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历史 精品学案】第15课 钢铁长城
- 格式:docx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19学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的建立与发展基本情况;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以及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军队、国防力量的强大,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学习难点:•理解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新中国第一支海军是: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支舰队:3)、20世纪70年代海军装备建设的两项突出成就:4)、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5)、人民空军成立的时间:6)、第二炮兵部队组建的时间:7)、我国目前装备的主要导弹:8)、2019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地点:9)、2019年成立的的五大战区是:10)、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的五大军种是:11)、国防和军队建设形成的新格局是: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来说一说“钢铁长城”的含义?由新中国的“钢铁长城”,你能得到哪些的认识?五、〔课堂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上课时的媒体资料图片、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的历程。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走科技强军之路【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看2015“九三大阅兵”,让同学们认识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正是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筑起了保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那么今天我们怀着敬意去走近他,学习他,感受人民军队的雄风。
一、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PPT课件展示)1、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的建立(PPT课件展示)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4月)——建国前夕(PPT课件展示建国初的海军小故事和军舰)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人民海军的发展(PPT课件展示)①相继建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②20世纪50—70年代:1971年成功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1974年成功研制核潜艇;③20世纪90 年代以后:海军组成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活动探究】根据书上“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英国和日本等。
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第15课钢铁长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度与价值观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录像、阅读教材、读图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下知识点:中国人民陆军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大家能猜一猜这是中国军队的什么现代军事装备吗?(图为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播放《新中国历次大阅兵》录像,学生观看录像,了解我军成长的经过情况,引出第一幕“人民海军的建立”。
播放《人民海军》录像,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海军的发展情况。
并出示海军的主要兵种图片,让学生了解海军的主要部队及其发展情况。
出示一组人民海军出访图片,使学生了解今日的海军已经走出国门,走向深蓝,走向世界,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你想知道人民解放军有哪些武器装备吗?改革开放后,人民军队有哪些变化?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人民军队有所了解。
第15课钢铁长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诸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建立和开展【学习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立与经济建立协调开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陆军:开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完成了屡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021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建立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21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立与经济建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三、练习稳固1.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A.进展抗日战争B.进展解放战争C.进展抗美援朝战争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快乐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这种飞机是〔〕4.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5.2021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6.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减小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②③④B.①②④ D.①②③7.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二、经济建立是国家开展、强盛的根底,国防建立是国家平安、稳定的保证。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要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要求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并以我国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内容标准以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等史实,概括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对这部分内容会通过很多途径有所了解,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和现实相联系,多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相联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适当补充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法: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导弹与炮弹的相关图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陆、海、空军的建设”,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课题:钢铁长城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 掌握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3. 理解钢铁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 掌握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钢铁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内容:一、导入1.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钢铁的制作过程,启发学生对钢铁工业的认识和兴趣。
2. 让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黑板上预先写好):a. 钢铁是什么?b. 钢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c. 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有著名的钢铁工业大国?二、呈现1. 让学生阅读课本P54-57,并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 学生观看钢铁长城的纪录片,重点关注如何通过钢材建筑大坝、铁路和公路等。
并了解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国家的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探究1. 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请他们收集钢铁工业领域中的知名企业及其产品。
提高学生的钢铁产品知识水平。
3. 让学生探究未来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
让学生围绕“钢铁工业的未来在哪里”展开讨论,让他们思考未来的钢铁工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发展策略。
4. 向学生介绍钢铁工业中的“中国模式”,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如何得到强势崛起的,并思考为什么。
四、巩固1.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准备一份有关钢铁工业的短文(200-300字),描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并说明钢铁工业的重要性。
2. 小组展示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钢铁企业及其产品。
五、课堂讨论1. 询问学生他们对中国钢铁工业的看法以及钢铁工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2. 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通过交流和分享,进一步加深对钢铁工业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的重要成就,重点是阐述我国钢铁长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防建设和钢铁长城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钢铁长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钢铁长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钢铁长城的建立和发展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和视频资料:与钢铁长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钢铁长城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钢铁长城?为什么我们要建立钢铁长城?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钢铁长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钢铁长城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主要讲述了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防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国防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我国国防建设的图片,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要进行国防建设?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方面的研制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总结我国国防建设的过程和成就,阐述“两弹一星”的意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现代化国防体系的过程中,钢铁长城的变迁和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国防力量的历史和现状,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基本情况,对于军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钢铁长城这一专题内容较为专业,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掌握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钢铁长城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网络资源: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的相关报道、论文等。
4.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钢铁长城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钢铁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作用;2. 掌握钢铁长城的发展和变迁;3. 了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 钢铁长城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2. 钢铁长城是如何建造的?3. 钢铁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 钢铁长城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三、课堂导学1. 钢铁长城的建造钢铁长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的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钢铁隔离线,全长573公里,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沈阳市和辽宁省朝阳县境内。
建筑师使用了数百万吨钢材,大约铺设了3000公里的电缆,投资超过50亿元。
钢铁长城使中国摆脱了对“廉价”的高碳钢、高强度钢的依赖,也展示了中国的钢铁工业实力,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2. 钢铁长城的作用钢铁长城的主要作用是将中间型部分的高强度钢与碳钢隔离开来,使碳钢与高强度钢之间的焊缝达到较好的力学问题,使整个结构发挥出良好的强度和韧性性能。
钢铁长城起到了加强连续钢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梁的变形和挠度。
3. 钢铁长城的变迁钢铁长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建造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钢架的承载力,并解决焊接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钢铁长城逐渐从单纯的钢材堆砌转变为工业化的生产和施工。
最新的钢铁长城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4. 钢铁长城的意义钢铁长城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加强了我国的钢铁工业的技术实力,也突破了国外技术的限制,使我国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钢铁长城的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后拓展1. 钢铁长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请你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感受。
2.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使钢铁长城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请你设想一下未来钢铁长城的发展方向。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展开,通过讲述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第15课钢铁长城-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掌握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3.了解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3.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重点1.掌握冰城攻防战背景和过程;2.理解钢铁长城的意义;3.了解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2.掌握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知道什么是冰城攻防战吗?•你知道什么是钢铁长城吗?•你知道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吗?2. 学习环节(1) 冰城攻防战教师通过讲述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钢铁长城教师通过讲述和多媒体展示,介绍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钢铁长城是为了什么而建设的?•钢铁长城建设的过程有哪些?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珍惜钢铁长城?(3) 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 操练环节教师会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设计讨论、填空和选择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达标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总结,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5. 课后拓展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阅读相关文献、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等,以便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教师将通过课堂观察、问答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指导、反馈和纠正。
七、板书设计冰城攻防战钢铁长城建设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建设过程和意义发展历程、原因和影响八、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相关文献等。
九、教学参考1.《中国现代史纪事》;2.《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故事》;3.《我们的钢铁长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9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5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防建设,特别是“钢铁长城”的构建。
内容包括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国防科技的发展、军事工业的壮大以及“钢铁长城”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钢铁长城”在我国国防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国防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国防科技、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钢铁长城”的概念可能存在误解,认为它仅仅是军事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国防科技的支撑和军事工业的保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掌握国防科技的发展、军事工业的壮大以及“钢铁长城”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国防科技的发展、军事工业的壮大以及“钢铁长城”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国防科技、军事工业对“钢铁长城”的支撑作用,以及学生对“钢铁长城”概念的正确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国防科技、军事工业对“钢铁长城”的支撑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国防科技和军事工业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我国国防建设、国防科技、军事工业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国防建设?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防御外部势力侵略,修建的长城内外防御工事,以及后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导弹和战略核武器,构成了我国的钢铁长城。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强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国防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具体的国防科技发展,尤其是导弹和核武器等尖端武器的研发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导弹和核武器的研发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史实,知道导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发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史实。
2.难点:导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发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视频资料:有关我国国防建设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有关导弹和核武器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我国的钢铁长城?为什么需要建设钢铁长城?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史实。
第15课钢铁长城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
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诸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建立和发展
【学习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1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
三、练习巩固
1.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
A.陆军
B.海军
C.导弹部队
D.特种部队
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
A.进行抗日战争
B.进行解放战争
C.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D.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这种飞机是()
A.运-5型运输机
B.强-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
D.轰-5型轰炸机
4.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遂行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