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3
2021中考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L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CU和Na2sCM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 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b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Ch和NaCl溶液。
BaCb+ Na2C03=BaC03i+2NaClo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乂得至IJ BaCL 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b+HzO+CChT。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h 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h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总结 化学是初三才开始接触的,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较难学的,为了帮助⼤家更好的学习化学,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初中化学题型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 1.直选型选择题 例1 过氧化氢(H2O2,它的⽔溶液俗称双氧⽔)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可⽤它来制取氧⽓:2H2O2 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过氧化氢分⼦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由⼀个氢分⼦和⼀个氧分⼦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 D.由⼀个⽔分⼦和⼀个氧原⼦构成 审题与思路:由题给信息2H2O2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种具有⼀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它的最⼩独⽴存在的粒⼦是分⼦,即它是由⼤量的过氧化氢分⼦构成。
故A、B、C是错误的说法。
总结:紧扣题⽬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做出选择。
真正做到平时总结,⽤时直接。
2.筛选型选择题 例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中,得到⽆⾊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 D.FeCl3、KOH、NaCl 审题思路:此题根据筛选⽅法求解,思路较清楚,根据“⽆⾊”这⼀条可筛掉A。
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根据“透明溶液”这⼀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4和BaCl2反应⽣成⽩⾊的BaSO4沉淀,D 中FeCl3和KOH反应⽣成红褐⾊的Fe(OH)3沉淀。
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得到正确的答案。
3.推断型选择题 例3 在等臂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
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直⾄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泡产⽣为⽌。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解答(除杂质、分离、鉴别、推断)除杂质:物质的提纯又称之为除杂质,即将所需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该物质的操作重点掌握常见离子:H+、OH-、SO42-、Cl-、CO2-3等的鉴定方法.在混合物提纯中,还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加深理解和应用.1.除杂质题: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一化学方法: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步骤;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②不变: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③易分: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三步骤: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NaNO3;NaCl)(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NaCl;Na2CO3)(3)置换法:应用金属活动顺序通过置换反应除去杂质的方法。
(FeSO4;CuSO4)(4)转纯法(转换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CO2(CO))(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组分化学性质的差异,用试剂吸收其中一种,从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H2;CO2)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3.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趣味的学科。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深入理解化学原理都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常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化学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通常是一个词或一组词。
化学填空题主要考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概念的理解。
在解答填空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入正确的词语或概念,注意空格的数量和位置。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型,要求学生通过列式、图式、文字等方式进行书面回答。
化学解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在解答题时,学生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回答问题,列出步骤、方程式、结论等。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原理解答问题。
化学实验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归纳能力。
在解答实验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原理,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五、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需要进行数值计算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给出结果。
化学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计算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运用计算公式,注意数据单位的转换和精确计算。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在解答这些题型时,学生需要对化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练习和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常见题型解析分享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题型和问题。
本文将对化学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和分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问题或描述,然后给出若干个选项,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种题型既考察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考察了对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要解答选择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理解每个选项之间的区别。
然后,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和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解答过程中,还需注意排除干扰项,避免被容易混淆的选项迷惑。
二、计算题计算题在化学考试中也是常见的题型,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对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计算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给的数据和要求求解的物理量。
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并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
最后,将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单位换算,并给出最终答案。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复杂和综合性的题型,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在解答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解答题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然后,根据所学的化学原理和知识,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推理过程。
在解答过程中,还要注意逻辑严谨和写作清晰,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特殊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情景进行推理和分析。
在实验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要求考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解答实验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理解所给信息。
然后,根据所学的实验方法和化学理论,进行推理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解答过程中,还要注意实验技巧和常识,确保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完整版)化学题型汇总
完整版化学题型汇总
本文档总结了化学题型的完整版汇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备考化学考试。
1. 选择题
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通常,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类型。
2. 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可以涵盖化学概念、方程式和计算等方面。
3. 判断题
判断题要求考生判断陈述是否正确。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化学
知识和理解来作出判断,并在题目中选择对应的选项。
4. 解答题
解答题通常是化学考试中的较难题型。
在解答题中,考生需要
根据题目的要求,详细地回答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计算过程。
5. 实验题
实验题常常涉及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考生需要根据所
学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完成题目要求的实验内容。
6. 计算题
计算题要求考生运用化学知识和计算方法,进行各种化学计算。
计算题可能涉及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浓度等计算内容。
7.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要求考生对给定的化学术语进行解释。
考生需要理解术语的含义和相关概念,给出简明扼要的解释。
8. 短文写作
短文写作题要求考生对化学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和表达。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完成一篇相关的短文作文。
以上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汇总。
针对不同的题型,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复。
希望本文档能对考生备考化学考试有所帮助。
中考卷化学题型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中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化学题型主要涵盖了知识运用、计算题和实验题三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三个方面的题型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中考化学。
知识运用题是中考化学题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
在应对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可以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根据已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记住,要仔细审题,排除干扰项,同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避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计算题是中考化学题型中较为考察学生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计算题有摩尔计算、质量计算、浓度计算等等。
在解决计算题时,同学们要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数据和所要求的结果单位,合理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步骤清晰,计算准确。
同时,要注意科学记数法的应用,方便计算和减小误差。
实验题是中考化学题型中考察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条件,要求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回答实验题时,同学们要考虑实验条件的影响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验操作经验进行解答。
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实验题中与实验相关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制,准确分析实验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的题型外,中考化学题型中还可能出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既涉及到知识的运用,又涉及到计算和实验。
在解答这类综合题时,同学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所给的条件和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答。
总而言之,中考化学题型以知识运用、计算题和实验题为主,同学们要善于总结归纳已学的知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全面掌握考点。
在备考过程中,要做好题目的分类整理,不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进行实验操作,提升解题能力。
相信经过科学的备考和努力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及中考化学易错点大全【典型例题】[例题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I、NH4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题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04 和AgCI。
确定E是BaS04。
(2)由生成物BaS0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阴离子再逆推导HCI得出D中含CI -,因此可确定D是BaCI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I2,可逆推导C中含Ba2 +,可能是BaO 或。
(4)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是CaCO3,逆推导确定B是C02。
(5)由A的分解产物中,B为C02,排除C为,确定C是BaO,逆推反应A是BaC03。
此题答案: A —BaC03 ; B—C02 ; C—Ba0; D —BaCI2 ;E —BaS04; F—CaC03。
[例题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及解析归纳 中考将⾄,很多同学都在备战中考,那么在中考之前学⽣们需要把哪些东西细化呢?重点掌握哪些题型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及解析 第⼀种,有关“离⼦”的⼀类题。
考点1:有关“离⼦”溶液的颜⾊ 例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中会由淡绿⾊变成棕黄⾊,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 D、苹果汁中含有Na+ 解析:初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带⾊“离⼦”有Fe2+、Fe3+和Cu2+等,含有以上三种离⼦溶液的颜⾊分别是淡绿⾊、黄⾊和蓝⾊。
含有其它离⼦溶液的颜⾊⼤多为⽆⾊。
答案:A 考点2:有关“离⼦”个数的计算 例2.某溶液中含Fe3+、Mg2+、SO42-、NO3-,其中Fe3+、Mg2+、SO42-的个数⽐为3∶3∶1,可推知溶液中Fe3+、SO42-、NO3-的个数⽐是( )。
A、3∶2∶1B、1∶2∶1C、3∶1∶15D、3∶1∶13 解析:解此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点:“溶液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阴阳离⼦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即该题中阳离⼦Fe3+和Mg2+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SO42-和NO3-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设Fe3+、Mg2+、SO42-的个数分别为3n、3n、n;NO3-的个数为m,则3×3n+2×3n=2×n+m×1,解得m=13n。
答案:D 考点3:有关“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某Al2(SO4)3溶液中,SO42-离⼦与⽔分⼦的个数⽐为1∶50,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道电荷守恒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题。
题⽬求的Al2(SO4)3溶液中Al2(SO4)3的质量分数,就应分别求出Al2(SO4)3溶液的质量Al2(SO4)3的质量。
利⽤SO42-个数∶H2O个数=1∶50=3∶150,及Al2(SO4)3的电离⽅程式Al2(SO4)3=2Al3++3SO42-,可得Al2(SO4)3的个数∶H2O的个数=1∶150,则Al2(SO4)3的质量∶H2O的质量=342×1∶18×150=342∶2700,所以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
【初中化学】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大全!【初中化学】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大全!首先,选择题:标记主题的关键词①答题稳许多考生在回答多项选择题时很不耐烦,而且在没有看清问题的情况下写作。
这时,考生应该提醒自己:判断试卷的准确性,而不是速度,快速答题不会加分;匆忙回答错误的问题是多么愚蠢啊。
②看全面应考虑ABCD的所有四个选项。
这可以避免选择“似乎正确”的“陷阱”答案。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确保多项选择题没有扣分,解决粗心大意的问题。
③做标记标记否定陈述,并要求选择选项“不正确”或“错误”的问题。
考生应在考题时做标记,以提醒自己在回答和检查问题时不要选择“正确”。
④留痕迹检查错误的选项时,可以在选项上标记一个小的“”。
组合多项选择题应该标出错误或正确的选项。
在检查问题时,你应该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好方法。
⑤巧联系多项选择题的回答方式多种多样。
你可以从问题的词干和选项两个方面来回答。
要看到期权与期权的区别和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替代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两检查I.检查分析是否与答案一致。
如果分析结果为B,则括号内的分析结果为D;第二,检查括号内的内容是否与答题纸上的内容一致。
检查时,一定要检查涂画的卡片是否准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① 关注形势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 关注核心问题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
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 用最常见的方式回答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初中化学必考题型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验操作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化学考试中,有一些题型是必考的,下面我将对初中化学必考题型进行总结归纳。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回答选择题时,学生应注意通读全题,理解题目所问,排除干扰项,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考试中另一个常见的题型,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填空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提问,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回答填空题时,学生应注意审题,理解提问的意思,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实验题实验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题型之一,通过实验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回答实验题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步骤和所给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回答相应的问题。
四、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回答计算题时,学生应注意查找题目所给的数据和计算公式,正确进行数据的代入和计算,最后算出正确的结果。
五、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综合和开放性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全面、正确、清晰的回答。
在回答解答题时,学生应注意理清思路,明确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必考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通过对这些题型的学习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提高自己在化学学科上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大题题型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大题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1. 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常分为单选填空和多选填空两种。
解答填空题需要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并且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
例如:(1)在常温下,硫磺属于_ _ _ _ _ _ 元素。
(2)酒精分子式为_ _ _ _ _ _。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硫磺是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第一个空应填“非金属”。
而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因此第二个空应填“C2H5OH”。
2. 选择题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常见题型。
解答选择题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物质变化的是_ _ _ _ _。
A. 冰糕融化成水B. 纸张燃烧后变成灰烬C. 橙汁变酸后变色D. 饭菜变质发霉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而选项A中冰糕融化只是物态变化,所以答案选A。
3. 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试卷中较为具有挑战性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理清思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例如:(1)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表示了什么化学反应?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道H2和O2是氢气和氧气,H2O是水,所以该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
4. 应用题应用题常常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应用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例如:(1)电解水生成的气体,可以用下面哪种试剂来鉴别?(A)氯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氨水溶液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电解水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而只有A选项中的氯化钠溶液能鉴别氯气,所以答案选A。
初中化学常考题型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常考题型,以提高化学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总结初中化学常考题型,并提供相应的解答方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选择题类型:1. 物质的性质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性质。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下列物质中哪个是无色透明液体?A. 水B. 纯净水C. 酒精D. 汽油正确答案是:C. 酒精2. 物质的变化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产物的确定。
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条件判断产物的性质。
例如: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A. CO2B. H2OC. COD. H2正确答案是:A. CO23. 元素周期表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下列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是:A. 氧B. 氮C. 碳D. 氢正确答案是:D. 氢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填写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填空题类型:1. 公式填空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反应条件,填写正确的化学式。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____。
答案:水2. 实验步骤填空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实验步骤的填写。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和操作顺序,填写正确的步骤。
例如:制备盐酸氢钠的实验步骤是:(1) 将________溶解在________中。
(2) 过滤得到________溶液。
答案:(1) 盐酸 (2) 水 (3) 盐酸溶液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知识,并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答题类型:1. 反应物和产物求解答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
2021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中考题型与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几个在选择题目中出现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反应类型1、中和反应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即是否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在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中生成物属于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满足中和反应的概念要求。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实质:OH-+H+== H2O中和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2)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3)用于医药。
例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刺了(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2、置换反应反应前、后的所有物质的类别,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
如在反应CO + CuO = Cu + CO2中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但反应物不满足置换反应的概念要求。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是否通过相互交换成分完成反应,而不仅仅是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满足要求,如在反应CO2+2NaOH = Na2CO3+H2O中,就不是通过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完成的,所以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都满足复分解概念要求,但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4、有关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盐中也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可以是盐溶液,如Na2CO3溶液;不是所有的碱都可以使指示剂变色,如一些难溶的碱就不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3)物质鉴别的原则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 -和SO 42-时,只能用BaCl 2溶液不能用AgNO 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24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2021年初中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小偏整理了2021年初中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初中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答题稳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两检查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注重情境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围绕核心问题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
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
2021年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二. 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和: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323422)()(2NHOHNOBaOHBaNONHOHNHBaSOOHBaSONH234242422)()(+↑+↓=+NaOHBaSOOHBaSONa2)(4242+↓=+[例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ABCa OHFCHClDNa SOE HNO()()固(气)(固)(固)(液)(固)(不溶于稀)——————————————————————————∆+↓++↓⎧⎨⎪⎩⎪2243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
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4和AgCl。
确定E是BaSO4。
(2)由生成物BaSO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得出D中含Cl-,因此可确定D是BaCl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l2,可逆推导C中含Ba2+,可能是BaO或。
(4)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是CaCO3,逆推导确定B是CO2。
(5)由A的分解产物中,B为CO2,排除C为,确定C是BaO,逆推反应A是BaCO3。
此题答案:A—BaCO3;B—CO2;C—BaO;D—BaCl2;E—BaSO4;F—CaCO3。
[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则A为;D可能为。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F可能为。
解析: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点燃可生成B,所以D为氢气,B为水,或D为CO,B为CO2,C为CuO,A为Cu。
因CuO 可与酸反应,所以I为酸,E为铜盐,当G为蓝色沉淀时,F应为可溶性碱,H为盐。
因H为难溶性盐,则F为,H为BaSO4,I为H2SO4。
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为难溶性盐,若I为HCl,则E为CuCl2,F为AgNO3,G为Cu(NO3)2,H为AgCl;若I为H2SO4,则E为CuSO4,F为BaCl2,G为CuCl2,H为BaSO4。
答:(1)A为Cu;D可能为H2或CO。
(2)I为H2SO4。
(3)I可能为HCl或H2SO4,F可能为AgNO3或BaCl2。
[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现象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车间甲蓝色白色沉淀乙紫色无明显现象丙红色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解析: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
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2SO4或KCl;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与KCl,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与K2SO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3。
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为BaSO4,继续与丙混合,生成沉淀B为AgCl,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3。
答:(1)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硝酸银。
(2)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3和AgNO3。
沉淀A为BaSO4,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KNO3。
[例5] 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A.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Al,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B.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C.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盐酸有剩余D. 分别加入24.75g Al和24g Mg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答:A. Mg ~ 2HCl ~ 2/3Al24 73 18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Mg、Al的质量为m,则当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时,18≤m ≤24,即Mg不足量,产生氢气的质量以Mg计算,Al有剩余,产生氢气的质量以盐酸计算,所以二者不同,则天平不平衡;若m=24g,则Mg 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均为2g,此时天平时平衡的,所以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不能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