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
- 格式:docx
- 大小:21.62 KB
- 文档页数:31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11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柳永〔宋代〕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一作:去年)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终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2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柳永〔宋代〕望处雨收云断,凭阑静静,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柳永〔宋代〕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味道。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究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考,多方开解,只恁孤独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
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奇特别。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21定风波·自春来柳永〔宋代〕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时、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满江红暮雨初收[宋] 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作品赏析【注释】:在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
柳永这首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
“长川”即桐江,在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在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
“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
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在夜空里,映照在江水中,在黑暗中向前飞行。
“几许”犹云多少。
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
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在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
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飞”字,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
“回程”指由原路回去。
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过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
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在船尾飞翔,鱼虾在船旁跳跃。
千余年前,风景秀丽的福建崇安出现了一位令后世刮目相看的宋词“江南词派”开创者——柳永。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
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遂放浪形骸,于声色酒乐中度过青年时期,作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宋真宗景祐元年(1034),年近半百的柳永终于中举,此后,他因仕途奔走驱驰,多游宦羁旅之作。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这正是基于柳永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经历。
本期我们管窥柳永的行迹历程,探寻他在羁旅之途写下的千古名篇。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赏读柳永的羁旅行役诗词◎ 本刊编辑导 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次科考落榜,“奉旨填词”,始行于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漫游山河,写下羁旅行役之千古绝唱。
定海盐场杭州西湖汴京城楼鄂州长江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时任晓峰盐场监官,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柳永一生参加过5次科举考试,前4次考试都落第了,落榜原因皆是说他写的词“浮糜”,宋真宗不喜欢。
于是,柳永满怀愤懑地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抒发自己的牢骚,虽然表面上“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他始终未放弃出仕之念。
他在渭城、益州、潇湘、鄂州等地游玩10年后,听说宋仁宗要开恩科取士,便特意把原名“柳三变”改成了“柳永”,再度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好在这次他顺利考中了进士,此后便释褐为官,开启了后半生的羁旅行役。
八声甘州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②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③红衰翠减④,苒苒⑤物华⑥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⑦踪迹,何事苦淹留⑧。
想佳人、妆楼颙望⑨,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⑩处,正恁凝愁。
【注释】①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②关河:泛指山河。
③是处:处处。
④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枯萎。
柳永醉蓬莱翻译赏析柳永醉蓬莱翻译赏析,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醉蓬莱是词牌名,柳永的这首醉蓬莱的全名是《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是一首颂圣词。
原文: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柳永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
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
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
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
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醉蓬莱翻译:树叶慢慢落在岸边之上,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秋雨之后天气初晴。
华美的宫殿耸入高空,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
台阶旁边,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
华丽的殿宇洁净无尘,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正值太平盛世,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夜色清新,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
南极星里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
这时候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
明月微风中,汴京禁苑池沼波光鳞鳞,宫殿吹卷起了门帘。
醉蓬莱字词解释:⑴醉蓬莱:词牌名,柳永自度曲,《乐章集》注“林钟商”。
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
⑵“渐亭”二句:化用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
陇首,泛指高山之巅。
⑶素秋:秋季。
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新霁(jì):雨雪后初晴。
⑷华阙中天:意谓华美的皇宫耸入高空。
中天,高空。
⑸锁:笼罩。
葱葱:气象旺盛的样子。
⑹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
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⑺宝阶香砌:喻台阶之美且香。
⑻玉宇:华丽的宫殿。
⑼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⑽升平:太平盛世。
⑾万几:也作万机,指皇帝日常处理的纷繁政务。
⑿澄鲜:清新。
⒀漏声迢递:意谓漏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漏声,计时漏壶的滴水声。
迢递,遥远。
⒁“南极”二句:意谓老人星出现了,象征天下太平。
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
不单亲友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信心。
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
“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成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
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
失望之余,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人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坊。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词里说,我既然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呢?青春易逝,我宁愿舍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上宋仁宗听了很是恼火。
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成见,他还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风流倜傥及率真的性情深得那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成为他的挚友,他们的交往,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风流才子柳永的“晓风残月”【诗词背景】柳永,在中国历史上,若论风流,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这样一位风流才子,我们提到他的词的时候,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而对他的风流事,却很少言及。
可能这一部分作品,在其作品中,并不算出彩。
也可能出于世俗道德与风气,其风月词经常被人为地忽略。
然而,这并不是完整的柳永,所以这篇文章,挑选了几首柳永的风月词,和大家一起欣赏。
年少时候的柳永,极具才华,本来也想着科举功名,但却再三不如意。
而且,他还写过一首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聊以自慰。
虽然后来他有科举中第,但是朝廷却没有录用他,用当朝皇帝宋仁宗的话说就是:且让他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吧!从那之后,柳永一生基本就和仕途无缘了,这对柳永来说,确实算是一个打击。
但是,有些逆反的柳永干脆就打着“奉旨填词”的牌子,从此混迹于花街柳巷,一发而不可收拾。
有才终究是有才,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沉醉于花天酒地的柳永,精通音律,善于填词。
他填写的词曲,经歌女传唱,广为流传,甚为红火,以至于,什邡街巷,有水井的地方,就会有柳永的词。
慢慢地,柳永也就成了青楼里的红人。
各方名妓争相邀请才人填词,于是,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你侬我侬,不在话下。
在柳永的诗词里,有名可考的烟花伴侣就有很多,比如:虫娘、酥娘、佳娘、心娘、瑶卿、英英、秀香等人。
其中柳永为虫娘填词最多,虫娘也是他最心爱的人。
除此,柳永还用同一个《木兰花》词牌,分别为心娘、酥娘、佳娘、虫娘写过四首词。
本文将四首《木兰花》与一首写给虫娘的《集贤宾》一并品评。
【词境还原】《木兰花》柳永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
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汴京的潘楼东街巷,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繁华的地方。
酒肆青楼,每到晚上,柳陌花衢,新声巧笑遍布,绫罗仙女成行。
那中间,有我喜欢的心娘,一个从小就很擅长歌舞的姑娘。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出自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原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美字体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寂寞的辉煌——品柳永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
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
是的,你寂寞。
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
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淋漓展现,传唱古今。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就的此种千古文化奇观又岂能用三言两语便概括完了?那些同你一朝,能顺利为官、青云直上的人,历史早已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寂寞潦倒、“奉旨填词”的你至今还在历史的天空中星光灿烂,时光的风尘也遮不住你的辉煌!秋风送晚,柳影斜飞。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满江红-暮雨初收》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①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②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③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④桐江好,烟漠漠。
⑤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⑥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⑧【注释】①长川:即下片的桐江。
征帆夜落:行船夜泊。
②蓼(liao):草本植物。
有水蓼、马蓼、辣蓼等品类。
③短艇:轻便小船。
④遣:使。
⑤桐江: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⑥严陵滩:即严陵濑,在今浙江桐庐县南,东汉严光曾隐居垂钓于此。
⑦云泉约:指隐居山水之间。
云泉,喜爱山水景色之词。
白居易《偶吟诗》:“犹残少许云泉兴,一岁龙门数度游。
”⑧归去来: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
仲宣吟:汉末建安诗人王粲,字仲宣。
建安二十年(215)从曹操征张鲁,写下《从军行五首》,第一首首句云:“从军有苦乐。
”【译文】暮雨刚刚停歇,长川一片静寂,行船落帆夜泊。
蓼草间轻烟疏淡,芦苇丛风儿萧索。
几多捕鱼人驾着如飞的轻便小艇,尽载着一船的灯火归回村落。
使得远行客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思念归程,感伤自己的漂泊。
桐江景色好,烟水茫茫漠漠。
绿波似染就,青山如削成。
环绕着严陵滩畔,但见白鹭飞,鱼儿跃。
为区区薄宦外出漂泊,到底为了何事?况且早先已有云泉山水之约。
赋一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唱一曲王仲宣的“从军有苦乐”。
【集评】宋·释文莹:“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
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
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
’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湘山野录》卷中)。
宋·黄升:“换头数语最工”(《花庵词选》卷五)。
【赏析】柳永工于慢词,尤工于以慢调写羁旅行役。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南宋景炎元年( 1276)初夏,时值北方蒙古贵族灭金的战争进入尾声。
柳永出身贫寒,且屡试不第,一生困顿。
据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柳永“少贫无行,屡空。
为游户者”。
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经历的坎坷人生,使他饱受了种种艰辛与折磨,再加上连遭打击,精神抑郁,因而他把内心情感深藏于心,独自一人背井离乡,过着流浪生活。
本文即是柳永羁旅行役词作的赏析。
羁旅行役之中,作者极其细致地刻画了羁旅行役中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层面,使我们看到了柳永是如何通过对羁旅行役中的平凡场景、琐碎事物的描绘,写出了无尽悲欢与哀乐的真实生活,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柳永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感悟到了柳永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1。
关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作1。
题材范围:对都市繁华、名胜景观、风俗习惯的记叙。
2。
内容题旨:与当时的许多达官显宦相比,柳永仕途的失意与内心的寂寞有其相似之处,他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或寄寓对往昔的怀念;或反映流落异乡的痛苦。
3。
主要特点: (1)真实地描写都市的繁荣景象和当时城市的风俗民情。
(2)感情真挚深沉,基调低沉哀伤。
(3)善用口语、俚语。
三、词作在用字、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2。
融入“曲子”:一般来说,词的开头用“度”,这也就是词牌名称,但柳永却“集曲为词”。
即在前面几句中巧妙地插入“曲子”,使得词作在叙事、咏史、写景的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的音乐成分。
四、词作在语言上的特色及艺术魅力4。
语言特色:柳永“善为慢词”,这与他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他的慢词虽然在内容上以怀旧感伤、羁旅行役为主,但也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词风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宋词中别具一格的大家。
艺术魅力:词作意境的凄美,语言的精美,充满了深沉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
,具体讲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对国运、民生的高度关切。
词作抒写了自己宦海浮沉、功业无成的悲愤心情,道出了他对社稷的无限忠诚,抒发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简析柳永内容摘要:柳永是宋代词人中的大家,其一生为爱情愁,为友情所愁,为前途愁,他的许多诗词中,都透露出他的“愁”。
他在其父去世后,更为前途愁。
柳永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到了许多歌妓,如楚楚、谢玉英等,柳永都与她们相爱,并且为她们写下名词,来到京城后,更是如此,师师、虫娘、佳娘等等,都让柳永深陷其中,由此可见,柳永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
在他死后,众歌妓吊柳七,可见许多歌妓都被他的魅力所迷住了。
正是因为柳永走进了歌妓们的生活,他才发现,歌妓身份十分的低微,被薄情男子随意糟蹋,他十分同情她们。
在一路上,他见到许多穷困百姓,更是不忍,于是为这些歌妓和百姓写下一首首词,来表达他们渴望平等的心愿。
柳永从小在乡里就被人称之为神童,这也造就了他狂妄的性格。
在许多诗词中,都有所体现,在一次次落榜后的他也依旧自大,皇帝因为他的自大而不让他做官,他也只是将不满写在词中。
柳永的一生为宋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宋代一颗耀眼的明珠。
关键词:柳永诗词事迹多愁善感性情中人自大同情歌妓与穷苦百姓正文:在众多宋代词人中,柳永是最受民众喜爱的词人。
他创作的宋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柳永创作的时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高涨。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人,也是北宋一大词家。
是北宋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柳永从小在武夷山一带生活,在这美丽山间生活的他多少也像女子一样有些多愁善感。
《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人觉得,自己也是愁,并且在这凄凉的环境之下,更是十分的痛苦。
他的多愁,愁在自己不能与相爱之人长相厮守,一定得分离。
这一去,他知道前途渺茫,他想将虫娘一起带着,但他不能自私。
但在分别的一刻,他真的怕了,怕这张令他牵挂万分的脸不能再见,但他终究还是走了。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中写道:“谴伤情,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简介柳永简介篇(1):《凤栖梧》赏析蝶恋花·凤栖梧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柳永诗词范文《雨霖铃》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是柳永却的这首词却表现出了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
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
“念去去”以后,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
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
“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
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
“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
“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柳永<>赏析●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rǎn)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èn)凝愁!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公元1009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汴京城,春闱放榜。
一个26岁的少年在找遍榜单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后,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我这么好的文采,竟会落榜,这里面是不是有黑幕?”此时,少年越想越不解,越不解越上火,于是他将满腔的不平与愤懑诉诸笔端,挥笔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位少年名叫柳三变,字景庄,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也叫柳七,当然今天的我们更习惯叫他柳永。
柳永。
图源:百度《鹤冲天·黄金榜上》是一首排遣牢骚的作品,写下这首词只是柳永作为一个高考失败的举子的傲娇之举,当时年少轻狂的他,只顾着抒发心中郁闷,他哪里想到,这首词竟成了他落魄凄凉人生的写照。
柳永并不像词中所说那般潇洒,他对科举几乎从未绝望,在写下这首词后的15年间,又曾三次参加科举,可惜都没有结果。
柳永没有才华吗?不。
他是大宋第一词人、音乐家,柳永一生都在漂泊,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因此他了解社会、了解民间,更了解百姓。
得益于他丰富的阅历,他的作品雅俗共赏,不仅题材新颖、意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而且传唱度极广,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是北宋一代国民度最高的词人,秦楼楚馆中,歌妓为求柳永的词前赴后继;市井街道上,人人开口就能唱柳永的词,哪怕是后来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词坛大家也无不受柳永影响,柳永在北宋词坛是妥妥的前辈,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那么为何如此有才华的柳永,却屡试不中呢?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柳永的词传唱度广,可柳永却填过不少“俗词”,“偎红倚翠”的生活、缱绻缠绵的男女之情、色艺俱佳的歌妓等题材占了柳永词的绝大多数,因此柳永的词作为当时的正统文人看不起。
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13)-「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首傲气自负的词,是不?这一首「鹤冲天」,写出了柳永不可一世的的自负,也写出了不在乎名利的期许,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首只是明志的词,却成为他一生穷困潦倒的应兆!在宋词上大放异彩的柳永,其实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没有辉煌的事迹和高超的理想,所以词史上根本没有他的记载。
然而他的词由于为大众所传颂,所以词话中有许多对他毁多于誉的批评,话本小说中也渲染了他的故事,使柳永成为一个既平凡却又奇特的人物。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人,北宋景元年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算是书香门第之后。
他的祖父柳崇少时以「儒学」著名,五代时闽王王延政赏识他,要给他「沙县丞」的官做,他因不满王延政的苛政虐民拒绝了!而且自誓终身不仕。
他以儒家之道修身训子,在五代、南唐时代始终不移志节,致死奉守不渝。
他的父亲柳宜,在南唐时曾上疏言时政得失,很受国君重视,并以耿直纯孝著名。
他的二个兄长也都成为进士,和后来也当上进士的柳永,时称三绝。
由此,可以知道柳永生于书香门第,成长在仕宦家族之中,可知其家学渊源的影响。
然而,他个人的个性却是天纵浪漫,由于出身书香世家,使得他个人在音乐文学上的才华,更加发挥的淋漓尽致。
不幸的是,这样天纵浪漫的表现,一方面成就了柳永千古不朽之盛名,一方面也使得他的仕途倍加坎坷。
以柳永的才学而言,谋个一官半职,甚至求用于经世济民,应该不是件难事!但他的一生却是乖桀多变,落的最后晚景清凉,只能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作为他一生最后的挽词。
柳永年轻时,正是北宋休养生息、经济繁荣的时代,那时候的京城弥漫著一种享欲纵乐的气息,酒楼妓馆的满布街衢,红妆翠袖的倚廊顾盼,是处处可见。
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
不单亲友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信心。
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
“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成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
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
失望之余,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人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坊。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词里说,我既然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呢?青春易逝,我宁愿舍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上宋仁宗听了很是恼火。
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成见,他还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风流倜傥及率真的性情深得那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成为他的挚友,他们的交往,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柳永的生活居无定所,到处漂泊。
从他的这首《归朝欢》里可以一见: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了词人冬日早行怀乡的思绪和羁旅行役之愁苦。
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南水乡冬日晨景。
下片写自己失意于仕途,于冬日之晨与“利名客”一道披星戴月而行。
多年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生发浓浓的厌倦,而渴望回到故乡、亲人的怀抱。
然而关山相隔,烟水迷蒙,究竟何日才能结束这浮萍断梗般的生活与亲人团聚,不再彼此牵肠挂肚的相忆?从柳词中,我依稀触摸到柳永的善良、率真、高傲、细腻、多情……这种性情,使他失意漂泊的一生倍受冷落煎熬。
上苍终究对他心怀悲悯,第四次科考,柳永得中后被放了个屯田外郎,故后人又称他柳屯田。
然而,因他做官清廉,体恤百姓,以致死后竟然无钱安葬。
最后,是那些与他相知多年所谓风尘中的女子,含着泪,唱着哀婉的丧歌,筹钱将他掩埋。
或许,正是因了这种性情才成就了他在词坛的事业。
设若换上另一种人生际遇,换上一种另类的性情,就断然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来看他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同样写在他漂泊异乡的日子。
早春,草色如烟,残阳斜照。
柳郎满腹惆怅,独上高楼。
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此时的心境呢!他的心中,满盛如烟的春愁。
这愁,是“偶失龙头望”,“未遂风云便”,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凝泪眼、杳杳神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是“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既然人生失意如斯,我何不张狂一回开心一些呢!于是柳永“对酒当歌”了,酩酊大醉了,可是,我即便大醉又有何妨呢!然而这强笑的欢颜又能保持多久?酒醒了,依然是满怀的落寞,依然是满腹的惆怅!可是,即使“衣带渐宽”却无怨无悔,他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谁?是为朝思暮想的恋人,还是为心中不灭的信念?或许兼而有之。
再来看这首传颂千古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念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是一首久传不衰被世人评价甚高的佳作,可以说,只要提到羁旅行役词就自然会提起《八声甘州》。
作者通过状写浪迹天涯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是柳永此类词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就连大文豪苏轼也盛赞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历经多年的科场失意,心灰意冷,又为生计所迫四处辗转,像漂泊的浮萍孤独无依。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定是受到许多的冷遇。
尽管有“偎红依翠”一时的欢愉,但独处时,空虚寂寞往往如潮来袭。
他一次次地安慰着自己:功名算什么,我虽然做不了大官,但是我不委屈自己的人格,潇洒地活着,做自己的白衣卿相不也很好吗?然而,在那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盅粟”的年代,男儿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通过科考这个唯一的方式,可这条路却是那么渺茫……年复一年的漂泊让他一次次想起故乡,想起阔别多年的亲人。
又是一年秋风起,雁南飞,万物凋零。
日光惨淡的黄昏偏又下起潇潇冷雨。
秋风苦雨中,他不知有几许落寞,几许忧戚。
雨终于隐退,他踽踽而行,无意中走到郊外寂寥的楼台,于是不禁拾级而上。
他对着故乡的方向深情眺望,然而关山万重,除了满目萧条的秋意,就只剩亘古的长江水,寂寞如常地流向远方……故乡的面目可曾变样?家中的亲人可否安好?这些年来的漂泊实在找不出像样的理由。
故乡的亲人啊你是否也在和我一样翘首远望?只是,你应该在掐算着我的归期,而我呢,却像这阴冷的绵绵秋雨,为何有如此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呢……还有一首《雨霖铃》,也被人们广为传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冷冷清秋,寒蝉在忧伤地鸣唱。
于送别的长亭,马上就要与心爱的人儿分手了。
尽管恋人预备了饯行的酒宴,可这般情景,我哪里有心情去喝呢。
面对满目萧杀的秋景,想起黯淡的前程,不禁黯然神伤。
这一去,我也不知有没有明天,即便有,酒醒后也不知身在何方。
爱人啊,我们何日才会重逢?可以说,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状写怀乡、怀人的情愫占了很大份量的笔墨。
在漂泊的苦旅中,惟有漫步词中,才能让身处冷漠世界里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温暖。
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商旅往来等诸多乡野社会的风情画面,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
三柳永在人们的臆想里,多是一个放荡不羁、才华卓然而又凄然孤独的形象。
对于柳词,人们纷纷倾其“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的艺术魅力。
在他所处的时代,以柳永率真的性情注定他得不到当朝权贵的欣赏重用。
他精通填词及音律,按理该脱颖而出,但不料造化弄人让他一生穷困潦倒,长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柳永喜爱以词曲交友,往往留连于青楼歌馆,与伶工乐妓为伍,属于士大夫阶层最为蔑视的无行文人。
然而他善良的人性,率真的性情,蔑视权贵的品质,还有不羁的风流,却赢得了许多人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在宋词这一祖国璀璨的文化遗产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大的成就是发展了慢词。
他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小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并且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的俚语,状写下层社会的市民生活。
在此之前,都是欧阳修及晏殊时代的小令一统词坛,在柳永手中,因对民间的新曲调非常熟悉,倚其声填制了大量的慢词。
为宋词的辉煌建立了一块丰碑。
关于柳词,宋朝俞文豹的《吹剑录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喜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可见柳词之婉约,自宋就深入人心。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注重吸收乡野俚语,很少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正因如此方会在民间广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咏柳词。
”清人纪晓岚对柳词推崇备至:“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足见柳词在文坛的地位。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描写尽致,长于叙染、白描,雅俗兼备。
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羁旅行役之愁苦、孤单黯然的心境、思乡怀人的情愫,以及满腹的惆怅忧愤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人生的坎坷失意,率真的性情,及他的博学多才、洒脱不羁成就了柳永在婉约词坛享誉甚高的地位。
虽然他活着时未能实现“修身、治国、齐天下”的抱负,但他留给后人的词作无疑是一份脍炙人口的精神食粮,尤其是他的羁旅行役词,给人们带来了一份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于其中,我们喧嚣浮躁的心灵定会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1]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点校,1979.[2]叶梦得.避暑录话[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3]温永峰、薛巨珍.浅谈柳永的政治理想[J].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卷(第4 期),XX.[4]李民.尚书译注[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XX.[5]叶嘉莹.论柳永词[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6]王士祯.花草蒙拾[M](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第一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6.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