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教学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恶劣天气对幼儿园师生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确保幼儿园师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幼儿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恶劣天气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目标1. 提高幼儿对恶劣天气的认识,了解各种恶劣天气的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幼儿在恶劣天气下自救、互救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4. 营造安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
三、活动内容1. 开展恶劣天气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幼儿园师生讲解各类恶劣天气的特点、危害及应对措施,提高幼儿对恶劣天气的认识。
2. 制定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各类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3. 开展恶劣天气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幼儿进行恶劣天气应急演练,提高幼儿在恶劣天气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以下安全知识:(1)雷电天气:远离树木、电线杆、高压线等高大物体,避免在室外活动。
(2)暴雨天气:注意路面湿滑,防止跌倒;不在低洼地带停留,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3)大风天气:紧闭门窗,防止高空坠物;不在室外活动,避免被风吹伤。
(4)雾霾天气:佩戴防雾霾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5. 加强家园联系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恶劣天气安全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活动成果1. 幼儿对恶劣天气的认识明显提高,能够识别各类恶劣天气的特点和危害。
2. 幼儿在恶劣天气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 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能够熟练应对各类恶劣天气。
4. 家长对幼儿园恶劣天气安全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家园联系更加紧密。
五、总结与反思1. 活动成效显著,但仍需不断改进。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恶劣天气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园整体安全水平。
2. 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安全。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一、演练背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恶劣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增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组织开展了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对恶劣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2.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增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4.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指挥和协调工作;2. 设立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等专项工作组;3. 确定参演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4. 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流程、职责分工和演练时间。
四、演练过程1. 演练开始前,应急指挥部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参演单位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 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应急响应指令,各部门按照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通信保障、交通疏导等工作;4. 宣传报道组负责演练的宣传报道工作,确保演练信息及时传递;5. 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6. 各参演单位按照预案要求,开展救援、疏散、转移等工作;7. 演练过程中,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8. 演练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五、演练总结1. 演练总体情况良好,各部门能够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 各参演单位协同作战能力强,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3. 应急预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各种风险;4. 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提高;5. 存在的问题:(1)部分参演单位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不够,应急响应速度有待提高;(2)部分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保障能力有待加强;(3)演练过程中,部分参演人员存在紧张情绪,影响了演练效果。
一、引言恶劣天气是指台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雾霾、沙尘暴等环境灾害。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以下是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的小结。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组织领导与职责(1)成立恶劣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恶劣天气应急工作。
(2)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2. 预警与信息发布(1)建立健全恶劣天气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处理恶劣天气信息。
(2)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
3. 应急响应与处置(1)根据恶劣天气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3)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4. 恢复重建(1)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修复受损基础设施。
(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5. 应急保障(1)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需求。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1. 实施阶段(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应急预案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对恶劣天气的意识。
(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评估阶段(1)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
(2)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四、结论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国在应对恶劣天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我们要继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恶劣天气应对应急演练总结背景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演练是为了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障人员安全及正常运营。
本次总结将回顾我们的演练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在本次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演练中,我们采用了下列策略和措施:1. 提前预警:确保及时了解天气预报,特别是恶劣天气的预警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2. 指定负责人:在演练前,明确指定负责人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设立紧急对策小组。
这有助于有效地分工合作,确保应对措施能够迅速落实。
3. 制定详细计划:在演练前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包括针对不同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4. 加强沟通:在演练期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共享信息和交流反馈。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5. 提供培训和教育:在演练前,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恶劣天气应急演练的认识和理解。
这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应对能力和意识。
改进意见根据本次应急演练的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 定期演练:建议定期开展恶劣天气应急演练,以确保员工能够熟悉并掌握应对措施。
2. 演练场地选择:在选择演练场地时,应考虑多种恶劣天气条件,以增加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演练评估:对每次演练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演练计划和措施。
4. 多部门合作:鼓励各部门间的合作和协作,加强团队间的互相支持和沟通。
5. 不断改进:持续关注最新的恶劣天气应对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应对措施和培训计划。
结论通过本次应急演练总结,我们认识到对恶劣天气条件做好应对非常重要。
我们将采取改进措施来加强我们的应对能力,并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够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
只有通过持续的演练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员安全及正常运营。
以上是本次恶劣天气应对应急演练总结。
一、预案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恶劣天气事件日益增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最大程度减少恶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3. 做好信息报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应对以下恶劣天气时的应急处置工作:1. 台风、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
2. 雪灾、冰冻等冬季恶劣天气。
3. 高温、干旱等夏季高温天气。
4. 雾霾、沙尘暴等大气污染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信息报送、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3. 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发布(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向领导汇报。
(2)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2)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3. 人员疏散与安置(1)根据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疏散。
(2)妥善安置疏散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4. 防灾减灾(1)加强防洪、防涝、防风、防雪等工程设施建设。
(2)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 应急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2)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6. 信息报送(1)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应急处置信息。
(2)做好舆情监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7. 应急结束(1)根据恶劣天气影响程度,适时结束应急响应。
(2)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最新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简短总结(五篇)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简短总结篇一一、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积极预防,加强应急;属地负责,部门联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二、组织结构:为加强我园“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z区幼儿园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中层领导及各班组长分管安全的副园长具体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三、应急预防措施(一)要根据污染天气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1、黄色预警(ⅲ级):当预测连续3天及以上发生重度污染天气时(2002、橙色预警(ⅱ级):当预测连续3天及以上发生严重污染天气时(3003、红色预警(ⅰ级):当预测1天及以上发生极严重污染天气时(aqi≥500),发布红色预警。
各班级停止所有大型户外活动并临时停课。
在临时停课前,各班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家长,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
(二)加强宣传1、幼儿园要把对教职工和家长及幼儿,预防重污染天气的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加深幼儿和教职工对污染天气危害的认识及常见预防方法。
2、通过幼儿园班级网站、家园联谊专栏、亲亲校园广播、《致家长的一封信》、__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预防污染天气的教育,让教职工和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
3、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幼儿和教职工在活动中增强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天气、加强自我身体保护的意识。
(三)其它注意事项1、学校要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让幼儿养成冬季户外戴口罩的习惯,不在雾霾等污染天气下运动,避免到人多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外出归来要及时清洗脸部及裸露皮肤,也可使用清水冲洗鼻腔。
当出现咳嗽痰多、咽喉疼痛、呼吸道不畅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2、各班级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当因重度天气污染而暂时停园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关注幼儿在家的情况,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联合当地气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为师幼讲授基本的空气质量辨别方法,让师幼基本掌握污染天气的特征。
一、前言异常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如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冰雹等。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提高应对异常天气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各级各部门应对异常天气的应急能力。
2. 减少异常天气造成的损失。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在应对异常天气过程中,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
四、组织体系1. 成立异常天气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异常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2.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救援队伍、医疗队伍、物资保障队伍等。
3.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五、预警与监测1. 加强气象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建立多部门联合监测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加强对异常天气的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发展趋势。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暴雨、洪水(1)加强排水设施检查,确保排水畅通。
(2)对低洼地带、河道等易发生洪涝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控。
(3)组织转移受灾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4)开展抢险救援,修复受损设施。
2. 干旱(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
(2)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开展抗旱宣传,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4)组织抗旱救灾,确保受灾群众生活需求。
3. 台风、冰雹(1)加强防风设施建设,确保建筑物安全。
(2)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3)开展抢险救援,修复受损设施。
(4)加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抢修,确保社会正常运行。
七、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基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应急处置信息。
八、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各级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一、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我国各地频发暴雨、洪水、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有备、快速处置的原则,全面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应对暴雨、洪水、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时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恶劣天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恶劣天气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估应急救援工作。
3.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五、预警与响应1.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到基层。
2.响应启动:根据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指挥部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疏散:根据恶劣天气情况,及时组织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进行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抢险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对受困群众进行救援,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基础设施抢修:组织相关部门对受损的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卫生防疫: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和疾病传播。
5.心理援助: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七、总结与评估1.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组织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总结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组长:副组长:成员:1、学校领导或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等处室负责人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抢险和救助工作。
当日行政值日人员全部到岗,应在放学之前10分钟到达学校大门口和教学楼梯门口,引导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
2、各级部主任要加强教师出勤管理,及时了解教师出勤情况,及时汇总情况通知教导处调课并报告办公室主任;各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出勤考查,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告知家长后并及时汇总情况报告教导处贾主任。
3、如在下午预知有暴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教导主任应立即请示校长是否停课或提前放学,并通知班主任放学前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交通、溺水、摔伤等伤害事故的发生。
班主任应在放学前巡视教室,要求值日生关好门窗,切掉微机、电视、饮水机等一切电源,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4、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到岗,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放学,并在大门口组织引导学生安全离开校园,引导家长站在大门两侧接送学生区接学生。
5、办公室要及时组织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传达室相关人员清扫校园内、周边道路的积雪(或排除积水),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及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师生的活动及人身安全,防止摔伤等事件发生。
1、总务处要严把供暖时间,确定负责人,负责每天定时巡查,了解取暖情况并做好巡查记录,尤其是针对突然降温天气,要及时检修、检查锅炉、教室,做好记录,晚上做好调整,保证锅炉正常运转,确保供暖。
2、恶劣天气停止上体育课,班主任要通知学生在暴风雨、雪后或大雪清除后不得进入运动场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雪天,要求学生不得把冰雪带入楼内,以防摔伤。
4、每一位员工均有提醒、保护学生的义务。
若清晨雪积校园,第一节没有课的教师要主动到楼前、楼后清扫道路,确保师生安全。
5、传达、阅览室、总务处负责人要及时在门口楼梯口处放置友情提示牌。
6、未尽事宜,以当天紧急通知为准。
一、前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异常天气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异常天气处置工作。
本报告对异常天气处置预案的制定、实施及总结进行梳理,旨在为今后异常天气处置工作提供借鉴。
二、异常天气处置预案制定1.预案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预防为主,减少损失。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快速响应,协同作战。
2.预案编制内容(1)异常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3)各部门、各层级职责分工。
(4)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
(5)人员疏散与安置。
(6)灾后重建与恢复。
三、异常天气处置预案实施1.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1)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广泛传播预警信息。
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1)根据异常天气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各部门、各层级职责分工(1)政府层面: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基层组织: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
4.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根据应急需求,及时调度应急物资。
5.人员疏散与安置(1)根据异常天气情况,制定人员疏散方案。
(2)组织群众有序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为疏散群众提供临时安置点,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6.灾后重建与恢复(1)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2)加大投入,加快灾后重建工作进度。
四、异常天气处置预案总结1.预案实施效果(1)有效降低了异常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
(2)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异常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是危急事件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当班人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2.1 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3.2.1 .1组长职责
事故发生后,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批准现场应急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在发生异常雾雨雪天气造成的事故时,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负责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2.2 .1安全部:负责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线以防止与现场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指导群众疏散,物资保卫等。
3.2.2 .2工程部:负责研究确定现场抢救、抢险方案,提出应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现场指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2.2 .3现场抢救小组:负责开展现场抢救、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2.2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交通运输,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负责提供抢险救援的器材和物资;提供应急所需的有关防护用品;负责生活保障,提供休息场所、食物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等。
3.2.2 .5灾害调查善后处理小组:参与由本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组成的灾害调查善后处理小组,负责提供相关原始资料,做好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建立健全企业防止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
4.1.2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4.1.3 每年定期举办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1.4 组织开展防异常天气灾害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防异常天气灾害准备工作、防异常天气灾害应急预案和责任制落实情况、防异常天气灾害重点监控部位、防异常天气灾害物资储备情况等。
4.1.5 加强对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检查,进一步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和标志。
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使生产现场具有较强的抗御异常天气灾害的能力。
4.1.6 编制防异常天气灾害特殊运行方式及反事故预案,并组织学习、演习。
4.1.7 在异常天气灾害季节到来前负责对全厂防汛排水设备、泵房排水系统、潜水泵、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4.1.8 在雷电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检查电气、控制设备的接地与防雷电的安全措施。
4.1.9 大雾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必须利用停电机会,对室外电气设备清洗,做好防污闪措施;对电气绝缘进行检查。
4.2 预警行动
4.2.1公司应根据其当地阶段性、季节性特点,结合环境、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预报信息,
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异常天气灾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
在得到下列极端气象警报后,启动预警。
4.2.1 .1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2.1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 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 200米、大于等于 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4.2.1 .3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4.2.1 .4大雪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4.2.2 预警命令由电厂安全监察部门发布,经电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发后以传真形式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办公室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4.2.3 进入预警状态后,预警区域的有关单位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4.2.3 .1按照各应急预案的要求检查确认各类用于应急的防护用品、医疗设备、交通用具、通讯装备、消防设备、生产和照明的备用电力设备、检测设备及器材,各种应急材料、设备等,必须配备齐全。
4.2.3 .2检查确认各种通讯工具的报警方法、联络方式和信号使用规定,确认各种救援队伍熟悉掌握事件发生后所要采取的对应方法和步骤。
4.2.3 .3检查确认人员疏散通道、集合地点安全可靠,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地区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的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作业或活动。
4.2.3 .4应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召集应急工作小组、应急抢险队伍进入现场。
4.2.3 .5做好与电网调度的联系协调。
5 信息报告程序
5.1即时报告
5.1.1 异常天气灾害事件发生后,应急小组应立即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集团公司、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灾害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现场救援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
5.1.2 即时电话报告程序规定如下:
1)现场负责人向应急小组组长、安全监察处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安全监察处向分管副厂长、厂长报告。
2)公司安全监察处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地方电监办、地方安监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5.2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事件快报
异常天气灾害事件发生后,受灾单位在完成即时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集团公司、电监会上报气象灾害事件书面快报,快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异常天气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2) 异常天气灾害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设备损坏初步统计;对社会是否造成影响等情况;
3) 异常天气灾害造成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4)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应急响应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级别, 本厂因异常天气灾害导致事故的响应分级如下:
一级响应:因异常天气灾害导致特大人身事故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特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为省级应急,省市级政府、集团公司、本厂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二级响应: 因异常天气灾害导致重大人身事故一次重伤和死亡3人至9人,其中人身死亡3人及以上、重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为地市级应急,集团公司、地市级政府、本厂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三级响应: 因异常天气灾害导致一般人身事故、一般设备事故,为企业级应急,本厂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6.2 响应程序
公司安全监察处在接到气象部门异常天气灾害预报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和应急小
组做好预防措施,发出预警。
在接到事故即时报告后,根据应急小组组长的指示,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异常天气灾害应急工作在公司异常天气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现场总指挥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工作,按救援需要及时通知各专业小组施救。
6.3 处置措施
当发生异常天气灾害时,尤其是大雾大风暴雨大雪天气,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各专业小组实施抢险救灾。
6.3.1 灰场堤坝安全。
灰场值班人员定期巡视灰场,排水设施要完好并作好记录,排水能力要满足汛期要求,及时消除灰坝缺陷,如渗、漏水情况。
6.3.2 严防化学品泄露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及人身伤害。
在异常天气期间,化学、燃料人员应加强酸、碱、油等危险化学品的监控力量,对库房内外进行定期巡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安监部门、化学、燃料负责人、医务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设立隔离区,做好安全防护,检测有害物质,组织应急小组进行抢险救灾。
6.3.3 暴雨期间,厂内积水短时间排不掉,应急小组立即执行主要部位放雨水倒灌措施。
主要部位指主厂房及各泵房,空气压缩机房等。
6.3.4 燃料相关人员要保证排水设施完好,防止露天煤场被雨水冲刷,使煤流失或大面积滑出煤厂。
6.3.5 暴雨期间,电气、汽机专业应立即抽出人员进入现场,确保循环水泵房、凝结水泵坑及凝汽器坑的排污泵完好,保证正常运行。
6.3.6 室外设备(端子箱、控制箱)进水,能造成保护、自动装置误动、拒动等,严重时能造成停机、跳闸。
电气专业人员应加强室外设备的检查,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检察室外端子箱、控制箱柜门,检查是否漏雨,并做好防止雨水倒灌措施。
6.3.7 电气专业人员在暴雨过后应巡视所有设备及厂内积水情况,室外端子箱、机构箱等柜内积水应及时烘干。
6.3.8 灾害天气过后,电气专业应加强对升压站及灰场、水源地专用线路,线、杆、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输配电设备的巡视,确保设备完好、可靠、影响线路安全的树木应及时砍伐,并做好巡视记录。
6.3.9 异常天气期间,室外应禁止一切除危急处理之外的一切工作,及时检查室外设备及避雷器计数器动作次数,检查建筑设施渗漏水状况,并及时安排处理。
6.3.10 对升压站加强检查,发现支持瓷瓶上的黏雪及冰溜应及时清除,并注意避免人为造成接地,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资源的储备由仓库和医院组成。
储备以下物资:
编织袋、绳索、木料、潜水泵、输水管、电缆、雨鞋、雨衣、塑料布、药品、医疗器械等并准备应急车辆和应急通讯装备。