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复习对语文教学的帮助有多大。
不妨写一份语言复习教案,这将对你的语言复习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理解课文的内容的意思。
3.划分本文的层次,写出层意。
4.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分钟)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初三语文复习课授课教案五篇教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枣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分角色演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剧情;引读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合作研讨。
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一、导语设计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
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
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
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公开课《中考备考复习课: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上课者:曾蕾【教学目的】1、回顾已学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中考小说阅读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考点,探究答题技巧。
3、真题演练,掌握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并训练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经典回顾1、你能判断出这段文字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吗?经典环境描写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经典环境描写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经典环境描写3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单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
②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③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经典环境描写4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经典环境描写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小结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及练习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动词时态、被动语态、宾语从句3.写作训练:写人叙事类作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课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语法知识。
2.难点: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作文水平。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课文复习1.《故乡》(1)回顾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
(2)分析课文主题,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我的叔叔于勒》(1)回顾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
(2)分析课文主题,探讨人性美和道德美。
(3)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孤独之旅》(1)回顾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
(2)分析课文主题,探讨孤独对人的影响。
(3)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第二步:语法知识复习1.动词时态(1)复习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
(2)练习句型转换,如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过去时等。
2.被动语态(1)复习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
(2)练习句型转换,如主动语态改为被动语态等。
3.宾语从句(1)复习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和语序。
(2)练习句型转换,如直接引语改为宾语从句等。
第三步:写作训练1.写人叙事类作文(1)讲解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
(2)举例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借鉴。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指导。
(4)作文互评,共同提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知识。
2.练习写作,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类作文。
3.复习语法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发现学生在语法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写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注重巩固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方案〔锦集12篇〕篇1: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方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本学期工作方案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详细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进步学生实际语文才能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才能,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进步。
二、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1----6单元所有内容。
三、复习方法: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综合复习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通过大量练习的方式加以稳固。
练习准备采用考试的方式进展。
四、复习过程:(一)、按单元复习: 1、按单元复习,重点每课的字词,包括注音、词语解释、运用等。
2、每个单元复习重点课文,主要复习课文内容、重点段落的阅读方法和文章主旨。
3、文言文每篇都要详细复习,重点复习翻译、文言虚词和实词的用法。
4、诗词鉴赏要重点理解诗词的主旨、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名句欣赏。
5、课外古诗词默写复习,要识记背诵并默写。
以上用8课时一个星期时间完成。
篇2: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方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方案客观地说,语文成绩的获得,不是靠短暂的两个星期的复习就可以的,重要的是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积累。
但科学有方案的复习对期末考试来说还是有效的。
九(5)班虽然是根底班,但是学生整体程度尚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的复习方案详细如下:一、指导思想:以课本为本,重读、精讲、精练。
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进步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不给学生增加压力,不搞题海战术。
让学生轻松的复习。
二、复习目的: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病句修改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展练习。
2、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和古诗文阅读。
3、强化写作训练,进展作文储藏,简单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三、时间安排:共计13个课时四、复习策略: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中考, 如何做好备考复习, 是每一位毕业班教师深思的问题。
作为语文学科, 它的知识点多而散, 没有数理化学科那样强的系统性, 这一特点给广大师生的备考复习带困难。
倘若方法不当, 则往往事倍功半。
怎样在短期内迅速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一、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中考动向。
首先, 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 要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要了解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 看准命题方向, 明确备考对策。
再次, 根据中考说明列出的知识点和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 “知己知彼”, 打有准备之战。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复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明确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知识缺陷等, 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能更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三、形成知识网络, 明确复习重点有的放矢, 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复习旨在构建起知识点的基本框架。
复习时, 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
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 要经常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使整个复习全面、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对知识网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复习, 逐一巩固。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出题趋势, 总体的特点是稳定中有变化。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一起看看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欢送查阅!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
(二)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开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六、教学设计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呢(生:听过。
)那我请位同学为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得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乘老师不在屋里,便悄悄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的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杵。
李白就觉得很纳闷,就上前问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呢。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可能磨成细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再联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变转身回到书屋努力学习。
从此,他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图强,用功学习。
)讲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这那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没错,这那么故事告诉的正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也做得到。
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那么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认真体会一下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文学常识(2分钟)从文中注解①我们看到这那么寓言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语文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多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二、作者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三、整体感知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__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四、合作探究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相同点: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不同点: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五、布置作业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三、拓展延伸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2、仿写练习: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四、作业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五、结语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初中九年级语文最新复习教案电子版资料五篇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身的看法。
2.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身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身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关于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XX省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XX省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
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含学生的学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1)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汉字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汉字。
2.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汉字,包括难写字和易错字。
2. 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如笔画顺序、部首组合等。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重点汉字,学生跟读并书写。
2. 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笔画顺序和部首组合。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汉字书写。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重点汉字。
2. 学生能够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正确书写。
第二章:词语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包括成语、俗语等。
2. 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1.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2. 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进行词语运用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词语填空或造句。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重点词语。
2.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或造出一定数量的词语。
第三章:成语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成语。
2. 提高学生的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成语,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并能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否。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重点成语,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2. 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进行成语运用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成语填空或造句。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重点成语。
2.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或造出一定数量的成语。
第四章:语法复习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的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词性、短语等。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一、教学目标:1.复习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复习:《狼牙山五壮士》、《父亲的草鞋》、《火花》等;2.九年级上册的语法复习:动词的时态、主谓一致、状语从句等;3.九年级上册的写作复习: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4.九年级上册的诗词鉴赏:《上邪》、《登鹳雀楼》、《赤壁赋》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课文1.通过课文背诵、朗读来复习《狼牙山五壮士》、《父亲的草鞋》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进行课文导读,回答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步:复习语法知识1.复习动词的时态:用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时态的用法。
2.复习主谓一致:用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复习状语从句:通过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状语从句的用法和句式转换。
第三步:复习写作技巧1.复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通过教材中的记叙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自己的记叙文;2.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通过教材中的议论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其论点、论据和结构,并尝试写一篇自己的议论文;3.复习应用文的写作技巧:通过教材中的应用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自己的应用文。
第四步:复习诗词鉴赏1.复习古诗文的背诵: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诗文,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2.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艺术特点:通过教材中的习题或分析文中的例句,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形式。
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下学期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
在复习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期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等。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复习课文的重点篇章,强调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训练进行难点突破,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
知识点梳理:指导学生整理笔记,回顾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如生字新词、重点句式、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等。
重点篇章讲解:选取几篇重点课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色。
文言文阅读训练:针对文言文教学的难点,选取适量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翻译训练,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提升: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扩写、改写等,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辩论赛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测试成绩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使用九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8226;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代巨人”。
2.知识链接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分析和总结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复习指明方向。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a. 字词: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b. 语法:梳理和总结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修辞:回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和总结技巧和方法a.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推理判断等,并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
b. 写作:分析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并进行作文训练。
c.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面试、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环节三:专项训练a. 根据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b. 分析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c. 总结训练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诗歌1. 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脚等。
2. 分析重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散文1. 复习散文的基本知识,如散文的特点、分类等。
2. 分析重点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手法等。
3. 鉴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部分:小说1. 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要素、情节安排等。
2. 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戏剧1. 复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如戏剧的类型、结构等。
2. 分析重点戏剧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戏剧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1. 复习词性、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
2. 巩固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写作技巧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等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诗歌复习2. 第二周:散文复习3. 第三周:小说复习4. 第四周:戏剧复习5. 第五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2. 参考书目:《九年级语文复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4. 练习题库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个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章,分析作品的主题、手法、结构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