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
- 格式:docx
- 大小:19.69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 前因后果明治维新是日本进入近代化的运动,发生在1868年。
日本当时的政局是辅以天皇作为最高主宰,以前藩为下位权力,并没有统一一个中央政府。
明治维新的本质是建立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是改革日本当时的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运动,是以天皇高举宪法权、以议会作为中枢的“新政府”(新政府新体制)的改制。
2 催生者明治维新的催生者是日本旧社会的叛乱势力。
其中,势力最强的是“朝野共同议定会”的左宗五藩士中的安藤忠雄,他支持崩奴藩社会、君主绝权、改习古刹制等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日本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化。
3 实施细节明治维新实施改革的细节包括:一、改正官职制度,由大名设置小官,取代原有的官僚制;二、改换官吏衣服,废除大名的礼仪,采用欧洲的一套新的服装;三、改革家族繁衍制度,使家族只保留三代;四、废除货币分类制度,实施封建时代的货币统一制度。
4 政治体制的重建明治维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央权力集中于大政府,国力强盛。
天皇建立太政大臣府,并在1890年于東京奉天宮宣布了宪法,建立了立宪制。
改制新政府设置有五个部门,分别为外务省、财政省、内务省、卫生省和司法省。
此外,明治维新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法律制度,以“公正对对抗”建立了以法律为基础的司法制度。
5 具体改革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除了建立立宪制度以外,还有具体的诸如:(1)改革国家政府,以国会代表政府权力;(2)废除前藩制度,同化地方当局,统一教育及税收;(3)改革宗教制度,神道教对政府权力没有影响;(4)改革经济制度,发展新的商业及生产化等;(5)改革社会制度,取消奴隶制度,以及妇女的社会职务发展等等。
6 深层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动使日本成功进入近代化,获得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维新的发动从重新定义日本的政治结构开始,通过废除有史以来封建等级制度,将统治权力从封建文化势力转移到政府拥有,实现日本社会的大规模转型。
明治维新发动也预示着日本起步向东亚步入步,受到欧美国家影响力的增强。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指自1868年起,以明治天皇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运动。
这一时期的重大变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国家面貌,还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明治维新将日本由封建制度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度。
明治政府以天皇为象征,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权威。
通过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建立了现代政府机构,如内阁、议会和各部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种政治体制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影响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他们鼓励民间创业,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了铁路、港口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工商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为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三、军事影响明治维新为日本建设强大的现代军队提供了契机。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计划,明治政府进行了军事现代化改革。
他们通过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军事科学、聘请外国顾问和引进火器等手段,迅速提升了日本的军事实力。
明治政府还颁布了一部新的征兵法,实施普遍兵役,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军事训练机构。
这些举措使得日本在不久后的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日本的国家地位。
四、社会影响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平等法、户口法和土地制度改革,大大提升了个人的社会地位。
明治政府还推动了教育改革,普及了基础教育,并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知识。
这使得人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积累了人力资源。
总结综上所述,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上,它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度;在经济上,它推动了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在军事上,它为日本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上,它废除了封建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地位。
这些影响和变革使得日本逐渐崛起为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1、幕府体制下的日本1603年,日本德川幕府建立以后,幕府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将军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天皇受将军控制,被称为幕府体制。
经济上,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封建经济支配的农业国;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
幕府将军只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的土地则分给260多个被称为“大名”的封建诸侯。
大名的领地叫做“藩”,大名在藩内享有年贡征收权和行政、司法权等。
大名在藩内也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政权机构。
因此日本这种政治体制又被称为“幕藩体制”。
在幕藩体制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
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
全部的土地都属于占人口10%的“士”,“农”则是领种份地的“领民”,为此每年要将收成的50%—70%作为贡租(即年贡米)缴给主人,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劳役和杂税。
领民的土地不准转让和买卖,本人也不准迁徙和转业。
在惨重的剥削下,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
2、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商业资本的渗入农村,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实际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丧失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
专门从事家庭手工业纺织的人日益增多。
商人常常向劳动者提供原棉,要劳动者加工成棉纱或者棉布,付给一定的报酬,称为“换棉”。
这实际上是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分散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因素首先在棉纺织业中成长起来,同时在丝织、酿酒、造纸、制陶,采矿的加工行业也陆续出现手工工场。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但发展,住在城市的大名和武士们日益需要大量的货币,因此他们财政的入不敷出,西南诸藩也开始直接经商和举办手工工场。
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幕府统治的日趋腐朽,西南大名和幕府的矛盾逐渐加深。
同时这种矛盾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出来,在幕府推行锁国政策的情况下,只有荷兰商人同日本进行贸易。
由于日本只能通过荷兰人了解西方,故把西方的学术文化称为“兰学”。
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将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大国。
这次变革是由一个小组人发起的,他们试图摆脱外国的干涉和内部的腐败。
此次变革不仅对日本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1. 外国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列强开始以“开国”为名把日本纳入其势力范围,并强制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削弱日本的主权。
这种情况激起了日本国内的不满和反抗,催生了明治维新。
2.内部的腐败和政治动荡幕府政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官僚权力膨胀、阶级矛盾尖锐,民心涣散,这样的社会局面让人们感到失望和绝望。
一些日本的知识分子和武士,开始寻找一条出路,这就成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基石。
3. 经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日本当时的农业经济已经到达了瓶颈,需要发展工业和贸易以保持经济增长。
但由于幕府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和国家独有经济学的限制,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治维新则是通过政治和制度上的变革推动经济现代化。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1. 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了西方的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和选举制度,推行了见所未见的政治改革,使得政治权力得以解放,政治制度逐渐民主化,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2. 日本社会文化的变革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力推行西化,吸收发达国家的文化知识,实行普及教育,从传统社会逐渐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促进了社会现代化。
3.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推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化政策等,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大国。
4. 日本对亚洲的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成为亚洲的强国。
日本在亚洲推动了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第7课日本明治维新第7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1、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严重;(1)危机表现表现基本概况政治方面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经济方面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发展;阶级关系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生活恶化,纷纷反抗;阶级矛盾尖锐,幕府成众矢之敌新兴地主经济增强,政治无权,不满统治;(有钱无权);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作为幕府统治的基础,有权无钱,经济恶化,不满现实;(2)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和发展;2、外部原因(1)1853年,美国叩关,列强侵入,民族危机加深;(2)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二、倒幕运动1、历史背景:内忧外患,形势严峻;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改革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3、倒幕派:组成力量基本概况基本认识中下级武士由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化为反幕府的力量;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成为倒幕力量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反抗幕府统治;倒幕运动的支持者;大名不满幕府统治,赞成社会改革;4、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5、武装倒幕:(1)倒幕政府:1867年,明治政府成立,领导武装倒幕;(2)大政奉还:德川幕府表面上奉还政权,暗中策划反扑;(3)著名战役: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明治政府军摧毁了德川幕府的统治;(4)日本迁都: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三、明治维新1、维新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2)具体目的: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②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2、开始时间:1868年,由明治天皇领导开展;3、具体措施主要措施基本概况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建立府、县、道地方体制;削弱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具有国家统一性);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新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③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④允许不同阶层人民之间通婚;⑤取消武士特权;使武士阶级瓦解消灭;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最能体现新兴地主的要求);②统一征收地税;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资本主义工商业官营示范:政府投资兴办国营企业;技术移植:大力扶植私人企业;④废关卡、行会制度,修铁路,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工厂,发展对外贸易;军事方面推行军事改革;①推行征兵制度;目的是防止和抵御入侵;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②建立新式“皇军”(富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核心: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②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4、成功之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力量能够迅速壮大;(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3)建立了新政权,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5)根本原因: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点拨:日本改革的重要经验:必须摧毁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5、维新影响项目基本概况积极性①改变了日本落后状况,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具有民族革命性)局限性①保存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②推行军国主义,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亚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点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日本明治维新的变革与现代化日本明治维新是指从1868年开始,日本废除幕府,由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变革与现代化。
一、政治变革在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封建主义的幕府,开始建立现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新政府设置了君主内阁制度,明治天皇成为名义上的日本国家元首。
此外,新政府还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颁布了《五箇条御誓文》,宣布实行宪政体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开始推行民主政治。
这些政治变革的实施,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变革明治维新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对国际贸易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并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加强对外贸易。
此外,日本还大规模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这些经济变革的实施,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
三、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封建社会时期,日本社会是严重等级分明的,人们的地位和权力受到限制。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平等主义。
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社会阶层的壁垒逐渐消失。
此外,新政府还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普及了教育,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觉醒程度。
这些社会变革的实施,使日本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进步。
四、文化变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文化主要是以封建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为主导。
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积极吸收和接纳西方文化,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
他们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文化变革不仅表现在艺术、文学等方面,还包括对生活方式和社交习俗的改变。
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日本重整国力,实现近代化的伟大运动。
明治维新的措施,主要是改革政治', 经济, 社会, 教育, 文化, 军事等领域,具体如下:一、政治改革措施:(1)政权由富士藩帝国向内阁制的民国政府转变。
最高权力中心由天皇转移到内阁,从而实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2)通过1889年《宪法》的颁布,实行罗马式三权分立,当时实行代议制,通过选民投票来选举议会代表,从而实现立宪民主;(3)解除了武士阶层对日本政治的支配,放弃了外示的日本传统政体制度,并加强了国防和新军队的建设。
(1)大力发展国有和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国计民生,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2)银行业与金融业全面改革,向金融市场化发展;(3)加强财政管理,制定财政专案;(4)加强大企业以及农业和工业的发展;(5)促进外贸经济发展,向国际市场布局;(6)实行税制改革,建立重点工业税,实施税收改革,创造税收优惠政策;(7)建立国有企业开发的资本市场;(8)实行流动资本、商品、币值的完全自由化;(9)实行汇率自由化,完善汇率体系。
(1)建立现代社会统一制度,取消“武士制”;(2)发展新式户籍制度;(3)推行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4)建立教育体制,实施教育公平政策;(5)制定新的土地所有制度,解决集体土地的所有权问题;(6)鼓励发展保育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
(1)实行新统一的入学考试制度;(2)实行新型学制,第六级制;(3)实行统一语文体系,鼓励发展经济学;(4)建立第一代国立大学,实施国家校风政策;(5)实行学生社团组织制度;(6)实行学校官员的招考制度,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文化改革措施(1)建立官方新闻社,实施新闻畅通政策;(2)创新文学体裁和写作风格,创造新的文学流派;(3)广泛实施中外交流文化,引进新的思想和艺术;(4)实施外国语教育与外事汉语教育;(5)推动日本文化的建设,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6)实行文化保护政策,发展新兴文化。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②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能力培养目标:
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既有重点又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2.难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三)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也同中国一样遭到外来侵略,但是后来日本非但摆脱了外来侵略,而且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日本发生巨大的变化呢?
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问题设计]19世纪的日本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状况?提示:从政治、阶级、经济等方面分析:
1.政治落后:封建统治社会末期,幕府统治
2.阶级关系: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占日本人口80%的是农民,幕府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3.经济缓慢发展
到19 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商品经济在日本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4.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社会矛盾的是一步激化,列强的侵略,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统治阶级结构发生分化,日本大量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政治上无权,对幕府统治愈加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大名也不满现状;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二、倒幕运动(板)
1、19世纪内忧外患的日本发生了什么运动?
2、这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自1865年起,倒幕派逐渐掌握了长洲、萨摩等藩的政权。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武装倒幕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严重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1868年,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德川幕府不甘心退出统治舞台,准备反击。
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的势力被彻底消灭,长达200 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从此结束。
三、明治维新
[问题设计]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问题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思维拓展】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借鉴意义?
内容意义略
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资产阶级的领导,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之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的主要任务是摧毁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明治维新成功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采取了措施。
从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使得日本在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不
久就走上了侵略别国的道路。
[巩固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四个方面: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因素;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
明治维新不仅使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的强国。
在今天依然对我们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