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新课标)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理解能力不好,不会分析问题是学不精其他科目。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知识巩固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2.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②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④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 ) (2)一弦一柱思华年( ) (3)望帝春心托杜鹃(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5)只是当时已惘然( ) (6)海外徒闻更九州( ) (7)他生未卜此生休( ) (8)空闻虎旅传宵柝( ) (9)无复鸡人报晓筹( ) (10)此日六军同驻马( ) 6.默写填空。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暑假作业11答案1.答案D(D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A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B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C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语境不当,应为“比比皆是”。
)2.答案A3.答案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答案】(5分)C E (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A“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文中并无此意B这种所谓的“活人之术”并非是郑板桥对后世的一种贡献。
D原文有“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
)(2)【答案】(6分)(每点3分,其中事迹1分,作用2分)①写郑板桥去世后,很多人靠制造板桥书画的赝品来挣钱,甚至变得富有;作用: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
②写今天很多的旅游胜地都能看见“难得糊涂”的横幅;作用:说明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同时也揭示出“难得糊涂”的不同含义,刻画出郑板桥的精神品质。
(3)【答案】(6分)(每点2分)①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
②学习古人,学习书本,但不能拘泥于古人和书本。
③不能机械模仿,不能依样画葫芦。
(4)【答案】(8分)观点一:我觉得“难得糊涂”的意思是“不能糊涂”,在现实苦难和世道不公面前无论别人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一个关心百姓、心系国家充满激情的人,不会糊涂,也不能糊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正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格的写照。
观点二:“难得糊涂”是指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
整天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生活得会很累,因此“难得糊涂”警示我们:不要在名利面前过于计较,要学会大度、宽容和超脱,人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观点三:很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凡事都要弄个明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的事,糊涂一点好。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面,螳臂当车2.【答案】D。
解析:”;“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 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香道与精神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11.【答案】B。
解析:12.【答案】C。
解析:理解错误,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
13.【答案】①译文: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②译文: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暑假英语作业参考答案1-5CBCAC6-10BDBCB11-15AABDC16-20BBCCB21-25DCCBD26-30CCDBC31-35DACAC36-40BDABC41-45ABCBD46-50CDCDB51-55AACAA56-60CBDDD61-65DCCBC66-70DDDBC71-75ADCDB76-80CBADC81-85BCBAD86-90CDBDC91-95ACABB96-100AABAD101-105AADAC106-110BCDBB111-115ACCDD116-120CDBCC121-125BBBCC126-130BABAD131-135DBABB136-140BCBAD141-145CDCAA146-150BAACD151-155DDCCA156-160ACDDD161-165AACAB166-170CCBDB171-175BDABB176-180ADBCD181-185BCBDB186-190CDBDB191-195CBCAC196-200AAABC201-205CDADB206-210CBBCB211-215BCCCC216-220BDBDC221-225BDACC226-230DBDBA暑假英语作业参考答案一.单词拼写1—5interestedcarefullyminepotatoessunny6—10fewerOctobernervousninthinventions二.任务型阅读。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1——7)编号001 第一题:B 第二题 C 第三题:(1):(1)在合同有效期内;(2)以乘客身份乘坐公交交通工具(3)遭遇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4)该意外事故导致被保险人残疾或身故(5)该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受伤害的直接且单独的原因第8题:(1)我考证他的行为,大概也是在当时失意的人的作为啊。
(2)全乡人都扶老携幼,象狐狸兔子一样窜逃潜伏,从芦苇丛中探头窥视(3)从此无论知道的与不知道的,(都)才叹服老僧本来就不是一般人第九题:(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
(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
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居者唯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同:都是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第二首"无端"表现了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了思乡之情。
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编号002 第一题:C第二题:B第三题:(1)人踩在一本厚厚的成语字典上,声嘶竭力而又兴高采烈地喊“宏兔大展”“咳不容缓”“前途无量”(2)成语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变现力强,是汉语词汇宝库的奇葩。
它们具有较强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动。
篡改成语滥用成语都是对母语文化的不尊重,也是社会上一些人心态浮躁的反应。
滥用成语会给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民族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应该坚决制止。
第四题:(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第五题:三层第一层:(1)大地的任何角落都可能会干渴,都需要解救。
第二层:(2)(3)甘泉的可贵在于它扎根大地不断汲取和忘我地奉献。
第三层(4)(5)(6)(7)(8);赞美作家像泉水那样具有不倦汲水,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题:1)借对“以井为生的人”赞美,从另一角度变现“井水”慈爱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高二暑假语文作业答案1.C A项的“渲染”音“xuàn”B项“怦然心动”音“pēng ”,D项“脊梁”音“jǐ”2.A B赡shàn C.禅shàn D.祓fú3.A 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
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
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
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4.CA项“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杂糅,应该只保留“获得了群众的好评”或“群众的好评如潮”一说。
B项“群体、社会、他人”并列不当,几个概念相交差,不能并列。
D 项“阐明了……张扬”动宾搭配不当5.B“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7.C“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8.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1.A B:shě—shèC:ké—qiào D:dǐ—zhǐ2.D A.已——以,B.至——致,C.弦——旋3.B A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妙,能打动人。
多用于人。
C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怒。
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到达高超绝妙的境界。
4. 【解析】A项,“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B项,“如坐春风”用以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D项,“言不由衷”是说话无诚挚之意,不能用于表达才能,此处可改为“词不达意”。
【答案】C5. 【解析】B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C项,“两小无猜”谓男孩女孩天真无邪,一起玩耍,没有嫌猜;D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
【答案】A6.【答案】D 【解析】A项,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用于陈述语言不恰当。
B 项,评头品足,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
不合语境。
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在此使用语义不符,不合语境。
D项,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用在句中正确。
7. 【答案】D【解析】缺乏为训:训:法那么,教导,标准。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那么或典范。
A.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贬义词。
B.求田问舍:多方购置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____。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C.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消息与传闻等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8. 【答案】A【解析】“尘埃落定”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B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
C项“三令五申”是“屡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与“强调”语意重复,且不合语境。
D项“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的东西。
9. 【解析】A项,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贬义词。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一、知识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5、名句填空回眸一笑百媚生,,天长地久有时尽,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伯仲(bó)塞车(sāi)散发(sàn)锦瑟(sè)B.惘然(wǎnɡ)寂寞(mò)空白(kònɡ)古柏(bǎi)C.伺机(sì)沙渚(zhǔ)猿啸(xiào)潦倒(liáo)D.浣女(huàn)竹喧(xuān)秋暝(mínɡ)萧萧(xiāo)提示:D.秋暝mínɡ。
答案:D2.选出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渚清沙白鸟飞回,常使英雄泪满襟。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C.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楼船夜雪瓜州渡,沧海月明珠有泪。
提示:D项“州”应为“洲”,“苍”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C项“繁”应为“烦”。
答案:D3.解释加点的词义不准确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停止)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出师一表真名世(传名)城春草木深(到了春天)B.空山新雨后(下雨)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使增多)镜中衰鬓已先斑(出现华发)天气晚来秋(已到秋季)C.夜深还过女墙来(城上短墙)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阴森寂静)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D.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妙的年代)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不相上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不尽长江滚滚来(尽头)提示:C.“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答案:C4.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李商隐)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字音的实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实力。
A动辄得咎,B椎心泣血指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哀思。
C项的“块”应为“快”。
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
3.【答案】C(“废弛”指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释放”指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施放”是指放出、发出。
“坦承”坦白地成认;“坦陈”坦率地陈述。
)4.【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犹如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不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方对所讲的事情特别熟识;B、不刊之论,指不行磨灭和不行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方处在未开化壮态。
)5.【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实力。
A项句式杂糅,探讨发觉的是后文的三种状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状况,此“三种状况”既已经作为“探讨发觉”的宾语,则不行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终一句;C项关联词语运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依次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当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
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明媚的包罗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
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
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生生世世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解析A项,语意重复,愈加与更加重复,去掉更加B项,语序不妥,把丰富明媚的移到中华文明之前;C项,有歧义,修车人既可指修车师傅,也可指车主。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保藏家的推崇。
B.创新研究性大学必需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标的目的,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和学术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本色性合作交流,巩固和加强各种类型合作平台的建设。
C.空谈之风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毒化了原本朴实的社会风气,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让报酬之担忧。
D.微波具有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食品。
它与收音机所用的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使用微波炉致癌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
B项,搭配不妥,应为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
D项,成分残缺,应为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使用微波炉致癌的说法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答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或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环节控制不严导致产品受到污染。
B.随着国家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加上西部地区新一轮快速增长势头正在旭日东升,预计2019年西部地区仍将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2019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练习一
一、温故知新
1.bǔ qiāo jì hèxī kēng yī jǐ qiào pán xiátuān
2.抚摩震耳欲聋粉妆玉琢心旷神怡冲刷林阴小道萃锦斑斓曲折盘旋
3.(1)旭日:初升的太阳。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2)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估量:估计,推算、计算。
不可以估计。
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4)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4.(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二、先睹为快
1.(1)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
2.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
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的安排自然。
3.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4.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三、语法链接
芸:上形下声;晨:上形下声;寞:上形下声;骂:上形下声;盲:下行上声
常:下行上声;铜:左形右声;眠:左形右声;沐:左形右声
四、古诗鉴赏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五、名著阅读
1.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
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
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练习二
一、温故知新
1.xuán jùn nuó qiào zǐ zhāo tiào cāng kuòfěi kuí jiàng
2.冰雹轻悄涨满命运多舛双颊夙愿烙印茕茕孑立
3.(1)漠不关心,不闻不问。
(2)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3)比喻监狱的生活。
(4)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4.(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二、先睹为快
1.作者在第①节列举的六个事实,其实都是对称的。
奶牛和毒蜂的翅,是善与恶的对称。
美女的文身与病变皮肤的庖疹,是美与丑的对称。
母亲的妊娠纹和遇害者颈上的抓痕,是生与死的对称。
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2.就象有形的斑纹被不同的生命个体选择一样,不同的生命感受给不同的生命个体留下不同的情感的斑纹,这是生命的又一神奇处。
3.内涵:“我们”构成斑纹,斑纹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
这里的“神”,就是大自然,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作用:结尾部分的议论既是一种哲学沉思,也对总括提升全文的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作用。
4.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
“斑纹”在文中的含义是多样的,并不是一种,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
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三、语法链接
1.并列式;
2.偏正式;
3.补充式
四、古诗鉴赏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五、名著阅读
1. 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2. 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3. 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
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