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茶道的介绍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哲学思想。
中国茶道以茶艺表达美学和情感,将茶的制作、泡茶、品茶和享茶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一、茶道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最早在中国被发现和栽种。
在古代,人们开始饮茶,并逐渐形成一套茶道的制作、泡茶和品茶程序。
据史书记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
茶作为一种饮品,成为了当时宫廷和贵族社会的独特享受。
二、茶道的文化意义中国茶道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茶道对于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静心、宁神,感受茶叶的芬芳和口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三、茶道的核心要素1. 茶具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具不仅要求质地优良,制作精湛,还要符合审美标准。
茶道的茶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名剑壶、花口杯等。
2. 茶艺茶道的艺术性体现在茶艺上,它包括茶的制作、泡茶和品茶等过程。
茶艺对于泡制出美味的茶非常关键,不同的茶具和茶叶搭配使用,可以带来不同的茶香和茶味。
3. 茶道礼仪中国茶道非常注重礼仪,尤其是在茶道表演和茶道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凸显。
从满满的茶杯、斟茶、敬茶等细节上体现出茶道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和对茶客的尊重。
四、茶道的流派中国茶道发展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和派系,各具特色。
其中,以四川著名的茶道流派崇尚自然、注重茶具的精致和茶的香气,被誉为“川菜茶道”;以广东的茶道流派强调茶道的礼仪和精神境界,被称为“粤菜茶道”;以福建的茶道流派追求茶的口感和茶的味道,被赞誉为“闽菜茶道”。
五、茶道文化与生活中国茶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常常利用茶道与亲友交流、接待客人、表达感情。
茶道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寄托与安宁,使人从繁忙的生活中抽离,享受宁静与美好。
关于中国茶道的简介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追溯至公元4世纪前后的西晋时期,由此发展成为一门精深的礼仪文化。
茶道不仅是一种品茗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寻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茶道的起源、发展、茶道具和茶道礼仪等方面。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茶道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前后的西晋时期。
那个时候,茶叶被用作药物,而非饮料。
随着茶叶的发现与种植技术的提升,人们开始将茶的药用价值与饮用习惯相结合。
茶道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士人文化的表达和社交礼仪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的意义逐渐超越结束茶的方式,演变为一种精神追求。
二、茶道具中国茶道注重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强调以最优雅的方式将茶叶呈现给客人。
因此,茶道具的选择与使用显得非常重要。
1. 茶具: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壶承载着泡茶的重要任务,它的设计常常考虑到水温、水流、茶叶的浸泡等因素,以最佳的方式释放茶叶的香气。
茶杯的选择通常注重材质和造型,以保持茶汤的温度和口感。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具和茶叶的,也起到了美观和整洁茶道环境的作用。
2. 茶具摆设:茶具摆设包括茶托、茶道炉、茶道席等。
茶托是用来放置茶杯、茶壶等的基础,也可以起到保护桌面的作用。
茶道炉作为烧水的装置,要求外形美观、温度控制稳定。
而茶道席是茶道活动的基础,常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素雅材质。
三、茶道礼仪中国茶道是一门注重礼仪与动作的表演艺术,茶道礼仪包括了准备、烹泡、品尝和清洁等环节。
1. 准备:茶道席的摆设与整理,茶壶、茶杯的热水洗净,通风环境的调整,都是准备环节的重要步骤。
2. 烹泡:烹泡茶叶需要掌握恰当的水温、时间和浸泡程度。
在烹泡过程中,文人雅士还常常结合诗词、乐曲等艺术手段,为茶道增添艺术氛围。
3. 品尝:品尝是茶道的重要环节,茶客需认真辨别茶叶的香气、滋味和茶液的色泽。
品尝过程中,合适的姿势和轻柔的动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4. 清洁:茶道结束后,茶具的清洗也是茶道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茶道知识大全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茶道是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茶道的相关知识,包括茶的起源、茶道的发展、传统茶具以及品茶技巧等。
一、茶的起源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
相传,中国古代神农氏制茶的传说便是茶的起源。
在随后的历史中,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二、茶道的发展1. 唐代茶道唐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茶道逐渐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
茶具开始多样化,并出现了独特的煮茶技法。
2. 宋代茶道宋代是中国茶道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种类更加丰富,茶道的礼仪也更加完善。
同时,茶具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各地茶馆也纷纷兴盛。
3. 明清时期茶道明清时期是中国茶道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推广,茶具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对于泡茶的要求也更加讲究。
此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茶道流派,并形成了多样的茶礼。
三、传统茶具1. 茶壶茶壶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的种类繁多,有紫砂壶、白瓷壶、青瓷壶等。
每一种茶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茶盘茶盘是茶道中用来放置茶具和茶叶的平台。
它通常由木质或石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导热性,以保持茶具和茶叶的稳定温度。
3. 茶杯茶杯是用来品味茶汤的器皿,它的选材和制作工艺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茶,应有不同的杯型和容量。
四、品茶技巧1. 水质选择好的茶水离不开优质的水源。
自然山泉水或矿泉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水的温度也要适宜,一般绿茶、白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红茶、乌龙茶适宜用90℃的水冲泡。
2. 茶叶选购与保存购买茶叶时应选择新鲜、干燥、无异味的茶叶。
茶叶在保存时应放置于密封的容器内,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3. 茶艺表演茶道艺术中的茶艺表演有落花流水、倒茶、泼茶、掷壶等多种形式。
表演时要注意姿势和动作的协调,力求将茶艺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茶道文化介绍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道并非简单的饮茶方式,而是通过冲泡茶叶、品味茶汤、欣赏茶杯、倾听茶器等一系列活动,传递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就中国茶道的起源、发展、茶具特点以及茶道礼仪进行介绍。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叶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采摘、加工、煮茶,饮茶成为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方式。
茶文化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密不可分,佛教寺庙成为茶叶传播的重要场所。
茶叶在佛教寺庙的传播过程中受到各地民众的接纳并深化,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国的茶道文化。
茶道的发展历程中,宋代是茶道文化的高峰期。
在宋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茶道理念与风格。
而到了明清时期,茶道逐渐从寺庙传统演变为民间传统,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并且得以保持至今。
二、中国茶具特点中国茶具以其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独特材质的选择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具有紫砂壶、北方的瓷器以及南方的瓷器等。
1. 紫砂壶:紫砂壶是陶瓷的一种,是苏州当地独有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以其色泽深沉、质地坚实、保温性好而备受赞誉。
茶人们酷爱使用紫砂壶泡茶,因为它能提高茶汤的香气和口感。
2. 北方的瓷器:北方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代表,采用白胎,胎体厚重,因而保温性较好。
青花瓷器通常以蓝色作底色,花纹细腻多变,极具观赏性。
3. 南方的瓷器:南方的瓷器以青瓷为代表,采用青胎,胎体较薄。
青瓷通透感强,保持了原材料的天然质感,使得茶水与器物更加贴近自然。
三、中国茶道礼仪中国茶道注重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茶道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表演者的手法,展示茶叶冲泡的精湛技巧以及茶汤色、香、味、形的变化。
2. 茶具的摆放:茶具的摆放也是茶道礼仪中的重要环节。
保持茶具整洁、摆放得体,以及将茶具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都是展示主人品茶情调的重要元素。
3. 茶礼的讲究:在茶道中,主人与客人相处要注重礼节。
中国茶道介绍中国茶道,又称茶艺,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
茶道强调以茶为媒介,通过煮茶、冲茶、品茶等仪式,展示出茶的精致、雅致和品质。
在中国,茶道被视为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起源、发展以及茶道文化的内涵。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当时的人们将茶视为一种珍贵的草药,用来祭祀神灵以及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现茶的泡制和品饮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南北朝时期,茶道的观念逐渐形成,并逐渐融入到文化中。
唐宋时期,茶道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
这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茶道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在贵族社会中受到高度的重视。
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明代著名文人陆羽创作了《茶经》,将茶的品质和制作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清代时,茶文化变得更加繁荣,不仅茶具工艺达到巅峰,茶文化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二、茶道文化的内涵中国茶道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对水、火、茶叶、茶具等各个方面的重视,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首先,茶道强调对水质的重视。
水是冲泡茶叶的重要因素,好的水质可以使茶叶更好地发挥其香气和滋味。
在茶道中,人们会选择适合冲泡茶叶的纯净水源,以确保最佳的品茗体验。
其次,茶道注重火的运用。
火的掌控对于烧水、煮茶等步骤至关重要。
在茶道中,人们会选择适当的火候,使茶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释放出最佳的香气和滋味。
再次,茶道强调对茶叶的选择和冲泡过程的讲究。
茶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
在茶道中,人们会仔细挑选上好的茶叶,并进行精心的冲泡,以凸显茶叶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最后,茶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形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当人们一起品茗时,相互间的对话和分享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操和修养。
三、当代茶道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茶道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中国茶道入门知识大全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道不仅是一种品茗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帮助你入门茶道文化。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传说,中国的茶树最早生长在四川、云南等地的茂密森林中,而茶叶最早是被人们当做药物使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茶叶不仅具有药物的功效,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于是逐渐开始饮茶。
饮茶兴起后,人们开始研究茶的采摘、制作和品饮等技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
二、茶的分类与选择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根据制作工艺和不同的茶叶部位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每种茶的口感和风味各有不同,因此在品鉴茶叶时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
1.绿茶:绿茶以杀青后烘干的未发酵茶叶为主,清香鲜爽,具有利尿解暑、清热降火的功效。
有名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等。
2.红茶:红茶以发酵完全的茶叶为主,口感醇厚,色泽红艳,香气浓郁。
有名的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3.白茶:白茶以嫩叶为主,采摘后不经过任何发酵处理,具有清淡的花香和清新的口感。
有名的白茶有白毫银针、贡眉等。
4.黄茶:黄茶是一种独特的茶类,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茶汤呈黄绿色,口感鲜爽回甘。
有名的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5.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清香回甘的特点,又有红茶的醇厚口感。
有名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岩茶等。
6.黑茶: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茶叶存放越久口感越好,具有降脂健胃等保健功效。
有名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
三、茶具的使用与养护茶具在茶道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茶道的表现形式和茶的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1.茶壶:茶壶是沏茶的主要工具,其大小、形状和材质会对茶叶的浸泡和温度起到重要影响。
茶壶的养护需要定期清洗和通风晾晒,以防霉变。
2.茶杯:茶杯的选择一般以白色瓷杯为主,以充分展现茶叶色泽和透明度。
中国茶道文化简短介绍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之一,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
而中国茶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以及礼仪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茶道文化进行简短介绍。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
在古代,茶被人们发现具有提神醒脑、健康养生的功效,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
同时,茶也逐渐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
二、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是一种借用茶来表达情感、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
茶道起源于唐代,随后由宋代开始文人墨客的推崇与修饰,到明代朱权的整理与演绎,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茶道文化体系。
茶道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饮茶的方式,更是培养了人们对于品茶、品味生活的审美情趣。
三、茶道的核心价值观茶道文化强调“和敬清寂”的核心价值观。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需要保持心境的平静与谦卑,慢慢品味茶的香气与味道。
茶道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茶来感受自然、修养心灵,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茶道具与茶具的使用在茶道的实践中,茶道具和茶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茶道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等。
茶道具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精心考虑,要注重器皿的品质、造型和材料。
通过合适的茶具,使得品茶过程更加美观、愉悦。
五、茶道的仪式与礼仪茶道仪式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道实践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茶道仪式注重细节、讲究礼仪,包括沏茶、品茶、赏茶等环节。
茶道仪式不仅是对茶的一种崇敬,更是对自然、对他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恩态度。
茶道的仪式和礼仪使得品茶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仪式。
六、茶道的艺术表现形式茶道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学、绘画、音乐、雕刻等诸多方面。
茶道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达。
无论是茶道的诗词,还是茶盘的图案,都蕴含了中国文人雅士的智慧和情趣。
中国茶道详细介绍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影响着世界各地。
茶道源于中国,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茶道,包括其起源、特点、茶道具、茶道程序以及茶道的意义等方面内容。
一、茶道的起源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道最早是在唐代(618-907)形成的,这是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茶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开始受到推崇。
二、茶道的特点中国茶道以其独特的仪式和精致的礼仪而闻名。
它注重细节和平衡,力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茶道追求“和敬清寂”的境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受。
它要求参与者在细致入微的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和寻求内心的平静。
三、茶道具茶道具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了茶道的哲学理念和审美追求。
常见的茶道具包括茶壶、茶碗、茶匙、茶托、茶布等。
这些茶道具通常选用素雅的颜色和纹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四、茶道程序茶道的程序通常包含了准备、烹茶、品茗和清洗等环节。
茶道的准备工作非常讲究,包括茶具的摆设、水的净化以及茶叶的挑选等。
烹茶是茶道的核心环节,它要求烹茶师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品茗环节中,参与者需仔细品味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
最后,清洗茶具是茶道的结束环节,体现了对茶道器具的尊重和爱护。
五、茶道的意义茶道作为一门艺术,旨在培养个人的修养和意识。
它鼓励人们重视细节,并尊重和珍惜自然。
茶道提倡慢下来,从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平静和内心的宁静。
茶道也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方式,通过茶会等活动,人们可以结交朋友、沟通交流,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
结论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哲学思想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茶道的起源、特点、茶道具、茶道程序以及意义等方面的内容都展现了中国茶道的丰富内涵。
通过参与茶道,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重,也能够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中国茶道文化的介绍中国茶道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茶道是一种通过茶叶的烹饪、品饮和欣赏茶具的方式来体验和传达情感、修身养性的艺术形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国茶道文化进行介绍,探讨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茶道的历史背景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中国西周时期。
茶叶最初被用作草药,以治病、保健。
而到了唐宋时期,茶叶的种植和饮用逐渐兴盛起来。
在宋代,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并开始在宫廷和文人墨客的圈子中流行。
二、茶道的特点1. 尊重自然:中国茶道注重尊重自然,尊重茶叶的生态环境,追求茶叶的自然原味。
2. 心境修养:茶道强调修身养性,通过饮茶的过程来平静心神、陶冶情操。
3. 茶具的重要性:中国茶道文化中,茶具被视为艺术品,并且与茶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茶道文化。
4. 礼仪规范:茶道强调礼仪规范,包括沏茶、斟茶和品茶等环节,体现了对待茶叶和他人的尊重和谦逊。
三、茶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参与茶道活动,人们可以培养情操,提高审美水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平静。
2. 增进人际关系:在茶道活动中,人们可以和他人一起共享茶叶的美妙,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3. 促进健康:茶叶富含多种有益物质,饮茶有助于保护心脏、降低血压、消除疲劳等。
茶道文化的强调和传播,对促进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尊重自然、追求心灵和谐的一种文化表达。
它既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和审美追求。
通过茶道,人们可以品味茶叶的香气、感受茶具的美感,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影响着无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它通过茶叶的烹饪、品饮和欣赏茶具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茶叶的魅力、尊重自然,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操和修身养性的追求。
茶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为人类文化多元化作贡献,也将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心灵世界。
中国茶道的简要介绍中国茶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对茶的品味方式,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茶道的流派和茶道的礼仪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茶道的起源中国茶道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茶道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的古代氏族社会,当时人们开始将茶叶作为药用植物,并逐渐发现了它的饮用价值。
随着茶叶的传播和普及,茶道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成为中国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二、茶道的流派中国茶道有众多的流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名茶: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和铁观音。
每一种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和品质特点,代表了不同地域和传统。
茶道流派的多样性,使得中国茶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三、茶道的礼仪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茗的方式,更是一种尊重和交流的文化形式。
茶道注重礼仪,讲究仪态和姿势。
例如,在泡茶时,主人需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茶叶,并使用特定的器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
另外,在享用茶叶时,茶道也有特定的动作和动作顺序,如把茶倒入杯中、闻香、品味等。
四、茶道的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指茶道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茶道强调内敛和自省,倡导平和、淡泊的心境。
通过品茗的过程,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五、茶道与艺术的结合茶道不仅关注茶的品质和制作方法,也注重茶具的使用和制作艺术。
茶道器具通常采用瓷器、紫砂壶等材料制作,形式简约而精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茶道也以禅宗文化为基础,并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茶文化艺术。
六、茶道的现代发展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快餐文化的流行,茶道在中国的传统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道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品质,茶道文化也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传承。
如今,茶道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平静与内省的方式,并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
总之,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茶的制作、品味和体验,传递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中国茶道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一、茶道简史茶是中国的国饮,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公元前,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
“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二、茶谚诗词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历代文人们或著述或赋诗以赞茶之功能及妙赏,以茶为诗者难以计数,其中尤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人称道。
全诗如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诗道尽饮茶之妙用。
三、茶与礼仪我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
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
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积淀,喝茶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茶道。
而“道”者往往与“精神”、“修养”相关联,茶道也因而成为一种高级的文化活动。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饮茶的过程,也逐渐成了人们修德、人格完善的过程,要求饮茶人具有一定品位、修养。
特定的饮茶环境也使饮茶成为一个怡心养性的审美经历。
喝茶须有清雅之心境,若满腹邪恶、世俗之念,便违背茶之清和精神。
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
四、茶与宗教老子认为:“道法自然”。
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
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
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
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
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三家道义是一致的,真正求道,三者缺一不可。
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
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
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
通过坐忘到达身心致极之静,也达到灵魂致极之超脱,品茶为自然通悟,道家的无已在借助悟我两忘的时空里,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境界。
佛教徒以茶资修行,单道开、怀信、法瑶开茶禅一味之先河。
虽然儒、道、佛各家在行为上对茶道的理解不同,但都各自取茶道的精华来为自己的修为服务,我们认为,不管儒、道、佛各家,表面上面看很多不同,其实都一样,茶道的程序就是在品茶中学会悟道!五、茶与书画绘画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语言,能抒发个人情感,表现自我,绘画的人文因素逐步得到强化。
名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技巧超群,各有所创,名重一时,在技艺上、思想上对后世画家都起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画家开始注重个人的审美体验,如南朝画家王徽,以儒、释、道精神融入其画理,达超然物外之境。
画事一艺,除了要有丰富之学识、高迈之情操外,尚须有一个平和之心境,方能心无挂碍,凝神静气,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境界。
老子言:“涤除玄鉴,能不庇乎?”画家对自然的体悟,须涤除俗尘杂念,有我之见,使本心清明,一妄不存,一相不着,虚心观照,内省自性,方能以无我之见,体道自然之玄妙之境。
这也是画家体道自然之法门。
有了这样的心态,便可搦管作画,达到一个无俗之境界了。
画之雅俗,关乎人品,关乎学识。
气韵浓淡,关乎心境。
绘事如同品茗,是养生的艺术,可愉悦心境,陶冶情操,润泽心灵。
茶道,画道,属精神文化活动,与功利无关。
这个状态是放松的、愉悦的、用心的。
无论是喝茶、作画、赏画,都要在意识上泯灭物我的界限,以全身心去与茶(或画)进行感情的交流,通过物我之间的相互融通,去感受人与茶(或画)之间的亲密关系,以达物我玄会之境。
喝茶或作画时,若心无挂碍,身心放下,不躁不乱,全身融入,便是“禅茶”或“禅画”了。
茶道与画道均道法自然,崇尚意境。
自然美是朴素的,它表现为天之自高,地之自厚,花之自开,月之自明,自在无为,淡然无极。
这在茶道中表现为朴素简洁,纯任心性,不造作,随意之境而心神会合;在画道中表现为心无挂碍,随性而为,以超然之心,纵情挥写而营造画之意境。
六、茶道五种道家理念(一)尊人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
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
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
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
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
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
(三)坐忘“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
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
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
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
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
“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
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朴实味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中国茶道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
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明代后期,江浙福闽地区便已经流传当时的"云泽茶业",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路愈断魂;借问茗茶何处寻,老翁遥指云泽堂的诗句来形容当时“云泽茶业”所出品的茶叶的茗香清馨,唇齿留香,属待人接物,馈赠好友之上品。
自铁观音茶种传入台湾地区至今的120多年来,“云泽茶业”一直保留著该品牌创立之初的本质,直接原产地采购、直接精料加工、直接市场销售和独立产品推广的“三直接,一独立”原则,积极拓展礼品喜庆市场、积极配合团队采购需要、积极挖掘品牌和原产地优势,将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无人工色素添加的好的、优秀的“云泽茶业”系列产品以直接销售的方式服务消费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