重要负荷,治超检测房、收费大棚及厂区照明为一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一般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380/220V,频率为50Hz。
特殊设备的额定电压随设备要求另定。
2、供电电源
本工程由一路10kV电源架空引入作为主供电源,另设柴油发
电机组作为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压为0.4kV。
3、无功功率补偿
在低压母线上集中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采用静电电
容器补偿方式,电容器补偿容量为32kvar。
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
环投切方式。
0.4kV侧的功率因数补偿至0.92。
4、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在站内附属设施用房中设置10/0.4kV变压器及低压
配电室,另设置柴油发电机室。
低压配电室内设主变压器一台,
选用SC系列三相干式降压变压器,容量160kVA,电缆进线。
变
压器高压侧采用跌落式熔断器和避雷器。
主变压器低压側电气主
接线为单母线+备用母线接线方式,设置低压主变进线屏1面,
低压馈线屏3面,补偿柜1面,母联及发电机进线屏1面。
电缆
出线。
主变低压进线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备投。
消防
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及特殊用电设备均采用两路供电。
两路电源
分别由正常母线及备用母线引出。
两路电源在负荷末端互投。
柴
油发电机组功率90kW。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采用放射式方式配电。
(五)电气接地及安全保护
本工程10kV高压系统中性点为不接地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为TN-S系统。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弱电系统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的联合接地系统。
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
对于各特殊设备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不同,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建筑物内的电气装置做等电位联结。
(六)电气照明
本工程照明系统电压为380/220V,采用荧光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部分场所采用白炽灯照明。
各科室等场所采用漫反射型高显色性灯具。
照明用灯具主要采用吸顶方式安装。
所有插座回路、室外照明灯具低于2.4m的回路均设剩余电流断路器保护。
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m时或安装 I类灯具时,需接PE线。
所有灯具均采用节能型灯具。
发电机房采用防爆灯具及开关。
(七)防雷与接地
在本工程中部分建筑物屋顶设置接闪器防直击雷。
采用柱内主
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基础主钢筋网作自然接地体。
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关于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的规定,本工程设置三级防雷电电磁脉冲的浪涌保护器。
在变配电室低压母线上装一级电涌保护器(避雷器),二级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末端配电箱及弱电机房配电箱内装三级电涌保护器。
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
二级电涌保护器Imax=40kA,三级电涌保护器Imax=15kA。
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
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八)弱电
本工程弱电系统在各建筑物内设置弱电配线箱。
本工程弱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话系统
2、网络布线系统
3、电缆电视系统(CATV)
(九)负荷统计表: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