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种蛋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孵化率是衡量一个孵化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养殖业来说,提高孵化率是一项关键任务。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孵化率,是养殖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控制环境条件、合理管理孵化过程、优化孵化饲料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一、控制环境条件孵化环境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控制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孵化率。
首先,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孵化温度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动物对孵化温度的要求不同。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精确控制孵化温度。
其次,要保持湿度适宜。
孵化过程中,湿度对孵化率也有很大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调整孵化箱的湿度。
另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充足的氧气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提高孵化率。
二、合理管理孵化过程良好的管理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蛋。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孵化率,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种蛋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
其次,要正确操作孵化设备。
在孵化过程中,要按照孵化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另外,要定期检查孵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转。
此外,要定期翻转蛋。
蛋壳上的胚胎往往会沉积在一侧,影响孵化的均匀性。
定期翻转蛋可以使胚胎均匀受热,提高孵化率。
三、优化孵化饲料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提高孵化率也非常重要。
不同动物在孵化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过期变质的饲料会影响孵化率,所以要定期检查饲料的新鲜度,并保持饲料的卫生安全。
四、加强疾病防治疾病是影响孵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提高孵化率。
首先,要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其次,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影响蛋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一、环境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温度:适宜的孵化温度是保证蛋种鸡孵化率的重要条件。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因此,应根据不同孵化阶段调整温度,保持稳定。
在孵化箱内设置合适的温度控制装置,及时调整温度,确保孵化环境温度的稳定。
2. 湿度:合适的湿度有利于蛋种鸡胚胎的正常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导致孵化率下降。
应根据不同的孵化阶段,调整湿度,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水的蒸发量,调节孵化箱内的湿度。
3. 氧气浓度:正常的氧气供应对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
过低的氧气浓度会导致孵化率下降。
应保证孵化箱内的通风良好,及时更换新鲜空气,增加氧气供应量。
4. 光照:适当的光照对蛋种鸡的孵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孵化率产生负面影响。
应根据不同的孵化阶段,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
二、管理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蛋质量:蛋质量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壳完整、无裂纹、无污渍的蛋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应选用质量良好的蛋作为种蛋,并在收集、存储过程中注意保持蛋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孵化时间:孵化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
孵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孵化率。
应根据蛋种鸡的品种和孵化箱的温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孵化时间,保持孵化的稳定性。
3. 孵化箱的清洁与消毒:孵化箱的清洁与消毒对孵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孵化箱内部应保持干净,避免积存污物和病原微生物。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良好的孵化环境。
4. 孵化箱的通风: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保持孵化箱内空气的流通,调节温湿度,并排除有害气体和湿气。
应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孵化箱内的空气质量。
三、饲养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饮水管理:充足的饮水对于蛋种鸡孵化率至关重要。
应保证饮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清洗和更换水源,确保饮水的干净和新鲜。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管理对蛋种鸡孵化率也有很大影响。
提高鸡孵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影响鸡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是种鸡、种蛋及孵化条件等方面,生产中为了提高孵化率,创造良好的孵化成绩,必须从以下3方面着手。
1饲养优良种鸡1.1饲养优良品种,提高种鸡群质量种蛋的内在质量是由种鸡的遗传特性、营养水平和健康状态所决定的,要想获得遗传性能优良的种蛋,首先从饲养优良品种做起,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配套系种鸡群应保持一定数量,父母代种鸡每年必须重新引种,最好利用当年种鸡的种蛋孵化。
对于生长发育受阻、体质瘦弱或者有缺陷的成鸡应淘汰,只有健康的种鸡才能提供优质的种蛋。
1.2科学饲养与管理1.2.1种鸡的饲养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影响鸡胚发育和种蛋孵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有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例如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和B不足时,则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明显降低,胚胎后期死亡增多,很多胚胎啄壳后不能破壳而死亡;如果维生素D、E及B6、B2不足,很可能造成胚胎在孵化初期或中期死亡。
生产实践已证明微量元素硒、碘、锰不足时,可造成胚胎畸形、孵化率下降及初生雏生长发育受阻。
由此可见,种鸡日粮配制至关重要,这一点对于种鸡饲养者或孵化场尤为重要。
1.2.2种鸡的管理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内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执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并合理安排公母鸡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2加强种蛋管理2.1种蛋的选择2.1.1新鲜度种蛋越新鲜,孵化率越高;种蛋保存期长,保存室温高,孵化率就低。
试验证明,春季孵化,种蛋保存2d的孵化率比保存6d的孵化率高5%左右。
在炎热的夏季,保存12d的种蛋死胚率高达70%以上。
一般以产后1周内为合适,以3~5d为最好。
发达国家的中型孵化厂,每周出雏两次;大型孵化厂每周出雏4~6次。
2.1.2清洁度种蛋清洁,孵化率高;种蛋污秽,即使冲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已进入蛋内、臭蛋、死胚蛋增多,孵化率不高。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班级: 牧医115姓名:刘衍宗(31号)指导老师:张玲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以孵化鸭为例摘要:种蛋合格率和孵化率的高低一直是种禽场和孵化场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它直接关系着种鸡场和孵化场的经济效益。
概括地说,孵化不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种鸡饲养管理不当、种蛋保存不好和孵化条件不合适。
因此,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关键词:种蛋、孵化率、(一)提高种蛋的合格率1、提高种蛋的受精率1、选择好优良的品种2、公、母比例要适宜,鸭群适宜的公母比例:蛋用型为1∶20~25,兼用型为1∶8~15,肉用型为1∶5~8。
3、配种方法最好采用人工授精。
鸭的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采集公鸭的精液输给种母鸭使其受精的一种繁殖技术。
4、加强营养。
种鸭饲料蛋白质水平较高,尤其是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应满足需要并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5、加强种鸭的日常管理为种鸭提供清洁、干燥、安静的环境,垫料必须干燥清洁6适当水面公、母鸭喜欢在水面嬉戏、求偶,并容易交配成功。
7、利用年限,种公鸭只利用1个生物学产蛋年限就可淘汰,一般不用第2年的老公鸭配种。
母鸭在第1个产蛋年产蛋最多,使用年限以1年为好。
2、做好种蛋的收集、保存、消毒、选择一、种蛋的收集:把握好鸭产蛋与种蛋收集时间鸭产蛋集中在凌晨,基本上在上午的7时以前产完蛋;总的来讲,种蛋要及时收集,以保持种蛋清洁和高的孵化率。
二、种蛋的保存:鸭种蛋保存时间愈短,对提高孵化率愈有利。
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天。
长时间保存时即使保存条件适宜,孵化效果也受影响。
种蛋适宜的保存温度是13~16℃,如果保存期超过5天,10~11℃的保存温度最好。
较理想的保存种蛋相对湿度是70%~80%。
在保存过程中,为了防止胚盘和蛋壳粘连,影响种蛋品质,在种蛋保存期内要定期翻蛋。
一般情况下,保存时间在1周内可以不必翻蛋,超过1周,每天至少翻动1次,翻动蛋位角度在90度以上。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的措施家禽蛋孵化率是指孵化后所得幼鸟数量与孵化前蛋数量的比例。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对于农民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提高家禽蛋孵化率的措施:1.优选种鸟: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因和高孵化率的种鸟进行繁殖,这样能够提高下一代的孵化率。
2.薄壳蛋剔除:孵化前对于壳蛋进行筛选,将薄壳蛋剔除,只保留有较高孵化率的蛋。
这样能够提高整体孵化率。
3.控制好饲料中的营养: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需要合理搭配,以满足孵化所需的营养需求。
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供给要充足,以确保胚胎正常发育。
4.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孵化过程中,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温度过高还容易导致胚胎死亡。
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能够提高孵化率。
5.定期翻蛋:孵化过程中定期翻动蛋,使胚胎受热和受氧充分均匀,避免蛋内胚胎黏连和过大。
6.确保蛋的卫生和安全:清洁蛋壳,确保蛋的表面没有污垢。
并且要注意隔离和预防疾病的传播,确保蛋的安全,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蛋内。
7.注意孵化空间的通风:保持孵化空间的空气流通,以排除二氧化碳,保持氧气的供应,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8.加强孵化管理:确保孵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维修和清洁。
并且及时催化胚胎孵化,以避免长时间卵期。
9.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孵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孵化全过程的细致操作。
10.增加孵化次数:可以增加每年家禽的孵化次数,通过分娩次数的增加来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
综上所述,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需要从选种、营养、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措施,可以提高孵化率,提高家禽的养殖效益。
提高种鸡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储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
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一、科学储存种蛋1、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
2、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80%。
3、注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
4、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次~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产蛋后将蛋置于37℃下1小时或常温下放置2小时~4小时再保存,可提高孵化效果。
二、严格选择种蛋1、种鸡群应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正常,种蛋受精率高。
2、种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
保存种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
种蛋产出后最好在3天~4天内入孵。
3、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物等。
4、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
5、蛋重应为55克~65克;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74%。
一般开产最初2周内的蛋、过大过小的蛋及畸形蛋不宜孵化。
如果种蛋大小不一,可按种蛋大小分批入孵。
三、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1、孵化温度: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
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37.8℃。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孵化率是衡量孵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养殖业来说,提高孵化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
那么,如何提高孵化率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一、选用高质量的种蛋选用高质量的种蛋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孵化效果,因此,要选用外观完整、大小均匀、无裂纹、无污渍、无异味的种蛋。
此外,还要注意种蛋的存放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潮、受热、受冷等情况。
二、控制孵化环境孵化环境对孵化率也有着重要影响。
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孵化箱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7.5℃左右,湿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氧气含量要保持充足,二氧化碳含量要控制在0.2%~0.3%之间。
三、合理的孵化时间孵化时间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孵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孵化率。
一般来说,鸡蛋的孵化时间为21天左右,而鸭蛋的孵化时间则为28天左右。
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蛋种和不同的孵化环境,合理地控制孵化时间。
四、科学的孵化操作孵化操作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要经常检查和调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翻动,保证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3.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4.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五、科学的孵化后管理孵化后的管理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孵化后的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孵化后的雏鸡或鸭子要及时取出,避免对其他蛋的孵化产生影响。
2.孵化后的雏鸡或鸭子要及时喂食、饮水、保暖,促进其健康成长。
3.孵化后的孵化箱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滋生。
综上所述,提高孵化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选用高质量的种蛋、控制孵化环境、合理的孵化时间、科学的孵化操作和科学的孵化后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的措施家禽种蛋的孵化率是农民养殖家禽时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质育种:选择具有良好繁殖性能的种鸡和种鸭作为父母代,保证种禽健康、繁殖力强。
饲养过程中适当投放活力强、寿命较长的种鸡和种鸭,提高卵质量,增加孵化率。
2.优化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保证家禽获得充足的营养。
适当控制饮食和喂养次数,保持饲料的新鲜程度。
定期给予家禽维生素和矿物质补给,维持其身体健康。
3.环境管理: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保持鸟巢的清洁。
温度控制是关键,保持合适的孵化温度。
要保持足够的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防止环境过于干燥或湿润。
4.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洗孵化器和孵化设备,保持清洁和卫生。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存在,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消毒后,必须充分晾干,确保没有残留的消毒剂。
5.适当的孵化技术:要选择适当的孵化技术,如工业化孵化或自然孵化,根据不同家禽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孵化温度和湿度。
孵化器的操作要规范,定时检查温湿度计和适时翻转鸟蛋,确保孵化的效果。
6.疾病防控:定期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预防家禽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家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7.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要适度,过密的饲养会导致鸟蛋互相压碎,影响孵化率。
保持充足的空间和适量的饲养密度,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和繁殖。
8.健康饲养和定期检查:定期给家禽进行身体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保证家禽健康。
管理良好的家禽饲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方法,能够提高家禽种蛋的孵化率。
总之,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需要综合考虑育种、饲养管理、环境、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合理采取上述措施,有助于提高家禽种蛋的孵化率和生产效益。
农家参谋畜牧水产-152-NONG JIA CAN MOU提高鸡种蛋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卢青山(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畜牧兽医站,山东德州,253300)【摘 要】种鸡场在进行雏鸡孵化过程中孵化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鸡蛋的内在品质和所采取的孵化措施。
在鸡种蛋孵化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的孵化率通常需要改善孵化条件,完善各项管理措施。
为此,在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应该从鸡蛋品质,种蛋消毒,孵化条件控制,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严格控制孵化操作程序,强化孵化过程的各项细节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孵化效率。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提高鸡种蛋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鸡种蛋;孵化率;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高品质雏鸡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种鸡场在进行雏鸡孵化过程中,只有确保各个孵化程序科学,达到雏鸡出壳的条件,才能提高鸡种蛋的孵化率。
为此,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注重各个细节的控制,强化技术落实,提升整体孵化质量。
1 种蛋选择高品质种蛋往往需要高品质的鸡群生产,在种蛋选择过程中,要选择生产性能高,无种蛋传播疾病,受精率高,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饲养管理好的种鸡群。
雏鸡孵化之前,应该对种蛋的受精率进行有效检测,确保达到相应的孵化要求,要保证蛋壳质地均匀,薄厚恰当,不存在沙壳、裂纹、花斑和蛋壳过硬的现象。
此外,还应该确保所选择的种蛋符合本品种的生产要求。
一般情况下种蛋呈现卵圆形,大小适中,外壳整洁光滑有光泽,不存在裂缝。
种蛋颜色也需要符合该畜禽品种的标准要求。
2 严格卫生消毒种蛋生产出来之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节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致病原再次污染,所以种蛋达到孵化场之后,需要进行再一次的卫生消毒。
由专业人员移交种蛋之后,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一次,每立方米空间使用高锰酸钾14g 加福尔马林28ml,消毒室温度控制在20~26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熏蒸消毒器20分钟之后打开通风口,排干净气体,将消毒号的种蛋转移到孵化场。
蛋鸡饲养管理-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几项措施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几项措施孵化场是种鸡饲养效益的体现地,也是种畜场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
孵化的任务是将受精种蛋尽可能多地变成优质雏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高的孵化率,好的雏鸡质量,要在孵化的各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在实践中通过严抓细节管理,加强孵化条件控制,取得很好的孵化效果。
1、种蛋来源健康种鸡是获得优质雏鸡的基础,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和雏鸡的质量。
只有对种鸡群喂给营养全价的日粮,适时免疫,精心管理,才能保持种鸡健康良好的种用体况和繁殖能力,保证高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及孵化率。
2、种蛋的选择及保存即使优良健康的种鸡所产的蛋也不都适合上孵,要进行挑选。
种蛋要清洁无污染,蛋重在52g~68g之间,蛋形指数为0.72~0.75,比重在1.08左右,剔除钢皮蛋、砂皮蛋和皱纹蛋及碎蛋、裂纹蛋等,蛋壳颜色应符合本品种的要求。
种蛋保存一般种蛋保存以5天~7天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特别是老龄种蛋更应该尽量缩短保存期。
种蛋应该保存在有保温层和空调机的蛋库里,随时调节库内温度。
温度在13℃-18℃(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时间长则采用下限),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既能明显降低蛋内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霉菌滋生),还要保持蛋库的良好通风条件。
3、孵化条件的控制温度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1天~19天37.8℃,20天~21天36.5℃~37.2℃;变温孵化则是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天~4天38.2℃,5天~7天38.0℃,8天~12天37.8℃,13天~15天37.6℃,16天~19天37.4℃,20天~21天36.5℃~37.2℃。
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
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能省电。
我们认为降温法孵化比恒温法效果好。
对于鸡产蛋前期的种蛋,孵化温度要高0.15℃或提前6小时~8小时入孵。
种蛋孵化率低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种鸡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种蛋的孵化率。
生产中,可引起种蛋孵化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尽早找出引起孵化下降的原因,就能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具体、实用的分析方法,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仔细对种蛋进行检查1、表观检查检查蛋的形状及大小是否正常,蛋壳颜色是否符合品种要求,蛋壳质量是否能满足孵化条件。
2、贮存和运输如贮存温度过高,会使胚胎提前发育,导致在孵化早期胚胎死亡;温度过低会冻裂蛋壳,冻死胚盘,甚至引起系带断裂、散黄;贮存时间过长会使气室增大,胚盘与蛋壳膜粘连。
运输中剧烈震动也会造成系带断裂、散黄、气室移动,甚至震破蛋壳。
3、病情检查有无来自种鸡的不良影响如种鸡是否有病,鸡龄是否过大或过小,有无近亲繁殖情况,饲料营养是否全面,饲料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二、认真了解孵化过程1、温度孵化机内差是否过大,门表温度计是否准确,孵化阶段实际孵化温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超温报警系统是否灵敏,有无超温现象出现。
2、通风孵化机是否装有排气管道,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孵化15天以后通气孔是否全部打开,风扇转向、转速是否正常、稳定。
3、翻蛋孵化14天以前的翻蛋角度、次数是否符合要求。
4、其它孵化过程中是否有机器故障、停电情况的发生,若有发生,则发生时的胚龄、持续时间及应急措施如何,室内通风、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三、调查孵化技术的实施情况1、检查孵化操作实况,查阅孵化记录,以便了解是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均提供了适宜的孵化条件。
2、了解孵化人员是否掌握并切实运用了“看胎施温”及眼皮测温技术。
3、了解孵化人员的责任心如何,有无过失性责任事故。
四、根据照蛋情况查找原因利用灯光透视蛋来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温度是否得当。
并可通过观察气室大小,借以了解湿度是否适宜。
依靠照蛋还可区分无精蛋、正常胚蛋、异常胚蛋、裂纹蛋等。
鸡蛋3次照蛋的异常表现及主要原因如下:1、孵化5天时“头照”异常(1)受精率正常,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
怎样提高家禽的孵化率?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措施
怎样才能提高家禽的孵化率呢?家禽孵化产值占养禽收入的比重较大,孵化成绩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经营效益。
下面我们为大家讲讲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措施,供朋友们参考。
一、调整种鸡公母比例
一般公与母的比例为:轻型鸡1:12~15,中型鸡1:10-12.重型鸡1:8-10,这样可使种蛋受精率提高。
二、妥善贮藏种蛋
1、缩短贮放期。
一般种蛋孵化前贮放期不超过7天,种蛋在最适贮放环境中,7天后孵化率开始下降。
2、在种蛋贮放期间,用塑料薄膜把它们罩住,防止种蛋在贮放期失水过度。
采用此法可提高孵化率1.3~3%。
3、种蛋贮放期温湿度。
贮放一周内温度为16-17℃,超过一周以10~12℃为宜,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75-80%,防止蛋内水分蒸发。
4、种蛋贮放时蛋小头向上,保持直立。
在孵化器内侧应小头向下,可获较高孵化率。
如何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孵化场为养鸡专业户提供优质健康的鸡苗应把握的关键措施如下。
1 养好种鸡严格检疫种鸡,是提高鸡苗质量,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1.1 饲喂种鸡的日粮必须是全价营养饲料当鸡蛋产下后,将不再与母鸡有任何关系,所以饲料必须含有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充足的营养因素。
最能够影响日粮变化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如核黄素、锰、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
种鸡饲料中营养缺乏会降低孵化率。
1.2 疾病净化雏鸡白痢杆菌病是影响孵化率和鸡苗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沙门氏菌可以从种鸡传染到种蛋,受感染种蛋孵化后,影响雏鸡健康及育雏成活率。
因此必须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分别在种鸡140日龄和产蛋高峰过后,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的检疫,彻底淘汰阳性鸡。
2 引进先进孵化设备孵化机的质量要求是:温度均匀、湿度适中、通风换气良好、故障少、能满足胚胎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
当然养殖户选购鸡苗时,孵化设备的先进与否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
3 搞好孵化室的环境卫生与消毒胚胎发育过程中,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所以必须切实做好孵化室内的卫生与消毒工作。
3.1 隔离消毒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室内工作人员须严格消毒并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帽方可入内。
3.2 冲洗与消毒每天早晚对孵化室的地面各冲洗消毒一次。
出雏后,立即对出雏孵化室的整个环境,包括地面、墙壁、出雏机、出雏车、出雏盘等,彻底冲洗干净。
然后,将出雏车及出雏盘推入出雏机中,用3倍量(每立方米90ml)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4 做好种蛋的管理与消毒4.1 优良的种鸡所产的鸡蛋并不全部是合格种蛋,必须严格选择,合格的种蛋应为卵圆形,蛋形指数为0.72~0.75;不应该被粪便或破蛋液所污染;蛋壳过厚的钢皮蛋、过薄的沙壳蛋和蛋壳薄厚不均的皱纹蛋,均要剔除。
为了减少种蛋的破损率和保持其洁净,在鸡舍内应及时收集种蛋。
4.2 在选蛋室里,选出不合格的种蛋。
对合格的进行2倍量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转入蛋库保存,种蛋保存库温是18~19℃,相对湿度70%~80%。
提高蛋鸡种蛋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姚建军
(贵州省万山特区农牧科技局贵州万山 554200)
蛋鸡的养殖在我过已经取得较大成功,但长期以来,孵化率低是家禽养殖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在种蛋的规格、孵化温度、湿度、出雏处理等方面,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直接影响家禽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种蛋的质量
1.1 饲养高产健康的种鸡,只要饲养高产健康鸡群,才能保证有较高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要保证种鸡的健康;养殖场必须制定有效、完善的防疫制度,抓好卫生防疫工作,认真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对不能提供营养全的配合饲料地区,种鸡的营养物质按饲养标准自行配料。
种鸡营养不全面,往往会导致胚胎在孵化中后期死亡。
1.2 种鸡雌雄配比及利用年限:选择体健产蛋性能高的公鸡和母鸡进行交配,防止近亲繁殖,雌雄比例一般为12~15:1,一般从26~28周龄开始选留种用,到70周龄淘汰。
对于刚开始产蛋的种鸡1~2周的种蛋不作种用。
2 加强种蛋的管理
2.1 种蛋的选择
种蛋应来自生产蛋率高,无经蛋传播的疾病,受精率高,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管理良好的种鸡群。
一般选在春、秋两季所产的蛋作种用,其受精率比其他季节要高,这是由于种鸡生理和气候因素。
而优良种鸡所产的蛋并不全部都是合格蛋,必须样选择,要求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正常,蛋重在52~68g的受精但作种用。
心过大、过小、过圆、过厚、过薄、破损蛋及严重污染的蛋均不作种用。
2.2 种蛋的保存
种蛋保存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种蛋保存的温度及相对湿度。
一般种蛋保存时间以3~7天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了两周。
保存的湿度为12~15℃,一般不超过鸡胚发育的生理零度温度(23.9℃),否则胚胎开始发育,入孵时会因为胚胎老化而死亡,对其孵化造成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见表1)。
3 严格消毒
3.1 孵化室的消毒
孵化器及孵化用具的消毒,孵化器及孵化用具应在孵化前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熏蒸消毒,消毒药品福尔马林溶液和高锰酸钾晶体,方法是按孵化器每立方米容积用福尔马林30ml,加高锰酸钾15g,熏蒸消毒10h以上,孵化室熏蒸24h以上,也有同入孵蛋一起进行消毒或同孵化室种蛋共同进行消毒。
3.2 种蛋的消毒
种蛋最好消毒2次,第一次是在收集种蛋时,第二次应在入孵化时消毒。
正常用甲醛熏蒸消毒(见表1)。
表1 种蛋消毒方法
4 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
4.1共给适宜的孵化温度
一般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可掌握在37~38℃,当种蛋入孵全过程出时,各期孵化温度呈现前高、中平、后低,即变温孵化(见表2)。
当种蛋分批入孵时,孵化温度为37.8℃,孵化器和雏出器内温度恒定不变,即恒温孵化。
表2 整批入孵时鸡胚各日龄最佳温度
4.2 保持相对的孵化湿度
在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
一定要防上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适当的湿度能使孵化期胚胎受热良好,孵化后期有益于胚胎散热,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胚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呈现两头高,中间低。
前期一般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65%,中期控制在55-60%,后期控制在65-70%。
见表3
表3 种蛋孵化各期湿度
4.3 合理通风换气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证胚胎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新鲜的空气,孵化器内空气越新鲜,越有利于胚胎正常发育。
出雏率也越高。
新鲜空气中含氧量为21%,当孵化器内含氧量低于21%时,会影响孵化率,当二氧化碳为0.5%时,孵化率最高,高于0.5%时,胚胎发育减缓,死亡率增加,高于2%时,孵化率急剧下降,高于5%时,孵化率为零。
整个孵化期21天,可关闭进气孔,以后随着胚龄增加逐渐打开进气孔,以至全打开。
4.4 适度翻蛋
翻蛋可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利于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
孵化期间要定时转动蛋的放置位置,特别是1-7d更为重要,一般2h翻蛋一次,翻蛋每度为90孵化到移盘后停止翻蛋。
翻蛋时要轻、稳、慢,防止引起蛋黄膜、血管的破裂,尿绒毛膜与壳膜分离使胚胎死亡。
4.5 正确凉蛋
凉蛋的目的是排除孵化器内多余的热量,保持适宜的孵化温度,也有利于胚胎进行气体交换,凉蛋应根据胚胎发育
情况,孵化天数,气温和孵化器性能而灵活掌握,凉蛋时间一般为30min,胚蛋在10日龄以上每凉蛋2次。
5 做好照和移盘工作
5.1 照蛋
照蛋是检查胚胎发育和调节孵化条件的重要依据,一般孵化场每批次蛋照蛋两次,第一次照蛋是在孵化第5-6天,目的是拣出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第二次是孵化到第19天,目的是为准确移盘和创造良好出雏环境提供依据,照蛋要求稳、轻、慢。
5.2 移盘
移盘的时间一般为鸡胚孵化到18-19天,具体可掌握有10%起嘴时移盘,移盘后停止翻蛋,增大湿度,适当加大通风,移盘要求快、轻、稳。
尽量缩短移盘时间,减少破损。
6 检雏与人工助产
6.1 检雏
雏鸡出壳后,每4h左右检雏一次,可在出雏30%-40%时检雏第一次,60%-70%时第二次检雏,最后再检一次,并“扫盘”。
检雏时,动作要轻、快。
尽量避免碰破胚胎。
检出绒毛已干的雏的同时,检出蛋壳,防止蛋壳套在其他胚蛋上,闷死雏鸡,将已打嘴的胚蛋并盘集中,放在上层,以促进弱胚出雏。
6.2 人工助产
在大批出雏后,对于少数难以出壳的雏鸡,可人工助产破壳,如破壳已过1/3,而绒毛发黄,发焦有的发干;包括胚胎,可用37-39℃的水湿润后再进行剥离。
当雏鸡露出头后,令期自行出壳。
蛋壳膜湿润发白的胚蛋,不能进行人工助产,因其孵蛋结束完全进行入腹腔或脐部未完全愈合,尿囊绒毛膜血管也未完全萎缩干枯,若强行助产,将会使尿囊绒毛膜血管破裂出血,造成雏禽死亡或成为毫无价值的死弱雏,人工助产要做到胆大心细,不以能撕断血管,造成死亡。
每次检出的雏鸡应及时分放在育雏室内,供给33-35℃的温度,雏鸡要先饮水后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