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末、旦、净、()四个大类。
2.《汉宫秋》写的是汉代()的故事。
3.枯藤老树昏鸦,()。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
5.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
6.徐渭著有《》,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7.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世称“三言”。
8.《金瓶梅》的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春梅三人。
9.《醒世姻缘传》又名《》,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10.《镜花缘》的作者是()。
11.“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
12.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一个戏曲流派是()。
13.()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14.清前期提倡肌理说的诗人是()。
15.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
16.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17.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18.清前期词风近似南唐二主的著名词人是()。
19.《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20.倡导诗界革命的诗人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2.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B.四本二十一折C.五本二十一折3.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
A.杜丽娘B.杜十娘C.李香君4.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5.《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6.《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7.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8.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元明清文学试卷试卷1一、填空题(本大题20空 ,每空1分,共20分)1.元杂剧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
2.元前期杂剧作家群中,除关汉卿、王实甫外,还有、等数十人;后期杂剧作家成就最突出的是。
3.南戏之祖、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是高明的《琵琶记》,作品女主人公是赵五娘。
4.“临川四梦”是指《牡丹亭》、《紫钗记》、和。
5.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是梁辰鱼的。
6.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7.冯梦龙的“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和。
8.清代“常州词派”的领袖是。
9.“南洪北孔”指的是洪昇和孔尚任。
1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
11.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荆刘拜杀2.公安派3.桐城派三、默写(本大题2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四、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2.《金瓶梅》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3.简述清代诗坛上重要的诗歌流派。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3选2,每小题20分,共40分)1.《西厢记》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2.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形象。
3.结合《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具体内容,谈谈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哪些特点。
元明清文学试卷2一、填空题(本大题18空 ,每空1分,共18分)1、元早期杂剧中本色派的代表是《》,文采派的代表是《》。
2、南戏,是的简称,因它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或。
3、赵五娘、孙二娘、杜丽娘李甲分别是《》、《》和《》中的人物。
4、明代公安派提倡“,不拘格套。
”5、“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6、《水浒传》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实质是。
7、《四声猿》和《闲情偶寄》的作者分别是、。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元杂剧一般就是一本_________折。
2、公安派提出得主要主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得作家就是_________。
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这就是指仪仗队中得___________旗。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得《警世通言》。
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_________。
7、《圆圆曲》得作者就是_____________。
8、《狱中杂记》得作者方苞就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得开创者。
二、选择1、在元散曲作家中,( )就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得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张可久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得文学流派就是( )。
A、唐宋派B、竟陵派C、公安派D、茶陵诗派3、李渔得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4、在清代词坛上,( )得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朱彝尊B、陈子龙C、纳兰性德D、陈维菘5、《西厢记诸宫调》得作者就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董解元D、马致远6、汤显祖得名作《牡丹亭》属于( )A、传奇B、南戏C、杂剧D、院本7、《登太白楼》得作者王世贞就是(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8、以骈体文著称得清代作家就是( )A、袁枚B、张岱C、陈子龙D、汪中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得神就是( )A、九王B、郡司C、城隍D、冥王10、《少年中国说》得作者就是( )A、秋瑾B、龚自珍C、梁启超D、张维屏三、名词解释。
1散曲 2.前七子五、赏析1默写马致远得《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就关汉卿得《南吕·一枝花谈谈您对作者创作情况得了解与认识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关汉卿[尾]我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您钻入她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得就是梁园月,饮得就是东京酒,赏得就是洛阳花,攀得就是章台柳。
元明清文学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元朝时期,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剧作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和__________。
2.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__________。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其桀骜不驯的性格和神通广大的能力,被尊称为“__________”。
4.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话作品,其中提到了“诗言志”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自于《__________》。
5. 元朝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戏剧作品,其作者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元曲四大家”?A. 关汉卿B. 白朴C. 郑光祖D. 吴承恩2.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谁?A. 施耐庵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以下哪部作品是明代罗贯中的代表作?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4.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A. 吴敬梓B. 曹雪芹C. 袁枚D. 李渔5. 下列哪个不是清代文学的特点?A. 诗歌的繁荣B. 小说的衰落C. 戏曲的发展D. 文学批评的兴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元曲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论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明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评析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
五、综合题(20分)请结合元、明、清三代的文学作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注意:答题时请务必书写清晰、条理分明,论述题和综合题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元明清文学(第一套)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元曲包括“杂剧”和“------”。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__>>.4、南戏是________________的简称..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_________的结合.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______________.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刽记》、《浣纱记》和《__________》。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________>>.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三不从”2、“一人永占”3、“吴江派”4、《绿牡丹》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3、简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1、比较分析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
2、《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比《三国演义》有何发展?3、试析“‘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正是封建礼教与反封建礼教的对立”的观点。
元明清文学(第二套)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_____.2、《救风尘》的作者是_________。
2、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________〉改编而写的。
3、<<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4、<<水浒传>>(七十回本)系_______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5、冯梦龙的“三言”是和_《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______》.6、<<风筝误>>的作者是__________.7、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__________.8、“临川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_______________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史考试时间:试题类型:本科期末一、单项选择题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
A. 顾炎武B. 袁枚C. 翁方纲D. 王士祯2、“汤、沈”之争的焦点在于()。
A. 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临川派强调文学性B. 吴江派强调语言本色而临川派强调骈俪C. 吴江派主张复古而临川派主张革新D. 吴江派主张语言雅化而临川派强调“本色”3、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
A. 南戏B. 杂剧C. 变文D. 传奇4、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
A. 茶陵诗派B. 前七子C. 台阁体D. 公安派5、“元曲四大家”是()。
A. 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B.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C.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D. 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6、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窦娥冤》属于()。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7、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厉鹗B. 纳兰性德C. 朱彝尊D. 张惠言8、《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9、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A、薛素姐B、江城C、潘巧云D、青凤10、《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A、孙权、鲁肃B、周瑜、黄盖C、周瑜、陆逊D、周瑜、鲁肃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章回小说2、元曲四大家3、前后七子4、三言二拍三、填句(每空1分,共10分)1、伤心秦汉经行处,兴________________,亡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有日月朝暮悬。
……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代文学的代表体裁是:A. 诗B. 词C. 曲D. 小说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关汉卿的作品?A.《窦娥冤》B.《赵氏孤儿》C.《西厢记》D.《汉宫秋》答案:C3.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B.《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C.《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D.《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答案:A4.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诗史”的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镜花缘》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A.《官人》B.《画皮》C.《聂小倩》D.《白蛇传》答案:D6.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明代的?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7. 明代文学中,以讽刺手法著称的是哪部作品?A.《金瓶梅》B.《水浒传》C.《西游记》D.《儒林外史》答案:D8. 清代文学中,以“红楼”为背景的作品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镜花缘》答案:A9. 以下哪位诗人不是元代的?A. 马致远B. 王实甫C. 郑光祖D. 李清照答案:D10. 明代文学中,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是:A. 冯梦龙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是元代的?A.《汉宫秋》B.《西厢记》C.《赵氏孤儿》D.《儒林外史》答案:ABC2. 以下哪些作品是明代的?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聊斋志异》答案:ABC3. 以下哪些作品是清代的?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金瓶梅》答案:ABC4. 以下哪些作家是元代的?A. 关汉卿B. 马致远C. 王实甫D. 曹雪芹答案:ABC5. 以下哪些作品是讽刺文学的?A.《儒林外史》B.《金瓶梅》C.《红楼梦》D.《聊斋志异》答案:A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折。
2.明朱权著有《》是现存最早的北曲谱。
3.“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的杂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4.()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代伟人,是元杂剧的奠基者。
5.元杂剧《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传奇小说《》。
6.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祖是《》。
7.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是宋末元初的《》。
8.曾制造轰动效应,“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戏剧是汤显祖的《》。
9.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
10.清代小说中代表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11.《金瓶梅》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李瓶儿、()、春梅三人。
12.《红楼梦》八十回抄本系统,大都附有()评语。
13.《长生殿》的作者是()。
14.《四库提要总目》称誉明初诗人()“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15.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风行一时。
16.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和王世贞。
17.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都属于()。
18.《项脊轩志》的作者是()。
19.茶陵诗派的领袖是()。
2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一句指的是三国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钟嗣成的()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
A、《青楼集》B、《录鬼薄》C、《曲律》2.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
A、反讽手法B、象征手法C、情景交融手法3.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向严格的写实努力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4.鲁迅评()的结构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儒林外史》5.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提出了()的观点。
A、自传说B、影射说C、讽刺说6.下列哪部小说属于炫耀学问的?()A、《说岳全传》B、《西游记》C、《镜花缘》7.孔尚任《桃华扇》善于刻画政治历史人物,其中被刻画成八面玲珑的政治掮客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2.《陈州粜米》是( )A.历史剧B.爱情剧C.公案剧D.家庭伦理剧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D.宣扬道德教化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A.最长的诗B.最短的诗C.最早的诗D.最晚的诗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C.追求词藻华美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A.清新B.沉郁C.典雅D.豪放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A.文道合一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A.写景散文B.传纪文C.序文D.寓言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D.滑稽说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A.历史演义B.英雄传奇C.神魔小说D.世情小说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A.注重合律侬腔B.推崇语言本色C.强调场上之曲D.注重文采才情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A.师法汉魏B.师法唐诗C.师法宋诗D.兼学唐宋14.陈维崧的词风是(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A.性灵说B.神韵说C.格调说D.肌理说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A.历史演义小说B.公案小说C.讽刺小说D.英雄传奇小说17.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 )A.脂评甲戌本B.脂评庚辰本C.程甲本D.程乙本18.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 )A.《梧桐雨》B.《临川梦》C.《比目鱼》D.《奈何天》19.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 )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20.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 )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二、多项选择题1.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特点有( )A.以文为诗B.以文字为诗C.以才学为诗D.以议论为诗E.以诗为词2.从三十首论诗绝句可以看出元好问的诗美追求是( )A.翻新出奇B.慷慨激昂C.天然浑成D.质朴浑厚E.阴抑穷愁3.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几种重要说法有( )A.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B.讴歌贤才说C.为英雄豪杰立传说D.反映三国兴亡说E.宣扬正统说4.下列总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有( )A.《白雪遗音》B.《霓裳续谱》C.《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D.《古谣谚》E.《挂枝儿》5.清代曾国藩是( )A.咸同之际宋诗运动的倡导者B.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缔造者C.湘乡派的领袖D.同光体的中坚E.湖湘诗派的核心三、简答题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什么事?作者借此表达何种含义?2.姚鼐《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3、梅尧臣诗歌有何特点?4、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四、论述(每小题 15分,共45分):1 、试析《红楼梦》中凤姐性格的丰富性。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将《水浒传》、《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A、鲁迅B、金圣叹C、毛泽东D、晁盖2、《西厢记》里()被形容为“笔杆横扫千军”A、张生B、红娘C、崔莺莺D、崔鹏3、《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A、《会真记》B、《西厢记诸宫调》C、《崔莺莺待月西厢记》D、《崔莺莺传记》4、《西厢记》是()的巅峰之作A、文采派B、写实派C、自然派D、苹果派5、《西厢记》中()领兵解了兵马之围A、飞虎将军B、白马将军C、张生D、郑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西厢记》是通过()两条线索、两种冲突来布置情节、安排结构的A、老妇人和莺莺、张生的矛盾B、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C、张生和孙飞虎的矛盾D、莺莺和郑桓的矛盾2、《西厢记》一共五本。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场“崔莺莺夜听琴”,三、四、五本是()A、张君瑞害相思B、草桥店梦莺莺C、张君瑞庆团圆D、千里长亭送别3、关于《西厢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B、《西厢记》大约写于元代元贞、大德年间C、《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西厢记》里的句子4、下列属于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有()。
A、孙飞虎B、张生C、崔莺莺D、红娘5、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掳获莺莺做压寨夫人,众人慌作一团计无所出。
莺莺提出的“五便三计”是()。
A、献身于贼B、献尸于贼C、投降于贼D、“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例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西厢记》大约写于元代元贞、大德年间正确错误2、《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最早来自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正确错误3、王实甫《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改编的。
元明清文学史试题一
一、填空(计10分)
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________与《赵氏孤儿》两部元代戏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2、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_________代表了清代戏曲的最高成就。
3、明清神魔小说成就最高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成就仅次于《西游记》的是许仲琳的__________.
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_______________、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5、__________在当时被视为“开国文臣之首”,以文才长期受到朱元璋的宠信。
6. 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文以文气见长,富有激情,行文纵横恣肆,人称_________;魏禧为文强调“积理炼识”,“有用于世”,长于议论,人称“策士之文”;汪琬文疏淡迂回,雍容尔雅,人称儒者之文。
7.杨维桢在元末被视为文坛的领袖,他的诗歌受李贺影响很深,追求新异,往往流于怪诞,其诗被称为_________。
8、清代诗歌创作中,“神韵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________________!
10、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_______________,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三、联线题(人物形象与作品、作品与作者联线,计10 分)
1.人物形象与作品
赵五娘《桃花扇》
桃杌《婴宁》
柳遇春《琵琶记》
王子服《窦娥冤》
李香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作品与作者
《汉宫秋》汪中《西湖七月半》李梦阳《解佩令·自题词集》朱彝尊《哀盐船文》张岱《石将军战场歌》马致远
三、名词解释(计20分)
1、临川四梦
2、章回小说:
3、拟话本:
4、桐城派
四、作品分析题(计12分)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指出该选段散套名称以及作者(2分)
2、结合作品,分析元散曲的句式特征、语言风格和审美取向(10分)
五、简答题(每题8分,计24分)
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
2、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
3、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是如何与蒲松龄《聊斋志异》唱对台戏的?
六、论述题(任选其中二题,每题12分,计24分)
1、试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
2、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
3、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儒林外史》为“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试就此话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窦娥冤》
2.《桃花扇》
3.《封神演义》
4.英雄传奇小说
5.宋濂
6.才子之文
7.铁崖体
8.王士祯
9.赏心乐事谁家院10.人间多少闲狐兔
二、联线题
1、赵五娘《琵琶记》桃杌《窦娥冤》柳遇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王子服《婴宁》李香君《桃花扇》
2.《汉宫秋》马致远《西湖七月半》张岱《解佩令·自题词集》朱彝尊《哀盐船文》汪中《石将军战场歌》李梦阳
三、名词解释
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四剧”皆有梦境,故有“临川四梦”之说。
2、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3、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4、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四、作品分析题
1、【一枝花】套、关汉卿
2、形式自由:句句押韵,有衬字,语言通俗
五、简答题
1、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2、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所以他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3、纪昀有意识地在创作中与蒲松龄唱对台戏。
在创作目的上,宣称自己是“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在创作手法上,反对蒲松龄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在语言文字上,“尚质黜华,追踪晋宋”,倡导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约的文风。
六、论述题
1、《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
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
索在剧中交错出现。
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
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
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
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2、《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思想包含着正统的思想成分。
在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正统观念渗透着“人心思汉”的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的意愿,是有一定的合理与进步性的。
刘备与曹操形象实际上是两种政治模式的艺术象征,“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本质,是对仁政的歌颂。
这种思想代表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从《儒林外史》的讽刺与生活来源的关系来看,它具有如实描写的特点;从讽刺的目的来说,不是揭人的隐私。
总是把讽刺的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加以刻画,揭示可笑性造成的原因;讽刺的态度相当冷静和实事求是,对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人而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讽刺态度;讽刺手法摇曳多姿,极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