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概念什么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描述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即木、火、土、金和水,这五种元素相互制约、转化和生生不息。
五行的含义木•木代表生长、蓬勃和活力之意。
•相关属性:春季、东方、星座中的青龙、颜色中的青色等。
火•火象征热情、活力和照明之意。
•相关属性:夏季、南方、星座中的朱雀、颜色中的红色等。
土•土象征稳定、重实和守护之意。
•相关属性:四季交替的节气、中央、星座中的伏羲、颜色中的黄色等。
金•金代表坚硬、光明和荣誉之意。
•相关属性:秋季、西方、星座中的白虎、颜色中的白色等。
水•水象征柔和、流动和洁净之意。
•相关属性:冬季、北方、星座中的玄武、颜色中的黑色等。
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认为,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木生火:木的生长需要火的照明和热量。
•火生土:火能将物体燃烧成土壤,促进土壤的肥沃。
•土生金:土壤中蕴含的矿物质是金属的来源。
•金生水:金属矿石熔化后可以成为水槽、水池等容器。
•水生木:植物需要水分才能茁壮成长。
相克•木克土: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火克金:熔融的金属容器会被火的高温烧毁。
•土克水:土壤会吸收水分,使水分减少。
•金克木:金属锋利的边缘可以砍伐木材。
•水克火:水能够熄灭火焰。
五行的应用领域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中医学:认为五行与人体脏腑、经络等有关,研究疾病与五行的关系。
•建筑风水:依据五行学说进行建筑规划与布局,追求环境与人的和谐。
•音乐艺术:五行学说影响了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园艺园林:五行学说用于设计和布置园林,使之与自然融洽。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哲学思想,通过对宇宙和人类的观察与思考,以五行为基础解释和理解万物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建筑、艺术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正能量和秩序。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1)五行学说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运动。
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它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屈也。
直,伸也。
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土爰稼穡。
爰,通曰。
稼,种植谷物。
穡,收获谷物。
稼穡,泛指人类种植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由也。
革,变革。
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润,滋润、濡润。
下,向下、下行。
引申为凡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五行学说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理论,也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规律与根源。
相生和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将它比作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以木为例,水生木,故生我” 者为水,木生火,故我生”者为火,即水为木之母”火为木之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这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中国传统命理学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天道的规律,地道的运转,人与人的万事万物多是由五行的原理来定的。
如唐星相家、袁守城,他能推算出天气某时有云,某时开雷,某时下雨,雨数几点几分。
道家内家功,练气,以五行的原理来养生。
天地人三才,做事的原则都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等,作于规律。
所以古曰,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
五行之前,先生什么,诸书都没有说清,只有连山易中有大体说到。
再早只有水,水中有昆虫,经过太阳之火的铸练,时间久了,就变成土地。
比如,鸡蛋内是水,经过母鸡的孵化,有了温度,就变成了小鸡,小鸡就是动物土也。
土能生万物,就生出草木植物,有了草木植物死后就有矿物质,比如煤矿就是木质变的,故曰地生金。
地中时间过久了就会变生金属矿物质,金属矿物质存有很多的热量,时间久会变成火。
比如火山爆发就是明显的例子,只能有了五种元素,他的循环变化无穷无尽也。
有了五种植物后,就变成动物。
动物是昆虫开始,后变有足动物,再变飞禽,五行大概就是这样的衍变而来的,有的高山还有发现水中动物,珠穆玛拉峰发现乌龟壳。
有的山上石头,多是水中的沙石结成,尽之还有蚌壳等等。
由此可见先生有水,水生土,土生木,木生金,金生火。
多是有克而生衍的,也就是有了矛盾和压力,才有了新的发明。
(二)、万物起源:五行大义曰: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
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
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
人有五常以表德。
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
意思是说,五行就是源于大自然中的五种气体,以阴阳为根本。
以阴阳之气变化出春夏秋冬四季之气。
依靠天上所显示出的五种季节天象,春天木、夏天火、秋天金、冬天水,每季后一个月属土,五种气的滋生万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马淑然写在课前的话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掌握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人体中医藏象中的应用,以及其中相关联系。
一、基本概念(一)定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行是运动、变化的意思。
五行学说就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的属性来分析归纳认识自然界当中所有事物和现象当中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来说明物质世界变化根源的一种理论和学说。
(二)基本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曰曲直,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火曰炎上,指火具有炎热升腾的作用,引申为自然界事物中凡是具有温热上升这样的特点事物或现象。
土曰稼穑,稼,播种。
穑,收获。
土曰稼穑是指的土的特点能播种又能收获,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收纳升华承载这样的特性事物现象。
因此说“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革,变革,变化。
后世引申为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这样的特点事物和现象。
水曰润下,水的特点是滋润、向下,后延伸为寒冷、滋润、下降这个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我们是怎样将大自然中的万物,或者是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五行分类的呢?(一)五行归类用五行对自然界的万世万物进行归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取象比类方,另一种叫做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是指根据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所具有的不同属性与五行属性的相似性而划分不同类别的方法。
推演络绎法是指根据某事物与五行的相关性,间接推论另一些事物也与五行具有相关性的方法。
取象比类法,如日出东方和日落西方,日出东方是和木的升华条达的特点类似,所以东方属木,而日落于西方,这个日落于西方是和金的肃降特点相类似,所以西方属金。
而南方和北方这两个方位的五行属性正如水和火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的润下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温热升腾的特点类似,故归属于火。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讲解五行学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五行概念1. 木:象征生长、扩张、发展和生命力。
2. 火:象征热情、创造、活力和光明。
3. 土:象征稳定、安全、保护和孕育。
4. 金:象征收敛、厚重、坚韧和财富。
5. 水:象征流动、柔顺、清凉和智慧。
二、五行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表示一种元素向另一种元素转化的过程,相克则表示某些元素之间会互相抑制。
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下:1.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相互促进五行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相生相助。
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如下:1. 木助火,火助土,土助金,金助水,水助木。
2. 木水相济,水火相济,火金相济,金土相济,土木相济。
四、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五行与人体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内脏分别与五个元素相应,分别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如果五行元素不平衡,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五、五行及其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中医、风水、占卜等领域,还被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中。
五行学说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一、简介五行学说,又称为五行八卦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自然界万物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符号为基础,以阐述宇宙和人类的变化、相互关系、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等为核心内容。
二、五行的含义五行(Wood, Fire, Earth, Metal, Water)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描述自然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它们代表着相对应的五种属性和能量,分别为木、火、土、金、水。
2.1 木(Wood)木属性代表生长、扩张和发展的力量。
它象征着春季、东方、绿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木能生火而制土,克制土元素。
2.2 火(Fire)火属性代表活力、激情和热情。
火象征着夏季、南方、红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火能燃木而制金,克制金元素。
2.3 土(Earth)土属性代表稳定、坚固和承载的力量。
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中央、黄色和平衡。
在五行学说中,土能生金而制水,克制水元素。
2.4 金(Metal)金属性代表坚强、清理和收敛的力量。
金象征着秋季、西方、白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金能收土而制木,克制木元素。
水属性代表流动、温柔和可塑性的力量。
水象征着冬季、北方、黑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水能熄火而制土,克制火元素。
三、八卦的含义八卦(Eight Trigrams)由阴阳两条横线组成,每一条横线可以是阴(一实心线)或阳(两个实心线)。
这八个卦象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3.1 乾(Qian)乾卦为八卦中最纯阳的卦象,代表着天或父。
它象征着刚健、浩大和创造的力量。
3.2 兑(Dui)兑卦为八卦中次纯阳的卦象,代表着泽或少女。
它象征着表达、亲和力和和谐的力量。
3.3 离(Li)离卦为八卦中中纯阳的卦象,代表着火或中女。
它象征着热情、活力和照明的力量。
3.4 震(Zhen)震卦为八卦中最旺盛的卦象,代表着雷或长男。
一、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世界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人与自然五行归类
——————————————————————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
相生就是相互资生、促进;
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抑制。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
中医学说将五脏按五行归属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以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脏相互资生、助长
木生火:肝血可养心神,肝喜疏泄展放,有利于心气上升。
在病理上一个肝血不足的人,时间长了就可导致心血虚。
火生土:心火下降,像太阳普照万物;地气上升,与天气相合,心阳温煦脾运。
土生金:脾土上升津液以滋润肺金。
金生水:肺金通调水道,肺气肃降水液归于肾。
水生木:肾水充满,元气积足,肝气舒畅,以肾精补养肝血。
这是五行相生关系阐述五脏相互资生的整体关系。
五行圆转自然百病不生。
———————————————————————2、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制约
肝木克脾土:肝疏泄条达可抑制脾气的壅滞。
肾水克心火:肾水滋润上行,可制约心火过亢。
心火克肺金:心火的温煦可助肺气宣发,以制约肺气肃降太过。
肺金克肝木:肺气肃降下行,可抑制肝气的升发太过。
———————————————————————五行中一行必有一行生,一行必有一行克。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没有克,事物的发展就会过分亢盛而有害。
五行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只有相反相成才能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发展。
如果五行生克制化异常,某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另一方……母病及子或子累其母……在治疗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如:肝瘀气滞型黄褐斑,治疗时除疏肝解郁外,因“肾水养肝木”,所以应同时补肾;在肝气郁结致肝阳上亢时,会出现肝旺乘脾土,在疏肝解郁时还要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