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2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录音机台灯挂图电路示教版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开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物理量符号:R;単位符号: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等。
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变阻器观察电灯发光情况播放多媒体视频调光器可调节电灯的亮度,你知道电灯的亮度是如何控制的吗?观察到的现象电灯亮度可以由亮变暗,也可以由暗变亮。
说明:亮度变化,说明通过电灯的电流发生变化,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阻发生了变化。
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的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构造结构简图电路中符号铭牌意义:铭牌“50Ω,10A”表示什么意思呢?“5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50Ω;“10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是10A 。
交流与讨论对照图15-3,与同学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滑动变阻器有A、B、C、D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2)在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通过?(3)哪几种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哪几种接法不能?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连接A、C与连接A、D效果相同连接B、C与连接B、D效果相同同时连接上面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
教案
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主备人__ ___
(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活动五】引入“变阻器”概念
演示实验3:出示台灯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
演示实验4:出示收音机调节收音机的音量的变化。
现象:调节旋钮时,台灯和收音机的亮度和音量发生了变化。
问题7:台灯和收音机是采用什么方法使其亮度和音量发生变化的?
【活动六】认识滑动变阻器
演示实验5: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并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
学生自主学习P94,结合小组内的滑动变阻器进行组内讨论,互相交流补充,回答问题(PPT)。
教师注意引导并板书相关内容。
(1)滑动变阻器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由什么材料制成?这些部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问题8)(2)它的的作用是什么?(问题9)(3)它的铭牌的物理意义?(问题10)(4)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问题11)(5)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何处?(问题12)(6)它应如何接入电路中?(问题13)
【活动七】认识电阻箱
出示电阻箱,并讲解电阻箱的结构图和电阻箱的读数。
(注
意加单位)如图旋盘式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最后,请一名同学总结。
2.请同学们再举出生活中应用到变阻器的例子。
的影响因素为优;有团队意识,能得出电阻的影响因素为合格。
5.能仔细观察现象,并迅速做出判断为优;能观察现象,但不能表达为合格。
6.能自主完成学习,明确问题答案,并能流畅表达为优;能完成自学,明确答案为合格。
7.能认识电阻箱的构造并准确读数为优;能准确读数为合格。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电路符号。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 了解电阻箱的构造、原理,掌握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滑动变阻器构造原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探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连接和调节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订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理问题,正确猜想,合理验证,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电阻箱的原理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的知识,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影响因素。
引出本节内容,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电阻值可以改变的电路元件------变阻器。
展示变阻器的应用图片。
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常见的变阻器[阅读课本]P94 “变阻器”。
[思考](1)什么是变阻器?它的原理是什么?(2)变阻器分为哪几种类型?探究点2滑动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请画出它的结构简图和电路元件符号。
(2)滑动变阻器怎样连入电路?它共有几种接法?有效的接法有几种?[实验探究]根据如图所示的连接,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每次进行实验时,应观察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部分,滑片左右滑动时,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各怎样变化?(1)把A、D接线柱连入电路。
(2)把A、C接线柱连入电路。
(3)把B、C接线柱连入电路。
(4)把B、D接线柱连入电路。
(5)把C、D接线柱连入电路。
(6)把A、B接线柱连入电路。
[提示](1)概念:变阻器就是能够改变电阻的一种仪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15.1电阻和变阻器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电阻和变阻器的原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
2. 实验一:让学生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探究电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二:让学生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5.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电路,使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活动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阻的其他特性,如温度系数,以及电阻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报告。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理解电路基础的基石,因此,我安排了实验一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4.知道常见的几种变阻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5.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说明书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通过尝试、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6.了解超导现象及其运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1.同一盏灯泡,第一次连接在一节电池两端,第二次连接在两节电池的两端,哪次亮?为什么?两次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
两盏不同的灯泡,都连接在同一个电源的两端,亮度是否相同?为什么?两次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生:舞台灯光的亮度需要调节,收音机的音量需要调节,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师: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来实现的。
二、进行新课师:我想设计一个调光灯要调控灯的亮度,就要调控通过灯泡的电流,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猜一猜能有几种方法改变电流大小?试验器材与电路图归纳总结1、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_____________,即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_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2、保持电路两端电压相同时,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1)、电阻概念的建立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2、电阻的符号:R3、元件符号:4、电阻的单位:5、常用单位:学生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师:能选出适当的导体吗?1、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呢?2、 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呢?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5.1电阻和变阻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电阻和变阻器的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电阻和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的因素。
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和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阻和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器、变阻器、电源、导线、灯泡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和变阻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的因素,介绍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器和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记录: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电流、电压和灯泡亮度的变化。
5.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阻和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探讨影响电阻的因素。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电阻和变阻器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阻和变阻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设计和实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的因素:电阻是电流流动时遇到的阻碍,它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我通过实际操作举例说明了电阻的存在和作用。
例如,当我将电阻器插入电路中时,学生可以看到灯泡的亮度明显减弱,这是因为电阻器增加了电路的电阻,导致电流减小,从而影响了灯泡的亮度。
教案:第15章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定义及单位;2. 影响电阻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L/A;4. 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5. 变阻器的应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掌握影响电阻的因素;2. 能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学会使用变阻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变阻器的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变阻器、电源、导线、灯泡;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个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解释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3. 讲解影响电阻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给出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L/A,并进行解释。
5. 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即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讲解变阻器的应用,如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个给定电路中电阻的值。
7.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电阻和变阻器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15章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作用单位:欧姆(Ω)二、影响电阻的因素1. 材料2. 长度3. 横截面积4. 温度三、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L/A四、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2. 应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电路中,电阻值为R = 10Ω,电流为I = 2A,求电压值U。
《电阻与变阻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应用。
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本节实验研究,学生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对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念较薄弱;学生对电学中某些字符和电路元件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4.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2.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阻概念;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
多媒体课件:PPT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源、导线、开关、探究电阻大小的器材一套、滑动变阻器等。
第一学时一、新课导入实验导入:会变化的灯光。
问:铅笔怎么能改变小灯泡的暗亮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就可以揭晓了。
二、讲授新课 (一)电阻(R)电流类比成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水流会受到阻碍,同样,电流在导体中也会有一定的阻碍,不同的导体对电流阻碍不同,这个不同物理学里用电阻来表示。
1.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电阻。
2.电阻符号:R3.定值电阻器元件符号:4.电阻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 符号“Ω”表示。
常用单位:千欧(K Ω) 兆欧(M Ω) 1K Ω=103Ω 1M Ω=106Ω 5.常见电器的阻值:家庭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阻值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分组实验)猜想:(由学生猜想、回答,教师补充) 用水流或人流类比电流,猜想电流在不同导体中受到的阻碍与什么有关呢?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电阻【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2、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知道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2、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化学生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1、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电阻定律演示器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接入表的示数不同。
师提出问题: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二、新课教学:(一)、电阻可通过三分钟快速阅读然后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本上关于电阻的基本知识:符号、单位、单位换算、图形符号等。
提出问题: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电阻,怎样得到不同的电阻?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师引导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因为对于电学知识掌握有限,关于电路中的一些现象学生接触较少,要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提出合理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大体有:电阻可能与导体材料、长度、粗细等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师请学生回答具体应该如何实验?回答: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可以研究电阻与材料有没有关系;固定材料、横截面积时,可以研究电阻与长度有没有关系。
课题: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案兰陵县神山中学学习目标:1、认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
2、经过实验探究,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作用及使用方法;知道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到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志。
重点难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过程:通过两张图片可以看出,车和水运动时都会遇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有没有阻力?这里有一个电路,这是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电灯发光,说明有电流经过电灯,分别把铁丝和镍铬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和电流变化。
现象:当把他们接入电路时,电灯变暗了,电流变小了这表明:电流经过导体时也会受到阻力,这种阻力就叫电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阻和变阻器”下面对照课本P91完成学案上第一部分:电阻(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板书课题,写出1、电阻(R)、单位、电路符号,更换电流表档位,为人体电阻做准备)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解决疑难,找一名学生上黑板补充板书,教师出示学案答案)教师强调:①电阻单位“欧姆”,是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②常见导体都有电阻,只是大小不同,信息窗中展示了一些用电器的电阻现在明白为生活中60W的电灯比15W的更亮原因了吗?生答:电压相同时60W电灯电阻小,电流大,发光强过渡:以前我们学过,人也能导电,人体的电阻会怎样那,我们用实验探究人双手间的电阻情况,这是一个电流表,可以显示通过有体的电流,把老师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这就是通知我身体的电流,你想知道你的电阻情况吗?谁上来试一下?欢迎这位勇士……把手弄湿再试一次,电流变大,说明电阻变小了。
你很勇敢,感谢你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实验。
其实人体干燥和潮湿时电阻差别很大,强电流对身体有害,所以手上有水的时侯,不要去触摸用电器的开关,注意安全用电。
15.1 《电阻和变阻器》教课设计设计(新讲课)【第1课时】【目标确立的依照】1.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知道电阻。
2.教材剖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含电阻的观点,实验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观点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观点同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
3.中考考点剖析中考的选择题中多次考察了决定电阻大小的要素的知识。
4.学情剖析经过上一章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电学的两个重要观点:电流和电压。
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大批的电学知识。
在科学研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研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研究中灵巧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剖析和办理数据的能力。
【学习目标】1.经过水在水管中流动会遇到阻力,认识到导体有电阻。
能说出电阻的单位和符号。
第1页/共10页2.经过实验研究,能说出决定电阻大小的要素,进一步熟习如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评论任务】1.由自学检测一,使学生知道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学生能自主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要素,的结论。
【教课过程】教课环教课活动评论重点节设置问问题:同学们,你知道为何题激趣电线的金属丝要用铝和铜,而导学不用铁呢?并能总结正确两类构造重点概括目标一学生通过水能说出电在水管阻的观点、【自学指导 1】中流动单位和单1.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会受到P91—P92 有关“电阻”的内位之间的阻力,认换算关系,容,时间大概 4min。
识到导能正确画体有电2.自学时思虑以下问题:出电阻的电阻定单元义位件符号阻。
能说①什么叫电阻?它是表示什电路元件出电阻么的物理量?符号。
的单位,②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会画其本单位是什么?电阻还有电路元哪些单位?你知道它们之件符号。
间的换算关系吗?③能说出电阻和其单位的符号,会画电阻器的电路元件符号。
3.达成以下检测题:【自学检测 1】1.在物理学顶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挡作用的大小。
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学年:20232024学年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教材:沪科版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一节,具体内容如下: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2. 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原因;3. 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电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3.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电路实验器材;2. PPT课件;3. 学生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讲解电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电阻的影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电阻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验中电阻的变化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5.1 电阻和变阻器一、电阻1. 概念: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 计算公式:R = V/I3.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二、变阻器1. 原理:改变电路中的电阻2. 应用:调节电压、电流,保护电路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电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 填写实验手册,记录实验中电阻的变化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的电阻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
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初三物理同步备课,主要涉及第15章的第1节,即电阻和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影响电阻的因素来分析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变阻器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变阻器、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等。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实验,让学生观察电阻值的变化,验证影响电阻的因素。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① 电阻的概念是什么?② 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③ 变阻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变阻器?2. 作业答案:(2)电路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变阻器调节电阻值。
(3)问题回答:① 电阻的概念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② 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de)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de)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de)构造,在电路中(de)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de)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de)电流,知道变阻箱(de)读数方法.过程与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de)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de)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de)构造、作用、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de)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de)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de)因素;变阻器(de)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de)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实验验证法、类比分析法.教学准备演示用:电池、各种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示器、变阻箱、导线.分组用: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一、电阻(de)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1、电阻(de)概念.问:水在不同(de)管中流动有何区别答:粗(de)、内表面光滑(de)水管中水流更快.说明水管对水流有阻碍作用.类比: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电阻.2、符号:R3、单位及换算.欧姆,简称欧. 用符号“Ω”表示.千姆(kΩ)兆姆(MΩ)1kΩ=1000Ω 1MΩ=1000000Ω4、电路图符号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5、电阻(de)作用:调节电器中(de)电流和电压.二、电阻大小(de)影响因素.引入:问:你家(de)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你家安装(de)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师:是因为对电阻大小(de)要求不同,哪么影响电阻大小(de)因素有哪些呢猜想:(由学生回答)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3.可能与材料有关.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问: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实验呢为了避免如粗细,材料等影响,我们用相同粗细,相同材料(de)不同长度(de)导线,当电压一定时,看哪一根流过(de)电流大,则它(de)电阻就小.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de)空白.同样(de)办法得出横截面积、材料对电阻(de)影响.问:刚开灯(de)时候灯泡亮些或暗些要亮一些.问:说明这时灯丝(de)电阻较大或者较小较小.问:这前后变化了(de)只是灯丝(de)温度,说明电阻(de)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介绍电阻如何受温度(de)影响:大多数(de)电阻随温度(de)升高而增大.介绍电阻是导体本身(de)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得出探究结论:导体(de)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体(de)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导线越粗,电阻越小导体(de)电阻大小与导体(de)材料有关(以用怎样(de)水管对水流(de)阻碍小些类比来加深理解)巩固探究结论:回答引入部分(de)两个问,特别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de)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不同材料(de)电阻率.三、变阻器.引入: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de)亮度,然后请学生分组完成本次演示.1.分组观察滑动变阻器(de)构造,并对照课本第94页图15-3理解各部分(de)名称,作 用.2.滑动变阻器(de)电路图符号,示意图13.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de)电阻线(de)长度来改变电阻(de). 对照上面(de)电路图符号,请学生回答滑片如何移动时连入(de)电阻增大,对照示意图:要想滑片P 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应将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想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呢讲解滑动变阻器(de)连入原则:一上一下.4. 再次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de)连入方法,并如何改变电路中 (de)电流及电压,即改变小灯泡(de)亮度.图1 P5. 请学生找生活中见过(de)滑动变阻器.如收音机(de)音量调节旋扭等.6. 简单介绍电阻箱(de)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读数.四、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1.电阻是导体本身(de)一种(),导体(de)电阻由它(de)()、()、()决定(de),还与()有关.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de)电阻将(),这是因为()变大,且()变小(de)原故.3.白炽灯(de)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de)电阻将().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当连接小灯泡(de)电路两端分别接滑动变阻器(de)左下和右上两接线柱时,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de)亮度如何变化参考答案:1.性质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2.变大长度横截面积3. B4.灯泡(de)亮度变小.五、小结:由学生回答1 .电阻(de)概念,符号,单位.2.决定电阻大小(de)因素.3.滑动变阻器(de)原理,连接方法.六、作业教材P67 1、2、3板书设计一、电阻(de)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1.概念:导体对电流(de)阻碍作用2.符号:R3.单位:欧姆(Ω)千姆(KΩ)兆姆(MΩ)1KΩ=1000Ω1MΩ=1000000Ω4. 电路图符号、示意图二、电阻大小(de)影响因素.1.长度:2.横截面积:3. 材料:4. 温度:三、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2. 电阻箱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de)因素(de)实验,是一个典型(de)控制变量法探究问(de)典范,是重要考点,在教学中要突出控制变量(de)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该实验能对控制变量有一个具体(de)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