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4课时分香蕉|北师大版(2018秋)

  • 格式:docx
  • 大小:12.9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P64~65,除法算式和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 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过程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

分香蕉

下均廿成2份.無份百啟.

12 2 =6(根}

■N ■A

* 4

緘除除商除兮数数

M 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

12^6=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在平均分的活动中理解除法。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的活动,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苹果” “分糖果”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平均分的经验,可以说对平均分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新课开始,我大胆放手,设计“分香蕉”的活动,学生又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我借此契机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接着又设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意义。

利用教材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理解除法意义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到现实情境中解释它的实际意义,再一次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不足之处]学生描述分香蕉的过程时,语言还不够精练。

[再教设计]在具体情境中解释除法算式的意义,学生不仅会在情境中解释还要引导学生抽象到数学角度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