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 格式:docx
- 大小:514.41 KB
- 文档页数:10
足球的历史知识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
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石刻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D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出直接对抗的竞赛。
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
中国足球运动目录中国足球运动 (1)1、古代足球 (2)(一)起源 (2)(二)发展 (2)(三)衰亡 (4)2、旧中国足球运动 (4)(一)传入 (4)(二)发展时期(1908年~1923年) (5)(三)兴盛时期(1923~1937年) (6)(四)战争时期 (7)3、新中国足球运动 (8)(一)发展历程 (9)(二)中国足球协会 (13)4.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15)一、日趋全面 (15)二、速度加快 (16)三、对抗加剧 (16)四、意识渗透 (16)五、即兴发挥 (16)1、古代足球(一)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据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六七千年以前,中国的半坡氏族就已开始以踢石球为戏,相传到了黄帝时期,这种游戏被称为“蹴鞠”。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间)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广泛的娱乐性游戏项目,《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对齐国人蹴鞠的情景均有较详细的描述,《墩焦齐弋策》所记载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蹋”就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则指球。
(二)发展汉代的蹴鞠已由战国时期的娱乐活动演变成两军对垒,攻守互易,激烈对抗的竞赛,同时还被用为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中,便把《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家技巧类”。
汉代蹴鞠比赛有一定的场地,规则和裁判。
比赛场地称“鞠城”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球门为“鞠室”每端各有6个,每队上场12人,其中6人负责防守鞠室,比赛以将球踢进鞠室多少决定胜负。
比赛用“鞠”是一种用皮革缝制,中间填充毛发之类东西的实心球。
裁判员为长,副裁判为平,规则称“例”“常”。
东汉李尤撰写的《鞠城铭》对当时的蹴鞠比赛作了如下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蔬,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图1―1)唐代是我国蹴鞠活动最为盛行时期,并在蹴鞠器材设备上有两个重要的创造,一是用充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等物充填的实心球。
民国足球史话旧中国积贫积弱,西方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唯有中国足球让他们不敢小觑。
足球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民国政府对足球运动基本不管,放之任之,足球运动完全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原生态。
有意思的是,就靠民间的自娱自乐,中国足球队称霸亚洲,走向世界,产生了与巴西球王贝利相比肩的著名球星李惠堂等人。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居然闯入德国柏林奥运会,虽然首战世界强旅英国队失利,但中国足球队良好的综合素质、球员的技战术能力,赢得了西方舆论的广泛好评:“中国足球水平绝不亚于欧洲各国”。
“大辫子”足球队中国足球运动始于清末。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西方的各色风物纷纷涌进中国,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
起初,洋人踢足球,中国人只是跟着看热闹。
渐渐地一批时髦的中国人也甩开大辫子玩起了足球。
为了使足球运动在中国正规化,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于1902年率先成立了“大辫子”足球队,引进外籍教练教中国学生踢足球。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也成立了南洋公学足球队。
这两支足球队被誉为足球界的“上海双雄”。
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是超级球迷,他把足球比赛当成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但亲自组织球赛,还亲临现场督战。
每次赛事,他都亲率好几百人乘专车来到现场,组织啦啦队敲锣打鼓,拼命呐喊。
吸引了学校附近居民闻讯赶来,甚至其它城市的球迷也专程来观看比赛。
球场上最滑稽的场面是球员脑后拖着油光光的大辫子。
比赛刚开始时,辫子是盘在头上的。
可几圈跑下来,辫子散了。
赛事紧张,根本来不及再盘好,双方球员拼命奔跑,头上的辫子在空中飞旋。
人在争抢皮球时,辫子也互不相让,纠缠起来煞是热闹。
辫子甩在对方脸上,便是一道血痕。
观众们看得面面相觑,洋人们更是个个胆寒。
一次比赛中,南洋的后卫队员在逼抢对方时,被辫子扫中,疼得捂住眼睛,对方前锋乘机射门,拔得头筹;裁判判对方赢球,唐文治不服,亲自出面交涉。
裁判说:“辫子问题,向无规定。
”唐文治说:“扫着我方球员要害,就应该算犯规,让我方罚球,否则太不合理!”裁判仍是坚持己见。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现代足球运动则是在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
最先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兴起,香港更为亚洲最先建立职业足球联赛、球会及职业球会的地方。
其后,足球在上海、天津及广州等地迅速发展,各自开办联赛及互相对赛的埠际比赛。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人称“约翰辫子军”。
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
及后成立“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参加,包括实力最强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及暨南大学。
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最出色。
租界建立后,各国侨民、各大洋行和各国驻沪军队,纷纷组织足球队开展比赛。
1902年由外侨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Shanghai Football Association),举办各级联赛及杯赛(包括国际杯、史考托杯及高级杯等)。
规定每年10月至明年4月为足球季,主要的球队有:西商队、西捕队、腊克斯队、法商队、犹太队、葡商队、商团队,陶克工程会队和英国驻沪陆军和海军组成的球队。
“国际杯”是按侨民国籍分别组队参加,英国分别组成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3支队伍。
上海与香港、天津及日本横滨之间举行定期的埠际大赛,沪港杯埠际赛始于1908年[5],旅居沪港两地的外国侨民草创了上海、香港埠际足球赛。
1923年沪港杯赛首次有华人(梁玉堂、陈苏、陈光耀及朱广扬)代表香港上阵。
1924年成立由华人球队组成的中华足球联合会,华人球队乐群、共和、博爱等相继成立。
1925年,梁玉堂、刘九和李惠堂等人离开香港到上海加盟乐华队(由乐群易名)。
1926年当时上海已经有12家登记的俱乐部,球员约400人,地产商程贻泽组织的三育足球队被准予参加上海足球联合会甲组联赛,乐华队也获准参加史考托杯比赛,竟以4-1打败老牌冠军腊克斯队,在复赛中才被当届冠军西商队所败。
乐华队翌年更在西联甲组联赛和高级杯捧走两项冠军,还获得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夺得“大满贯”。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作者:郭维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进行研究,得出我国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中国近代体育中国近代的体育新闻与中国近代体育相伴相生,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近代史揭幕到新中国成立,体育经历了巨大变革,体育新闻也在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新闻(1840年—1911年)1、该时期的体育新闻发展概况这一时期,欧美近代体育开始引入和传入我国,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主流,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也应运而生,此时期,出现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报道是1864年4月18日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的一篇名为《第一日跑马单》的文章。
1897年11月29日《国闻报》报道“天津大学堂赛跑”。
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大会敬告来宾请君校”、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洋志”、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大学堂运动会告词照登”。
1909年4月,上海中国体操学校体育界杂志社创办《体育界》,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刊物,在当时体育界产生很大影响。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敬告发起各学校联合运动大会诸君”。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颁发运动员奖品志盛”。
此时期有关奥运的报道有:1900年6月6日巴黎奥运会开过半个月以后,《中西教会报》对其观赛观众进行报道题为“法国,观赛人众”,此报道为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有关奥运的报道。
比赛日期比赛地点对手比分比赛性质备注1913年01月31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1-0 胜友谊赛比赛不详1913年02月05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1-2 负友谊赛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15年05月15日-20日上海菲律宾1-0 胜友谊赛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15年05月15日-20日上海菲律宾0-0 平友谊赛第二届远东运动会1915年05月15日-20日上海菲律宾1-1 平友谊赛第二届远东运动会1917年05月08日东京(日本) 菲律宾3-0 胜友谊赛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17年05月09日东京(日本) 日本5-0 胜友谊赛第三届远东运动会1919年05月13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2-0 胜友谊赛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19年05月15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1-2 负友谊赛第四届远东运动会1919年05月19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2-1 胜友谊赛第四届远东运动会1921年05月31日上海菲律宾1-0 胜友谊赛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21年06月01日上海日本4-0 胜友谊赛第五届远东运动会1923年05月22日大阪(日本) 菲律宾3-0 胜友谊赛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23年05月24日大阪(日本) 日本5-1 胜友谊赛第六届远东运动会1925年05月21日马尼拉(菲律宾) 日本2-0 胜友谊赛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南华队代表中国出赛1925年05月22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5-1 胜友谊赛第七届远东运动会1927年08月27日上海日本5-0 胜友谊赛第八届远东运动会香港中华体育会足球队代表中国出赛1927年09月03日上海菲律宾3-0 胜友谊赛第八届远东运动会1930年05月27日东京(日本) 菲律宾5-0 胜友谊赛第九届运动运动会1930年05月29日东京(日本) 日本3-3 平友谊赛第九届远东运动会* 1934年05月05日马尼拉(菲律宾) 爪哇2-0 胜友谊赛第十届远东运动会1934年05月13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律宾2-0 胜友谊赛第十届远东运动会1934年05月17日马尼拉(菲律宾) 日本4-3 胜友谊赛第十届远东运动会* 1936年04月16日香港海陆军联队4-0 胜友谊赛国内练习赛* 1936年04月19日香港香港西联12-5 胜友谊赛国内练习赛* 1936年04月25日上海上海葡萄牙队6-1 胜友谊赛国内练习赛* 1936年04月26日上海上海西联2-3 负友谊赛国内练习赛* 1936年05月01日上海上海法商队2-1 胜友谊赛国内练习赛* 1936年05月09日西贡(越南) 西贡甲队4-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14日新加坡新加坡联队4-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17日吧城(今雅加达)(爪哇) 八打威联队2-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 1936年05月19日万隆(爪哇) 万隆联队2-2 平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21日泗水(爪哇) 泗水工人队10-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23日泗水(爪哇) 泗水冠军队3-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24日泗水(爪哇) 泗水联队3-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26日马琅(爪哇) 马琅联队1-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30日三宝垄(爪哇) 三宝垄联队9-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5月31日梭罗(爪哇) 梭罗联队6-2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02日梭罗(爪哇) 梭罗华侨青年会5-2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04日吧城(今雅加达)(爪哇) 吧城冠军队7-2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 1936年06月05日吧城(今雅加达)(爪哇) 群力华青联队3-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 1936年06月08日新加坡新加坡军队4-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1日棉兰(爪哇) 棉兰联队2-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3日棉兰(爪哇) 棉兰西联4-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4日棉兰(爪哇) 棉兰苏东联队2-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6日棉兰(爪哇) 棉兰工人队5-2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8日槟城(马来亚) 吉打联队8-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19日槟城(马来亚) 槟城联队0-0 平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25日仰光(缅甸) 仰光英军队8-3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27日仰光(缅甸) 仰光冠军警察队3-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6月29日仰光(缅甸) 缅甸联队4-0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7月04日加尔各答(印度) 加尔各答1-1 平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1936年07月06日加尔各答(印度) 加尔各答联队2-1 胜友谊赛出访东南亚 * 1936年07月08日孟买(印度) 孟买联队3-3 平友谊赛出访东南亚1936年08月06日柏林(德国) 大不列颠0-2 负第11届奥运会* 1936年08月13日法兰克福(德国) 法兰克福(德) 3-8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15日维也纳(奥地利) 维也纳快速(奥) 2-4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16日维也纳(奥地利) 阿德米拉(奥) 0-11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18日日内瓦(瑞士) 赛尔维特3-2 胜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22日巴黎(法国) 红星2-2 平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23日勒阿弗尔(法国) 勒阿弗尔0-6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1936年08月31日伦敦(英格兰) 考林斯2-3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 1936年09月01日伦敦(英格兰) 凯休尔斯2-5 负友谊赛出访欧洲* 1948年04月20日香港香港全运队1-3 负友谊赛* 1948年04月28日香港香港全运队7-3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1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华侨七届全运队8-5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2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联赛选手队3-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4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大学生联队4-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5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马尼拉埠际队4-0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6日马尼拉(菲律宾) 菲联赛冠军队6-0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8日曼谷(泰国) 易三仑校友联队10-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09日曼谷(泰国) 泰国青年队2-2 平友谊赛* 1948年05月11日曼谷(泰国) 泰国冠军京畿队7-3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13日曼谷(泰国) 曼谷联队5-0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15日西贡(越南) 南圻乙队3-2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16日西贡(越南) 南圻选手队3-3 平友谊赛* 1948年05月17日西贡(越南) 南圻选手队3-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22日新加坡(马来亚) 全新埠联队0-1 负友谊赛* 1948年05月23日新加坡(马来亚) 马来亚联队4-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29日雅加达(印尼) 安青年队5-1 胜友谊赛* 1948年05月30日雅加达(印尼) 雅加达联队3-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01日雅加达(印尼) 群力队1-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05日万隆(印尼) 意耳依格尔斯军联5-1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06日万隆(印尼) 万隆选手队6-1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09日三宝垅(印尼) 印尼三宝垅选手队4-4 平友谊赛* 1948年06月12日泗水(印尼) 印尼泗水代表队2-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13日泗水(印尼) 印尼泗水代表队2-2 平友谊赛* 1948年06月15日孟加锡(印尼) 印尼西里伯联队7-1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17日孟加锡(印尼) 印尼菲约斯队1-2 负友谊赛* 1948年06月19日孟加锡(印尼) 印尼孟加锡联队5-2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20日孟加锡(印尼) 冠军摩斯队4-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26日新加坡(马来亚) 全新华联队3-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27日新加坡(马来亚) 新加坡联队3-0 胜友谊赛* 1948年06月30日新加坡(马来亚) 新加坡军联队0-1 负友谊赛* 1948年07月07日新加坡(马来亚) 全新民联队4-3 胜友谊赛* 1948年07月14日加尔各答(印度) 东孟加拉联队0-2 负友谊赛* 1948年07月15日加尔各答(印度) 谟汉毕根队0-0 平友谊赛* 1948年07月17日加尔各答(印度) 谟汉毕根队0-1 负友谊赛* 1948年07月18日加尔各答(印度) 穆汉默德队3-1 胜友谊赛* 1948年07月25日伦敦(英国) 美国奥运代表队3-2 胜友谊赛1948年08月02日伦敦(英国) 土耳其奥运代表队0-4 负第14届奥运会 * 1948年08月16日曼谷(泰国) 泰国华侨队8-1 胜友谊赛* 1948年08月17日曼谷(泰国) 泰国冠军京畿队5-0 胜友谊赛* 1948年08月19日曼谷(泰国) 泰国青年队5-2 胜友谊赛* 1948年08月20日曼谷(泰国) 泰国代表队6-1 胜友谊赛* 1948年08月24日曼谷(泰国) 泰国青年队7-1 胜友谊赛1952年08月04日赫尔辛基(芬兰) 芬兰0-4 负友谊赛* 1952年08月06日托尔多(芬兰) 托尔多(芬兰) 2-2 平友谊赛* 1952年08月13日莫斯科(苏联) 莫斯科斯巴达克0-3 负友谊赛* 1952年08月19日克拉维夫(波兰) 克拉维夫(波兰) 1-7 负友谊赛* 1952年08月22日卡托维茨(波兰) 卡托维茨(波兰) 1-5 负友谊赛* 1952年08月26日斯卡辛(波兰) 斯卡辛(波兰) 1-3 负友谊赛* 1952年08月29日华沙(波兰) 华沙(波兰) 2-6 负友谊赛* 1956年06月04日加尔各答(印度) 莫罕巴根(印度) 8-1 胜友谊赛* 1956年06月07日加尔各答(印度) 穆罕默德(印度) 3-1 胜友谊赛* 1956年06月10日加尔各答(印度) 印度足联(印度) 0-3 负友谊赛* 1956年06月17日德里(印度) 印度1-0 胜友谊赛* 1956年06月23日仰光(缅甸) 铁路(缅甸) 5-1 胜友谊赛* 1956年06月25日仰光(缅甸) 缅甸3-2 胜友谊赛* 1956年07月19日列宁格勒(苏联) 泽尼特(苏联) 3-5 负友谊赛* 1956年07月23日纽尔维斯(苏联) 立陶宛(苏联) 1-0 胜友谊赛* 1956年07月27日明斯克(苏联) 白俄罗斯混合(苏) 1-1 平友谊赛* 1956年07月31日莫斯科(苏联) 俄罗斯联邦混合(苏) 0-1 负友谊赛* 1956年08月09日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0-4 负友谊赛* 1956年08月12日萨拉热窝(南斯拉夫) 波黑共和国(南) 1-6 负友谊赛* 1956月08月15日斯普利特(南斯拉夫) 红星(南) 1-4 负友谊赛* 1956年08月19日卢布尔雅那(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亚(南) 2-5 负友谊赛* 1956年10月04日北京越南5-3 胜友谊赛中朝越三国对抗赛以中国队名义参赛的是北京体院白队* 1956年10月07日北京朝鲜0-1 负友谊赛中朝越三国对抗赛1957年05月12日雅加达(印尼) 印度尼西亚0-2 负第6届世界杯亚非区预选赛1957年06月02日北京印度尼西亚4-3 胜第6届世界杯亚非区预选赛1957年06月23日仰光(缅甸) 印度尼西亚队0-0 平第6届世界杯亚非区预选赛* 1957年06月27日仰光(缅甸) 缅甸1-2 负友谊赛* 1957年07月17日北京匈牙利国家三队0-2 负友谊赛以中国联一队名义1957年07月21日北京苏丹4-1 胜友谊赛以中国联一队名义1957年09月15日北京地拉那(阿尔巴尼亚) 3-2 胜友谊赛以中国联一队名义* 1959年07月05日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青年队1-1 平友谊赛* 1959年07月09日奥拉迪亚(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1-2 负友谊赛* 1959年07月15日基什涅夫(苏联) 莫尔达瓦(苏联) 0-2 负友谊赛* 1959年07月18日列宁格勒(苏联) 俄罗斯联邦(苏联) 1-0 胜友谊赛* 1959年07月22日莫斯科(苏联) 火车头(苏联) 1-6 负友谊赛* 1959年07月25日明斯克(苏联) 白俄罗斯(苏联) 1-1 平友谊赛* 1959年10月03日北京苏联0-1 负友谊赛中苏匈三国对抗赛1959年10月08日北京匈牙利二队1-0 胜友谊赛中苏匈三国对抗赛1959年10月25日平壤(朝鲜) 朝鲜0-1 负友谊赛中朝越三国对抗赛* 1959年10月28日平壤(朝鲜) 越南2-0 胜友谊赛中朝越三国对抗赛1960年12月04日河内(越南) 朝鲜1-0 胜友谊赛中朝越蒙四国对抗赛以中国队名义参赛的是八一队。
中国足球近代史作者:王子朴来源:《体育教学》2013年第02期缘于对中国足球的喜爱,也缘于中国足球发展的跌宕起伏,包括近期管理层的频繁换将,其实更有感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道路,那种远虑近忧之感难免将这两件事业连在了一起。
震撼日本足球经过战后励精图治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俨然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后;艳羡本并非传统足球强国的俄罗斯、土耳其在欧洲赛场乃至世界赛场上的神奇表现时,不禁喊出:中国足球要向日俄土学习!中国的崛起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如果说前一句是因为被这几个国家足球发展而反思的话,后一句则是在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有之的声音。
蒋廷黻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熟悉,他的那篇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中国近代史》也离我们有些遥远。
这位早期留美学者,曾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后又任国民党政府时期的驻苏联大使、联合国常驻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前于学界、政界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在其有限赋闲家中半年之际,写出了那部后来确定其史学地位的短短5万余字《中国近代史》。
其开篇就提出,中国要复兴,走强国之路,就一定要向走近代化发展的日本、俄罗斯、土耳其三国学习。
蒋廷黻的这个观点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学界或者政界的过多关注和重视,直到后来在足球场上这三个国家接二连三为我们带来意外神奇时,上世纪三十年代蒋氏著作的开场白很自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蒋廷黻向日土俄学习的依据不外乎就是这三国与中国有着历史的渊源或者相似的历史背景。
横向比较,近代发展史前期,我国与日土俄都有着转型的机遇,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是俄罗斯彼得大帝时期,以及将土耳其从一个落后封闭的传统穆斯林国家革新成为一个近代史上具有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基础的凯末儿·阿塔图尔克民族领袖,他们的这些机遇使之从此走向了一个复兴与强国之路,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他们的表现可见端倪。
纵向来看,日本的文化源于我国唐朝,但他们知道学习,不断进步;俄罗斯彼得时期又正是我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他们蓄意改革从此走向强盛,而我们却从此经历了一个落后挨打的屈辱近代史;土耳其也曾因为落后并任人宰割,但屡颓屡革之后,打下了走向强盛的基础。
中国足球大事记(一)(1949-196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10月3-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队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邀请赛,这是新中国球队首次出访。
其中,八一队和保加利亚人民军队之间的比赛是新中国球队参加的首场国际足球比赛(八一队1:9负)。
1951年12月1—9日在天津举行了有8支队(六大行政区队及解放军队、铁路队)参赛的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东北队以不败战绩获冠军。
这是建国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足球比赛。
赛后选拔了1951年度全国足球选手(29人)。
1952年6月14日国际足联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继承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的原中华体育协进会为会员。
1952年7月29日-8月7日中国足球队赴芬兰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足球赛,因迟到而被迫弃权。
仅同当地球队进行了两场友谊赛,其中,8月4日中国队与芬兰队的比赛是新中国国家队首次与外国国家队进行的国际A级比赛(中国队0:4负)。
1953年11月14-15日全国体总代表团首次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足联临时代表大会。
1954年4月我国选派25名青年足球运动员赴匈牙利留学,同年10月,又增派10人。
1954年6月21-22日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的国际足联代表大会不顾我国代表的坚决反对,接纳台湾为会员。
1954年10月19-26日首次举办了有10队参加的全国足球联赛。
1955年1月3日中国足球协会在北京成立,黄中任首届主席。
1955年10月我国选派赴匈牙利学习的球员回国。
同时,我国家队聘请的首位外籍教练、匈牙利人阿姆别尔·约瑟夫也来华赴任。
1956年4月1-15日首届分级进行的全国足球甲、乙级联赛分别在西安和沈阳举行。
甲级10队,乙级12队参赛,均采用小组预赛和复、决赛的方式进行。
以北京队名义参赛的北京青年二队获甲级联赛冠军;中南白队获乙级联赛冠军。
1956年4月28日国家体委公布包括足球项目在内的运动员国家等级标准。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24年,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希望对你有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简介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24年,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
1979年以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以亚洲最早成立的职业足球联赛香港球员为主的中华民国国家足球队代表参赛,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受国际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足球协会在国际足球协会没有中国足球的代表权,后于1979年加入。
从1976年起,中国队参加亚洲杯足球赛,于1984年和2004年两度跻身决赛。
2002年,中国队首次跻身世界杯。
2015年亚洲杯八强。
2017年中国杯季军。
2017年1月14日,中国男足在90分钟内1-1战平克罗地亚队。
并且在点球大战4-3击败克罗地亚,以总比分5-4击败克罗地亚男足夺中国杯季军。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历史发展民国时期(1913-1948年)中国国家足球队前身是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男子足球队(简称“中华队”),最早于1913年创建,主要代表中华民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足球赛。
中国队的首次国际比赛是在1913年,而后在1913年到1934年间中国队连续参加的10届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中曾九夺冠军。
1924年中国足协成立并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
民国时期的中国队在远东地区鲜有敌手,在1934年远东运动会中中国队更是2:0击败了世界杯参赛队荷属东印度(今印尼)队,但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定和缺少经济支持,当时的中国队并没有参加世界杯的比赛,但是参加了1936年和1948年的奥运会足球赛,可惜第一轮即遭淘汰。
建国初期(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印度队弃权,中国队自动获得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资格,同年7月22日成立了新中国首届国家足球队,后由于政治原因未能参加,但在赫尔辛基与芬兰国家队进行了新中国首场A级比赛,当时中国队0:4输掉了比赛。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
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
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
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
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
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
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
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最早的起源在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浮现了“蹴鞠“或者名”塌鞠"。
中国足球起源中国的足球。
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蹦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而且蹦鞠成为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初入皇宫时,曾经因没有球踢而向来闷闷不乐。
后来刘邦特意为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宫" ,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
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
另外,蹦鞠还成为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中国足球主要联赛当前中国国内足球联赛及主要杯赛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中国足协杯( 2022年至2022年暂停举办, 2022年恢复举办足协杯)中国足球发展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
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 ,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
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彻底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浮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 ,无非其中不少是并未彻底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
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浮现了彻底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 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
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
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
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
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
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
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
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
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锡坑乡的李惠堂,不仅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被球迷和媒体评为“亚洲球王”,而且也是与贝利、里登雷克、盖德穆勒、罗马里奥仅有的几位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据统计李惠堂一生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打进1860个进球。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组织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将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锡坑乡的李惠堂,不仅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被球迷和媒体评为“亚洲球王”,而且也是与贝利、里登雷克、盖德穆勒、罗马里奥仅有的几位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据统计李惠堂一生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打进1860个进球。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组织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将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这场比赛不仅让外国人改变了以往对中国人的蔑视
态度,也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李惠堂更是
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美誉,当时的媒体曾用这样的报道来形容中国足球:“中国在历年的对外战争或外交中的所有失败,唯有足球一项可以拥有主权与面子。
”可以说,在那个尚处于积贫积弱的年代里,是足球让中国开始摆脱了长久以来留给世人的“东亚病夫”形象。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是中国足球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在那一届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国家足球队也是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项目。
不过当时的奥运经费十分紧张,尽管陈济棠、杨森、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傅作义、阎锡山、张学良等政要纷纷踊跃捐款助资,但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经费依然十分的棘手,于是球王李惠堂提出了个建议,凭借中国男足的明星效应,足球队提前两个月从国内出发,先到荷属东印度群岛,再到马来半岛,一路边走边打比赛,不但通过这种方式锻炼队伍,而且还能通过比赛获得收益,贴补中国奥运代表团经费不足,李惠堂的这个建议获得了所有球员的一致赞成。
1936年5月2日中国男足从上海乘坐法国轮船出发,前往南洋各国进行比赛。
从5月2日出发到7月9日与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孟买会合前,中国男足共打了27场比赛,除了4场平局外,其它均大获全胜。
在整个旅途中,中国男足为了给整个奥运代表团尽可能的节约每一分钱,一路上住最便宜的船舱,睡最便宜的旅馆,有时队员甚至还通过还打地铺的方式来节省开支。
作为体能消耗巨大的足球运动员来讲,原本饮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但为了节省,国家队的队员们连吃饭也尽量拿最便宜的点,可以说把能节省的钱都尽可能的省了下来,靠着中国男足的实力与节俭,在南洋打比赛的两个月中,中国男足为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共赚到了20
万港币,而当时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收到的中央各部门以及各政要的捐款合计也不过才3万多法币。
1936年8月1日下午,第11届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正是中国男足的队长李惠堂,这也是后来历届奥运代表团中唯一一次由足球运动员担任旗手。
中国男足在这届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对手就遭遇了英国队,当时的一家德国报纸就以“世界传统足球强国英国胜还是来自东方的新锐中国胜?”为标题进行了赛前报道。
8月6日下午5点半,备受关注的中英大战在康姆逊球场开哨,中国代表团团长戴季陶,中国驻德国大使程天放以及华人华侨留学生近600人到现场为中国队助威,现场观众人数则达到了1万多人。
在比赛中,中国队面对强大的英国队丝毫不落下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双方激战45分钟过后,以0:0的比分结束了上半场的争夺,但下半场开场仅仅13分钟,英国队便抓住了中国队后防线上的一个漏洞攻入一粒进球,因为当时奥运会实行的是单场淘汰制,丢球后的中国队必须大幅压上进攻,否则就要被直接淘汰掉,只可惜全线压上进攻的中国队又被英国队抓住一次反击机会再攻入一球,最终中国队以0:2的比分,遗憾的结束了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
虽然早早地结束了第一次奥运征程,但李惠堂的表现却得到众多欧洲豪门的青睐,不过因为当时的国际奥委会禁止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所以当阿森纳队以8000英镑的年薪挽留他,以及巴黎红星队(巴黎圣日耳曼的前身)的总经理拿着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时,李惠堂都一口回绝对方:“我还要继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拒绝了这些欧洲豪门的邀请,也让李惠堂一生都没有涉足过职业联赛。
结束柏林奥运会回国后,中国国内的政局开始进一步动荡,日本的侵华战争也于次年全面爆发,中国的国土上到处都被战火笼罩。
作为球员的李惠堂也积极参与到爱国救亡运动当中,他先后在广东组织五华足球队,两次访问广东省的梅县区、兴宁、韶关等地,到各地进行巡回比赛,在抗战中推动各地体育运动的发展。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在日军的轰炸下最终遭到沦陷,次年春天,以汪精卫为首的伪政府为庆祝伪满建立十周年,特命汪伪政府的“外交部”和“宣传部”官员联名致电李惠堂,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到南京和满洲各地进行巡回表演,并邀请他留在南京主持体育政务。
李惠堂听了以后,当即拒绝了汪伪政府的邀请。
1942年,为了响应宋庆龄慰问抗日伤病员的行动,帮助受黄河决堤的灾民们重建家园,当时国民党政府号召李惠堂举办足球义赛和义捐。
韶关义赛之后就到了桂林、南宁以及四川整个大后方,义赛打了138场,所有收入全部捐济救
灾,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在那个中国国际地位尚处于非常落后的年代里,每个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
李惠堂在率队参加的几次远东运动会和国际友谊赛中,时刻把国家荣誉放在首位,顽强拼搏,屡战屡胜。
他曾经说:“国家的盛衰,取决于民族的强弱。
种强则国强,种弱则国弱。
足球运动尤其能发展青年人的身心,振奋精神,修养合群美德,锻炼人格体魄,不仅沟通邻国友谊,同时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李惠堂对于体育和足球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看来,体育不只是身体锻炼,还关系到人生、社会、国家、民族。
凡是公共卫生、个人自治、社会公益、民众纪律,乃至于国防建设,无不从体育训练中得来。
所以,李惠堂提出“读书不忘体育,体育不忘读书”。
在那个尚未摆脱帝国主义侵抢的年代里,足球也成为中华民族在那段黑暗时光里看到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