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的三大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经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的三大要点

作者:张于喆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4期

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是一种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经济系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将对传统领域中的生产力体系进行重构,也将对生产关系进行重构。因此,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紧迫任务,是助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现行经济社会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保证数字经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三大要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新方位,有助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产学研等市场主体,必须要以开放心态、互联网思维、共享模式,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推进重大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积累产业政策的经验、探索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路径、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后续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基于新的架构体系、技术体系、安全体系、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给各方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由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对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认识,因而,面对变革,各方是否愿意“拥抱”改变,敢于尝试,并且愿意为改变付出实际行动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需要提升国民的数字修养,加强各方对数字化转型发展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着力点放在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营造各方“拥抱”数字经济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上。一是要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关于数字技术的培训,通过增强对数字技术的了解程度,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文化,引导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充分意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深度培训,通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案例的介绍,引导企业明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趋势要求,不断推广数字技术。三是要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水平,通过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终身教育,包括为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接入互联网的机会,提高公众的数字技术素养和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确保公众紧跟数字经济飞速变革的步伐,创造有利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顶层设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渗透,实体经济正在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转变,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因而,数字经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发展空间和深度的拓展取决于制度设计。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重大政策、推进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在战略定位、组织能力、支撑体系等关键领域提升数字化成熟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布局。

一是在战略定位方面,应着眼长期性、突破性,综合考虑市场吸引力、现实可行性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的匹配度,明确自身优势与定位,积极拓展布局并持续推进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转型发展道路,要符合各方接受和适应新技术带来深刻变革的能力要求,确保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创新应用有益于社会各阶层。因此,要通过创建强大的社会安全网、提供充足的再培训机遇,并且鼓励充满活力的经济吸收社会变迁释放出来的资源,特别是为变革导致的失业人群提供新机遇,以有效地缓解数字化创新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必须做到既要有效平衡终端用户、技术使用方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又要在技术创新和技术伦理、商业伦理之间寻求平衡;为此,必须加强数字化治理的协调,在网络安全、数字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数字主权、数字经济量化等领域达成共识。此外,未来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广泛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明确数字技术跨领域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创新发展目标,提出可度量、可考核的发展标尺和路径,确保数字技术发展方案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是在组织能力方面,应着眼加强协同合作、提升行业敏捷度,综合考虑市场趋势、客户深层次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匹配度,积极推进行业集聚并构建数字化平台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融合创新”;同时,定期评价法律、监管方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适当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例如,在组织构成方面,要尽快破除传统行业领域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的不匹配或“鸿沟”,成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机构助推数字化转型。一应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制度化沟通机制建设。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数和监测体系,定期开展数字经济态势分析,统筹谋划相关重大工作,为宏观决策、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提供智力支撑,强化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指导。二应考虑借鉴德国经验,建立网信办管辖的网络研究院,重点关注互联网的道德、法律、经济和公众参与层面以及多学科视角下的数字化问题。三是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建立由知名学者、知名企业、政府部门广泛参与,依靠会员费支持的开放性工业价值链促进会,通过平台搭建、制定相对宽泛的标准、发布商业方案、构建生态系统框架等措施,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复杂多样的异质企业参与协同与合作。在人员任用方面,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干部在改革过程中得到正向激励,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形成“改革者晋升”的良性循环,逐步增加改革的受益主体,激发干部改革积极性。

三是在支撑体系方面,应积极推进“试验—学习”的试错文化,鼓励各方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要不断提高数字经济的综合管理水平,建构有效的“政策—法律”协调和联动框架,加强事前—全盘协调的制度化安排,保障数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利,谋求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研究制订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制定出台数字化创新发展总体规划,彻底梳理、找准症结,有步骤、有顺序地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中国的建设。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风险防控和数字技术服务业发展、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重视数字化人才建设、创造制度环境等措施,形成多领域、全方位、广覆盖的系列政策,提升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议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法》《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规划》,通过鼓励要素流动、市场统一和协调与数字经济发展有关的各方面活动,进一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示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潜力并加强数字经济的监管。同时,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着力营造包容创新、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探索政府和平台协同治理机制,有序开展数字治理工作,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致力于为数字经济治理夯实基础支撑。此外,还应加强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行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并建立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数字经济运行风险的防范。

三、构建人才保障

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看,高精度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依赖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描述,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制造过程中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的传递规律与定量调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不同行业和企业又有其行业和企业的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而,随着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数字经济条件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有“双重”技能——既需要懂得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数字技能,又需要懂得工业制造流程和生产运营等方面技术的专业技能,即,既需要涉及IT技能,又需要涉及OT工业技术。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缺乏既懂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又懂行业制造流程的双料人才。从人才梯度方面看,既缺乏在跨国数字化企业工作的优秀领军人才,又同样缺乏数字化领域的基础性人才。

因此,在人才选择方面,既需要高度重视高端的高等教育人才保障,又需要高度重视中端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保障;同时,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为突出,即既需要更多懂得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的数据分析师和程序员,还需要拥有丰富行业知识和经验的领域专业人才。为此,不同层级的人才都需要提高基本的数字素养,需要从上到下建立起清晰的数字化导向的文化愿景;而且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应当具有针对性,不应当只是通过教育背景来筛选,而是依据行业、职能和技能进行筛选,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有效的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在人才使用方面,需要加强多领域专业人才的跨域协同,加强各方人才在思想认知域与行动控制域的融合,将各方的经验知识融入到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和转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