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
- 格式:ppt
- 大小:9.52 MB
- 文档页数:91
中国传统纹样大合集,都是珍贵的资料· 这是饕餮纹·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 夔纹素材·夔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青铜器上的装饰。
夔是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
一说为龙纹、蜗身兽纹。
《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释文:“夔,一足兽也。
……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 蝉纹素材·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
《说文》:“蝉,以旁鸣者。
”蝉又名蜩,《诗·大雅·荡》:“如蜩如螗”,毛享传:“蜩,蝉也。
”螗也是蝉的一种,别有寒蝉称蜺。
蝉是季候的虫,《诗· 豳凤·七月》:“五月鸣蜩。
”旧说,汉代侍中以蝉为冠饰,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
青铜器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
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少数觚、个别盘上也饰有蝉纹。
可能意味蝉纹和饮食及盥洗有一定联系,其取义大约是象征饮食清洁的意思。
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
蝉纹中有的无足,似蛹,可能就是复育,如此,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 重环纹素材·重环纹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青铜器纹饰之一。
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两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
^` 古代玉器常见纹饰大全1、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
流行于战国秦汉。
^` 各种谷纹汉代谷纹环战国排列整齐、清晰的谷纹谷纹璧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常见于战国秦汉。
西汉龙凤乳钉纹玉璧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西汉金玉相连龙带钩龙纹乳钉纹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
双线云纹云纹T型云纹云纹双头云纹勾连云纹剔地春秋西周阴刻线云纹、云雷纹双阴线、菱形纹、皿纹、云龙纹商代龙鸟佩人字纹雷纹皿纹云纹龙鸟佩商代4、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汉代蒲纹璜蒲纹谷纹璧汉代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系璧浮雕双螭剑格明代浮雕双螭纹双螭纹玉璧浮雕6、虺纹:蛇状纹饰。
无角、无腿虺纹7、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
圆眼、方嘴、方形卷尾。
夔龙纹夔龙纹8、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饕餮纹商代饕餮纹玉佩战国期玉雕饕餮纹玦9、兽面纹:怪兽的脸。
兽面纹阴线刻浅浮雕西周神人兽面纹细如毫发的阴线良渚文化兽面10、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鹰纹环形器商代鹰纹云雷纹双阴线春秋晚期龙纹璧春秋晚期龙凤纹佩11、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几何纹青玉佩饰12、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图略)。
13、工艺与组合纹饰宋透雕云龙纹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清白玉云龙纹盖瓶浮雕宋白玉六龙带板多层立体镂雕、浮雕龙纹龙造型复杂高9.1cm 宽5.3cm 厚1.8cm春秋纹饰繁杂龙纹云雷纹鳞纹兽面纹镂雕方形牌饰清镂雕翡翠龙纹带钩宋白玉透雕孔雀衔花佩工艺精湛造型新颖高4.5cm 宽7.2cm 厚0.6cm白玉精雕饰物清末长15.6cm 纹饰多种: 动物、树、写实云、楼阁、勾云纹镶宝玉器玉器嵌金工艺。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18种纹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起自远古文明初、延至当代,不论是玉器、漆器、服饰还是装饰,都铭刻着传统纹样的特色瑰美。
传统纹样计十八种:云雷纹、祥云纹、环带纹、忍冬纹、凤鸟纹、如意纹、饕餮纹、方胜纹、唐草纹、曲水纹、垂鳞纹、万字纹、缠枝纹、云头纹、八宝纹、寿字纹。
1、云雷纹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比较少见。
云雷纹是青铜器上主要铭刻的纹饰。
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状。
圆弧形也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合称云雷纹。
2、祥云纹现于周代中晚期的楚地,至秦汉时期,祥云纹的变幻已达极盛,且绵延至今,是极富生命力的艺术。
祥云纹仿照云彩之流动蜿蜒,是祥瑞之云气,寓意美好与吉祥。
3、环带纹现于商代,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时,常见于青铜器纹饰。
形似波浪起伏,故别名波纹或山云纹、盘云纹;或,形似山势起伏,也称波曲纹。
环带纹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交垂带状。
4、忍冬纹现于东汉末年,盛于南北朝,是一种植物纹路。
忍冬是一种蔓生植物,俗名卷草、金银花、金银藤,故而又名卷草纹,常用于佛教装饰,指代灵魂、轮回。
一般为三叶片或多叶片,且变化多样。
5、凤鸟纹现于良渚文化、二里岗文化,此时多为鸟纹;至商周时,凤凰是为神鸟,有凤鸣岐山典故,故而凤纹雄浑、肃穆,是当时的审美纹样。
唐代凤纹十分灿烂,且造型多姿多彩,与生活结合紧密,形式感非常强烈。
至宋元明清,凤纹装饰已渐变为一种特定造型,进一步规范化,如团凤。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为一种挠痒的器物,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常见于南北朝,仿照其形,名为如意纹。
形似如意,借喻称心、如意,常与瓶、牡丹等合成平安如意、吉祥如意等。
7、饕餮纹现于良渚文化陶器,盛于商周青铜器。
饕餮是幻想中的怪兽,是图案化的兽面,也称兽面纹。
一般是仿照饕餮的面目形象,结构鲜明。
8、方胜纹现于汉代,盛于明清,及至当代。
方胜是古代妇女饰物,由两个菱形叠压而成的纹样。
是汉族传统的寓意纹样。
9、唐草纹现于汉代,盛于唐代,及至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