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27
2016年中成药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及法规 (4)1、行业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监管制度..5(1)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 (5)(2)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6(3)药品注册管理制度 (6)(4)国家药品标准制度 (6)(5)药品定价制度..7(6)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7)3、医药相关产业政策..8(1)《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8)(2)《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9(3)《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 (9)(4)《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9(5)《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9)(6)《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10(7)《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11(8)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11(9)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11)(10)《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 (12)二、行业壁垒121、技术壁垒 (12)2、人才壁垒 (13)3、政策壁垒 (13)4、资金壁垒 (14)三、行业发展概况 (14)1、全球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14)2、我国医药发展情况143、我国中药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前景 (16)(1)中药行业前景16①新医改的持续进行 (16)②中药的药效的吸引 (17)③保健行业的需求 (18)④出口的推动.18(2)生物制药行业前景 (19)①生物制药的现状 (19)②生物制药市场占有率 (19)③生物医药的优点 (20)④生物医药的缺点 (20)四、行业发展上下游分析 (20)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弱周期性行业和刚性需求行业。
近几年,包括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市场的药品销售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仍在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咨询公司艾美仕(IMSHealth)统计: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的医药销售额将达到1,150亿美元,相比2010年的420亿美元将增加近两倍。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中长期趋势: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 3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32、“控药费”+“增服务”改变行业结构 4二、行业政策分析 71、2015年医保招标有望提速72、药物价格政策将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103、医药电商有望受益网售处方药解禁154、大病保险有望在2015年覆盖全国 16三、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181、行业:医药行业增速换挡,明年政策仍扰动行业 182、子行业运行情况 19(1)14年行业整体较为平稳,子行业出现分化 19(2)化学原料药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长将回落企稳 21 (3)化学制剂收入增长小幅回升,利润增速逐步企稳 21 (4)中药饮片景气度高点已过,价格下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 22 (5)中成药行业增长平稳,利润增长有望回升 22(6)生物制品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速显著回升 23(7)医疗器械增速小幅下滑,行业政策环境明显趋好 23四、重点企业简况 241、恒康医疗:外延并购涉足医疗服务 242、莱美药业:两大重磅品种开启高成长之旅 253、丽珠集团:老品种持续增长,潜力品种有望发力 254、翰宇药业:筑药械平台,启成长新篇 26五、主要风险 28一、行业中长期趋势: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释放医疗需求。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较长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种趋势来自于需求的稳定增长。
老年阶段的医药消费量约占人一生80%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恶化从而推动医疗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医保的全面覆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个体的医疗支付能力,释放了压抑的医疗需求;城镇化的推进将大量农业人口导入城市,在提高人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提升非必需治疗(高端自费药品,牙科,美容整形和高端妇产科等)和保健(营养品,保健品及家用医疗器械等)的需求。
政府投入加大及医保保障程度提高促使行业持续增长。
2016年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数据表现平稳,新形势下看医药发展趋势 51、新时代,新形势,新的医药需求 5(1)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带来巨大的医疗需求 5(2)深化医疗改革带来的医疗需求 5(3)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新需求 6(4)大健康概念带来消费升级的医疗保健需求 62、医药行业运行现状:收入和利润增速仍在放缓 63、2015年医药行业趋势:药品招标,改革转型,科技创新 8二、新形势下的医药招标:采购、支付和定价趋向市场化 91、我国医药招标发展历程 9(1)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医疗机构分散采购为主,部分地区自发探索集中采购 10(2)第二阶段(2002-2006年):以市地为单位,医疗机构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集中采购 10(3)第三阶段(2006-2009年):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进行药品集中采购 11(4)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基本药物制度推出,药品集中采购更加成熟 112、新一轮药品招标的特点 12(1)双信封模式仍然是主流,价格仍然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13(2)各省对药品质量更加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 13(3)“上下联动”初露端倪,“左右联动”被普遍采用 14 (4)“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已经在部分省份的招标中初现雏形 15(5)配送率纳入考核指标 16(6)地方保护明显 173、未来发展趋势:香港模式+市场化 17(1)各地药品采购逐步借鉴香港模式 17(2)未来医保支付、药品定价和招标的变化 20三、变革时代药企转型:跨界战略转型+原料药转型制剂 261、居安思危,主动寻求跨界发展 262、原料药企业转型制剂,老树开新花 28(1)欧盟GMP标准的施压 28 (2)产能过剩 28(3)成本压力的加大 29四、科技创新推动医疗产业革命 311、个体化医疗:基因检测 312、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 333、医药电商 35五、重点公司简况 381、江中药业 422、宝通带业 433、华仁药业 44六、主要风险 45自 2014 年以来,“改革春风”刮到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7月目录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6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7第三篇:顺丰等杀入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分析7第四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8第五篇:图解互联网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10第六篇:商务部谈药品零售转型医药电商拐点将至18第八篇:医药医疗十三五规划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9第九篇:新规定出台医药市场行业解析21第十篇:国裕医药在线正式上线开启快捷、低价采购模式26 第十一篇:医药工业增速首次跌破10%增速创十五年新低27 第十二篇:上海某医药公司应对互联网挑战专项策略咨询报告案例29一、项目名称29二、项目背景29三专项咨询报告内容30第1章:医药行业互联网融合与创新时机成熟30 11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30111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30112网络购物市场蓬勃发展30113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3012互联网下医药行业的机会与挑战30121互联网时代行业大环境的变化30122互联网给医药行业带来哪些机会30123互联网时代医药行业存在哪些挑战3013医药与互联网融合是必然趋势30131电商给医药企业带来突破机遇30(1)医药电商解决的消费者‚痛点‛30(2)电商是厂家与连锁的突破口30(3)医药企业需加紧布局电商步伐31132电商发展对医药供应链的重构3114医药互联网融合创新时机成熟31141医药电商政策松动31142经济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环境31143社会问题驱动医药电商需求31144互联网技术成熟为行业提供支撑31145医药电商正迎来黄金发展期31第2章:医药电商行业未来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31 21医药电商市场现状分析31211医药电商开展规模分析31212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及渗透率31213医药电商交易品类格局31214医药电商分类模式分析31(1)自营式B2C市场分析31(2)平台式B2C市场分析31(3)B2B流通市场分析312152014年双11医药电商业绩3122医药电商盈利能力分析31221医药电商企业总体营收情况31 222医药电商行业经营成本分析31 223医药电商行业盈利模式分析32 224医药电商行业盈利水平分析32 23医药电商竞争力量及强度分析32 231医药电商参与者结构分析32232医药电商竞争强度与手段32233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格局32(1)平台式B2C市场竞争格局32(2)自营式B2C市场竞争格局32(3)B2B采购平台市场竞争格局32 234医药自营与平台竞合加剧3224处方药网销将引爆医药电商市场32 241处方药网销政策壁垒打破32242处方药网销对行业格局的影响3225医药电商行业未来前景预测32251医药电商总体市场规模预测32252医药电商细分产品市场前景预测32(1)20152020年保健品电商市场规模预测32(2)20152020年家用医疗器械电商市场规模预测32(3)20152020年OTC电商市场规模预测32(4)20152020年处方药电商市场规模预测32253医药电商不同模式市场前景预测32(1)20152020年医药自营B2C市场预测33(2)20152020年医药平台B2C市场预测33(3)20152020年医药B2B市场预测3326医药电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33261医药电商政策监管趋势预判33262医药电商行业格局判断33263医药电商品类经营趋势分析33第3章:医药企业切入电商的模式选择及路径建议3331自建B2C官网模式分析33311自建B2C官网的优劣势分析33312自建B2C官网运营成本分析33313自建B2C官网盈利情况分析33314自建B2C官网模式适应性分析33 315自建B2C官网运营关键要素3332依托第三方平台设立旗舰店模式分析33 321依托第三方平台的优劣势分析33322依托第三方平台运营成本分析33323依托第三方平台经营效益分析33324依托第三方平台运营关键要素3333投资设立第三方电商平台模式分析33 331第三方电商平台投资成本分析33332第三方电商平台盈利模式分析34333第三方电商平台优劣势分析34334投资第三方电商平台的适应性分析34335投资第三方平台运营关键要素3434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渠道进行销售模式分析34 341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销售优劣势分析34342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销售成本分析34343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销售切入模式适应性34 344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销售关键要素3435传统医药企业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351医药企业进入电商基本流程34352医药企业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1)单体药店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2)全国连锁药店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3)区域连锁药店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4)医药工业企业切入电商的路径建议34第三章医药电商行业未来前景3431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432医药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分析3433医药电商行业占网络零售比重3434医药电商行业市场格局分析3435医药电商行业竞争者类型3536医药电商行业市场占有率3537医药电商行业盈利能力分析3538医药电商企业总体营收情况3539医药电商行业盈利模式分析35第四章医药电商行业发展趋势3541医药电商行业市场空间测算3542医药电商行业规模预测3543医药电商行业电商趋势35第五章医药电商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35 51医药电商项目投资预算3552医药电商项目融资方案3553医药电商项目资本金筹措3554医药电商项目债务资金筹措3555医药电商项目融资方案分析35第六章对医药电商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3561费用估算基础数据3562年总成本费用估算3663年经营成本估算376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3865利润总额及分配3966现金流量分析4067投资效益分析41第十三篇:四条主线勾勒医药股投资路径44第十四篇:莆田系医疗获证搭建电商平台医药电商前景展望48 第十五篇:医疗仪器行业现状分析医药工业收入增长891% 51 第十七篇:数字图书馆在内蒙古医药大学成功上线53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行业主要法规及标准 5(1)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5(2)药品注册管理制度 5(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GAP 6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6(5)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7(6)药品标准制度7(7)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7(8)药品价格管理制度8(9)医疗保险药品管理制度9(10)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9①专利保护政策9②新药监测制度103、中医药相关产业政策10二、行业发展概况12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122、我国中药制造行业发展概况13三、中成药行业的主要壁垒15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61、有利因素16(1)政策利好16(2)人口利好17(3)经济利好172、不利因素18(1)中药标准体系缺失18(2)自身质量管理水平不足18五、中成药上下游分析19六、行业细分市场状况201、心脑血管用药市场212、滋补类药品市场223、抗风湿类药品市场234、妇科用药市场24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中药制造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以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其中国家药监局负责对全国医药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省一级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监督行政管理工作;省以下包括地(州、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省药监局的业务直属机构。
2、行业主要法规及标准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药品的生产经营进行严格管理,而较为完善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医药行业与公司的管理,促进行业与公司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月目录一、行业基本情况 (4)1、行业发展概况 (4)2、行业供求状况和市场规模 (5)3、行业发展趋势 (6)(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6)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 (6)②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 (7)③非专利药市场继续扩展..7④药品结构随疾病谱发生变化 (7)⑤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合作研发蓬勃发展 (8)⑥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资源整合加速推进 (8)⑦产业集群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8)⑧全球医药外包高速发展..9(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9)①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9)②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10)③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10)二、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及行业特性11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112、行业特性 (11)(1)高技术 (11)(2)高投入 (12)(3)高风险 (12)(4)高收益 (12)(5)长周期 (13)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3四、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壁垒 (14)1、行业竞争格局 (14)(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14)(2)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15)2、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6)(1)政策壁垒 (16)(2)资金壁垒 (17)(3)技术壁垒 (17)(4)产权壁垒 (17)(5)市场壁垒 (18)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1、有利因素 (18)(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8)(2)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19)(3)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机遇.19(4)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19)2、不利因素 (20)(1)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20)(2)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20)六、行业风险特征 (21)1、政策风险 (21)2、研发风险 (22)3、技术风险 (24)4、市场风险 (25)一、行业基本情况1、行业发展概况生物制药是指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组合化学、纳米等科研成果,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生产的生物活体为主要原料,制造出的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技术药物。
2016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年度回顾:增速放缓成为常态,创新已成燎原之势1、医药产业概述:预计行业增长可长期维持在10%-15%2、医保:资金结存率逐年下降,收支风险加大(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加大(2)新农合基金结存量及结存率均较低3、医药:用药结构已趋稳定,医药电商趋势明显(1)临床用药现状:结构已趋稳定,政策敏感性渐升①化学药②中成药(2)医药电商:上升趋势明显,但竞争加4、医疗:分级诊疗多模式落地5、顶层:简政放权,深化改革6、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概览(1)营业收入: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维持高增长(2)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利润增幅明显好于收入(3)资产负债表概述(4)现金流量表概述二、并购正当时:规模大增,跨境并购是新方向1、海外医药市场:并购已成为业绩支撑主力2、国内医药市场:器械类并购最多,跨境并购趋势已显(1)标的估值(2)标的所属领域(3)并购支付方式(4)跨境收购三、跨年看创新:摆脱困境,勇敢者的游戏1、创新药:产业最大主线,2015年开启外授权元年(1)国内医药工业已具备面向全球创新的基础(2)多样化研发模式日渐成熟,内外授权开启元年2、慢病管理:优势大品种的升级之路(1)坚定布局病种空间扩张、临床疗效明确的一线大品种(2)慢病管理布局日趋清晰,看好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两大病种①案例1:糖尿病治疗走向综合化+个性化②案例2:心血管慢病管理模式逐渐清晰3、基因诊疗:临床应用逐步推进,期待政策放开四、渠道:价值重构,开拓者的乐园1、医药零售:并购天堂,看集中度快速提升(1)医药分家加快推进,药品零售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2)分级诊疗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零售药店渠道下沉机遇显著(3)上市连锁药店企业加速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医药商业:经营模式正出现深刻变革(1)行业整合空间大,区域龙头企业有望脱颖而出(3)强化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传统医药物流公司转型可期(4)器械耗材流通领域规范化,医药商业公司迎来新的利润增长五、国改:V型反转,后进者的抗争1、行业增速持续下行背景下,绩优医药国企呈现估值折价2、更多的企业需要通过激励来实现困境反转六、风险因素七、重点公司简析1、恒瑞医药:开启创新全球化,期待新品种获批+海外市场开拓2、华东医药:确定性高增长,2016年开启发展新纪元3、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增长稳健,慢病管理逐步落地4、老百姓:全国性医药连锁龙头,业绩增长稳健可期5、嘉事堂:主业优秀,外延加速价值提升6、东阿阿胶:增速有望加快,创新点缀成长之路年度回顾:增速放缓成为常态,创新已成燎原之势。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两条主线:成长与创新1、2016 年建议重点关注成长和新兴领域(1)成长领域:重点关注新产品招标放量和外延并购(2)新兴领域:以政策为导向寻找新兴领域的市场龙头2、医药工业增速承压,预计2016年行业增速与2015年持平二、行业变革期,“创新”与“并购”是医药企业未来成长两大驱动主力1、行业变局之政策分析:药品注册审评的系列政策2、行业变局之招标分析:控费背景下降价成主旋律,辅助用药形势不容乐观3、创新与并购将是医药企业未来成长的两大驱动主力三、新兴领域仍将持续成为板块人气聚集地1、新品种:关注创新药和制剂出口(1)药品行业格局变化(2)注重创新能力考察(3)制剂出口可能成为实力派企业新的增长点(4)依附创新药产业链的CRO/CMO 企业2、新产业:关注生物制药、精准医疗及医养结合等(1)生物制药方面(2)精准医疗方面(3)医养结合方面3、新模式:互联网+、智慧医疗、业务转型等(1)深化医改背景下催化新的商业模式(2)互联网冲击下患者就医流程将不断优化4、业务转型(1)医药企业自身业务的扩展(2)非医药领域的公司向医药领域转型一、两条主线:成长与创新1、2016 年建议重点关注成长和新兴领域我们对于2016 年医药生物行业的整体判断是行业增速依然承受压力,在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下,医药板块将延续结构化行情,我们建议投资者沿成长与创新两条主线精选个股,重点关注成长领域和新兴领域。
(1)成长领域:重点关注新产品招标放量和外延并购1)产品招标方面,目前招标已经在各省陆续展开,虽然在医保控费背景下,降价依然是主旋律,而且从部分省市的一些政策来看,中成药和辅助用药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认为在招标降价大环境下,拥有新产品的企业在2016 年招标过程中依靠新品放量仍会对内生业绩产生积极贡献,可能仍会受到投资者关注。
2)外延并购方面,2015 年下半年CFDA 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自查、试点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化药注册分类改革等多种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判断国内医药研发和创新的步伐将加快,整个医药研发的行业规则有望进一步完善并提升。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属于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因此,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股权融资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也提示我们应该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能够适应研发型企业特性的上市标准。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一)生物医药行业简介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XXX的统计报告,2016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
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按照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标准,2015年有近百种药品达标,其中TOP50的达标线为16.43亿美元,这些重磅药物全部出现在美国和欧洲。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尚没有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药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延续高速增加。
据XXX(CFDA)XXX公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财产销售收入从1686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复合增加率达到21.65%。
根据XXX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医药制造业总资产达到亿元;2015年全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较“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亿元,复合增长率22.66%。
根据预计,2011年至2018年我国医药市场仍有望坚持16.1%的高年均复合增加率。
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出法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7年我国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016年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医改引领医药行业进入变革期,“传统”与“创新”焕发生机 (4)二、深化医改遇上“十三五”,非药领域迎来机遇 (10)1、招标陆续进行,增量市场+创新依然可期 (10)(1)招标降价趋势不改,高质、有效才是发展正途 (10)2、药品承压,非药领域迎来春天 (11)(1)中国制造2025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造机会 (11)(2)IVD向新技术、新模式方向发展 (12)(3)医疗服务三大机遇:民营医院+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 (13)(4)医疗方式转变催动移动医疗发展 (14)(5)医疗机构对大数据、信息化的需求驱动医疗信息化保持长期增长.15三、2016年展望 (16)1、行业细分领域分析16(1)医疗/医药服务 (17)(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将面临分化,看好渠道整合能力优秀的企业.18(3)药品:看好丰富产品线和创新药的机会 (19)(4)OTC行业:政策压力较小,终端控制能力出色的OTC公司 (19)2、关注真成长、新技术、新模式、跨界 (20)(1)新技术、新模式 (20)(2)跨界 (21)四、主要风险 (26)1、药审政策2016年执行滞后的风险 (26)2、各省大标招标进度延后的风险 (27)3、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不大预期的风险 (27)传统医药制造业苦兮兮,而创新驱动成为2016年的主旋律。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后逐渐放缓的过程,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和GDP趋同,增速放缓至10%左右。
1)中长期看,老龄化、技术进步奠定医药朝阳产业的持续性。
基于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技术进步预示医药/医疗行业仍然是成长性较好的一个行业。
2)短期看,医保控费常态化带来短期内产业格局“大地震”,新兴业态逐步后发成为高权重产业。
在医改红利边际降低的情况下,医药行业在医保控费压力下、创新驱动来临前,行业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传统制造业面临利润率的严重下滑。
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的趋势加速配套医改政策,健康服务、慢病管理、第三方诊断等新兴业态在行业格局中的渗透率、比重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成为未来3-5年的蓝海市场。
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行业基本情况1、行业发展概况2、行业供求状况和市场规模3、行业发展趋势(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②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③非专利药市场继续扩展④药品结构随疾病谱发生变化⑤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合作研发蓬勃发展⑥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资源整合加速推进⑦产业集群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⑧全球医药外包高速发展(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①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②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③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二、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及行业特性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2、行业特性(1)高技术(2)高投入(3)高风险(4)高收益(5)长周期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四、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壁垒1、行业竞争格局(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2)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2、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1)政策壁垒(2)资金壁垒(3)技术壁垒(4)产权壁垒(5)市场壁垒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2)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3)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机遇(4)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不利因素(1)产业基础较为薄弱(2)市场环境有待改善六、行业风险特征1、政策风险2、研发风险3、技术风险4、市场风险一、行业基本情况1、行业发展概况生物制药是指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组合化学、纳米等科研成果,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生产的生物活体为主要原料,制造出的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制药是生物学、医学、药学、化学等学科跨界融合的产物,具有高科技、高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低污染等特点。
生物药物主要包括治疗性蛋白、单克隆抗体药物、分子诊断试剂、新型疫苗等。
目前,生物药物在肿瘤治疗、激素缺乏治疗、分子诊断、预防性疫苗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生物药物已经与传统化学药物展开了直接、全面的竞争。
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1982年,FDA批准第一个基因重组生物制品,从此揭开了生物制药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后,生物制药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欧美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韩国、日本在亚太国家中发展较快,同时,东南亚范围内生物仿制药企业也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
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其中,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内重要部分的中成药产业在国际上发展步履维艰,而我国的生物制药公司对创新研发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高端人才及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集中在生物仿制药领域。
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医药产业。
2、行业供求状况和市场规模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PMR(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2013年,全球生物药物市场规模为1,465.50亿美元。
据生物谷的相关统计则表明,2013年,全球重磅生物药物(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生物药物)的销售额达1420亿元,TNF抗体、癌症抗体、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炎症抗体成为最为畅销的重磅生物药物。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于2014年11月29日表示,2013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有七种属于生物药物。
另据生物谷的统计,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于2013年达到了255.6亿美元,默沙东(MSD)、赛诺菲(Sanofi)、葛兰素史克(GSK)、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五家跨国药企占据了全球疫苗市场份额的86%。
具体到我国,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4年4月2日发布的《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3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1.4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总额282.4亿元,利润率达11.86%,同比下降0.45%。
另据《医药经济报》的报道,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出口额达到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延续了2013年的良好势头;生化药出口数量为19.49万吨,同比增长7.23%,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其中,人用疫苗和重组人胰岛素及其盐的出口额增幅分别达到了48.95%和88.48%,显示出我国高端生化药的出口情况获得了极大改善。
进口方面,上半年生化药进口额达到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77%,贸易逆差达到10.42亿美元,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3、行业发展趋势(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领域的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存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加速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需求。
反过来,这也更加有力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快速发展。
②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尽管目前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分布呈现高度集中态势,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是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开发的主导者,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已开始出现产业转移趋势,随着研发成本的持续增长与储备科研资源的日益萎缩,相关科研资源与部分下游产业链正在由发达的欧美地区向中国、印度等研发成本较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如果相关匹配政策陆续到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得益于全球视野下的产业链转移机会。
③非专利药市场继续扩展未来,在主要发达医药市场专利产品面临来自仿制药的竞争。
这些药品涉及抗肿瘤、心血管、消化系统、血管及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各大类用药,市场需求巨大,包括立普妥、波立维、舒利迭等重磅炸弹。
大量药品专利到期势必吸引大量仿制药上市,给原研药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④药品结构随疾病谱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病、肿瘤发病率大大增加,艾滋病在全球迅速流行,尽管美国FDA批准了19种抗HIV的药物,但仍不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新的疾病谱中蕴藏着生物医药业巨大的发展机会。
⑤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合作研发蓬勃发展2009年以来,世界医药业在对抗癌症、中风、艾滋、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提高即时免疫力、预测心脏病和中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制药企业的扩张和活动以及产业的演变和升级都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合作研发也将越来越普遍。
随着研发领域的不断细分,即使是大型制药企业也很难单独完成全部的研发工作。
尽管大型制药企业的组织性较好,人力和财力也较充足,但其灵活性要相对差一些,因此经营成本较高,适合大军团运作,如大规模进行药物的后期临床开发等;而小型制药企业虽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却往往苦于资金不足,因此适合做早期的研究。
基于此,借助强强联合或研发外包等形式,不但能够分散研发风险,而且能迅速提高创新能力。
⑥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资源整合加速推进世界医药工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其中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巨头手里。
对全球制药巨头们来说,为应对出现的营收大幅下滑,并购是不可避免的一种举措。
未来全球医药行业的并购大潮此起彼伏,资源整合加速推进。
⑦产业集群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良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展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⑧全球医药外包高速发展在全球制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支出迅速增加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医药产业日益分工明确的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争夺的焦点。
CRO的兴起是医药市场全球化的结果,在新药研发中所处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重要。
(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①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
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②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
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③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
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