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剪力墙暗柱配筋计算-新 λv2拉筋计算.doc
- 格式:docx
- 大小:290.30 KB
- 文档页数:17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1、暗柱钢筋计算(1)(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B)顶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C)纵筋根数:按图数(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4)剪力墙中的连梁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墙身纵筋计算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3、墙身垂直钢筋(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剪力墙设计,本设计以底一层为例1、 强肢截面尺寸及材料截面尺寸示意图如示:第一层:h w =5125mm ; b w =200mm ; a s =a s ′=250mm ; h w0=h w -250=4875mm ;b f ′=500mm ;h f ′=500mm 。
第六层:h w =4850mm ; b w =200mm ; a s =a s ′=225mm ; h w0=h w -225=4625mm ;b f ′=450mm ;h f ′=m450m 。
材料:混凝土C30(钢筋:水平、竖向钢筋采用HPB235级,剪力墙边柱、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 配筋计算:第一层:采用对称配筋,由内力组合表取Mmax 最大的一组(M=7701.76KN*m,N=7301.27KN )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选用双排Φ8@150双向,分布筋配筋率:满足 %25.0%355.01502004814.32min 2=>=⨯⨯⨯⨯=w w ρρ 假定y f f h x =<s 'σ 则由《高规》得 =⨯⨯⨯+⨯⨯⨯⨯⨯+⨯=++=00355.02102005.15003.140.100355.021048752001076.77015.13'10w yw w f c wyw w w f b b f f h b N x ραρ1143.07mm >h ′f =500mmmm h wo b 2681487555.0=⨯<ξ 故每层为大偏心受压m KN h f A x h M wo y sw wo sw ⋅=⨯⨯⨯⨯-=-=61.74400355.0210200)07.11435.14875(21/)5.1(2/122由《高规》得 [][]m KN h h h b b x h bx f M f wo f f wo c c ⋅=-⨯⨯-+-⨯⨯⨯⨯=--+-=4.23989)2/5004875(500)200500()2/07.11434875(07.11432003.140.1)2/()()2/('''1α[]26'''0.967)2504875(300104.2398961.744)2/125.5875.4(27.730176.7701 )()2/(mm a h f M M h h N M A A s wo y csw w wo s s =-⨯⨯-+-⨯+=--+-+==查表采用416+214 A s =308+804=1112mm 2约束边缘构件设置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由前比较可知道在第一、二层及其上1层(第三层)的墙肢端部。
剪力墙配筋计算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作为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配筋计算至关重要。
剪力墙的配筋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风荷载等水平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剪力墙配筋计算的相关知识。
剪力墙的受力特点较为复杂,它不仅要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和弯矩,还要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确剪力墙的分类。
根据洞口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剪力墙可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壁式框架等。
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其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
计算时,通常采用材料力学中的弯曲理论,通过计算墙体的弯矩和剪力,来确定所需的配筋量。
联肢墙则是通过连梁将两片墙肢连接在一起。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和连梁都会产生变形和内力。
计算联肢墙的配筋时,需要先确定连梁和墙肢的内力,然后分别进行配筋计算。
壁式框架的受力性能更接近于框架结构,其计算方法也相对复杂。
在剪力墙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多种荷载组合。
一般来说,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计算出墙体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力,然后选取最不利的内力组合进行配筋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剪力墙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参数。
包括墙厚、墙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
第二步,计算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和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主要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竖向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
第三步,根据剪力墙的类型和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墙体的内力。
例如,对于弯曲型剪力墙,可以采用等效连续化方法计算内力;对于联肢墙,可以采用连续连杆法计算内力。
第四步,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截面设计。
截面设计主要包括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需要确定受压区高度,计算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则要确定剪力设计值,计算所需的箍筋和水平分布钢筋面积。
剪力墙钢筋计算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图19)(图20)(图21)(图22)(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图27)三、墙身拉筋计算(图28)(图29)(图30)四、暗柱钢筋计算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构造边缘暗柱GAZ、构造边缘端柱GD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柱GJZ(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图31)五、端柱钢筋计算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图32)(图33)(图34)(图35)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图36)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剪力墙拉筋长度计算剪力墙拉筋长度计算是一个相对有难度的结构计算问题,需要结构工程师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和经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概述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2. 深入分析拉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3. 介绍拉筋长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4. 结合实例分析拉筋长度计算的具体操作1. 概述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剪力墙是一种抗侧力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用于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主体结构对水平力有更好的抵抗力,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的作用是承担建筑物在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中的横向力,以及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2. 深入分析拉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拉筋是指弯曲在剪力墙表面的钢筋,用于加强剪力墙的受力性能。
在剪力墙承受水平力的情况下,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甚至破坏,而拉筋的作用就是通过预应力的方式将混凝土的受力承载能力提高,从而保证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具体来讲,拉筋在剪力墙受力时会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抑制混凝土的裂缝扩展:拉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钢筋的强度作用能够抵制裂缝的扩张,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受压区能够充分发挥强度性能。
(2) 增强剪力墙的抗震能力:拉筋将剪力墙在横向振动时表现出来的弯曲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3) 提高剪力墙的刚度:拉筋通过强化混凝土的受力区域,有效地增强了剪力墙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3. 介绍拉筋长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在进行拉筋长度计算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墙的受力状态:剪力墙受力状态的不同会导致拉筋的截面形状和数量的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受力状态进行计算。
(2) 拉筋的截面积和受力状态:拉筋的截面积和受力状态对拉筋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精确计算。
(3) 拉筋的钢筋等级:剪力墙中使用的钢筋等级直接影响拉筋的设计强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取。
(4) 拉筋的间距:根据受力状态和拉筋的具体需求,需要确定拉筋的间距以保证拉筋的受力效果。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量及拉筋计算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
而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则是确保剪力墙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地说一说剪力墙钢筋的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主要包括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筋。
先说竖向钢筋。
竖向钢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剪力墙在竖向荷载下产生的压力和弯矩。
计算竖向钢筋时,需要先确定剪力墙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根据剪力墙的高度和受力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底部加强区和非底部加强区。
在底部加强区,由于受到的地震作用较大,竖向钢筋的配筋率通常会有所增加。
计算竖向钢筋的数量,需要考虑剪力墙的轴压力设计值、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抗压强度等因素。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算出所需的竖向钢筋面积,然后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进行配置。
非底部加强区的竖向钢筋计算相对较为简单,但也需要考虑轴压力和弯矩的影响。
在实际计算中,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再来说水平钢筋。
水平钢筋主要用于抵抗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力。
水平钢筋的间距通常较小,以保证剪力墙的抗剪性能。
计算水平钢筋时,要先确定水平剪力的设计值。
这个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以及结构的自振特性等因素。
然后,根据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水平钢筋的抗拉强度,计算出所需的水平钢筋面积。
在配置水平钢筋时,还要注意钢筋的间距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值,以确保剪力墙在各个部位都能有效地抵抗剪力。
除了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拉筋在剪力墙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拉筋的主要作用是将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钢筋骨架,增强剪力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拉筋的计算相对简单,主要是根据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间距以及设计要求来确定拉筋的间距和直径。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剪力墙钢筋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剪力墙的形状和尺寸、洞口的位置和大小、边缘构件的设置等等。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剪力墙,可能需要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精确计算钢筋的受力情况。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一、墙体尺寸和墙厚的确定在进行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前,首先需要确定墙体的尺寸和墙厚。
墙体尺寸通常由建筑设计中的要求确定,一般来说,墙体的高度和宽度会根据对剪力墙承受荷载的要求进行确定。
墙厚则会根据墙体高度、宽度以及材料的强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墙厚会根据规范中的要求进行确定。
二、剪力墙的荷载计算剪力墙承受的荷载分为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两部分。
垂直荷载通常来自于建筑物的自重和附加荷载,水平荷载则来自于抗震设计中的剪力力。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需要先计算出剪力墙的水平荷载。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剪力墙的水平荷载可以通过等效静力法或动力分析法进行计算。
在等效静力法中,水平荷载通过区域刚度系数和地震矩或地震力进行计算。
在动力分析法中,则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分析和计算。
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水平荷载值。
三、钢筋的数量和布置在确定了剪力墙的荷载后,接下来需要计算钢筋的数量和布置。
一般来说,剪力墙中钢筋的数量会根据墙体高度和宽度、墙厚以及钢筋的抗拉强度来确定。
钢筋的布置则需要考虑剪力墙的整体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
钢筋的数量通常通过单位长度的钢筋面积来表示,单位通常为平方米/米。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需要根据墙体尺寸、荷载以及钢筋的抗拉强度等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
同时,还需要根据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连接等设计,以确保钢筋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
四、钢筋的直径确定钢筋的直径也是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钢筋的直径会影响到钢筋的抗拉和承载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墙体的尺寸、荷载和钢筋的布置等要素,来合理确定钢筋的直径。
通常来说,剪力墙的钢筋直径会根据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钢筋直径有6mm、8mm、10mm、12mm、14mm等,具体的直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五、钢筋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强度: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以确保钢筋在荷载下的安全性能。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和箍筋、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二、垂直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净长-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二)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S1*S2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剪力墙拉筋根数计算公式总结一、剪力墙拉筋的作用和布置方式剪力墙拉筋的主要作用是将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钢筋骨架,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拉筋通常呈梅花形或矩形布置。
梅花形布置时,拉筋在水平和竖向方向的间距通常不同,相邻拉筋的交叉点形成梅花状。
矩形布置则是拉筋在水平和竖向方向的间距相等,形成规则的矩形网格。
二、剪力墙拉筋根数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剪力墙拉筋根数的关键在于确定拉筋的布置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的间距。
我们可以将剪力墙看作一个由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组成的网格,拉筋则是在这个网格中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布置。
计算拉筋根数时,需要分别考虑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的数量。
在水平方向上,拉筋的根数等于剪力墙的水平长度除以拉筋的水平间距,并向上取整;在竖向方向上,拉筋的根数等于剪力墙的竖向高度除以拉筋的竖向间距,并向上取整。
三、梅花形布置拉筋根数的计算公式1、水平方向拉筋根数计算假设剪力墙的水平长度为 Lh,拉筋的水平间距为 Sh,则水平方向拉筋的根数 Nh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h = ceil(Lh / Sh) + 1其中,ceil 表示向上取整函数。
2、竖向方向拉筋根数计算假设剪力墙的竖向高度为 Lv,拉筋的竖向间距为 Sv,则竖向方向拉筋的根数 Nv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v = ceil(Lv / Sv) + 13、总拉筋根数由于梅花形布置时,相邻拉筋的交叉点形成梅花状,因此总拉筋根数 N 为:N = Nh × Nv四、矩形布置拉筋根数的计算公式1、水平方向拉筋根数计算假设剪力墙的水平长度为 Lh,拉筋的水平间距为 Sh,则水平方向拉筋的根数 Nh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h = ceil(Lh / Sh)2、竖向方向拉筋根数计算假设剪力墙的竖向高度为 Lv,拉筋的竖向间距为 Sv,则竖向方向拉筋的根数 Nv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v = ceil(Lv / Sv)3、总拉筋根数矩形布置时,总拉筋根数 N 为:N = Nh × Nv五、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剪力墙拉筋根数的计算方法,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计算。
剪力墙钢筋计算剪力墙钢筋计算1. 引言剪力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担抗剪力作用的墙体。
在结构设计中,对剪力墙的钢筋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各个方面,包括墙体尺寸、剪力墙受力分析、钢筋布置设计等内容。
2. 剪力墙尺寸设计2.1 墙体高度设计剪力墙的高度一般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通常要求墙体高度不能超过建筑物的楼层高度,以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均衡。
2.2 墙体厚度设计墙体的厚度设计主要考虑墙壁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墙体厚度应足够满足设计剪力和抗剪能力要求。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通过工程经验和计算公式来确定墙体的合理厚度。
3. 剪力墙受力分析3.1 剪力墙的荷载分析剪力墙在结构中承担抗剪力作用,承受来自上部结构和自身的荷载。
荷载分析是剪力墙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要综合考虑墙体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地震荷载等各种情况。
3.2 剪力墙的受力状态分析剪力墙的受力状态可分为纵向受力和水平受力。
纵向受力主要是墙体的自重和上部结构的垂直荷载,水平受力主要是来自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
4. 钢筋布置设计4.1 剪力墙的钢筋类型剪力墙的主要钢筋类型包括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箍筋。
水平钢筋用于抵抗墙体的水平力,垂直钢筋用于承受墙壁的垂直荷载,箍筋用于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和延性。
4.2 钢筋布置规则钢筋布置设计是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钢筋的受力规律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水平钢筋布置于墙体顶部和底部,垂直钢筋布置于墙体两侧,箍筋按照规定间距和层数布置于墙体上下部分。
5. 结论通过本文对剪力墙钢筋计算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剪力墙钢筋计算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合理的剪力墙钢筋计算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和抗震能力。
扩展内容:1.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请根据实际情况列出附件名称和相关信息)- 剪力墙钢筋计算表格- 结构设计图纸- 钢筋布置图纸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请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涉及的法律名词和相关注释)- 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进行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剪力墙钢筋计算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和抗剪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钢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篇文章将对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计算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荷载。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荷载标准,确定剪力墙所受的设计水平荷载值。
然后,根据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确定剪力墙对设计震荡的影响系数。
将设计水平力乘以影响系数,即可得到设计剪力墙的设计剪力。
接下来,根据设计剪力计算所需的钢筋面积。
可以采用弹性法、塑性法或模量比法进行计算。
其中,弹性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在弹性法中,首先根据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计算出极限剪力。
然后,根据设计剪力和极限剪力之间的比值,确定钢筋的屈服段和塑性段。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所需的钢筋面积。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还需要考虑钢筋的间距和直径。
一般来说,钢筋的间距应满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施工要求和钢筋的规范要求。
钢筋的直径一般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情况下选择常用的钢筋规格即可。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剪力墙的布置形式。
一般来说,剪力墙的钢筋布置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钢筋必须布置在墙的全部高度上,以保证剪力墙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其次,应尽量避免钢筋之间的交叉布置,以便于施工和维修;最后,布置钢筋时应注意钢筋的截面面积和布置密度,以保证钢筋的受力能力和延性。
在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时,还需要进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计算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或安全系数法进行验算。
在验算中,需要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受拉和受压能力,以及剪力墙的整体稳定性。
剪力墙钢筋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要求、荷载标准、钢筋规范、混凝土性能等因素。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和维修的需求,保证剪力墙的建造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承担着水平和竖向荷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则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可靠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剪力墙的基本构成和受力特点。
剪力墙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其主要承受水平地震作用和风力等水平荷载,以及建筑物自身的重力等竖向荷载。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会产生弯曲变形,因此需要配置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来抵抗拉力和剪力。
纵向钢筋的计算主要考虑其承受的拉力。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剪力墙所承受的弯矩和轴力,通过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拉力。
然后,根据钢筋的强度和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纵向钢筋的面积。
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剪力墙的边界条件,例如端部约束情况和墙身的长度等因素。
横向钢筋的计算则主要是为了抵抗剪力。
剪力墙中的剪力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通常在底部和端部较大。
因此,在设计横向钢筋时,需要根据剪力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采用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的形式,其间距和直径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以确保剪力墙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还需要考虑抗震要求。
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对钢筋的配置要求也更高。
例如,为了增加剪力墙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通常会要求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适当提高,并且在剪力墙的端部和转角处设置加强钢筋。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会对剪力墙钢筋的计算产生影响。
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会对钢筋的锚固和连接提出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具体说明剪力墙钢筋的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高度为 3 米,宽度为 2 米的剪力墙,设计承受的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为 1000kN·m,轴力为 5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纵向钢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
剪力墙拉筋数量的计算
剪力 / 板拉筋数量,一个平看似很的,在一些筋算件出的公式是:面 / 拉筋(水平距×垂直距),也未曾去多想。
群里的网友提出了具体如何算的,却引起了不少的争,随之出了各种各的算方法,,回来再仔的琢磨,得不是个小。
大家提出的各种算方法,里不一一述了,不敢妄与否,只是只自己
的一些看法。
我知道,体拉筋一般都是体筋距的两倍,即“隔一拉一”。
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要做到“隔一拉一”。
“隔一拉一” 更广的理解拉筋
距的交布置,即通常所的梅花型布置。
即如一示:
那此方式布置到底如何算呢我先看看下面“ 二”的律:
如果中的阴影面占比例是多少哈,不需思考,大家肯定会答出
50%。
好,那就大家仔比两个,看看有共同律⋯⋯
我们在“图一”的基础上再画上水平、垂直向钢筋后,见“图三”
我们会很容易的计算出:
1、“图三”中水平、垂直向钢筋的“交叉点”个数:
2 、“图三”中“拉结点”(拉筋)的个数:N 拉结点= N 交点×50%针对此情形,这里本人给出的公式为:
那对于以下的情形呢见“图四”,一个具体的例子:
这里,如果按计
算出所有交点,再按一半取,就理解简单且片面了!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隔一
拉一”的含义。
“图四”的计算方法应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规范计算公式:
N拉结点=“有拉结点的行数”ד有拉结点的列数”×50%
一定要注意是“有拉结点的行和列”!。
剪力墙配筋计算.pdf1:剪力墙施工操作指南1. 引言本旨在提供剪力墙施工的详细操作指南,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抗震构件,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2. 施工前准备2.1 确定施工计划和时间表2.2 检查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2.3 确保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就绪3. 剪力墙施工步骤3.1 剪力墙周边地基的处理3.2 剪力墙的布置与定位3.3 剪力墙立柱的浇筑3.4 剪力墙的加固措施3.5 剪力墙的砌筑3.6 剪力墙的灌浆处理3.7 剪力墙的表面处理4. 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4.2 施工质量检查的方法和要求4.3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4.4 施工记录和档案的保存5. 相关附件5.1 剪力墙设计图纸5.2 剪力墙施工工艺图5.3 剪力墙施工技术规范5.4 剪力墙施工安全操作规程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建筑法规相关术语6.2 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术语6.3 建筑结构相关术语附件:1. 剪力墙设计图纸2. 剪力墙施工工艺图3. 剪力墙施工技术规范4. 剪力墙施工安全操作规程2:剪力墙施工管理手册1. 引言本旨在规范和指导剪力墙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2. 施工准备2.1 制定施工计划和组织架构2.2 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和清理2.3 确定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3. 施工过程管理3.1 剪力墙布置和定位3.2 剪力墙立柱的施工3.3 剪力墙的加固与连接3.4 剪力墙的砌筑和灌浆处理3.5 剪力墙的表面处理和防水处理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质量检查的要求和方法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4.3 施工记录和档案的保存5. 相关附件5.1 剪力墙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5.2 剪力墙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5.3 剪力墙施工安全措施和施工组织图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建筑法规相关名词解释6.2 施工安全法规术语解释6.3 结构设计术语解释附件:1. 剪力墙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2. 剪力墙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3. 剪力墙施工安全措施和施工组织图。
公建约束边缘构件纵筋及箍筋选取及计算(抗震等级:二级)一、约束边缘暗柱节点纵筋取值:1:一字型暗柱400x400x0.010 / 8=200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350x400x0.010 / 8=175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300x400x0.010 / 6=200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250x400x0.010 / 6=167mm2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200x400x0.010 / 6=133mm2 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2:L字型暗柱1200x400x0.010 /16=300mm2取D=20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1050x350x0.010 / 16=229.7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900x300x0.010 / 12=225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850x250x0.010 /12=177mm2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800x200x0.010 / 12=133mm2 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3:T字型暗柱1600x400x0.010 /20=320mm2取D=22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1400x350x0.010 / 20=245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1200x300x0.010 / 16=225mm2取D=18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1150x250x0.010 /16=179.7mm2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1100x200x0.010 / 16=137.5mm2 取D=16满足高规7.2.16-2 要求;(0.01Ac 及6 16较大值)二、约束边缘暗柱节点箍筋取值修改:400,厚墙体:暗柱箍筋为12@150,拉筋为12@150 ;350,厚墙体:暗柱箍筋为12@150,拉筋为12@150250,300厚墙体:暗柱箍筋为12@150,拉筋为10@150验算如下:二级抗震混凝土标号C30 轴压比大于0.4,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可知λv=0.20ρv,min=λv *(fc / fyv)= 0.20 * (16.7 / 360 ) = 0.928%1. 一字型暗柱:1) 400厚墙体(保护层为15)Asv=[(400-15*2)*2+(400-15)*2]*113+ (400-15*2)*113*2= 1510*113+370*113*2=212440 mm2Acor = 370*385 =142450 mm2ρv= Asv/( Ac or*s)= 212440/ (142450 *150)=0.994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2) 350厚墙体(保护层为15)Asv=[(350-15*2)*2+(400-15)*2]*113+(350-15*2)*113+ (400-15)*113 = 1410*113+320*113+385*113=238995 mm2Acor = 320*385 =123200 mm2ρv= Asv/( Ac or*s)= 238995/ (123200 *150)=1.293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3) 300厚墙体(外侧保护层为25,内侧保护层为15)Asv=[(300-15*2)*2+(400-15)*2]*113+ (300-15*2)*78.5= 1310*113+270*78.5 =169225 mm2Acor = 270*385 = 103950mm2ρv= Asv/( Ac or*s)= 169225 / (103950*150)=1.085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4) 250厚墙体(外侧保护层为25,内侧保护层为15)Asv=[(250-15*2)*2+(400-15)*2]*113+ (250-15*2)*78.5= 1210*113+220*78.5 =154000 mm2Acor = 220*385 = 84700mm2ρv= Asv/( Ac or*s)= 154000/ (84700*150)=1.212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5) 200厚墙体(保护层为15)Asv=[(200-15*2)*2+(400-15)*2]*78.5+ (200-15*2)*78.5= 1110*78.5+170*78.5 =100480 mm2Acor = 170*385 = 65450 mm2ρv= Asv/( Ac or*s)=100480 / (65450*150)=1.023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2. L字型暗柱:1)40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400-15*2)*3+(800-15)*2+(400-15)*2]*113+(400-15*2)*2*113+(8 00-15*2)*2*113=3450*113+740*113+1540*113=647490mm2Acor = 370*800 +370*385= 438450 mm2ρv= Asv/( Ac or*s)= 647490/ (438450*150)= 0.985%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2) 35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350-15*2)*3+(700-15)*2+(350-15)*2]*113+(350-15*2)*2*113+(7 00-15*2)*2*113=3000*113+640*113+1340*113=562740mm2Acor = 320*700 +320*335= 331200 mm2ρv= Asv/( Ac or*s)= 562740/ (331200*150)= 1.13% > ρv,min=0.928%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3) 30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300-15*2)*3+(600-15)*2+(300-15)*2]*113+(300-15*2)*2*78.5 =2550*113+640*78.5=338390mm2Acor = 270*600 +270*285=238950 mm2ρv= Asv/( Ac or*s)= 338390/ (238950*150)= 0.944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4)250厚墙体(外侧保护层为25,内侧保护层为15)Asv=[(250-25-15)*3+(550-25)*2+(300-15)*2]*113+(250-25-15)*2*78.5 =2250*113+420*78.5=287220 mm2Ac or= 210*525 +210*285= 170100 mm2ρv= Asv/( Acor *s)=287220(170100*150)= 1.126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5)20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200-15*2)*3+(500-15)*2+(300-15)*2]*78.5+(200-15*2)*2*78.5 =2050*78.5+340*78.5=187615 mm2Acor = 170*500 +170*285= 133450 mm2ρv= Asv/( Ac or*s)= 187615 / (133450*150)= 0.937 %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3. T字型暗柱:1) 40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400-15*2)*3+1200*2+(800-15)*2]*113+(400-15*2)*3*113+1200 *113+(800-15)*113=5080*113+1110*113 +1200*113+785*113= 923775mm2 Acor = 370*1200 +370*400= 592000 mm2ρv= Asv/( Acor*s)= 923775/ (592000*150)= 1.040%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2) 350厚墙体( 保护层为15 )Asv=[(350-15*2)*3+1050*2+(700-15)*2]*113+(350-15*2)*3*113+1050*113+(700-15)*113=4430*113+960*113 +1050*113+685*113= 805125mm2 Acor = 320*1050 +320*350= 448000 mm2ρv= Asv/( Acor*s)= 805125/ (448000*150)= 1.198% > ρv,min=0.928% 3) 300厚墙体(外侧保护层为25,内侧保护层为15)Asv=[(300-15*2)*3+900*2+(600-15)*2]*113+(300-15*2)*3*78.5=3780*113+810*78.5 = 490725mm2Acor = 270*900 +270*300= 324000 mmρv= Asv/( Acor *s)=490725/ (324000*150)= 1.010%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
4) 250厚墙体(外侧保护层为25,内侧保护层为15)Asv=[(250-15*2)*3+850*2+(550-15)*2]*113+(250-15*2)*3*78.5 =3430*113+660*78.5 = 438400mm2Acor = 220*850 +220*300= 253000 mmρv= Asv/( Acor *s)=438400/ (253000*150)= 1.155% < ρv,min=0.928% 满足抗震规范规表6.4.5-3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