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数的认识》
- 格式:pptx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2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3. 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
2.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
2. 数字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数,并说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教师总结并板书20以内的数,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 学生分组比赛,看谁找得快。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2. 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20以内的数。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的形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数是有帮助的。
磨课、反思促提高--------教研活动评课这次共有18节教研课,包括叶海英和顾珊红的两节先导课。
每个教师都积极准备,认真备课。
特别是叶海英,顾珊红两位老师的先导课,一次次磨课,试教,课堂中的每句话、每个环节都细细斟酌。
也体现了高段以学导教、学为中心和低段从扶到放,教学相长的教学特色,给我们的教研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案例。
1、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大部分老师都注重知识点的掌握与突破。
(1)如赵斌娜老师执教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中,赵老师从小棒引入,对10个一和一个十和十几的组成讲得很透彻,以致于后面学生在说数的组成的时候很熟练。
而郑尉颖在学习新数的时候及时运用数轴把已学过的数在数轴上找到对应,为后面学习更多的数作好沟通。
(2)二年级丁秀红、陈静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中用多种画图的方法形式直观充分地理解9乘几的算式的表示的意义。
但是二年级段我觉得口诀方法这么多要进行优化,不要一味地追求方法的多样化,要提炼出一种最为实用的口诀方法。
(3)三年级段杜玲玲、乐成夷执教的《估算》教学中≈的写法、读法及估算的方法等这些知识的细节点进行了及时的关注和讲解。
王东凤老师在练习环节中对够不够进行比较时,比较的方法和书写的方法指导很到位。
(4)六年级段的张松娜、周丹娜、陈海红三位老师上的《折扣》这一课,通过两次自觉看书来掌握知识点,特别在第二次的自学中设计了“八五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单位一是谁”、“数量关系是什么”三个问题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在自学交流反馈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到位了。
2、注重方法的灵活贯通与培养。
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培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如张家林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中,课一开始就复习认识的图形的学习方法:有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等,然后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这些方法来学习今天的图形。
薛文燕,王东凤也是如果。
同样五年级段的《梯形的面积》中,杜春亚、虞凤、陆芳三位老师也是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辅垫。
集智多维合作高效数学教研组研究课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张浩健执教时间:执教年级:一年级执教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解析◆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和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既是对读数、数数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的一节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
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建立“十”的计数单位。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将24人分成4组,每组6人,课前取好响亮的名字。
(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二)课堂设计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玩游戏,玩的最好的那组老师给他贴一朵小动物,待会我们哪组的小动物最多,老师有神秘奖品给他们。
同学们想不想玩?(生:想)出示第一个游戏(难度1)。
(一队,二队)规则:求和是11的式子。
出示第一个游戏(难度1)。
(三队,四队)规则:求和是13的式子。
难度升级:出示第二个游戏(难度2)。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与物体数量对应等方式,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通过拼接10以内的数,认识20的组成方式。
3.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20以内的数。
2.通过拼接10以内的数认识20的组成方式。
3.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
教学难点1.认识20以内的数的书写。
2.理解20的组成方式。
3.掌握20以内加减法口诀。
三、教学准备1.含有20个小球的数珠或其他教具。
2.20个图形卡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表示。
3.加减法口诀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20个小球,让他们数数,确认小球的数量为20。
2.让学生将20个小球分成两堆,每堆10个,引导学生理解20的组成方式。
步骤二:认识20以内的数1.将20个图形卡片洗好,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形,数出其中的个数,并将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图形卡片上。
2.引导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字及其书写方式。
步骤三:认识20的组成方式1.让学生观察10以内数字卡片,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10个。
2.用相同颜色或符号的图形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拼接20的组成方式。
步骤四: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1.分别写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让学生观察记忆,并复述出来。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五、教学总结1.通过观察、比较和与物体数量对应等方式,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通过拼接10以内的数,认识20的组成方式。
3.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从认识20以内的数字及书写方式、拼接20的组成方式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20以内的数学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拼接20的组成方式时,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10和10的连接,这对学生的数学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具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常用的数数(顺数倒数):(1)一个一个数:0,1,2,3,4, (20)20,19,18, 0(2)两个两个数:单数:1,3,5,7,9,11,13,15,17,1919,17,15,13,11,9,7,5,3,1双数:0,2,4,6,8,10,12,14,16,18,2020,18,16,14,12,10,8,6,4,2,0(3)五个五个:0,5,10,15,2020,15,10,5,02、熟悉各种题型:(1)数位:①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个位的左边是(十位),十位的右边是(个位)。
③15的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5)。
④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1的数是(14)。
此题在读题时要注意调整,先找十位再找个位,也是为了遵循写数的要求,从高位写起,减少错误。
(2)计数单位:①15的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书写时注意:个字左边表示数量要写数字,个字右边表示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②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
(3)组成:①由2个一1个十组成的数是(12)。
此题在读题时要注意调整先读几个十再读几个一,也是为了遵循写数的要求,从高位写起。
②20是由(2)个十组成的;由(20)个一组成的。
③ 17是由(1)个十(7)个一组成的。
17是由(17)个一组成的。
④ 16个一是(16)。
注意区分是一道题的要求还是两道题,如②是由两道题合成的一道题,中间有分号连接,如果后半道填成0个一就错了。
有时这个括号里所添的数只要单独看一个数位,有时需合并看两个数位,此处也是历届孩子最容易错的地方,请加以注意。
(4)概念: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
(5)计算:①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一位数大()。
②最小的一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的和是(),它是最()的两位数。
(6)比较:方法:①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
(先比较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例1:3()11 3是一位数,11是两位数,所以3<11例2:19 ()20 19和20都是两位数,先比较十位,19十位上是1,20十位上是2,所以19<20例3:18()15 18和15都是两位数,先比较十位,18十位上是1,15十位上也是1,再比较个位,18个位上是8,15个位上是5,所以18 >15尽量让孩子学着去说说比较的方法,能做出题目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会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并能将自己的思路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才是真正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潜力的。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素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学会运用加减法计算20以内的数字组合;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数感和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字及其顺序,能熟练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教学重点:20以内数字的认识,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幅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有多少个物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让学生尝试用20以内的数字回答问题。
2. 数字认识(1)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20的数字。
(2)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并解释数字的含义。
3. 加减法运算(1)讲解加法的概念,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2)讲解减法的概念,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分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5.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20以内数字的认识2. 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15。
(2)思考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内的加减法?2. 答案:(1)习题答案见练习本。
(2)思考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减法问题,如两位数的加减法等。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教学目标: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熟练进行10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来摆一摆,老师先摆一行,孩子在这一行的下面也摆一行,最好要一个一个的对齐,然后比一比谁比谁多(少)摆几个。
反过来孩子先摆,老师后摆也行。
老师先摆几个,要求孩子摆的比自己的多(少)几个,看看孩子是否能摆正确。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谜语,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算式谜,好吗?板书课题:20以内数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讲解2、出示例1【例1】看图写数字。
写作:读作: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写数,读数。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
教师总结,3、出示例2【例2】分一分,填一填。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5 13 11 12 14 16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瞎子背瘸子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
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四、课堂小结:1.2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十是10,2个十是20,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2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十是10,2个十是20,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有规律的数数:2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可以可以五个五个的数。
可以从小到大数,也可以从大到小数。
4.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两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就大,十位小的小,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就大,个位小的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