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 格式:pptx
- 大小:211.79 KB
- 文档页数:30
财务会计之账户与复式记账1. 引言财务会计是管理一家企业或组织财务活动的重要部分。
其中,账户和复式记账是财务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 账户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账户是用于记录和跟踪组织或个人财务事务的工具。
每个账户都对应着特定的财务项目,例如银行账户、现金账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2.2 分类账户可以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账户: 记录组织或个人拥有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负债账户: 记录组织或个人所欠的债务,例如应付账款、贷款等。
•权益账户: 记录组织或个人的所有权益,例如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等。
•收入账户: 记录组织或个人的收入来源,例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费用账户: 记录组织或个人的花费和费用,例如采购成本、租金等。
3. 复式记账的原理与步骤3.1 原理复式记账是一种记录财务交易的方法,基于“借贷记账法”。
根据该原理,每个财务交易都会同时涉及到至少两个账户,一个账户被借方记录,一个账户被贷方记录。
借贷双方的金额应该相等,保持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相等。
3.2 步骤复式记账的步骤如下:1.确定财务交易的借贷方向。
通常,资产的增加通过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通过贷方记录,收入通过贷方记录,费用通过借方记录。
2.选择适当的账户来记录交易。
根据交易的性质和影响,选择对应的账户进行借方或贷方记录。
3.记录交易金额。
在借方和贷方账户中记录交易涉及的金额。
4.确保借贷平衡。
对所有进行借贷记录的账户,确保借贷金额相等,保持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相等。
4.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4.1 账户的应用账户在财务会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提供准确和实时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
•跟踪和记录财务交易,便于审计和监督。
•提供基础数据用于编制财务报表。
4.2 复式记账的应用复式记账在财务会计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包括:•记录、核对和归档每一笔财务交易,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 介绍会计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记录和报告一个实体的经济活动。
在会计中,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非常基础和核心的概念。
会计科目指的是会计上对不同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和汇总的方式。
会计账户则是会计科目的实际表现形式。
而复式记账是一种常用的会计记账方法,它记录一个经济事件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的基础,它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分类和整理。
常见的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这些科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子科目,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会计科目的分类是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进行的。
例如,资产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负债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欠他人的债务,收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等等。
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
3.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是用来记录和存储经济活动的数值信息。
每个会计账户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和编号,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常见的会计账户包括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
每个账户都有一个初始金额,称为期初余额。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生,账户的余额会发生变化,包括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
会计账户按照会计方程来进行记录,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比如,现金账户是一种资产账户,当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现金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会增加,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会增加。
4.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常用的会计记账方法,它记录一个经济事件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每个经济事件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
借方表明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贷方表明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通过复式记账,企业可以准确记录和追踪经济事件对各个账户的影响。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生成准确的财务报表。
下面是一个复式记账的例子:•经济事件:企业在银行取得一笔贷款。
《基础会计》教材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一、什么是会计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的特点第二节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二、财政部的管理职责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一、企业的经济活动二、企业的经济业务三、会计对象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二、会计人员第五节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一、会计法律二、会计法规三、会计规章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资产二、负债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五、费用六、利润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一、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二、会计平衡公式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二、账户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平行登记要点—二、平行登记举例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二、会计凭证的种类第二节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概念二、原始凭证的种类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四、原始凭证的填制五、原始凭证的审核第三节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概念二、记账凭证的种类三、记账凭证的内容四、记账凭证的填制五、记账凭证的审核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装订三、会计凭证的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第一节账簿概述一、账簿的概念二、账簿的种类第二节账簿使用规则一、账簿启用规则二、账簿登记规则第三节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一、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二、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三、备查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第四节错账更正方法一、查找错账方法二、错账更正方法第五节对账和结账一、对账二、结账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投入资本业务和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三、供应过程的核算程序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生产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三、生产过程的核算程序第四节销售过程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的核算三、销售过程和利润核算程序第六节成本计算一、成本计算的概念二、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三、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第七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概念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三、财产清查的范围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二、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三、财产清查的方法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方法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第一节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一、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二、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一、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记账程序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应用四、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优缺点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一、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记账程序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应用—四、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优缺点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一、资产负债表二、利润表第三节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和审批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批第四节会计档案管理一、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二、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会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会计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1 会计学总论1.2 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课程目标2: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行业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1 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2.2 企业会计账户分类2.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5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2.6 财产清查2.7 财务会计报告2.8 会计管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和会计的特点。
(2)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掌握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的职能、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难点:会计核算方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第五节会计工作组织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教学目标(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2)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
(3)掌握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2)难点:借贷记账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2)试述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