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见字如面》节目播放量统计(1)
- 格式:docx
- 大小:70.58 KB
- 文档页数:3
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6分)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 )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 (hu àn)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激越、奔放的笔触诅.( )咒黑暗,(ōu)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又为( ),思想更为( ),情感更为 ( ),艺术更为( )。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4分)①开辟.( ) ② (huàn)发③诅.( )咒④ (ōu)歌(2)依次在画线句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2分)A.深沉浑厚广泛圆熟B.广泛浑厚深沉圆熟C.深沉圆熟广泛浑厚D.广泛圆熟深沉浑厚2.默写古诗文名句,井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④,月是故乡明。
(杜甫《》)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⑥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⑦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⑧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名著阅读。
(5分)(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
”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
”飞也似踊跃而来。
林冲见他来得势猛,也使步迎他。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屈原是谁”》漫画作文题解及范例精选【作文模拟练】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
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
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
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
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
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
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
4.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写两篇观后感篇1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
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
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
=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
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
高二年级第一次作文随着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民间、媒体和社会显示了多种信息,报道和议论,古典诗词一时间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
你怎样看待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系?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至1000字的文章。
参考资料:1《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拥有强大内心的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自信返场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汲取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中国诗词大会》也给我们有益启示。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身边的朋友纷纷反映,节目精彩的环节设置让人了解到更多诸如历史背景、出处典故等诗词本身以外的东西,并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许多教师同行都认为,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思维的创意与创新,对于推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比赛诗歌创作,香港诗词大会诗意淋漓《中国诗词大会》正成为热点话题。
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说起傅雷,大家众所周知的是傅雷家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翻译方面,傅雷走在同时代中国的最前沿,更甚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翻译更是丝丝入扣,同时傅雷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傅雷早年间留学,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鉴赏。
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有:《高老头》《贝姨》《幻灭》《搅水女人》《巴尔扎克全集》《妇女研究》等,这些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他将巴尔扎克的思想转化为翻译的文笔,带给虚弱的中国一丝不同的思想和感受。
傅雷还翻译其他人的作品,李儒翻译了伏尔泰的《老实人》《伏尔泰小说选》梅里美的《嘉里美科隆巴》等一系列作品。
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都透露出对作品的理想,对当时西方文化的深入的理解和对中国现状的无可奈何。
早期傅雷的作品透露出年轻一代的义愤填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深的不理解和改变,傅雷后期的作品开始透露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个人经历的整合,开始成为一种底蕴,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是对自己,对社会,也是对中国,对中国文学的见解。
所以从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不难看出,傅雷的文学造诣,文底,以及内在的人文关怀。
一个文人,一个处在新旧交替的文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成长磨砺的文人,傅雷表现出了中国应有的声音。
傅雷与朱梅馥的故事什么样的爱情是你最希望的,你是不是期待一个待你超级温柔的丈夫,你是不是有期待能遇到一个十分贤淑的妻子,朱梅馥或许是你心目中最适合的妻子类型,但是她的丈夫却好像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傅雷与朱梅馥就是对很特别的夫妻,傅雷幼年时期的经历比较坎坷,也就造就了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但是朱梅馥都能容忍。
傅雷是近代很有名气的翻译家,早年他远赴法国留学,期间迷恋过异国漂亮的女子,却发现这女子太过于放荡,幸好还有他的远亲表妹朱梅馥在等着他。
A、伫立浸透B、肃立书写C、站立侵染D、树立饱含7、发光二极管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已经得到诺贝尔奖的_____,但这一发明对昆虫世界的危害却_____。
发表于《生态学应用》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在LED光源旁设置的捕虫装置捉到的昆虫比钠汽灯旁的装置多,LED光源对昆虫导航能力的_____可能增加它们意外死亡的风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应接触推拒B、感受碰触摇头C、接受品尝拒绝D、接触体验哭泣1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_____,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性,是人的精神创造,更_____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口传心授凸显B、口耳相传彰显C、薪火相传显示D、薪尽火传突显13、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_____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_____ 。
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额手称庆起点B、决定欣喜若狂初始C、反应弹冠相庆原点D、旨意欢欣鼓舞平静14、诗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的打量。
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_____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描述,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明察秋毫B、独树一帜力透纸背C、别具匠心点石成金D、别开生面目光如炬15、_____长江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的漫长的跑道,_____,金沙江所跑的更是陡坡挨着陡坡,拐弯挨着拐弯啊。
哦,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来,突然地冲下去。
材料作文《于理性之上,构筑诗和远方》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
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是诗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有人说,是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就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有人说,朴实的话语更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范文:于理性之上,构筑诗和远方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诗词歌赋”用户,更不缺“自嗟自怜”文青审美,《朗读者》豆瓣评分9.2也说明这一点,就算没有这些用户,还有多少老干部就以此为职业,《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也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天然亲近,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但写诗歌易,学数学难;谈文化易,懂科学难。
这个社会并不缺古典文化,最缺的是科学精神。
因此,需要于理性之上,构筑诗和远方。
《朗读者》等节目能够引发好评如潮,与1997年全民迷恋余秋雨《文化苦旅》,2007年爱上于丹《庄子》心得并无两样!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播,而是商业时代的心灵揉捏,每一次类似产品出现后,总能在瞬间麻醉无数人,但却并不能真正建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没有出口函数的死循环,每次稀里哗啦的泪水挥霍后,过几天仍然浑浑噩噩,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自己,提升自我,而是在一个“非欧空间”之中反复徘徊而不自知。
可见,现代中国,我们从来不缺“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在中国真正科学类节目极其稀少,赛先生在中国的境况极其不妙,当然别谈那些“怪力乱神”探秘节目,那些与科学无关,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最强大脑”就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档科技节目。
《最强大脑》开辟了中国科学电视节目的先河,也称得上真正一档完完全全的“赛先生”栏目,整个民族都缺乏这种关于科技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强大脑》的产生,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角度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202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综合模拟卷3语文部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读书的节目
1.《朗读者》: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主持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分享他们的故事,并现场朗诵文学作品。
2.《一本好书》:腾讯视频推出的读书节目,通过舞台剧的形式重新演绎经典书籍内容,让观众在观看中领略书籍的魅力,同时邀请文化名人深度解读推荐好书。
3.《见字如面》:同样是一档以书信朗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明星和嘉宾对古今中外各时代背景下的书信进行诵读,带领观众感受书信中的文字力量与历史温度。
4.《阅读阅美》: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美文的独特魅力。
5.《圆桌派》:窦文涛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在轻松的闲聊氛围中常会涉及到书籍话题,嘉宾们会就某本书或某个文化现象展开深入讨论,虽非纯粹的读书节目,但能极大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
6.《樊登读书》:樊登创立的线上读书平台,通过音频、视频形式解读各类图书,帮助听众快速了解并吸收书本精华,深受广大爱书人士喜爱。
在娱乐至上的各类综艺节目中,《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像一股清流潺潺流入。
这类文化类节目高而不冷,受到追捧,唤起观众情感共鸣和文化认知。
它们的崛起,除了节目本身具备文化价值外,主持人语言也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泛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文化潮流影响和制约了主持人的发展,荧屏上缺乏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主持人。
董卿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她在《朗读者》中的表现尤其与众不同,对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拓展思路有着深远意义。
文章通过对董卿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为此类节目主持人提供有益思路。
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文化类节目现状及文化类(朗读)节目兴起。
每一个第一次站起来朗读的人,都不自然也不自信。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朗读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尝试的欲望,“朗读之风”盛行。
《朗读者》与《见字如面》的大获全胜,证明了朗读这种形式的语言艺术对观众影响越来越大,朗读能够以更亲密的方式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勾连。
文化类节目能够引导国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观众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朗读者》脱颖而出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读者》这档原创文化类节目,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
节目采取“嘉宾访谈+文本朗读+轻解析”的方式,每期都会选取一个主题词,借助真实感人的人生故事、优美生动的名篇佳作、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文化之美、思想之美、艺术之美,感染观众,传播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知。
《朗读者》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主持人兼制片人董卿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设置。
该节目在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1.访谈+朗读+轻解析;2.明星+素人;3.线上+线下朗读亭;4.视听语言;5.叙事结构;6.价值引导。
《朗读者》的成功既离不开节目模式的创新,又离不开情怀和主持人扎实的功底。
《朗读者》节目没有行业的限制,没有题材的限制,没有身份的限制,它可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首先,朗读的内容范围很宽,有散文、诗歌、书信甚至歌词;其次,朗读者的身份多样,或是明星,或是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的人,还有“有故事”的普通人。
2023-2024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素质测评卷(测评范围: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43分)1.看拼音,写字词。
(8分)(1)还有同学别出心cái(),想技高一chóu(),给竹节人粘上一个xiàng ()皮擦diāo()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2)屋外寒风呼啸,xiōng yǒng péng p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jiàn()起一阵阵浪花。
(3)明月别枝惊què(),清风半夜鸣chá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风靡.(mǐ)山涧.(jiàn)渲.染(xuàn)辐.射(fú)B.俨.然(yǎn)屹.立(yì)妩.媚(wǔ)蟠.龙(pān)C.衣襟.(jìn)勾勒.(lè)摇曳.(yè)逶迤.(yí)D..迂.回(yū)外宾.(bīn)狞.笑(níng)千钧.一发(jūn)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
B.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C.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C."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 负责榴莲味道基本元素的基因是硫化合物的挥发物,这些基因会在榴莲的成熟期被激活,比如二烯丙基三硫醚等。
这些含硫类化合物具有刺鼻的味道,而同样含有这类物质的还有洋葱、大蒜、韭菜等,这就不难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忍受榴莲之“臭”了。
但是在榴莲的果皮和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让榴莲咀嚼起来香香的,有一股多种水果混合的味道。
这段文字意在:A 说明榴莲散发出刺鼻味道的化学原理B 介绍榴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营养价值C 强调榴莲的刺鼻味道对人体是无害的D 解释榴莲闻着刺鼻但吃起来香的原因2 这两天,“95 后说完晚安在干吗”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网友的一致答案是:反正不是睡觉。
道晚安以后,很多人只是进入了独自享受的夜生活。
正如网友所说:“晚安的意思就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跟睡不睡觉没关系。
”晚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再是睡前与亲友的告别,他们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进入梦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 年轻人对晚安有不同的理解B 年轻人说完晚安后并未睡觉C 年轻人喜欢享受宁静的夜晚D 年轻人偏向用微博表达意愿3 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
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 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
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
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 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B 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C 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D 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4 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
2024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38分)1.(9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shūjí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让我们不断成长和chāo yuè。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了解到:鲁滨逊在荒岛上处境相当艰难:食物quēfá,野兽qīn xí,没人liáo tiān,孤独jìmò,恐惧qīliáng。
但是鲁滨逊的勇敢和顽强让他战胜了挑战。
他的经历让我深感rén xìng的伟大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面对kùn jìng的信念。
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2.(2分)下面的词语,全部含有“看”的意思的一组是()A.远眺察看俯视探望B.目送观察环视希望C.仰视鸟瞰观众考虑D.眼疾观看探讨巡视3.(2分)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微不足道多愁善感足智多某B.风吹雨打伶牙利齿千钧一发C.一日三秋怒发冲冠口若悬河D.锋拥而来行善绩德见微知著4.(4分)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
请你选择一组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选项是()中国的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的感觉漂亮。
A.精致含蓄优雅回味无穷B.精美含蓄丰富回味无穷C.精致多彩丰富无穷无尽D.精美多彩优雅无穷无尽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1分)5.(4分)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把下列顺序错乱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人有天无垂钓和风易静气鼓帆难6.(9分)语文是一首诗,诗里有“昔我往矣,”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一幅画,画里有“九曲黄河万里沙,”的磅礴与豪迈;语文是一首歌,这歌是“,听取蛙声一片”的恬静与喜悦;语文是一段情,这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沉惜别之情;语文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春天;语文是“,忽然闭口立”的夏天;语文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语文还是“,”的冬天。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上广电传媒112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类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汪冰莹摘要:当今时代,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空气中弥漫着信息的味道。
媒介渠道多种多样,内容铺天盖地,信息冗余度越来越高,连带着人心也越发浮躁。
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而在2014年娱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现象级综艺爆红后,各类真人秀节目疯狂生长,开始为了抓取受众的眼球剑走偏锋,各种博出位的手段也层出不穷。
就在此时,《中国诗词大会》横空出世,承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化使观众眼前一亮。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诗词大会》;文化自信一、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泛娱乐化”是指过度的娱乐,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
众所周知,提供娱乐是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一,但过度娱乐化就会导致大众媒体功能的单一化,影响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
关于泛娱乐时代的解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的观点指出:“媒体泛娱乐化包涵两层含义,一是娱乐新闻和节目、栏目的过度泛滥和低俗化;二是主流、严肃新闻的娱乐化倾向。
”[1]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遇到瓶颈,人们在学校外的地方几乎看不到传统文化的踪影。
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一般通过打字和视频见面、聊天,甚至在学生群体中都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传统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人们不断追求更新、更快、更流行,淡忘了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马当先,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在新颖的传播方式中,重新演绎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观众再次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别样的美。
二、《中国诗词大会》传播优势分析(一)创新的传播渠道《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会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电视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以往人们对诗词的了解只限于书本,现在利用各种新颖的模式、竞赛方式对诗词有了更深的印象,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42影视文化Film and TV Culture近年来,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热荧屏,在众多明星真人秀、演艺类综艺节目中突围,广受好评。
被观众称作是另辟蹊径的“清流之作”。
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延续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大会”系列节目的竞赛形态,并在节目环节内容、审美风格以及人物设定上进行创新。
而《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则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审美追求上都有着较强的新意,令人眼前发亮。
而观众在获得新颖的节目视听体验的同时,从中感受到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与经典文学、音乐艺术之美,是节目成功吸引受众的审美因素所在。
“从本质意义上说,任何艺术都是创造主体按照审美的规律对客观世界予以艺术的把握,都是艺术通过充满动感、充满活力的美学形态,对物质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审美关照。
”[1]因此,尽管各个节目侧重不同,总体来说,文化综艺节目在共同的语境下,面对重合的审美受众,以综艺节目这一共同的表现形态,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是具有共性的。
本文将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类创新文化节目为例,从审美特征角度进行分析。
一、 电视艺术与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的创新融合,呈现多层次立体美“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态的节目。
与大多数电视节目利用文学艺术的特质作为创作节目的基础及辅助工具不同,《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直接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由此使节目显现出多层次的立体美。
一方面,从内容及形式上创新融合。
各文化类节目曾一度追求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特质的“汉字”“成语”“诗词”等内容作为节目的取材对象。
呈现的方式相对单一,即以节目竞赛“大会”为最主要的节目形式,突出选手之间的竞争性,但弱化了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细致解读。
而近一两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等节目从这一环节入手突破。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
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
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高中优秀作文一改颓废,文化类综艺破土而出2019.3事实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我国综艺市场上,一直处于小众范畴,叫好不叫座现象犹如艺术电影。
质量高成,传播效果却略显一般。
在2013年间,文化类综艺发展甚快。
一年之间,涌现出多部文化类节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英雄大会》、《中华好诗词》三档文化类节目持续霸屏,涌现出不少“知识分子”火热追随。
随后,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打造了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汉字英雄》节目,收视和传播均相当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的三年里文化类节目表现疲软。
数量上确实呈现增长模式,质量上却始终处在原始阶段。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中华好诗词2》、《中国谜语大会》、《中华爱美丽》、《最美中国字》、《最美是中华》、《hello中国》等冠以“中国”、“中华”头衔的文化类节目,不仅在收视上表现平平,口碑上也未有所突破。
究其原因,一是节目内容同质化明显。
虽仍然秉承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在核心却在文化上明显跟风。
节目中呈现的不是汉字、成语,就是诗歌,观众看得毫无新意;二是节目形式过于单一。
所有的文化类节目均以竞赛答题、嘉宾点评的形式制作,模式过于迂腐,缺乏创新。
而今,无论是正在播出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还是已经播完的《中国诗词大会2》都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朗读者》、《见字如面》两档节目重在“朗读”,虽形式稍有相近,内容主打上却有所不同。
《朗读者》主打以“情”动人,《见字如面》主打“信件内容”。
众所周知,文化类节目很难做。
不仅董卿在公开场合对此抱怨过,连打造过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导演关正文,也曾多次强调“文化类节目很难做”。
但为何还要坚持去做,这恐怕就是文化内涵的真正魅力所在。
“我并不认为因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就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但是文化类的节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
《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华好诗词》
网站播放量统计
《见字如面》第二季
腾讯:总量4.7亿
第1期:2.2亿第2期:2024.7万第3期:4302万
第4期:2261.3万第5期:1934.7万第6期:2175.4万
第7期:2006.8万第8期:2263.6万第8期:1195.8万
第9期:1195.8万第10期:1945万第11期:1990.6万
第12期:1771.5万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搜狐:总量1563万
第1期:193万第2期:112万第3期:91万
第4期:86万第5期:74万第6期:73万
第7期:93万第8期:108万第9期:140万
第10期:593万
优酷:总量1879万
第1期:404.7万第2期:249.7万第3期:156.7万
第4期:135.6万第5期:121万第6期:130.8万
第7期:116.4万第8期:111.7万第9期:112万
第10期:460万
《朗读者》第二季
腾讯:总量1.05亿
第1期:1583.7万第2期:1412.6万第3期:1396.5万第4期:642.2 万第5期:1423.9万第6期:701.4万第7期:623.6 万第8期:417.5万第9期:798.6万第10期:430.9 万第11期:309.4万第12期:784万爱奇艺:总量2811万
第1期:366.5万第2期:276.5万第3期:412.6万
第4期:182.6万第5期:243.7万第6期:195.1万
第7期:184.1万第8期:159.4万第9期:225.3万
第10期:214.3万第11期:175.4万第12期:174.6万优酷:总量8790万
第1期:713万第2期:556万第3期:820万
第4期:705万第5期:814万第6期:707万
第7期:745万第8期:694万第9期:698万
第10期:673万第11期:703万第12期:971万
《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
优酷:总量13万
第1期:4.2万第2期:3.5万第3期:2.8万
第4期:1.7万第5期:8936
爱奇艺:总量97.7万
第1期:29万第2期:27万第3期:23.8万
第4期:14.2万第5期:3.7万
搜狐:总量20.1万
第1期:4.9万第2期:5万第3期:5.4万第4期:4.8万第5期: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