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气体4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5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的运动与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是一种物质的形态,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
了解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并探讨气体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式以及与理想气体定律的关系。
一、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是描述气体分子运动行为的理论模型。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是以高速无规则的方式在空间中运动的。
以下是气体分子的运动特征:1. 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气体分子在空间中以高速运动,并且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是弹性碰撞,没有能量的损失。
2. 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假设的前提是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而且气体分子体积相对较小。
3. 气体分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根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的速度符合高斯分布(也称为正态分布),其中大多数分子具有平均速度,速度分布呈现钟形曲线。
二、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式理想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式可以通过分子运动学理论进行研究。
以下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式:1. 直线运动:气体分子在空间中以直线的方式运动。
当碰撞到容器壁或其他分子时,会发生反弹,继续直线运动。
2. 碰撞运动: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会发生碰撞现象。
这种碰撞是弹性碰撞,即碰撞后没有能量损失。
3. 自由平均路径:气体分子在碰撞之间的平均路径称为自由平均路径。
自由平均路径受气体分子的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三、气体分子的运动与理想气体定律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包括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这些定律可以通过气体分子的运动来解释。
1. 波义耳定律:波义耳定律描述了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理论分析,当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时会产生压力,而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第四章⽓体动理论总结第四章⽓体动理论单个分⼦的运动具有⽆序性布朗运动⼤量分⼦的运动具有规律性伽尔顿板热平衡定律(热⼒学第零定律)实验表明:若 A 与C 热平衡 B 与C 热平衡则 A 与B 热平衡意义: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必然存在⼀个相同的特征--- 它们的温度相同定义温度:处于同⼀热平衡态下的热⼒学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称为温度。
⼀切处于同⼀热平衡态的系统有相同的温度。
理想⽓体状态⽅程: 形式1:mol M PV =RT =νRTM形式2:222111T V p T V p =形式3: nkT P =n ----分⼦数密度(单位体积中的分⼦数) k = R/NA = 1.38*10 –23 J/K----玻⽿兹曼常数在通常的压强与温度下,各种实际⽓体都服从理想⽓体状态⽅程。
§4-2 ⽓体动理论的压强公式VNV N n ==d d 1)分⼦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2)分⼦各⽅向运动概率均等、速度各种平均值相等kj i iz iy ix iv v v v ++=分⼦运动速度单个分⼦碰撞器壁的作⽤⼒是不连续的、偶然的、不均匀的。
从总的效果上来看,⼀个持续的平均作⽤⼒。
2213212()323p nmvp n mv n ω===v----摩尔数R--普适⽓体恒量描述⽓体状态三个物理量: P,V T 压强公式122ω=mv理想⽓体的压强公式揭⽰了宏观量与微观量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说明压强具有统计意义;压强公式指出:有两个途径可以增加压强 1)增加分⼦数密度n 即增加碰壁的个数2)增加分⼦运动的平均平动能即增加每次碰壁的强度思考题:对于⼀定量的⽓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增⼤(玻意⽿定律);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增⼤(查理定律)。
从宏观来看,这两种变化同样使压强增⼤,从微观(分⼦运动)来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对⼀定量的⽓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减⼩使单位体积内的分⼦数增多,则单位时间内与器壁碰撞的分⼦数增多,器壁所受的平均冲⼒增⼤,因⽽压强增⼤。
热学测验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正确答案为B。
2、若把处于平衡状态时相邻分子间的距离记为r0,则下列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B.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当分子间距离从r0逐渐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D.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力是减小的显然正确答案为A、B。
3、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
现让分子甲固定不动,将分子乙由较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D、分子力先对乙做正功,再对乙做负功,最后又对乙做正功。
显然正确答案为C。
4、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A.分子数相同; B.内能相同;C.分子平均速度相同; D.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显然正确答案为D。
5、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大.显然正确答案为A。
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00C的水结成00C的冰,内能一定减小;C.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小。
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理想气体的性质分子动理论: 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理想气体的性质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之一,其分子动理论是解释气体性质和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分子动理论对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理想气体的性质的解释。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分子动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 气体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这些粒子被称为分子。
2. 分子之间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3. 分子具有质量,具有热运动,它们的运动是无规则的,遵循统计规律。
4. 分子之间碰撞时,它们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能量和动量得以守恒。
5. 气体体积与分子体积相比可以忽略。
基于这些假设,分子动理论提供了解释气体性质的理论框架。
二、气体分子的运动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分布是高斯分布,也称作麦克斯韦分布。
即大多数分子的速度接近平均速度,而极端高速和低速分子的数量相对较少。
2. 分子之间碰撞时,它们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和动量得到守恒,但碰撞后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可能发生改变。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因为气体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大,在气体的条件下,分子间的吸引或斥力相对较弱。
4. 分子的运动决定了气体的压力。
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压力对应于分子的平均动能,而与分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布有关。
三、理想气体的性质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是指完全符合分子动理论假设的气体,在实际中不存在。
1. 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用理想气体定律描述,即PV = nRT。
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力,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2. 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定律,温度和压力成正比。
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压力也会增加。
3. 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动理论是描述气体分子运动行为的一种物理理论。
这个理论指出了分子在气体状态下的运动行为,包括分子的速率、轨道和碰撞等。
这个理论解释了许多与气体相关的现象,例如热力学原理、功率引擎行为、热导率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假设和实验验证,并探讨其在化学、工程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概念气体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可以从其名称中得知。
分子是气体的基本单位,而动力学则指出了这些气体分子在气体状态下的运动行为。
按照这个理论,气体分子是在三维空间中随机移动的,其运动速度和方向都是随机的,还会经常碰撞。
分子的速度和能量也很高,而且分子之间的压力和温度通常也非常高。
假设气体分子动理论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这些假设可以让我们从分子层面上研究气体状态。
以下是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1.分子运动规律是基于牛顿定律的:分子沿着匀速直线前进,如果有力作用于分子上,分子会产生加速度。
2.分子间的运动足够快、足够随机:分子的平均速度相比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看作是随机热运动。
3.分子之间的互相碰撞是弹性碰撞: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任何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4.分子间的空间相对大,可以看做是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排斥力等作用力很小,因此新增分子不会对气体的性质产生影响。
这些假设允许我们通过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来解释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有效推导气体的性质和状态。
实验验证气体分子动理论建立在基础物理尺度上,如角动量守恒定律、速度分布和碰撞等。
因此,文章介绍了几种实验验证气体分子动理论的方法:1.光扩散实验:将悬浮于气体之中的微小颗粒照射红外线。
微小颗粒受到红外线的反射和散射,通过测量其在气体中的扩散行为,可以推断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和碰撞频率。
2.均匀气体分子分布实验:将气体充入小孔振荡单元中,通过与空气的微小污染物有序混合,检测气体分子的运动行为和浓度。
3.气体热传导实验:通过传导热流并测定体系温度梯度,分析气体分子在高温区域的热传导和碰撞频率。
【分子动理论 气体与热力学定律】专题讲练一、考纲要求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热学局部在高考理综中仅仅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
知识要点是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三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和气体的性质。
二、典例分类评析1、分子的两种模型及宏观量、微观量的计算〔1〕分子的两种模型①球体模型:常用于固体、液体分子。
V=1/6πd 3②立方体模型:常用于气体分子。
V=d3 〔2〕宏观量、微观量的计算在此所指的微观量为:分子体积0V ,分子的直径d ,分子的质量0m .宏观物理量为:物质的体积V 、摩尔体积mol V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质的密度ρ。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
由宏观量去计算微观量,或由微观量去计算宏观量,都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建立联系.所以说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①计算分子的质量:0mol A AV M m N N ρ== ②计算分子的体积:0mol A A V M V N N ρ==,进而还可以估算分子的直径(线度) d ,把分子看成小球,由30432d V π⎛⎫= ⎪⎝⎭,得d =〔注意:此式子对固体、液体成立〕 ③计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A A A mol m V V n N N N M V Mρ===. 例1、以下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 〔 〕A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 .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例2、只要知道以下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例3、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那么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 〔 〕A .A N M 、A N M ρB .A M N 、A MN ρC .A N M 、 A M N ρD .A M N 、 A N Mρ 例4、假设以 μ表示水的,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N A = ─── υρ mB .ρ = ─── μA N ΔC . m = ─── μA ND .Δ= ─── υAN 例5、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外表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4×1016 m 3B.4×1018 m 3C. 4×1030 m 3D. 4×1022 m 32、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①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小颗粒的运动,布朗运动不是一个单一的分子的运动——单个分子是看不见的,悬浮小颗粒是千万个分子组成的粒子,形成布朗运动的原因是悬浮小颗粒受到周围液体、气体分子紊乱的碰撞和来自各个方向碰撞效果的不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间接证明了周围液体、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②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现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那么运动.其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没有受到外力影响。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1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章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章运动的宏观反映。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改变比引力的改变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讨论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讨论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识。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断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改变而改变。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全部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分。
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转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分。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热力学第肯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汲取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U(3)符号法那么: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汲取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削,U取负值。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根底知识精讲】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气体分子不受力的作用,在空间自由移动.气体能充满它们所能到达的空间,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每个气体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发生碰撞使每个气体分子都在做杂乱无章的运动.(3)大量气体分子的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①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数目是相等的.②对于任一温度下的任何气体来说,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在某一数值范围之内,比这一数值范围速率大的分子数和比这一数值范围速率小的分子数依次递减.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都很少.在确定温度下的某种气体的速率分布情况是确定的.在温度升高时,多数气体分子所在的速率范围升高,而且在这一速度范围的分子数增多.2.气体压强的产生(1)气体压强的定义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即P=F/S.(2)气体压强的形成原因气体作用在器壁上的压力是由碰撞产生的,一个气体分子和器壁的碰撞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它施于器壁的作用力是不连续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从宏观上看,可以认为气体对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续的、均匀的.(3)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①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密集程度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即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每个气体分子撞一次器壁对器壁的作用力越大,而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次数越多,对器壁的总压力也越大,而撞击次数又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分子的密集程度)和平均动能(分子在容器中往返运动着,其平均动能越大,分子平均速率也越大,连续两次碰撞某器壁的时间间隔越短,即单位时间内撞击次数越多),所以从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决定于气体的平均动能和密集程度.②气体的温度与体积从宏观角度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的大小决定分子的密集程度,而温度的上下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4)几个问题的说明①在一个不太高的容器中,我们可以认为各点气体的压强相等的.②气体的压强经常通过液体的压强来反映.③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重力无关,这一点与液体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造成的).这是由于一般容器内气体质量很小,且容器高度有限,所以不同高度处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几乎没有差异.所以气体的压强处处相等,即压强与重力无关.④对于地球大气层这样的研究对象,由于不同高度处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不同,温度也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同高度差处气体的压强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重力有关.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从微观上看表示气体分子的总数和分子平均动能保持不变,因此气体压强只跟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②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压强就会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体积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会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压强就会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保持不变.(2)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从微观上看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保持不变,因此气体的压强只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②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压强会跟着增大;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压强会跟着减小.(3)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从微观上看是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的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与由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相互抵消.②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时,气体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会使气体的压强减小,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才能使气体的压强增大来抵消由气体体积增大而造成的气体压强的减小;相反,气体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会使气体的压强增大,只有气体的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才能使气体的压强减小来抵消由气体体积减小而造成的气体压强的增大.4.理想气体内能及变化理想气体,是我们在研究气体性质时所建立的理想模型,它指的是不考虑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是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远,已超过10r0,故可忽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这样理想气体的内能就取决于分子的总数目和分子的平均动能,而分子的数目又由气体的摩尔量决定,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是气体的温度,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就可用摩尔量和温度这两个宏观物理量来衡量了,而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它的内能只由温度来衡量.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它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看它的温度是否变化了就可以了,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理想气体做功与否,只需观察它的体积,假设体积增大,那么气体对外界做功;体积减小,那么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的改变量等于气体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气体做功之和,即△E=Q+W.【重点难点解析】重点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难点用统计的方法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例 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①;②从而导致压强增大.解析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不变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与器壁碰撞速率增大,冲力增大,同时碰撞时机增多,故压强变大.答案 ①分子每次碰撞器壁时给器壁的冲力增大 ②分子在单位时间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增多.说明 此题主要考查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分析时要结合分子动理论,压强产生原因综合分析.正确理解决定压强的两个因素是关键.例2.一个密闭的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的活塞将它隔成AB 两局部空间,在A 、B 两局部空间内封有相同质量的空气,开始时活塞被销钉固定.A 局部气体的体积大于B 局部气体的体积,温度相同,如以下图所示.假设拔出销钉后,到达平衡时,A 、B 两局部气体的体积V A 与V B 的大小,有( )A.V A >V BB.V A =V BC.V A <V BD.条件缺乏,不能确定解析 对气体压强大小决定因素的理解和物理过程物理情境的分析是正确解决此题的关键.初态两气体质量相同,V A >V B ,因此气体分子数密度不同,ρA <ρB ,又由于温度相同,根据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可知P A <P B .当活塞销钉拿掉,由于ρA <ρB ,所以活塞向A 气方向移动,活塞对A 气做功,B 气对活塞做功,导致A 气体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B 气体密度减小,温度降低,直至P A ′=P B ′,此时T A ′>T B ′.又由于最终两边气体压强相等活塞才能静止,而两边气体质量相等,A 气温度高于B 气,两边压强要想相等,只有A 气体密度小于B 气体密度,故最终一定是V A ′>V B ′,A 选项正确.答案 A 正确说明 此题假设对气体压强大小决定因素不理解,又不清楚销钉拔掉后物理情境的变化,极易错选B 或C.【难题巧解点拨】例1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以下四个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解析 对于理想气体:①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由温度上下决定;②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由气体体积决定;③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TPV =恒量. A 、B 选项中,“分子热运动变剧烈〞说明气体温度升高,但气体体积变化情况未知,所以压强变化情况不确定,A 错误B 正确.C 、D 选项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说明气体体积变大,但气体温度变化情况未知,故不能确定其压强变化情况,C 、D 均错误.答案 选B.点评 此题考查分子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状态的简单综合.注意从分子运动理论深刻理解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从状态方程判定三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例2 如以下图所示,直立容器内容部有被隔板隔开的A、B两局部气体,A的密度小,B 的密度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局部气体均匀混合,设在此过程气体吸热Q,气体内能增量为△E,那么( )A.△E=QB.△E<QC.△E>QD.无法比拟解析 A、B气体开始的合重心在中线下,由于气体分子永不信息地运动,抽去隔板后,A、B两局部气体均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因此合重心在中线处,造成重力势能增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吸收热量一局部增加气体的内能,一局部增加重力势能,所以B正确.答案选B.点评此题要综合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求解.【典型热点考题】例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膨胀,在该过程中( )A.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B.气体压强减小C.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D.气体密度不变解析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不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所以A正确,由密度定义及题意得到D错误;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故C错;由玻意耳定律知气体等温膨胀时其压强减小.答案选AB.【同步达纲练习】1.质量一定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气体的温度由-13℃升高到17℃,那么保持不变的是( )A.压强B.分子的平均速率C.分子的平均动能D.气体密度2.气体的压强是由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A.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B.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力C.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排斥力D.气体的重力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那么(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条件缺乏,无法判定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情况4.在一定温度下,当气体的体积减小时,气体的压强增大,这是由于( )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大,单位时间内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B.气体分子密度变大,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变大C.每个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大D.气体分子的密度变大,单位体积内分子的重量变大5.两容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氢气和氧气,且两容器中的气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那么此两容器中( )A.氧分子的平均速率与氢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B.氧分子平均速率比氢分子的平均速率小C.氧分子的个数比氢分子的个数多D.氧分子的个数和氢分子的个数相等6.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素质优化练习】1.当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都相同时,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者是同种气体B.两者气体质量一定相同C.两者气体含有的热量相同D.两者具有相同的分子数2.高山上某处的气压为0.40atm,气温为-30℃,那么该处每立方厘米大气中的分子数为 .(阿伏加得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3.如以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曲线是一定质量气体的变化图线,从a→b是一条双曲线,那么气体从b→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密度 ,从c→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可以从微观上来解释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也就是分子的和不变,即每个分子平均一次碰撞器壁的冲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分子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个数 ,从而导致压强增大.【生活实际运用】1.一个细口瓶开口向上放置,细口瓶的容积为1升,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当细口瓶内空气温度从原来的0℃升高到10℃时,瓶内气体分子个数减少了多少个?阿伏加得罗常数N A=6.0×1023mol-1,要求一位有效数字.【知识验证实验】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根本的思维方法是:依据描述气体状态的宏观物理量(m、p、V、T)与表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的微观物理量(N、n、v)间的相关关系,从气体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所描述的宏观物理量(如m一定和T不变)推出相关不变的微观物理量(如N一定和v不变),再根据宏观自变量(如V)的变化推出微观自变量(如n)的变化,再依据推出的有关微观量(如v和n)变与不变的情况推出宏观因变量(如p)的变化情况.【知识探究学习】如以下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其变化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b 过程吸热大于bc 过程放热B.ab 过程吸热小于bc 过程放热C.ab 过程吸热大于bc 过程吸热D.ab 过程吸热小于bc 过程吸热提示:①a →b 是等压过程∵V B >V A ∴T B >T A∴a →b 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且内能增加,气体吸收热量②b →c 是等容过程 ∵P C <P B ∴T C <T Bb →c 过程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但气体内能减小,所以b →c 气体放热 ③由TPV =恒量及图像知T A =T C ,故a →b →c 的全过程中内能没有变化,综上所述a →b →c 中,气体对外做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a →b →c 过程中气体吸热,结合前面分析,ab 过程吸热一定大于bc 过程放热.所以选项A 正确.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D2.B3.A4.A5.B6.A【素质优化练习】1.D2.1.2×1019个3.减小;减小4.质量,热运动平均速率,不变,数密度,增多.【生活实际运用】提示 ρ2T 2=ρ1T 1 ∴ρ2=21T T ρ1 那么n 2=21T T n 1△n=(n 1-n 2)= 212T T T -×4.221×6.02×1023=4.2228302.6⨯×1023≈1×1020个。
3.4 综合、总结与拓展一、知识地图二、应考指要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压强。
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Ⅰ级要求,因而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要注意与生活生产密切相连的热现象。
三、好题精析例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B .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 .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布朗运动是液体中的分子对悬浮的微粒撞击不平衡引起的。
微粒越大,各方撞击力平衡,布朗运动不明显。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剧,布朗运动明显。
所以答案是C 、D 。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布朗运动例2.如图容器A 、B 中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
A 、B 的底部由带有阀门K 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 水面比B 高.打开阀门K ,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A .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B .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C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D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解析:打开K 后,水将从A 容器向B 容器流动。
A 、B 中水上、下往返振动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将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此过程中设A 中活塞面积为S A ,活塞下降高度为h A , B 中活塞面积为S B ,活塞上升高度为h B , A 中减少的水的体积h A ·S A 应等于B 中增加的水的体积h B ·S B ,大气压力对A 活塞做正功W A =P 0• S A ·h A ,活塞B 克服大气压力做负功为W B = P 0• S B ·h B ,可见大气压力对水做的总功等于零,选项A 、B 、C 都是错误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应等于水增加的内能,所以D 是正确的. 点评:关键是取全部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以及各力的做功情况,再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推断.例3:如图所示,大小不同的两汽缸A 、B 固定在水平面上,缸内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 A 、S B ,且S A =3S B 。
两汽缸内各有一活塞,在两汽缸内分别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并用水平杆相连。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气缸A 内的压强为P A =1.2 P 0,不计活塞和气缸间的摩擦阻力, A B 求气缸B 内的压强P B ?解析:如图所示。
因为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有: P A S A +P 0S B = P B S B + P 0S A ,可得:P B =1.6 P 0。
点评: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对象进行受力分 析,要注意气缸内压强和气缸外压强的分析。
例4.如右图所示,气缸固定,活塞质量为m=1.00千克,面积S=100厘米2. 重物质量 为M=1.50千克,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不计,活塞不漏气.大气压强为P o =1.00×105帕.把整个装置放在升降机的水平地板上,当升降机以a=6.00米/秒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多大? (g 取10米/秒2)解析:以活塞和重物为整体受力分析对象.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M+m)g 为整体重力,P o S 为大气压力,PS 为气缸内气体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PS-(P o S+Mg+mg)=(M+m)a图8.4-1图8.4-4 图8.4-1图8.4-2P=Po +SagmM))((++=1.04×105帕即封闭气体压强为1.04×105帕.点评:此题是力热综合,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例5.横截面积为3dm2的圆筒内装有0.6kg的水,太阳光垂直照射了2min,水温升高了10C,设大气顶层的太阳能只有45%到达地面,试估算出太阳的全部辐射功率为多少?(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5×1011m)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cm△t=2.52×103J,地球表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上获得的热量Q’=Q/St=7×102W/m2,所以太阳的全部辐射功率为P=4πR2Q’/η=4.2×1026W.点评:此题考查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要分析具体的转化过程.此外,还要建立太阳能的辐射模型,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四、变式迁移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1克00C的水的内能比1克00C的冰的内能大B.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C.气体膨胀,内能一定减少D.橡皮筋被拉伸时,分子势能增加2.某热机使用燃烧值q=3.0×107J·kg-1的燃料,燃烧效率为η1=80%,汽缸中燃料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转化效率η2=40%,热机传动部分的机械效率为η3=90%,若热机每小时燃烧m=40kg燃料,则热机输出的有用功率是多少千瓦?(保留二位有效数字)五、本章习得六、总结性测评1.在密闭而且隔热的房间内,电风扇转动了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将( )图8.4-5A.升高B. 不变C. 降低D. 不能确定2.封闭在气缸内的理想气体被等压压缩时,气缸内气体分子的物理量变小的是()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B、气体的分子数密度C、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D、气体的分子势能3. 在温度均匀的液体中,一个小气泡由液体的底层缓慢地升至液面,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则气泡在浮起过程中()A.放出热量 B.吸收热量 C.无吸热也不放热 D.无法判断4..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当不考虑分子间作用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内能多B.氧气内能多C.氢气和氧气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平均速率大5.在轮胎爆炸这一短暂过程中,关于轮胎内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膨胀温度不变B.气体膨胀,温度升高C.气体膨胀,温度下降D.压强不变,内能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一定改变B.若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物体的内能也可能改变C.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能实现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减小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8.关于分子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斥力B.气体能充满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总是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斥力和吸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少D.分子间的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少,而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9.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可由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B.热量可由温度低的向温度高的传递C.热量一定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传递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彼此可相互转化11.容积为20L的贮气筒,内装质量为10kg、压强为40atm、温度为270C的某种气体.若用后筒内压强为30atm、温度为170C,则用去气体的质量是多少?12.已知某种油的摩尔质量为0.1kg/mol,密度为0.8×103kg/m3,现取一滴体积为0.3 ×10-3cm3的油滴,滴于水面上展成一单分子油膜,测得油膜的面积为0.42m2.试根据上述数据求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3.将1cm3油酸溶于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洒精溶液,已知1cm3的溶液50滴,现取一滴油酸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已测得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多少?(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4. 汽缸中气体的压强为4×105Pa,活塞的面积是40cm2,气体做等压膨胀,推动活塞移动了20cm,求:(1)气体做了多少功?(2)在做功过程中气体吸热200J,气体的内能改变了多少?15.某瀑布落差为50m,顶部流速为2m/S,水流面积为6m2,用它发电有65%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电功率为多大?(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6.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的2/3的面积被水覆盖.太阳在一年内辐射到地球水面部分的总能量约为1.87×1024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kg水需要2.2×106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试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mm表示,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7.1980年8月,在浙江江厦建成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年发电量为1.07⨯107kW⋅h,其规模居世界第二,设该电站每天有两次涨潮和落潮,涨潮和落潮时平均潮差为6m,海湾面积约为6.0⨯105m2,且已知该电站只是在潮落到最低时放水发电,试计算该电站的发电效率为多少?(已知1Kw⋅h=3.6⨯106J)18.如右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个气缸,缸内由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无漏气,活塞面积为S,活塞到缸底的距离为L,今有质量为M的重物自活塞上方h高处自由下落至活塞上,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向下运动,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此时活塞到缸底的距离为2L/3,求活塞向下移动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封闭气体对活塞所做的功?(设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大气压强为P) 图8.4-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