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自我保护》【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警戒行为等。
2. 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2. 能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的原理。
2. 能观察、思考和表达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实例。
2. 教学卡片: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时,部分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但在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的原理上,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更多实际的例子,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我也将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和表达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实例,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介绍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警戒行为等。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4. 实践:让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画纸上展示其自我保护方式。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和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直观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实例。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幼儿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操作法:绘画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备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备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让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各种方法。
2、了解不同方法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启示。
活动准备1、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收集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录像等等。
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引出课题,并提问,请幼儿回答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了的。
二、观看录像。
教师播放壁虎自救的录像,引导幼儿了解壁虎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问: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2、壁虎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三、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不同方法。
教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各种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加深幼儿的理解。
1、螃蟹被强敌抓住脚,会立即断去被抓的脚,乘机逃生,这是丢卒保车战术。
2、金龟子在树上,遇到鸟吃时,纷纷从树上落地,脚朝天装死,鸟不吃死虫,金龟子死里逃生。
3、竹节虫细长的身体如同竹枝,两者颜色也难分你我。
4、色彩斑斓的枯叶蝶,遇到敌害,两翅合拢,成为一片枯黄的树叶,落在地上混杂在树叶中。
5、在树上的尺蠖,见到雀鸟飞临,马上挺直身体,僵持不动,好像一根小树枝。
教师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保护色:枯叶蝶、竹节虫(丰富词汇:保护色)盔甲护身:乌龟、蜗牛、田螺、河蚌、穿山甲等(丰富词汇:盔甲)硬刺自卫:刺猬、海胆等逃跑、快跑:鹿、斑马、兔子等自切:壁虎、螃蟹放臭气:甲虫、黄鼠狼等,其实有些动物不止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有的动物有很多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保护珍稀动物》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节《保护珍稀动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特点、生存状况以及保护意义,提高幼儿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几种我国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认识几种我国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存状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引导幼儿关注珍稀动物。
2. 讲解珍稀动物知识(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讲解几种我国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珍稀动物,引导幼儿关注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模拟保护珍稀动物的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保护动物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珍稀动物图片2. 黑板右侧:(1)珍稀动物名称(2)特点(3)生活习性(4)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珍稀动物,并介绍它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2. 答案示例:画大熊猫,并介绍:“我最喜欢大熊猫,它是我国的国宝,生活在四川、陕西等地的山区。
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非常可爱。
我们要保护大熊猫,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让幼儿了解了珍稀动物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
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教案8篇含反思《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教案8篇含反思》这是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教案8篇含反思教案文章,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教案8篇含反思!(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动物保护色》活动目标:1、交流、分享几种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桂花、腊梅花。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四季花卉的认识。
3、产生关心、爱护花卉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录像,四季花卉的拼图、布置“春夏秋冬”四个板块。
2、花卉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自制骰子(上面有春夏秋冬四个字,供游戏时使用。
)3、幼儿已有认识四季的基础。
活动过程:一、放录像——校园里的花1、教师:“这都是些什么花?它们在哪个季节开放?其他季节有些什么花开放?”2、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并谈谈喜欢它的原因。
二、操作活动——拼图(认识四季常见的花)1、教师:“我把录像里的花拍成了照片,可是被小朋友剪破了,你们能帮我拼好它们吗?”2、幼儿操作,拼好后并互相讨论自己一组拼的是什么花。
3、每组幼儿交流、分享活动。
(1)教师:“你们拼出来的是什么花?”(将幼儿拼的图片放在黑板上展示)(2)要求语言流畅的从花的颜色、花瓣、叶子等方面介绍。
(介绍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识不认识的花。
)(3)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三、分类1、教师:“想一想,这些花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花儿说:‘我们想回家,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送我们回家呢?’”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给花儿分分类,还要说出这么分类的理由。
展示“春夏秋冬”的四个板块(让幼儿一一指出,教师引导幼儿归类)3、教师:“你还见过什么花?他们在哪个季节开放?”教师小结:四季有不同的花,花有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有的有香味,有的没香味。
四、游戏巩固1、教师出示骰子:“这个游戏玩过吗?平常怎么玩的?”(请一幼儿示范)2、介绍游戏要求:骰子掷到哪一面朝上,掷的小朋友就要根据图片说一句话,如春天就说“暖和的春天到,迎春花迎春花开”夏天就说“炎热的夏天到,荷花荷花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的自我保护》含反思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主题为《动物的自我保护》,旨在通过生动有趣味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认得到动物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行为,加强幼儿的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进展幼儿的察看本领和认知本领,认得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
2.提高幼儿对生命的敬重,培育幼儿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3.通过合作与交流,进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本领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
2.通过图书讲解和游戏体验学习。
3.仿照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
四、教学步骤1.集体活动(10分钟)指示幼儿排队、准备进课室。
然后老师会神秘的从桌子下拿出一只小鸟笼,让幼儿们来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动物。
2.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动物自我保护这个学问点,询问幼儿对于自我保护的认得。
3.教学内容(15分钟)通过图书、图片以及多媒体等形式,讲解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
比如蛇会毒击,狮子会咆哮,猴子会攀爬等。
4.游戏体验(30分钟)老师请幼儿们依照老师的示范学习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并且邀请几个幼儿来表演一下所学到的动物动作,同时老师也会评比出表现最好的幼儿。
5.总结(5分钟)通过老师简要总结,引导幼儿自然而然的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6.结束(5分钟)老师布置幼儿;清理课室;结束上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接受“图书讲解+游戏体验”的方式,融汇了幼儿园教育中的双师教育和游戏教育,使幼儿能够从游戏中学到学问。
2.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于动物自我保护行为的认得还是较浅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
3.针对此次教学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授课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4.课程结束后,应当适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所表现的情况,以便改进后续课堂教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动物保护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认识到保护色在动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动物保护色,理解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能够观察、描述动物保护色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知道保护色在动物生存中的作用。
难点:观察、描述动物保护色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PPT、视频、彩色笔、画纸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动物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让幼儿知道保护色的作用。
(2)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保护色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保护色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并进行讲解。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保护色2. 板书内容:(1)保护色概念(2)保护色作用(3)保护色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保护色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动物,描述它们的保护色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保护色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增加课后实践作业,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开展“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保护色特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护动物》含反思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等。
2. 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方式、食物来源、栖息地等。
3. 动物的保护:引导幼儿了解野生动物受到的威胁,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4. 研究动物名称的拼读和认读。
教学准备1. 幼儿园的课堂环境布置,需要贴有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和信息。
2. 认读相关动物名称的卡片或图片。
3. PPT或幻灯片,用于呈现动物分类和基本特征的图示。
4. 一段有关动物保护的视频或绘本。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显示幻灯片或PPT,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鼓励他们说出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爱护动物呢?2. 正文(20分钟):- 分类研究:将幼儿分组,让每个小组观察和讨论一个动物类别。
每个小组通过认读卡片或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 引入保护概念:播放一个关于动物保护的视频或朗读一本绘本,引导幼儿关注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3. 拓展(15分钟):- 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幼儿手拉手,共同形成“动物园”。
园中的每个幼儿通过表演或描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的特征和性。
- 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如何爱护动物?4. 反思(10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和经历,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验。
- 鼓励幼儿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护动物,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行动起来。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准确说出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动物保护的重视和思考。
3. 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动物保护的理解和实际行动。
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将抽象的爱护动物的概念具体化,使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并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学习、表演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动物的自我保护(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动物的自我保护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各种各样的广告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有趣的叶子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动物的自我保护一活动目标:1、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知道动物会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适应生存。
2、了解一些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能用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教学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出动物的自我保护。
二、出示教学挂图,初步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
1、利用身体颜色保护自己。
提问:图上有谁?为什么你很难发现它们?小结:动物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或相近,都是为了隐藏自己或逃避敌人的侵害。
2、利用身体结构特点保护自己。
提问:图上有谁?身上有什么?遇到危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式。
引导幼儿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画面:1、毛毛虫身上的颜色很鲜艳,这是警告敌人,不能来吃我,我是有毒的;2、青蛙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季节而改变;3、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4、豹子身上的颜色,与它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近;5、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身体的颜色是白色的;6、螃蟹有两个大钳子,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保护自己;7、蜥蜴身上的颜色跟地上的颜色很像,这样可以隐藏自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8、狮子鱼身上有长长的毒刺,使敌人不敢靠近它;9、海龟身上有硬硬的壳,发现敌情海龟会将头和四肢缩进硬壳里;10、梅花鹿身上的花纹,与周围丛林的颜色很像,可以隐藏自己。
五、扩展幼儿的经验。
启发幼儿大胆地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六、教师念谜面:一只大鸟真古怪,有翅不飞跑得快,遇到危险藏脑袋,屁股留在沙滩外。
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并在图上勾出这一动物。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的自我保护》教案:课程名称:科学年级:大班教学内容:动物的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 学习常见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 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保护动物的相关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吗?”引导学习:1.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介绍一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例如:龟缩进壳、蛇模仿枯枝、蝴蝶装成叶子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并请他们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
2. 练习游戏:“模仿动物”。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安全,并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自我保护行为的理解和记忆。
巩固练习:1. 和学生一起回顾刚才学习的动物自我保护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动物的名称和对应的保护方式。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增强学生对动物自我保护行为的理解并培养其保护动物的意识。
结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记住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保护我们周围的动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阅读绘本和故事书、进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同时,通过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动物自我保护行为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行为,培养了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不过,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不愿意展示自己的行为的情况,需要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在使用绘本和故事书时,选择适合年龄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保护珍稀动物》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的第七章《我们的朋友——动物》,详细内容为保护珍稀动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现状,培养幼儿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基本情况,知道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我国珍稀动物,学习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珍稀动物的生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幼儿对珍稀动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b.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物?c.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4.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人类活动对珍稀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画的珍稀动物,并分享保护珍稀动物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保护珍稀动物2. 内容:a. 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
b. 保护珍稀动物的原因: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c. 保护方法:减少污染、保护栖息地、禁止捕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保护珍稀动物的宣传海报。
答案要求:包含珍稀动物的图片、名称、保护方法等内容。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一种珍稀动物,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要求:记录珍稀动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珍稀动物,增强保护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2.学习如何珍惜动物,保护环境。
3.培育幼儿为珍惜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引入(1)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简单介绍动物保护的概念及其紧要性。
2.学习(1)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
①喂鸟。
利用食盒、饲料等方式投喂鸟类,帮忙它们度过难关。
②保护栖息地。
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如鸟巢、树洞、河流等,不任意破坏。
③保护自然环境。
保持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和乱砍乱伐。
④正确认得宠物。
了解宠物的生长过程和习性,珍惜宠物,不虐待它们。
(2)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方式了解相关学问。
3.游戏活动(1)分游戏角色,由家上进入幼儿园,每组选一位家长担负“鸟妈妈”或“鸟父亲”,其他幼儿则负责喂鸟。
(2)到校学校环境中,了解和认得不同植物和树木,发觉栖息动物的个体和群体。
(3)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游戏,使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的损害,并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4.总结(1)引导幼儿回顾整个课程,对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总结。
(2)引导幼儿表达对动物的挂念和珍惜心情。
(3)讲解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不安全废物四类垃圾如何分类打包。
三、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在叙述动物保护过程中,以“喂鸟、保护栖息地、保护自然环境、正确认得宠物”为中心思想,通过提问和引导,使幼儿能够理解保护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在游戏活动环节中,使幼儿了解更多植物和动物,即使是宠物也需要合理的照料和保护。
但是,在此次教学活动中,由于是在体验环节中进行垃圾清理,带来确定的同学队伍噪音,我当时并没有适时发声制止,导致教学活动未能达到完美的收尾。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把握课堂掌控本领,以便在仿佛情况下缓解幼儿情绪,使教学活动有着更为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对动物生存智慧的认知。
2.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动物的保护方法,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法,深入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策略。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的保护方法。
2.视频素材:动物保护自己的实际案例。
3.教学卡片:动物图片及保护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动物们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2.展示动物保护方法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PPT,里面有很多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保护方法。
(1)展示壁虎的保护方法:壁虎的脚趾上有吸盘,可以紧紧贴在墙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2)展示乌龟的保护方法:乌龟有硬壳,遇到危险时可以躲进去,保护自己。
(3)展示刺猬的保护方法:刺猬身上有很多刺,遇到危险时,它会蜷缩起来,让刺朝外,保护自己。
3.讨论动物保护方法师:刚才我们看了几种动物的保护方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保护方法呢?(2)教师补充:比如,变色龙可以根据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保护自己;螳螂的翅膀上有眼睛图案,可以吓退敌人等。
4.观看视频素材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这些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1)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2)师:视频中的动物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呢?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
5.游戏活动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动物保护达人”。
我会说出一个动物,你们要快速说出它的保护方法。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说出保护方法。
(2)教师出示保护方法卡片,幼儿说出对应的动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们有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
我们要尊重动物,保护环境,让它们生活得更美好。
(1)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保护珍稀动物》教案反思本次社会教案的主题为“保护珍稀动物”,旨在通过幼儿的参与和感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促进其素质的提升。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案的反思:一、教案设计1.内容丰富性:本次教案中的内容较为细节,既有图画展示,又有生动的故事情境,同时也融入了唱游、手工等活动,可以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
2.适应性:本次教案中的活动分为小组讨论、现场调查、亲自动手制作等环节,从多角度挖掘教育主题,且个性化任务设置考虑到了幼儿差异性的因素,切实考虑到了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3.操作性:本次教案设置较为灵活,幼儿可自主完成,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且其过程相对简单易行。
但作为执行者,我们还应关注幼儿是否理解教育目标,加入更多引导性操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反思与优化1. 在活动过程中,我没能够发现一些幼儿活动中的问题,如小组讨论中有些幼儿表现出轻松、无所谓的态度。
下次我会更加注意观察幼儿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纠正。
2. 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教材资源指导和支撑。
3. 任务过程的精细化应更上一步,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任务实施的细节与考量多方面因素,并据此制定更优质的任务活动。
4.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行为的规范还需不断细化、深化,尤其是注意组织规划,减少幼儿在无秩序的状态下的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管理,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每道任务。
三、总结本次社会教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有效的教育内容,取得了圆满成功的效果。
但同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反思并进行优化,真正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感和实践效果。
未来,我将继续改正短板,努力完善各个方面,让教育更有价值的传递给每个孩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自我保护》【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自我保护方式。
2. 学习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等。
3. 探讨为什么动物需要自我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几种常见动物及其自我保护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卡片: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教学道具:模拟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装死的动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几种常见动物及其自我保护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探究:让幼儿观察教学卡片,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等。
3. 互动:让幼儿分组讨论,探讨为什么动物需要自我保护,以及自我保护对动物的重要性。
4. 实践:通过教学道具,让幼儿模拟动物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装死的动物模型,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和特点,强调自我保护对动物的重要性。
6. 拓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的自我保护行为,分享彼此的发现。
7. 作业:让幼儿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我保护的画,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思考和交流。
在实践环节,确保幼儿能够安全地进行模拟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案编写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思考和交流。
2. 评估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是否能安全地进行模拟活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自我保护方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自我保护》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学科:科学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2. 动物自我保护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动物的特征。
2. 基本内容:介绍不同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如:刺猬的刺、乌龟的壳、蝴蝶的翅膀等。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动物可能的自我保护方式。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自我保护的意义,如保护自己、繁衍后代等。
5. 扩展活动: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庭成员或周围人的自我保护方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讨论和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表现。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4. 情感态度:观察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情感以及对自我保护的重视程度。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情感是否得到提升?六、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2. 互动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
3. 实践活动: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4.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家庭作业,让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至家庭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展示它们的自我保护方式。
2. 实物:准备一些动物模型或标本,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征。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动物保护》与反
思
大班课程《动物保护》包含对大班教学活动主题的反思,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以各种方式保护自己,了解动物如何保护自己,有兴趣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有更多详细的观察能力来看看幼儿园班《动物保护》的反思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如何保护自己。
2.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动物保护自己。
3.有兴趣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具有更详细的观察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敏捷性。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孩子们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各种方式。
2.了解不同方法对我们的影响。
活动准备
1.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收集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视频等。
活动程序
首先,通过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引导主题,并提出问题,请让孩子回答壁虎的尾巴是如何被打破的。
其次,观看视频。
老师播放壁虎自助视频,引导孩子了解壁虎保护自己的方式。
题: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保护自己的壁虎的方法是什么?
第三,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不同方式。
老师展示收集的各种动物的自我保护图片,加深对幼儿的了解。
当螃蟹被一个强敌抓住时,它会立即打破抓住的脚并抓住机会逃脱。
这是“失车”的策略。
2,金龟子在树上,遇到鸟儿吃的时候,它们已经从树上降落,脚在天空中死了,鸟儿不吃死虫,金龟子逃脱。
3,细长的竹虫体就像一根竹枝,两者的颜色也很难区分你我。
4,五彩缤纷的枯叶蝴蝶,遇到敌人,两只翅膀靠在一起,变成一片黄叶,落在地上混在叶子里。
5,在树上的尺子上,看到鸟儿飞舞,立刻挺直身体,相持,像一根小树枝。
教师摘要:动物通过各种方法保护自己。
他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保护色:枯叶蝴蝶,棒虫(丰富词汇:保护色)'护甲'身体保护:龟,蜗牛,蜗牛,河獭,穿山甲等(丰富词汇:盔甲)硬刺自卫:刺猬,海海胆等逃跑,跑鹿,斑马,兔子等自我切割:壁虎,蟹放异味:甲虫,黄鼠狼等等。
事实上,有些动物有多种方法可以保护自己,有些动物有很多方法保护自己。
如:章鱼它会保护自己的保护色,喷墨汁,自切方法。
第四,老师播放各种动物自我保护的视频,让孩子们享受它。
题:
1.您最欣赏哪种方法来保护动物的自我保护?为什么?
2.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小动物?你怎么能保护自己?
3.理解不同自卫方法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延期
动物有许多保护自己方法,我们人类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泼,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的实施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
在活动中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故事引出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图片给动物按自我保护方法分类,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理解。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自由介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第三个环节中让幼儿观看录像,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
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我们期待着,孩子不但能本能地喜爱动物,还能自觉地关注动物、善待动物,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朋友。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