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8.55 KB
- 文档页数:10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理解其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加工方法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工匠精神,认识到金属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加工方法: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铸造工艺及其特点- 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焊接工艺及其特点- 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技术4.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第一章产品及工艺路线的介绍1.1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1.1.1 产品名称中文名:2-氨基-5-氯二苯甲酮俗名:氨基酮化学名:2-氨基-5-氯二苯甲酮英文名:2-amino-5-chlorobenzophenone1.1.2 化学结构、分子式及分子量1.1.3 理化性质本品为黄色或壳黄色针状结晶,MP95—99℃,无臭,味苦,微溶于水,可溶于二氮甲烷,氯仿,乙醚等。
1.2还原岗位的工艺流程框图1.2.1流程图盐酸还原回收甲苯反应废水层分水弃去(三废)废铁渣压滤甲苯回收弃去(三废)残废液水洗结晶水洗废水弃去(三废)离心甩料离心母液弃去(三废)氨基酮粗品1.2.2 工艺过程将甲苯、水、异噁唑成品、盐酸依次加入到还原反应釜,开搅拌,通蒸汽加热。
再将铁粉加入,升温至95℃。
回流反应3h后停止搅拌,并迅速将废水层分去,将甲苯层通入压滤罐,将废铁渣滤除,将滤液压入水洗结晶罐,将水洗用水加入进行水洗,通蒸汽升温至60℃,保温30min后分去水层。
重复3次后,通入常温水冷却降温析晶,降至35℃时,改用冰盐水冷却,使结晶充分,降至20℃时,出料于离心机重复甩干,离心甩得的粗品经水分检测水分含量﹤8%时,送至临时存放区,待精制用。
将离心母液吸入甲苯蒸馏釜,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甲苯回收,回收的甲苯进行下一次反应套用。
第二章物料衡算2.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年产 80 吨利眠宁中间体氨基车间还原工段的车间工艺设计工作日:270 天年收率:还原工段收率为 88%—90%产品规格:氨基酮:净含量≥98.5%水分≤1%根据设计任务,分别设定该工段各岗位的收率如下:还原工段:反应岗位为91.8%反应工序为93.7%压滤工序为100%水洗结晶工序为100%离心甩料工序为98%物料衡算以天计算,物料单位为千克,产品规格见下表所示,年产量×产品净含量×1000 年工作日氨基酮的日产量=2.2 设计所涉及物料的工业规格表2-1 物料衡算的物料规格表氨基酮的日产量=年产量×产品净含量×1000工作日 =294.81 kg天所以氨基酮精品的日产量为:294.81 kg天离心阶段甩出的氨基酮的量为:294.8198%=308.83 kg75%氨基酮的粗品量为: 308.8375%=411.77 kg因为精制岗位的总收率为98%,所以氨基酮的量为:308.8398%=315.13 kg 因为还原岗位的收率为93.7%,所以可由氨基酮的量求得异噁唑纯品的量为: 315.13×229.6793.7%231,68=333.401、还原反应工序(收率:93.7%)(1)、已知设计的原料投料比表2-2 还原反应的原料投料比表(2)化学反应方程式N NH2OOCl2H2O Fe phCH3CFe(OH)2Cl分子量:229.671855.85231.6891.55 Fe(OH)2+HCl→ FeCl2+ 2H2O分子量:91.55 36.46 126.76 18(3)进料量计算过程说明:在确定异噁唑的量为计算基准的基础上,根据投料比及物料规格算出各物料的投料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工艺,并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零件加工2. 装配调试3. 工装制作4. 数控编程5. 工艺流程分析三、零件加工1. 设计图纸及材料准备:首先根据所需零件的图纸进行材料准备,包括钢材、铝材、黄铜等。
2. 切削加工:采用车床、铣床等设备进行切削加工,根据需要进行车削、铣削等操作。
3. 焊接加工:采用气焊或电焊进行焊接加工,确保焊缝牢固。
4. 表面处理:对切割后的零件表面进行打磨或喷涂处理,以达到美观和防腐效果。
四、装配调试1. 零件清洗: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确保无灰尘和油污污染。
2. 零部件组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零部件的组装,确保每个零部件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3. 调试测试:对已组装完成的机器进行调试测试,确保其运行正常。
五、工装制作1. 工装设计:根据加工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工装,包括夹具、刀具等。
2. 工装制造:采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工装制造,确保精度和质量。
3. 工装调试:对制造完成的工装进行调试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六、数控编程1. 编写程序:根据所需零件的图纸编写程序,包括切削路径、速度等参数设置。
2. 软件操作:采用数控加工软件进行操作,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至设备中。
3. 加工调试:对上传好程序后进行加工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七、工艺流程分析1. 分析流程: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机械制造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 优化流程:通过优化流程和改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
3. 实施方案: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实施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八、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工艺,并提高了其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铸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1.理解阀体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阀体铸造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缺陷分析等。
3.了解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阀体铸造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5.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备阀体铸造工艺的初步研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阀体铸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力的作用、铸造应力与变形等。
2.阀体铸造工艺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与维护等。
3.阀体铸造材料:包括铸造金属的性能、铸造合金的制备与处理、铸造材料的选用原则等。
4.阀体铸造缺陷分析与控制:包括铸造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5.阀体铸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铸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6.阀体铸造工艺的优化与创新:包括铸造工艺的优化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7.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阀体铸造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标准与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铸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体铸造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机械制造流程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与方法。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实践基础•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学习基本的工艺操作和安全知识。
2. 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学习工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设计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机械零件,进行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实践。
3.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学习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工艺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与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实验。
4. 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5. 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学习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与检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实际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实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并了解其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5.能够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并运用测量与检测工具进行实践。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计划和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3.课堂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4.课程考试:学生需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梯轴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阶梯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阶梯轴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阶梯轴的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绘制阶梯轴的示意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阶梯轴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如车削、铣削等。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阶梯轴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工艺学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阶梯轴工艺学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阶梯轴的工艺学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阶梯轴概述- 了解阶梯轴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轴类零件概述2. 阶梯轴设计原理- 学习阶梯轴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轴的设计原理3. 阶梯轴材料及加工方法- 掌握阶梯轴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轴的材料及加工工艺4. 阶梯轴工艺流程- 学习阶梯轴的加工流程、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轴的工艺流程5. 阶梯轴加工操作实践- 实际操作练习,包括车削、铣削等加工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轴的加工操作实践6. 阶梯轴设计计算与CAD软件应用- 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阶梯轴的设计计算和绘图。
阀盖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阀盖在工业设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其基本结构及功能;2. 学生能掌握阀盖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图纸分析、材料选择、加工参数设定等;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阀盖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数控编程、切削参数优化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阀盖图纸,独立完成阀盖加工工艺的编制;2. 学生能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阀盖的加工,达到图纸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对阀盖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阀盖工艺,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工程意识;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阀盖加工的基本知识,还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阀盖的作用与结构- 阀盖在工业设备中的重要性- 阀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2. 阀盖加工工艺流程- 图纸分析与工艺编制- 材料选择及加工参数设定- 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容3. 数控编程与加工- 数控编程基本原理- 阀盖加工的数控编程实例- 教材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4. 切削参数优化- 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切削参数优化方法-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5. 阀盖加工模拟与实际操作- 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阀盖加工模拟- 实际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阀盖加工- 教材第五章内容6. 阀盖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 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 阀盖加工质量评价- 教材第六章内容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阀盖加工工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阀盖的作用与结构、数控编程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减速机箱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 1张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班级数控(3)班设计者蔡宇煌指导老师陈泉开邱锐敏李晶王培林2011年 05 月 18 日目录一、零件的分析………………………………………………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二)定位基准选择…………………………………………(三)制定工艺路线…………………………………………(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参考文献………………………………………………………三、课程设计体会及心得……………………………………一、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箱座它位于减速器的底部,其主要作用是起减震、连接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零件端面上∅100、∅80的两半圆孔与轴承相配合,用来支撑和连接作用,并保持各传动机构的正确位置。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箱座共有二组重要加工表面,它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形状要求,先分析如下:1、∅80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80H7的孔及其倒角,尺寸为∅120的与两个∅80 H7的孔相垂直的两平面,还有在平面上的12-M8螺孔,其主要加工表面为∅80H7的两个孔2、∅100H7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100H7的孔及其倒角,尺寸为∅140的与两个∅100 H7的孔相垂直的两平面,还有在平面上的12-M8螺孔,其主要加工表面为¢100H7的两个孔两组加工表面有着各自的形状,位置要求,主要是:1、两∅80孔有圆柱度要求,公差值为0.0082、两∅100孔有圆柱度要求,公差值为0.0083、两端面有平行度要求,公差值为0.034、两端面对∅80孔垂直度要求,公差值为0.055、两端面对∅100孔垂直度要求,公差值为0.05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零件外形与内形状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它只起到减震、连接作用和支撑作用的,在工作过程中不受载荷作用,由于我们是大批量生产,还有铸造可以满足零件的性能需要,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制造毛坯的方法为金属模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箱体定位基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箱体上各个平面与平面之间,孔与孔之间,孔与面之间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是否能够保证。
在选择基准时,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基准统一”和“基准重合”的原则,同时必须考虑生产批量的大小生产设备,特别是夹具的选择等因素。
粗基准的选择箱体最先加工的是箱盖与箱座的结合面,以安装面及箱盖结合面为粗基准,加工底座,以结合面为粗基准。
这样可以保证对合面凸缘厚薄均匀,减少箱体合装时对合面的变形。
这样可以保证对合面凸缘厚薄均匀,减少箱体合装时对合面的变形。
精基准的选择箱体的结合面与底面(装配基面)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轴承孔轴线应在对合面上,与底面也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轴承孔轴线应在对合面上,一定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故以加工好的箱座安装面作为精基准来加工箱座的结合面1、粗基准的选择以结合面作为粗基准来加工箱座的底面2、精基准的选择以加工好的箱座底面作为精基准来加工箱座的结合面(三)制定工艺路线整个加工过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先对箱盖和底座分别进行加工,主要完成对合面及其它平面,紧固孔和定位孔的加工,为箱体的合装作准备;第二阶段在合装好的箱体上加工孔及其端面。
在两个阶段之间安排钳工工序,将箱盖和底座合装成箱体,并用两销定位,使其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以保证轴承孔的加工精度和拆装后的重复精度。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确定的生产条件下,应考虑优质,高效,低成本。
1、工艺路线方案一箱座加工工序10 毛坯铸造工序20 热处理工序30 涂漆工序40 粗铣下箱结合面工序50 粗铣安装面工序60 锪地脚螺栓面、钻地脚螺栓孔、工序70 钻排油孔、排油孔攻丝工序80锪油标孔面、油标孔、油、标孔攻丝工序90 结合面铣油槽精铣结合面工序100 结合面铣油槽合箱工序110 对应上箱钻结合面螺栓孔、锪下箱工艺凸台面工序120 钳工合箱、螺栓联接工序130 钻2定位销孔、铰定位销孔与销配作、打2定位销工序140 粗铣轴承端面工序150 粗,半精,精镗两轴承孔工序160 钻轴承端面螺纹孔并攻丝工序170 钳工拆箱、去毛刺、清洗、涂漆、合箱工序180 终检2、工艺路线方案二箱座工序10 毛坯铸造工序20 热处理工序30 涂漆工序40 粗铣下箱结合面、粗铣安装面工序50 锪地脚螺栓面、钻地脚螺栓孔工序60 钻排油孔、排油孔攻丝工序70 锪油标孔面、油标孔、油、标孔攻丝工序80锪油标孔面、油标孔、油、标孔攻丝工序90 精铣结合面、铣油槽合箱工序100 钻2定位销孔、铰定位销孔与销配作、打2定位销工序110 钻结合面螺栓孔、锪下箱工艺凸台面、螺栓联接工序120 粗铣轴承端面工序130 粗,半精,精镗两轴承孔工序140 钻轴承端面螺纹孔并攻丝工序150 钳工拆箱、去毛刺、清洗、合箱工序160 终检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方案一采用的是先加工结合面上的螺栓孔,合箱后就直接锁上螺栓定位来钻定位销孔,这样很容易造成由于钻螺栓孔位置误差而影响上下箱体的安装:方案一中先铣油槽在铣结合面违背了先面后孔的原则方案二采用的是上下箱体合箱后在钻结合面的螺栓孔这样保证了上下箱体的安装,因此选择第二种方案详细方案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定位基准10 毛坯铸造20 热处理人工时效30 涂漆在非加工面涂防锈漆40 铣粗铣下箱结合面、粗铣安装面安装面、下箱结合面50 钻钻锪各孔并攻丝下箱结合面60 铣精铣结合面、铣油槽安装面70 钳工合箱80 钻钻定位销孔安装面90 钻钻结合面8个螺栓孔安装面100 铣粗铣轴承端面安装面及两定位工艺销孔110 镗粗,半精,精镗两轴承孔安装面及两定位工艺销孔120 钻钻轴承端面的螺纹孔并攻丝130 钳工拆箱、去毛刺、清洗、合箱140 终检(四)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的确定零件材料为HT200,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制造毛坯的方法为金属模铸造。
根据上述资料和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结合面查《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11选2级精度根据零件图上尺寸选择铸造的加工余量为4.5mm,粗铣时的余量选择3.5mm,精铣余量选择1mm3、安装面查《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11选2级精度根据零件图上尺寸选择铸造的加工余量为4.5mm,粗铣时的余量选择4.5mm3、两轴承孔查《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11选2级精度根据零件图上尺寸选择铸造的加工余量为4mm,粗镗时的余量选择2mm,半精镗余量1.3mm,精镗余量选择0.7mm 4、轴承端面查《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1选2级精度根据零件图上尺寸选择铸造的加工余量为4.5mm,粗铣时的余量选择4.5mm综上述确定毛坯的尺寸为428*205*179mm(五)确定切削用量1、铣平面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加工要求:粗精铣结合面表面粗糙度值为1.6,粗铣安装面表面粗糙度值为12.5机床:X5032B铣削参数刀具:粗铣:YG8硬质合金面铣刀,d w=80mm,齿数Z=6精铣:YG8硬质合金面铣刀,d w=80mm,齿数Z=62)计算切削用量查《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10-18,《金属切削手册》表6-4、6-6切削参数的选择加工类型v(m/min)a p(mm)a e(mm)f z(mm/z)粗加工60-100 6-8%d 35-40%d 0.05-0.1半精加工150-200 3-4%d 20-40%d 0.05-0.15精加工200-250 0.1-0.2 0.1-0.2 0.02-0.2铣削切削用量三要素:根据公式:n =1000/Vcπdw查表的V=70~100 m/min刀盘直径为dw=80 mm带入公式粗铣时取70 m/min应用公式n =1000/Vcπdw=1000*70/3.14*80=278.66 m/min取300m/min精铣时取100 m/min应用公式n =1000/Vcπdw=1000*100/3.14*80=398.089/min取375m/min用n(m/min)反推机床实际Vc(m/min)值粗铣Vc=75 精铣Vc=94n(m/min) a p(mm)f(mm/r) Vc(m/min) 粗铣300 2.5 1 75.6精铣375 1 1.2 94.52、镗轴两承孔,铣轴承端面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加工要求:粗精镗∅100,∅80轴承孔表面粗糙度值为1.6,机床:TP619刀具:D=50mm、L=230mm锥柄普通镗杆、单刃镗刀2)计算切削用量查《机械加工工艺施工员手册》P256 《工件钻削与镗削速算》镗削切削用量三要素:根据公式:n =1000/Vcπdw查表选定V=50~100 m/min镗杆大小为40*40mm带入公式粗镗时取50m/min应用公式n =1000/Vcπdw =1000*50/3.14*50=318.5 m/min取350m/min 半精镗时取70m/min应用公式n =1000/Vcπdw w=1000*70/3.14*50= 445.9m/min取450m/min 精镗时取80m/min应用公式n =1000/Vcπdw =1000*80/3.14*50= 509.6m/min取550m/min 用n(m/min)反推机床实际Vc(m/min)值粗镗Vc=55 .5半精镗Vc=71 .4精镗Vc=86.5n(m/min) a p(mm)f(mm/r) Vc(m/min) 粗镗350 2 0.5 55.5半精镗450 1.3 0.4 71.4精镗550 0.7 0.2 86.53、钻各螺栓孔,排油孔,油标孔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加工要求:钻各螺栓孔,排油孔,油标孔机床:Z3040刀具:∅7 孔选d=7直柄短麻花钻长度74mm∅10.5 孔选d=10.5直柄短麻花钻长度89mm∅11 孔选d=11直柄短麻花钻长度95mm∅13孔选d=13直柄短麻花钻长度102mm∅14.5 孔选d=14.5直柄短麻花钻长度111mm∅17孔选d=17直柄短麻花钻长度119mm2)计算切削用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6钻削切削用量三要素n(m/min) a p(mm)f(mm/r) Vc(m/min)∅7(M8)2100 1/2孔径0.25 45∅10.5(M12)1400 1/2孔径0.35 45∅11 1300 1/2孔径0.3 45∅13 1100 1/2孔径0.35 50∅14.5(M16) 1300 1/2孔径0.5 50∅17 1100 1/2孔径0.4 604、机械加工工时的计算粗铣结合面加工工时T=L+L1+L2/Nw *F=1184+10+5/300*1=4min精铣结合面加工工时T=L+L1+L2/Nw *F=1184+10+5/375*1.2=2.67参考文献1、《机械制造技术》主编鲁昌国何冰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主编吴拓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金属切削手册》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编上海科学出版社20084、《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单行本铣削、锯削加工主编王先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5、《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单行本车削、镗削加工主编王先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6、《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单行本钻削、扩削、铰削加工主编王先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主编王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8、《新编实用切削加工速查手册》主编主编黄如林汪群刘新佳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9、《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三、体会及心得两周的课程设计快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